一种制冰机用蒸发换热内筒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83546发布日期:2019-03-09 00:34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制冰机用蒸发换热内筒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制冰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制冰机用蒸发换热内筒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制冰机中的制冰主要部件是换热内筒,其筒体的外侧壁上一般是盘绕有换热管,换热管中通制冷剂,而筒体内设有水液,这样就可以通过制冷剂与水液换热,将水液紧贴换热内筒的部分实现结冰形成冰沙,而换热内筒内部一般设有旋转轴,旋转轴的外侧壁上成型旋转螺纹,旋转螺纹的外侧壁靠近换热内筒的内侧壁,通过旋转轴转动,使得旋转螺纹的外侧壁将换热内筒的内侧壁上结出来的冰沙刮落到旋转螺纹的螺纹槽中,而由于换热内筒的内侧壁整个均会成型冰沙,其与旋转螺纹的外侧壁之间摩擦力大,容易使旋转轴卡死,影响挂砂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制冰机用蒸发换热内筒装置,它通过外套体的内侧壁、螺旋盘绕部和主筒体的外侧壁形成螺旋状流通道,制冷剂在螺旋状流通道中流动,使得制冷剂与主筒体中的水液之间只隔有主筒体的侧壁,减少之间的阻隔,大大提高其换热效果,提高制冷效率,同时,其主筒体的内侧壁上成型有竖直凹槽,使得水液可以在竖直凹槽内结冰,而冰的导热系数低于金属的导热系数,即竖直凹槽内的冰上继续结冰的能力要低于主筒体的侧壁结冰的能力,因此,竖直凹槽内的冰不容易继续结冰,其具有润滑作用,使得主筒体中旋转的旋转轴的旋转螺纹的外侧壁与竖直凹槽中的冰部分摩擦力小,减少了旋转轴的整个旋转的摩擦力,保证了旋转轴的正常旋转,不容易卡死。

本发明解决所述技术问题的方案是:

一种制冰机用蒸发换热内筒装置,包括主筒体,所述主筒体的中部外侧壁上设有螺旋盘绕部,螺旋盘绕部的外侧壁上焊接固定有外套体,外套体的内侧壁、螺旋盘绕部和主筒体的外侧壁形成螺旋状流通道,外套体的上部和下部的外侧壁上均通接有制冷剂流通管,制冷剂流通管与螺旋状流通道相通。

所述主筒体的中部外侧壁上成型有螺旋盘绕部。

所述主筒体的中部外侧壁上焊接固定有螺旋盘绕部。

所述主筒体的中部内侧壁上成型有多个竖直凹槽。

所有的竖直凹槽以主筒体的中心轴线为中心均布在主筒体的内侧壁上。

所述主筒体的底端侧壁通接有水液流通管。

所述外套体的上部和下部的外侧壁上均成型有侧通孔,制冷剂流通管的端部插套在侧通孔中,制冷剂流通管的端部外侧壁焊接固定在侧通孔的内侧壁上。

所述主筒体的底端侧壁成型有底端侧通孔,水液流通管的端部插套在底端侧通孔中,水液流通管的端部外侧壁焊接固定在底端侧通孔的内侧壁上。

本发明的突出效果是:

与现有技术相比,它通过外套体的内侧壁、螺旋盘绕部和主筒体的外侧壁形成螺旋状流通道,制冷剂在螺旋状流通道中流动,使得制冷剂与主筒体中的水液之间只隔有主筒体的侧壁,减少之间的阻隔,大大提高其换热效果,提高制冷效率,同时,其主筒体的内侧壁上成型有竖直凹槽,使得水液可以在竖直凹槽内结冰,而冰的导热系数低于金属的导热系数,即竖直凹槽内的冰上继续结冰的能力要低于主筒体的侧壁结冰的能力,因此,竖直凹槽内的冰不容易继续结冰,其具有润滑作用,使得主筒体中旋转的旋转轴的旋转螺纹的外侧壁与竖直凹槽中的冰部分摩擦力小,减少了旋转轴的整个旋转的摩擦力,保证了旋转轴的正常旋转,不容易卡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去掉外套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图2的换角度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见如图1和图4所示,一种制冰机用蒸发换热内筒装置,包括主筒体10,所述主筒体10的中部外侧壁上设有螺旋盘绕部11,螺旋盘绕部11的外侧壁上焊接固定有外套体12,外套体12的内侧壁、螺旋盘绕部11和主筒体10的外侧壁形成螺旋状流通道1,外套体12的上部和下部的外侧壁上均通接有制冷剂流通管13,制冷剂流通管13与螺旋状流通道1相通。

进一步的说,所述主筒体10的中部外侧壁上成型有螺旋盘绕部11。

进一步的说,所述主筒体10的中部外侧壁上焊接固定有螺旋盘绕部11。

进一步的说,所述主筒体10的中部内侧壁上成型有多个竖直凹槽14。

进一步的说,所有的竖直凹槽14以主筒体10的中心轴线为中心均布在主筒体10的内侧壁上。

进一步的说,所述主筒体10的底端侧壁通接有水液流通管15。

进一步的说,所述外套体12的上部和下部的外侧壁上均成型有侧通孔,制冷剂流通管13的端部插套在侧通孔中,制冷剂流通管13的端部外侧壁焊接固定在侧通孔的内侧壁上。

进一步的说,所述主筒体10的底端侧壁成型有底端侧通孔,水液流通管15的端部插套在底端侧通孔中,水液流通管15的端部外侧壁焊接固定在底端侧通孔的内侧壁上。

在使用时,旋转轴插套在主筒体10中,旋转轴的外侧壁上的旋转螺纹的外侧壁靠近主筒体10的内侧壁,其中一个制冷剂流通管13进制冷剂,使得制冷剂在螺旋状流通道1中流动并从另一个制冷剂流通管13排出,实现循环,而主筒体10中灌有水液,其制冷剂与水液换热,使得主筒体10的内侧壁上凝结冰沙,通过旋转螺纹的外侧壁将冰沙刮落到旋转螺纹的螺纹槽中并随着旋转螺纹旋转将其输送出主筒体10。

本实施例中,通过外套体12的内侧壁、螺旋盘绕部11和主筒体10的外侧壁形成螺旋状流通道1,制冷剂在螺旋状流通道1中流动,使得制冷剂与主筒体10中的水液之间只隔有主筒体10的侧壁,减少之间的阻隔,大大提高其换热效果,提高制冷效率,同时,其主筒体10的内侧壁上成型有竖直凹槽14,使得水液可以在竖直凹槽14内结冰,而冰的导热系数低于金属的导热系数,即竖直凹槽14内的冰上继续结冰的能力要低于主筒体10的侧壁结冰的能力,因此,竖直凹槽内14的冰不容易继续结冰,其具有润滑作用,使得主筒体10中旋转的旋转轴的旋转螺纹的外侧壁与竖直凹槽中14的冰部分摩擦力小,减少了旋转轴的整个旋转的摩擦力,保证了旋转轴的正常旋转,不容易卡死。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冰机用蒸发换热内筒装置,包括主筒体,所述主筒体的中部外侧壁上设有螺旋盘绕部,螺旋盘绕部的外侧壁上焊接固定有外套体,外套体的内侧壁、螺旋盘绕部和主筒体的外侧壁形成螺旋状流通道,外套体的上部和下部的外侧壁上均通接有制冷剂流通管,制冷剂流通管与螺旋状流通道相通。它通过外套体的内侧壁、螺旋盘绕部和主筒体的外侧壁形成螺旋状流通道,制冷剂在螺旋状流通道中流动,使得制冷剂与主筒体中的水液之间只隔有主筒体的侧壁,减少之间的阻隔,大大提高其换热效果,提高制冷效率,同时,其主筒体的内侧壁上成型有竖直凹槽,使得水液可以在竖直凹槽内结冰,而冰的导热系数低于金属的导热系数。

技术研发人员:徐占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同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12.04
技术公布日:2019.03.0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