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30607发布日期:2020-08-28 17:17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冰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冰箱,属于家用电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无霜冰箱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冰箱的自动化霜功能是通过在蒸发器处设置化霜加热丝,利用排水管将化霜水自蒸发器所在的间室中排出至压机仓中进而排出冰箱。但是在此过程中,容易引起冷量自排水管中流失,或者外部热空气自排水管进入蒸发器所在的间室中,增加了冰箱的能耗,而且排水管容易结冰造成堵塞。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冰箱,以解决无霜冰箱中冷量自排水管流失、热空气自排水管进入引起的能耗增加以及排水管易堵塞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之一,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冰箱,包括,

箱体,限定出容纳蒸发器的间室、压机仓,所述压机仓中设置有压缩机;

化霜系统,包括设于所述间室中的温度传感器和化霜加热丝,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化霜加热丝设于所述蒸发器处;

排水系统,包括排水管、排水阀和加热装置,所述排水管具有连通所述间室与所述压机仓的化霜水排放通道,所述排水阀活动设于所述排水管上并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化霜水排放通道,所述加热装置布设于所述排水管靠近所述间室的一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化霜加热丝制热时,所述排水阀打开所述化霜水排放通道,且所述加热装置处于停机状态;所述化霜加热丝停止制热时,所述排水阀关闭所述化霜水排放通道,且所述加热装置处于加热状态。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排水阀为蝶阀,所述蝶阀具有沿所述排水管径向设置的转轴,以及绕所述转轴旋转的翻板,所述翻板具有打开所述化霜水排放通道的第一位置,所述翻板自所述第一位置旋转至第二位置以关闭所述化霜水排放通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排水阀设于所述排水管的内壁上,所述加热装置设于所述排水管的外壁上并与所述排水阀内外对应。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排水管具有与所述间室连接的进水口、以及与所述压机仓连接的排水口,所述排水阀设于所述进水口和所述排水口之间,所述加热装置设于所述排水阀和所述进水口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热装置为套设于所述排水管外的加热丝,所述加热装置采用电加热。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间室设置有位于所述蒸发器下方的蒸发皿,所述排水管连通所述蒸发皿的底部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间室包括储物室和位于所述储物室背部的蒸发器室,所述蒸发器室与所述储物室分隔设置且其中布设所述蒸发器,所述蒸发器为所述储物室供冷,所述排水管与所述蒸发器室连接,所述化霜水排放通道连通所述蒸发器室与所述压机仓。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储物室包括分隔设置的冷冻室和冷藏室,所述蒸发器室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蒸发器室其一中的所述蒸发器为所述冷冻室供冷,两个所述蒸发器室另一中的所述蒸发器为所述冷藏室供冷,所述排水管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排水管分别与两个所述蒸发器室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冰箱还包括用于开闭所述间室的门体,所述门体与所述箱体连接,所述门体上设置有感应所述门体打开或关闭的感应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排水管处布设排水阀以打开或关闭化霜水排放通道,防止冷量自排水管流失、以及热空气自排水管进入蒸发器所在的间室中所引起的能耗增加,通过在排水管靠近靠近间室一侧布设加热装置,解决排水管易结冰堵塞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冰箱的间室以及压机仓的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冰箱的间室以及压机仓的左视图;

图3是图2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冰箱的运行控制方法的逻辑流程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冰箱启动化霜模式时的逻辑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参看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冰箱,该冰箱包括箱体和门体,所述门体与所述箱体连接,所述箱体限定出容纳蒸发器的间室1、压机仓2,压机仓2中设置有压缩机。

所述冰箱中还包括化霜系统和排水系统。

其中,所述化霜系统包括设于间室1中的温度传感器和化霜加热丝11,所述温度传感器和化霜加热丝11设于所述蒸发器处,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蒸发器的温度,化霜加热丝11用于提供热量以化霜。

参看图3,所述排水系统包括排水管3、排水阀和加热装置。排水管3具有连通间室1与压机仓2的化霜水排放通道,以将间室1中的化霜水排出至压机仓2中,进而排出箱体。所述排水阀活动设于排水管3上,在排放化霜水时打开所述化霜水排放通道,在不排放化霜水时关闭所述化霜水排放通道,避免排水管3常开使间室1内的冷量流失,或者外部热空气自排水管3进入间室1使冰箱需要额外制冷以抵消这部分热量,有效降低了冰箱能耗。所述加热装置布设于排水管3靠近间室1的一侧,以对所述排水阀、排水管3和所述化霜水排放通道加热,避免化霜水残留于排水管3中结冰进而堵塞所述化霜水排放通道。

进一步地,化霜加热丝11制热时,间室1中的霜融化成水,所述排水阀打开所述化霜水排放通道以供化霜水排出,此时所述加热装置处于停机状态;化霜加热丝11停止制热时,所述排水阀关闭所述化霜水排放通道,避免冷量自所述化霜水排放通道中流失或者热空气自所述化霜水排放通道进入间室1中,此时所述加热装置处于加热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冰箱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分别与所述箱体、所述门体、所述化霜系统、所述排水系统相连接,并用于:

判断所述冰箱是否达到化霜模式的启动条件,并当所述冰箱达到所述化霜模式的启动条件时,控制化霜加热丝11启动制热,并实时采集所述蒸发器处的温度;

判断化霜加热丝11制热是否达到化霜水排放条件,并当化霜加热丝11制热达到所述化霜水排放条件时,控制所述加热装置停止加热,控制所述排水阀打开所述化霜水排放通道;

判断所述冰箱是否满足所述化霜模式的停止条件,至满足所述化霜模式的停止条件时,控制化霜加热丝11停止制热,控制所述排水阀关闭所述化霜水排放通道,并使所述加热装置处于加热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排水阀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排水阀为蝶阀,所述蝶阀具有沿排水管3径向设置的转轴,以及绕所述转轴旋转的翻板,所述翻板具有打开所述化霜水排放通道的第一位置,所述翻板自所述第一位置旋转至第二位置以关闭所述化霜水排放通道。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排水阀也可以为夹板式蝶阀,包括两片翻板以及分别穿过所述两片翻板的两根转轴,所述两根转轴互相平行设置,所述两片翻板分别围绕其中的转轴旋转,所述两片翻板位于同一平面且横置于所述化霜水排放通道中时,所述排水阀关闭所述化霜水排放通道,所述两片翻板旋转至平行于排水管3的轴向且所述两片翻板呈层叠状态时,所述排水阀打开所述化霜水排放通道。在变化的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排水阀也可以是伸缩结构或者其它形式,只要其可以打开或关闭所述化霜水排放通道即可。

进一步地,所述排水阀设于排水管3的内壁上,所述加热装置设于排水管3的外壁上并与所述排水阀内外对应,便于所述加热装置对排水管3及所述排水阀加热,避免其结冰堵塞所述化霜水排放通道。

进一步地,排水管3具有与间室1连接的进水口、以及与压机仓2连接的排水口,所述排水阀设于所述进水口和所述排水口之间,由于化霜水产生于间室1中,排水管3结冰主要位于靠近间室1的一段,因此,将所述加热装置设于所述排水阀和所述进水口之间,以针对最易结冰部位加热,提高所述加热装置的热量利用率,尽可能地降低能耗。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装置为套设于排水管3外的加热丝,所述加热装置采用电加热,便于所述加热装置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以便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所述加热装置加热或停止加热,实现冰箱的自动化控制。

进一步地,间室1设置有位于所述蒸发器下方的蒸发皿,所述蒸发皿用于接收和存储化霜水,所述蒸发皿具有底部孔,排水管3连通所述底部孔,化霜水可自所述蒸发皿经所述底部孔和所述化霜水排放通道流出至压机仓2中。

进一步地,间室1具有用于储藏物品的储物室和位于所述储物室背部的蒸发器室,所述蒸发器室与所述储物室分隔设置,且所述蒸发器室中布设所述蒸发器和所述蒸发皿,且所述蒸发皿位于所述蒸发器的下方。所述蒸发器为所述储物室供冷,排水管3的一端与所述蒸发器室连接,另一端连接至压机仓2,以使所述化霜水排放通道连通所述蒸发器室与压机仓2。

进一步地,所述储物室包括分隔设置的冷冻室和冷藏室,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冷冻室和所述冷藏室左右相对设置,所述蒸发器室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蒸发器室中的一者设置于所述冷冻室的背部,且其中的所述蒸发器为所述冷冻室供冷,两个所述蒸发器室中的另一者设置于所述冷藏室的背部,且其中的所述蒸发器为所述冷藏室供冷。另外,排水管3设置有两个,两个排水管3分别与两个所述蒸发器室连接,两个排水管3均与压机仓2连接,以将所述蒸发器室中的化霜水排出至压机仓2中。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冷冻室和所述冷藏室也可以上下相对设置,或者,所述冷冻室具有多个,或者,所述冷藏室具有多个,对应地,每个所述冷冻室或冷藏室背部具有与之分隔设置的所述蒸发器室,每个所述蒸发器室连接一个排水管3,多个排水管3均与压机仓2连接,以将每个所述蒸发器室中的化霜水排出至压机仓2中。

进一步地,所述门体可打开或关闭所述冷冻室或所述冷藏室,所述门体上设置有感应所述门体打开或关闭的感应装置,所述感应装置可以通过感应所述门体与所述箱体的相对距离以判断所述门体是否打开,或者通过其它方式感应,只要能够判断门体是否打开即可。所述控制系统通过所述感应装置感应所述门体处于打开还是关闭状态,结合所述压缩机的运行时间,控制化霜加热丝11制热。

参看图4,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冰箱的运行控制方法,其包括步骤:

控制排水阀关闭间室1与压机仓2之间的化霜水排放通道,并使化霜水排放通道中的加热装置处于加热状态;

实时采集蒸发器处的温度;

当冰箱达到化霜模式的启动条件时,控制化霜加热丝11启动制热并同步计时,当化霜加热丝11制热达到化霜水排放条件时,控制排水阀上的加热装置停止加热,控制排水阀打开化霜水排放通道;

至满足化霜模式的停止条件时,控制化霜加热丝11停止制热,并返回所述步骤“控制排水阀关闭间室1与压机仓2之间的化霜水排放通道,并使化霜水排放通道中的加热装置处于加热状态”。

这样,在不化霜的时候保持排水管3上的所述加热装置处于加热状态,防止排水管3冻结而堵塞,同时保持所述排水阀关闭所述化霜水排放通道,避免间室1中的冷量流失、或者热空气自所述化霜水排放通道进入间室1中;还可根据所述压缩机的运行时间,以及所述门体的打开时间来控制所述化霜模式启动,以确保及时化霜,避免间室1中的霜积压过厚;根据化霜加热丝11的制热情况,精准控制化霜水的排放,避免过早打开所述化霜水排放通道引起的冷量流失或冷量交换引起的能耗增加;设置化霜模式的停止条件,避免化霜加热丝11无限加热导致制冷效果不佳以及冷量流失等状况。

参看图5,进一步地,所述化霜模式的启动条件为:

压缩机持续运行时间tcp达到预设时间tcp1;

或者,压缩机间歇运行以及储物室门体打开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为压缩机的累计运行时间tci对应于第一预设时间区间,且门体的打开时间td超过第一预设时间td1;

或者,压缩机间歇运行以及储物室门体打开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所述第二预设条件为压缩机的累计运行时间tci对应于第二预设时间区间,且门体的打开时间td超过第二预设时间td2;

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时间区间的最小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间区间的最大值,所述第二预设时间td2小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间td1。

也就是说,当满足上述条件其中之一时,所述冰箱即启动所述化霜模式,控制化霜加热丝11启动制热。

另外,可根据冰箱所处的环境温度设定不同的所述化霜模式的启动条件,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所述压缩机持续运行时间tcp的预设时间tcp1、第一预设时间区间、门体打开时间td的第一预设时间td1、第二预设时间区间、门体打开时间td的第二预设时间td2,只要采用上述冰箱的运行控制方法即可。

进一步地,所述化霜水排放条件为化霜加热丝11的制热时间th达到第一预设时间th1,和/或者,蒸发器处的温度h超过第一设定阈值h1。也就是说,当化霜加热丝11制热时间th达到第一预设时间th1,和/或者,蒸发器处的温度h超过第一设定阈值h1时,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所述排水阀上的加热装置停止加热,并控制所述排水阀打开所述化霜水排放通道,将化霜水自间室1排出至压机仓2中。

进一步地,所述化霜模式的停止条件为:化霜加热丝11的制热时间th达到第二预设时间th2,和/或者,蒸发器处的温度h超过第二设定阈值h2。也就是说,当化霜加热丝11的制热时间th达到第二预设时间th2,和/或者,蒸发器处的温度h超过第二设定阈值h2时,所述控制系统控制化霜加热丝11停止制热,并控制所述排水阀关闭间室1与压机仓2之间的化霜水排放通道,并使所述化霜水排放通道的加热装置处于加热状态,至下一次冰箱达到化霜模式的启动条件时,所述控制系统再控制化霜加热丝11启动制热。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冰箱及其运行控制方法,通过在排水管3处布设排水阀以打开或关闭化霜水排放通道,防止冷量自排水管3流失、以及热空气自排水管3进入蒸发器所在的间室1中所引起的能耗增加,通过在排水阀处布设加热装置,解决排水管3易结冰堵塞的问题;通过控制冰箱启动或停止化霜模式,利用化霜加热丝11、排水阀、化霜水排放通道的加热装置配合,防止化霜水排放通道结冰堵塞,实现化霜时排水阀打开化霜水排放通道以顺利将化霜水排出所述间室1,在不化霜时排水阀关闭化霜水排放通道,同时加热装置对化霜水排放通道加热,不仅避免了化霜水排放通道结冰堵塞,而且避免了冷量自排水管3流失、以及热空气自排水管3进入蒸发器所在的间室1中所引起的能耗增加,实现精准控制和节能减耗。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