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列管式冷凝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825747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一种列管式冷凝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凝器,具体涉及一种列管式冷凝器。
【背景技术】
[0002]在制冷系统中,蒸发器、冷凝器、压缩机和节流阀是制冷系统中必不可少的四大件,这当中蒸发器是输送冷量的设备。制冷剂在其中吸收被冷却物体的热量实现制冷。压缩机是心脏,起着吸入、压缩、输送制冷剂蒸汽的作用。冷凝器是放出热量的设备,将蒸发器中吸收的热量连同压缩机功所转化的热量一起传。递给冷却介质带走。节流阀对制冷剂起节流降压作用、同时控制和调节流入蒸发器中制冷剂液体的数量,并将系统分为高压侧和低压侧两大部分。实际制冷系统中,除上述四大件之外,常常有一些辅助设备,如电磁阀、分配器、干燥器、集热器、易熔塞、压力控制器等部件组成,它们是为了提高运行的经济性,可靠性和安全性而设置的。现有的冷凝器对处理不方便,升降控制灵活度差。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通过冷凝器主体可以对化学液进行处理;旋转轮的旋转可以控制升降管进行升降调节,从而可以控制冷凝器主体进行升降调节,方便了冷凝器主体的灵活控制的列管式冷凝器。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列管式冷凝器,包括底座,底座的底部设有第一车轮与第二车轮,第一车轮与第二车轮的形状大小相同,第一车轮与第二车轮均为万向轮,底座上设有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呈平行布置,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呈竖直布置,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的端部之间设有顶板,顶板呈水平布置,顶板设有导向管,导向管呈竖直布置,导向管的两端设有开孔,导向管内套装有升降管,升降管呈竖直布置,升降管的下端设有固定架,固定架内设有冷凝器主体;导向管的一侧设有第一开槽与第一连杆,第一连杆的一端设置在第一开槽的一侧,第一连杆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一开槽的另一侧,第一连杆为半圆形形状,第一连杆设有第一旋转轮,第一连杆的中间位置设有第一固定片,第一旋转轮与第一固定片连接,第一旋转轮与第一固定片通过第一固定销连接,第一旋转轮的边缘位置穿过第一开槽并与升降管连接,升降管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第一旋转轮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第一旋转轮与升降管通过螺纹连接;导向管的另一侧设有第二开槽与第二连杆,第二连杆的一端设置在第二开槽的一侧,第二连杆的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二开槽的另一侧,第二连杆为半圆形形状,第二连杆设有第二旋转轮,第二连杆的中间位置设有第二固定片,第二旋转轮与第二固定片连接,第二旋转轮与第二固定片通过第二固定销连接,第二旋转轮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第二旋转轮与升降管通过螺纹连接。
[0006]进一步地,所述升降管的上端设有限位块。
[0007]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块为椭球形形状。
[0008]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块的直径比导向管的直径大。
[0009]进一步地,所述导向管的下端设有第一限位条与第二限位条。
[0010]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通过冷凝器主体可以对化学液进行处理;旋转轮的旋转可以控制升降管进行升降调节,从而可以控制冷凝器主体进行升降调节,方便了冷凝器主体的灵活控制。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2]附图标记说明:
[0013]底座11、第一车轮12、第二车轮13、第一支撑板14、第二支撑板15、顶板16、导向管17、开孔18、升降管19、限位块20、固定架21、冷凝器主体22、第一开槽23、第一连杆24、第一旋转轮25、第一固定片26、第一固定销27、第二开槽28、第二连杆29、第二旋转轮30、第二固定片31、第二固定销32、第一限位条33、第二限位条34。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5]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列管式冷凝器,包括底座11,底座11的底部设有第一车轮12与第二车轮13,第一车轮12与第二车轮13的形状大小相同,第一车轮12与第二车轮13均为万向轮,底座11上设有第一支撑板14与第二支撑板15,第一支撑板14与第二支撑板15呈平行布置,第一支撑板14与第二支撑板15呈竖直布置,第一支撑板14与第二支撑板15的端部之间设有顶板16,顶板16呈水平布置,顶板16设有导向管17,导向管17呈竖直布置,导向管17的两端设有开孔18,导向管17内套装有升降管19,升降管19呈竖直布置,升降管19的下端设有固定架21,固定架21内设有冷凝器主体22 ;导向管17的一侧设有第一开槽23与第一连杆24,第一连杆24的一端设置在第一开槽23的一侧,第一连杆24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一开槽23的另一侧,第一连杆24为半圆形形状,第一连杆24设有第一旋转轮25,第一连杆24的中间位置设有第一固定片26,第一旋转轮25与第一固定片26连接,第一旋转轮25与第一固定片26通过第一固定销27连接,第一旋转轮25的边缘位置穿过第一开槽23并与升降管19连接,升降管19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第一旋转轮25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第一旋转轮25与升降管19通过螺纹连接;导向管17的另一侧设有第二开槽28与第二连杆29,第二连杆29的一端设置在第二开槽28的一侧,第二连杆29的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二开槽28的另一侧,第二连杆29为半圆形形状,第二连杆29设有第二旋转轮30,第二连杆29的中间位置设有第二固定片31,第二旋转轮30与第二固定片31连接,第二旋转轮30与第二固定片31通过第二固定销32连接,第二旋转轮30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第二旋转轮30与升降管19通过螺纹连接;升降管19的上端设有限位块20,限位块20为椭球形形状,限位块20的直径比导向管17的直径大,导向管17的下端设有第一限位条33与第二限位条34。
[0016]本实用新型列管式冷凝器,通过冷凝器主体22可以对化学液进行处理;旋转轮的旋转可以控制升降管19进行升降调节,从而可以控制冷凝器主体22进行升降调节,方便了冷凝器主体22的灵活控制。
[0017]其中,升降管19的上端设有限位块20,限位块20为椭球形形状,限位块20的直径比导向管17的直径大,所以能有效防止升降管19与旋转轮错位。
[0018]其中,导向管17的下端设有第一限位条33与第二限位条34,所以能防止固定架21撞上导向管17的下端。
[0019]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列管式冷凝器,包括底座(11),其特征在于:底座(11)的底部设有第一车轮(12)与第二车轮(13),第一车轮(12)与第二车轮(13)的形状大小相同,第一车轮(12)与第二车轮(13)均为万向轮,底座(11)上设有第一支撑板(14)与第二支撑板(15),第一支撑板(14)与第二支撑板(15)呈平行布置,第一支撑板(14)与第二支撑板(15)呈竖直布置,第一支撑板(14)与第二支撑板(15)的端部之间设有顶板(16),顶板(16)呈水平布置,顶板(16)设有导向管(17),导向管(17)呈竖直布置,导向管(17)的两端设有开孔(18),导向管(17)内套装有升降管(19),升降管(19)呈竖直布置,升降管(19)的下端设有固定架(21),固定架(21)内设有冷凝器主体(22);导向管(17)的一侧设有第一开槽(23)与第一连杆(24),第一连杆(24)的一端设置在第一开槽(23)的一侧,第一连杆(24)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一开槽(23)的另一侧,第一连杆(24)为半圆形形状,第一连杆(24)设有第一旋转轮(25),第一连杆(24)的中间位置设有第一固定片(26),第一旋转轮(25)与第一固定片(26)连接,第一旋转轮(25 )与第一固定片(26 )通过第一固定销(27 )连接,第一旋转轮(25 )的边缘位置穿过第一开槽(23)并与升降管(19)连接,升降管(19)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第一旋转轮(25)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第一旋转轮(25)与升降管(19)通过螺纹连接;导向管(17)的另一侧设有第二开槽(28)与第二连杆(29),第二连杆(29)的一端设置在第二开槽(28)的一侧,第二连杆(29)的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二开槽(28)的另一侧,第二连杆(29)为半圆形形状,第二连杆(29)设有第二旋转轮(30),第二连杆(29)的中间位置设有第二固定片(31 ),第二旋转轮(30)与第二固定片(31)连接,第二旋转轮(30)与第二固定片(31)通过第二固定销(32)连接,第二旋转轮(30)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第二旋转轮(30)与升降管(19)通过螺纹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列管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升降管(19)的上端设有限位块(2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列管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限位块(20)为椭球形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列管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限位块(20)的直径比导向管(17)的直径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列管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导向管(17)的下端设有第一限位条(33)与第二限位条(34)。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列管式冷凝器,包括底座,底座上设有支撑板,支撑板的端部之间设有顶板,顶板设有导向管,导向管内套装有升降管,升降管的下端设有固定架,固定架内设有冷凝器主体;导向管的一侧设有开槽与连杆,连杆设有旋转轮,旋转轮的边缘位置穿过开槽并与升降管连接,旋转轮与升降管通过螺纹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冷凝器主体可以对化学液进行处理;旋转轮的旋转可以控制升降管进行升降调节,从而可以控制冷凝器主体进行升降调节,方便了冷凝器主体的灵活控制。
【IPC分类】F25B39-04
【公开号】CN204535203
【申请号】CN201520054117
【发明人】江勇, 周熹, 周卫国, 吴伟冬
【申请人】江苏汉阔生物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8月5日
【申请日】2015年1月27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