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藏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52593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冷藏库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冷藏库包括:在外箱与内箱之间填充有发泡隔热材料的隔热箱体;配置于外箱内侧的散热管(18);和设置于散热管(18)的库内侧的真空隔热件(21)。另外,真空隔热件(21)具有凹状的槽(22a、22b),散热管(18)配置于槽(22a、22b),设置于隔热箱体侧面的真空隔热件(21)在其前后下部形成倒角部(25)。根据该结构,不论是否在外箱的侧面下部存在加强部件,都能够将真空隔热件(21)的横宽形成为隔热箱体侧面的整个横宽尺寸,并且能够使下方向的尺寸最大。
【专利说明】
冷藏库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使用真空隔热件的冷藏库。
【背景技术】
[0002]近年来,作为应对环境问题的全球气候变暖的对策,积极推进节能运动,对于温冷热利用设备,从有效利用热量的观点来看,具有优秀的隔热性能的真空隔热件正得到普及。
[0003]真空隔热件是指,将气相容积比率高且构成细微空隙的芯材收纳在加工成袋状的具有气体阻隔性的如玻璃棉那样的薄膜内,对芯材收纳空间减压并将其密封。
[0004]真空隔热件其热传导率低,适用于冷藏库的壁面,近年来,为了增大其隔热效果,有增加真空隔热件的厚度的趋势。另外,为了有效地对在冷藏库的制冷循环中产生热量进行散热,在形成冷藏库的外表面的外箱的内侧粘贴散热管,用真空隔热件覆盖该散热管,另夕卜,将发泡聚氨酯等发泡隔热材料填充在形成冷藏库的库内空间的内箱与所述外箱之间,使冷藏库外部的热量难以传到库内侧。
[0005]但是,如果仅将平板的真空隔热件配置在散热管的上表面,则会形成由冷藏库的外箱、散热管和真空隔热件围成的空间,无法填充发泡聚氨酯。除此之外,因重叠散热管和真空隔热件,冷藏库的内箱和外箱的空间厚度、即冷藏库的壁厚增大,库内容积被迫减少。
[0006]因此,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提案有在真空隔热件上设置将散热管嵌入其中的槽(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
[0007]图12是专利文献I中公开的现有的冷藏库的隔热箱体的侧壁水平截面图,图13是该侧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如图12、图13所示,隔热箱体102具有:外箱11、内箱103、和在外箱101与内箱103之间填充的发泡隔热材料104。在外箱101的内侧配置有散热管105,该散热管105被真空隔热件106覆盖。另外,在真空隔热件106的散热管105—侧,形成有使该散热管105嵌入的凹状的槽107。
[0008]根据现有的结构,散热管105位于真空隔热件106的槽107内,所以具有以下优点:能够解决散热管105与真空隔热件106重叠所引起的壁厚增大的问题,确保库内容积,同时提高隔热箱体102的隔热性。
[0009]但是,在使用真空隔热件106的现有的冷藏库中,在其真空隔热件106的使用方法、特别是提高真空隔热件的覆盖率方面,仍留有改善的余地。
[0010]另外,在使用真空隔热件106的现有的冷藏库中,存在以下问题:在将被该真空隔热件106覆盖的散热管105的管端部引出连接时,剥离力作用于真空隔热件106,真空隔热件106剥离。
[0011]另外,在上述使用真空隔热件106的现有的冷藏库中,并没有公开:在将被该真空隔热件106覆盖的散热管105桥接在其他的面上,例如桥接于顶面时,如何覆盖弯折部分。
[0012]除此之外,在上述使用真空隔热件106的现有的冷藏库中,在该真空隔热件106的使用方法、特别是提高真空隔热件的覆盖率方面,仍留有改善的余地。
[0013]现有技术文献
[0014]专利文献
[001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90810号公报【实用新型内容】
[0016]本实用新型的冷藏库包括:在外箱与内箱之间填充有发泡隔热材料的隔热箱体;配置于外箱内侧的散热管;和设置于散热管的库内侧的真空隔热件。另外,真空隔热件具有凹状的槽,散热管配置于槽,设置于隔热箱体侧面的真空隔热件在其前后下部形成有倒角部。
[0017]由此,真空隔热件即使在隔热箱体的外箱侧面下部存在加强部件等,也能确保其横宽的宽度同时实现下方向尺寸的最大化,能够大幅提高侧面的覆盖率。
[0018]像这样,本实用新型能够提高真空隔热件的覆盖率,进一步提高隔热性,能够提供一种具有高隔热性的冷藏库。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I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主视图。
[0020]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I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侧截面结构图。
[0021]图3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第I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散热管位置的立体结构图。
[0022]图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I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外箱侧面与散热管的主视图。
[0023]图5是图4的D部的放大截面图。
[0024]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I实施方式的冷藏库所使用的真空隔热件的主视图。
[0025]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第I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概略侧截面图。
[0026]图8是图6的8-8截面图。
[0027]图9是图6的9-9截面图。
[0028]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第2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真空隔热件的主视图。
[0029]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3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真空隔热件的主视图。
[0030]图12是现有的冷藏库的隔热箱体的侧壁水平截面图。
[0031]图13是现有的冷藏库的隔热箱体的分解立体图。
[0032]附图标记说明
[0033]1、102隔热箱体
[0034]2 门
[0035]3、101 外箱
[0036]4、103 内箱
[0037]5、104发泡隔热材料
[0038]6加强部件
[0039]7 空间
[0040]8冷藏室[0041 ]9切换室
[0042]10制冰室
[0043]11蔬菜室
[0044]12冷冻室
[0045]13机械室
[0046]14冷却室
[0047]15冷却器
[0048]16冷气送风风扇
[0049]17压缩机
[0050]18、105 散热管[0051 ]18S侧面散热管
[0052]18F前面散热管
[0053]18T管端部
[0054]ISSa 折返部
[0055]18Sb 弯折部
[0056]18Ta、18Tb 弯转部
[0057]19毛细管
[0058]20分隔板
[0059]21、31、41、106 真空隔热件
[0060]22a、32a、42a 纵槽[0061 ]22b、32b、42b 横槽
[0062]32c部分槽
[0063]22c 出口槽
[0064]22d、32d、42d 厚壁部分
[0065]23、43 端面部
[0066]24底面分隔壁
[0067]25、35、45 倒角部
[0068]26加强部件倒角部
[0069]27连通部件
[0070]28 孔[0071 ]42e局部槽
[0072]107 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73]下面,参照附图,对使用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真空隔热件的冷藏库进行说明。其中,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本实施方式。
[0074](第丨实施方式)
[007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I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主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I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侧截面结构图。图3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第I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散热管位置的立体结构图。图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I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外箱侧面与散热管的关系的主视图。图5是图4的D部的放大截面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I实施方式的冷藏库所使用的真空隔热件的主视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第I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概略侧截面图。图8是图6的8 — 8截面图。图9是图6的9 — 9截面图。
[0076]在图1至图5中,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包括:前方开口的隔热箱体I;和开闭隔热箱体I内的贮藏室的门2。隔热箱体I包括:金属制成的外箱3;硬质树脂制的内箱4;和在外箱3与内箱4之间发泡填充的发泡隔热材料5。在外箱3的侧面下部棱线部,如图5所示配置有用于提高强度的加强部件6。加强部件6从外箱3的底面向背面竖立形成,在加强部件6与外箱3之间设置有与外部空气连通的空间7。
[0077]形成于隔热箱体I内的贮藏室包括:设置于上部的冷藏室8;设置于冷藏室8之下的能够切换温度域的切换室9;设置于切换室9旁边的制冰室10;和设置于切换室9和制冰室10与蔬菜室11之间的冷冻室12。
[0078]在冷冻室12的背面有冷却室14,且具有生成冷气的冷却器15、和将冷气供给至各室的冷气送风风扇16,利用库内的温度检测传感器(未图示)和风门(未图示)来控制库内温度。另外,在冷却器15的下方设置有除霜机构15a。
[0079]冷却器15构成将压缩机17、冷凝器(未图示)、散热用的散热管18、毛细管19成环状连接而成的制冷循环,利用被压缩机17压缩的制冷剂的循环进行冷却。
[0080]在隔热箱体I中如图3所示配置有散热管18,配置于侧面和背面的侧面散热管18S通过将一根管例如成U字弯折以确保散热长度,使用铝带等将其贴于外箱3。另外,在分隔隔热箱体I的各贮藏室的分隔板20的前面也同样,将前面散热管18F成U字弯折并铺设。前面散热管18F经由各贮藏室的分隔板20与机械室13连接。
[0081]另外,为了提高隔热性能,在隔热箱体I上,还以覆盖散热管18的方式在外箱3上粘贴有真空隔热件21。该真空隔热件21通过用气体阻隔性膜覆盖芯材并将其内部减压密封而形成,例如,使用日本特开2011 — 89740号公报中记载的结构的真空隔热件。
[0082]如图6所示,在真空隔热件21上形成凹槽22,在该凹槽22设置散热管18。
[0083]设置于侧面的真空隔热件21的凹槽22,包括纵槽22a、横槽22b和出口槽22c,在凹槽22蛇行状地配置有侧面散热管18S。
[0084]纵槽22a是沿着真空隔热件21的长度方向(S卩,冷藏库的上下方向)形成至真空隔热件21的上下端面部23的槽,多个纵槽22a相互平行地配置。
[0085]横槽22b是沿着真空隔热件21的宽度方向(S卩,冷藏库的前后方向)延伸的槽,在纵槽22a的上下方向各形成一条,以相互交叉的方式形成。另外,下侧的横槽22b的横宽形成得比上侧的横槽22b宽,配置于至少比冷藏库的底面分隔壁(未图示)的上端靠下部。
[0086]出口槽22c是从真空隔热件21的上侧的端面部23形成至上侧的横槽22b的槽,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纵槽22a成一直线状形成多个。
[0087]在上下的横槽22b中,配置有由侧面散热管18S的上下端弯折形成的折返部18Sa。
[0088]另外,在横槽22b的上下的其中一个槽部(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下侧的横槽22b),侧面散热管18S或者前面散热管18F的至少一者与来自冷凝器的制冷剂管(未图示)连结。
[0089]侧面散热管18S将真空隔热件21下侧的横槽22b作为折返部18Sa通过,在纵槽22a配置其直线部,在上侧的横槽22b配置弯折部18Sb,配置成蛇行状态。然后,将侧面散热管18S朝着形成于横槽22b上部的出口槽22c弯折,通过出口槽22c朝着外箱3的另一面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朝着外箱3的顶面配置。根据侧面散热管18S的该配置,在上下方向蛇行的几乎整个侧面散热管18S,不会从真空隔热件21的上下端面部23伸出地配置于真空隔热件21与外箱侧板之间。换言之,真空隔热件21通过设置横槽22b,其上下两端部超过侧面散热管18S的上下弯折部,设置至外箱3的上下各个端部附近,如图2的虚线所示,覆盖外箱3的侧面上下的大概整个区域。
[0090]此外,形成于真空隔热件21的凹槽22采用滚压(roller)方式或者冲压(press)方式的其中一种方式形成。在采用冲压方式的情况下,需要模具,导致成本提高,而且,形成凹槽时的自由度低。另一方面,采用滚压方式能够在一条直线上形成槽,但是难以形成复杂的槽。于是,根据槽形状来选择滚压方式或者冲压方式的其中一种即可。
[0091]另外,贴在外箱3左右的真空隔热件21在其下部前后,形成有用于避开从外箱3的底面向背面竖立而形成的图5、图7所示的加强部件6的倒角部25。另外,真空隔热件21的横宽形成为外箱3的侧面的宽度方向(S卩,冷藏库的前后方向)的整个宽度尺寸。
[0092]除此之外,加强部件6也在其上部与真空隔热件21侧的倒角部25对应地形成加强部件倒角部26,它不与真空隔热件21重叠。而且,加强部件倒角部26缩小真空隔热件21的倒角部25的面积,S卩,缩小因倒角部25而减少的真空隔热件21的面积的减少。
[0093]另外,在配置于外箱3的左右至少一方的真空隔热件21的上下的横槽22b的一个、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在下侧的横槽22b中,如图5所示,配置连通部件27的一端。连通部件27的另一端嵌插到从外箱3的底面朝着背面竖立而形成的加强部件6的孔28中,与构成于加强部件6与外箱3之间的空间7连通,连通部件27将横槽22b内的空气向外部空气排出。
[0094]同时,侧面散热管18S的端部从下侧的横槽22b引出,但在本实施方式中,侧面散热管18S的管端部18T如图6、图7所示,在真空隔热件21的倒角部分25部分至少弯折2度以上,形成两处弯转部(turn部)18Ta、18Tb后引出。
[0095]此外,真空隔热件21的下部前后的倒角部25,背面(管端部18T收纳侧)倒角设定得比前面的倒角大。与此对应,从加强部件6的底面向背面的竖立部的高度,背面的竖立部的高度设定得比前面的竖立部的高度高。
[0096]另外,加强部件6从外箱3的侧面的前部沿着底部和后部呈=字状配置,且位于外箱3侧面的加强部件6的前部和后部的上端形成加强部件倒角部26。
[0097]另外,设置于真空隔热件21的下侧的横槽22b以包含倒角部25的方式形成。
[0098]另外,设置于真空隔热件21的下侧的横槽22b形成于比加强部件6的前部和后部的上端靠下方的位置。
[0099 ]另外,横槽22b的槽宽设定得比纵槽22a的槽宽宽。
[0100]另外,上下设置的横槽22b中的下侧的横槽22b其宽度尺寸设定得比上侧的横槽22b 大。
[0101]下面,对于采用以上方式构成的冷藏库,说明其动作、作用。
[0102]首先,对冷藏库的冷却动作进行说明。在检测出库内温度上升冷冻室传感器(未图示)变为启动温度以上的情况下,压缩机17启动,开始冷却。从压缩机17排出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在最终到达配置于机械室13的干燥器(未图示)的期间,特别是在设置于外箱3的侧面散热管18S中,通过外箱3外侧的空气和库内的发泡隔热材料5的热交换,被冷却而液化。
[0103]接着,液化的制冷剂被毛细管19减压,流入到冷却器15中而与冷却器15周边的库内空气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后的冷气被附近的冷气送风风扇16送风到库内并冷却库内。之后,制冷剂被加热气化,返回压缩机17。在库内被冷却,冷冻室传感器(未图示)的检测温度变为停止温度以下的情况下,压缩机17的运转停止。
[0104]接着,对该冷藏库和安装于该冷藏库的真空隔热件21的隔热作用进行说明。
[0105]在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中,在板状的真空隔热件21设置有长度方向的纵槽22a和宽度方向的横槽22b。使侧面散热管18S的直线部位于纵槽22a,使侧面散热管18S的上下折返部18Sa、18Sb位于横槽22b。由于板状的真空隔热件21覆盖侧面散热管18S整个区域,所以增加冷藏库壁的厚度并不降低库内容积,能够增大真空隔热件21的覆盖率。除此之外,利用真空隔热件21能够阻断从侧面散热管18S向库内侧的散热。
[0106]S卩,用没有横槽22b只有纵槽22a的状态的真空隔热件21覆盖侧面散热管18S的折返部18Sa。这样,在侧面散热管18S的折返部ISSa部分的外箱3与真空隔热件21之间形成与散热管18直径对应的空间,冷藏库壁厚增厚,导致冷藏库内容积相应地降低。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侧面散热管18S的折返部ISSa位于横槽22b内,所以在真空隔热件21与外箱3之间形成与散热管18的直径对应的空间,冷藏库壁厚不会增厚,库内容积不会降低。
[0107]另外,如【背景技术】中记载的那样,在真空隔热件中仅设置纵槽的现有技术采用不用真空隔热件覆盖散热管的折返部的结构。因此,散热管的上下的折返部成为从纵槽露出的状态,无法用真空隔热件阻断从散热管的折返部向库内侧的散热。另外,真空隔热件的上下尺寸也短,真空隔热件的覆盖率低。
[0108]但是,如图6所示的本实施方式那样,设置纵槽22a和横槽22b,使侧面散热管18S的折返部ISSa位于该横槽22b。由此,能够不增加冷藏库壁厚地用真空隔热件21也覆盖侧面散热管18S的折返部18Sa。而且,真空隔热件21如图2的虚线所示,能够将其上下的端面部23增大至外箱3侧面的上下端缘附近,具体而言,将其增大至与隔热箱体I的顶面壁厚重叠的程度。因此,用真空隔热件21能够可靠地阻断从侧面散热管18S向库内侧的散热,并且,也能大幅增大真空隔热件21的覆盖率。根据它们的协同作用,隔热箱体I的隔热性大幅提高。
[0109]除此之外,本实施方式的真空隔热件21在配置于隔热箱体I侧面的真空隔热件21的前后下部形成有倒角部25。由此,如图7所示,即使在隔热箱体I的外箱3的侧面下部存在加强部件6等,也能增大真空隔热件21的横宽,并且实现下方向尺寸的最大化。
[0110]另外,还能够大幅提高真空隔热件21侧面的覆盖率。特别是真空隔热件21以与加强部件6不重叠的方式配置于外箱3,所以真空隔热件21利用其倒角部25能够可靠避开存在于隔热箱体I的侧面下部的加强部件6等。其结果是,真空隔热件21能够使其横宽增大至隔热箱体I侧面的大致整个横宽的尺寸,并且能够实现下方向尺寸的最大化。
[0111]这样,不会破坏加强部件6增大隔热箱体I强度的效果,能够大幅提高真空隔热件21在侧面覆盖率。而且,真空隔热件21的下部不会与隔热箱体I的侧面下部的加强部件6等重叠,所以也能消除真空隔热件21的气体阻隔性膜与加强部件6重叠而损伤从而破坏其隔热性能的担心,能够长期确保优秀的隔热性能。
[0112]另外,加强部件6从外箱3侧面的前部沿着底部和后部呈=字状配置,且位于外箱3侧面的加强部件6的前部和后部的上端形成有加强部件倒角部26。由此,根据真空隔热件21的倒角部25与加强部件6的加强部件倒角部26的协同效应,真空隔热件21能够缩小其倒角部25,真空隔热件21的面积相应地增大,覆盖率提高,而且能够确保高的隔热性。
[0113]另外,设置于真空隔热件21的倒角部25形成于设置有横槽22b的部分。换言之,设置于真空隔热件21的下部的横槽22b以包含倒角部25的方式形成。由此,实现真空隔热件21的下方向尺寸的最大化,提高隔热箱体I的侧面下部的真空隔热件21的覆盖率。另外,使侧面散热管18S的折返部18Sa位于横槽22b,也能提高真空隔热件21对侧面散热管18S的覆盖率,能够进一步提尚其隔热性。
[0114]另外,设置于真空隔热件21的下部的横槽22b形成于比加强部件6前部和后部的上端靠下方的位置。由此,能够使位于比加强部件6前部和后部的上端靠下方的位置的侧面散热管18S的折返部18Sa位于横槽22b,能够提高真空隔热件21对侧面散热管18S的覆盖率,从而提尚隔热性。
[0115]另外,如图6所示,设置于真空隔热件21的横槽22b,设置在比真空隔热件21的上下的端面部23靠中央的部分。即,上侧的横槽22b形成于比上部的端面部23靠下方的位置,下侧的横槽22b形成于比下部的端面部23靠上方的位置。除此之外,纵槽22a与该横槽22b交叉,形成至真空隔热件21的上下的端面部23,所以无槽的厚壁部分22d残存在真空隔热件21的上下端面部分。
[0116]由此,与横槽22b面对真空隔热件21的端面部23而形成,端面部23因槽变薄的情况相比,真空隔热件21的上下的端面部23的强度提高。真空隔热件21的翘曲、变形变得最小,容易粘贴于外箱3,能够削减工时、提尚品质。
[0117]另外,通过将真空隔热件21的上下的端面部23的厚壁部分22d作为在外箱3上粘贴用的糊面,能够防止填充发泡隔热材料5时流入到真空隔热件21与外箱3之间,并且能够防止发泡压力引起的外箱外观变形。
[0118]另外,横槽22b的槽宽比纵槽22a的槽宽更宽,所以能够将与该横槽22b连通的侧面散热管18S的上下的折返部I SSa、I SSb的弯转弯曲直径设计成较大尺寸。
[0119]由此,能够缩小折返部18Sa、ISSb折弯时作用于管壁的拉伸力。另外,该折返部18Sa、18Sb的管径也不会变细,能够确保侧面散热管18S或者前面散热管18F的可靠性。
[0120]除此之外,上下设置的横槽22b中的下侧的横槽22b的宽度尺寸比上侧的横槽22b大,所以能够最优配置散热管18等,并且也能提高管连接等的作业性。即,散热管18的侧面散热管18S或者前面散热管18F必须与来自冷凝器的制冷剂管(未图示)焊接连接。而且,侧面散热管18S在上下部分形成折返部18Sa、18Sb,所以如果增大下部的横槽22b的宽度,则在该下部的横槽22b中能够配置较多侧面散热管18S的折返部18Sa。另外,前面散热管18F也配置较多通过该横槽22b与分隔板20的前部连接的管。而且,在从该横槽22b出来的地方,将侧面散热管18S或者前面散热管18F与来自冷凝器的制冷剂管(未图示)焊接的连接作业并非在外箱3的侧面上部进行,而是能够在外箱3的侧面下部的低处位置进行。因此,在优化散热管18的设置的同时,也能提高作业性。
[0121]此外,根据冷藏库的要求性能设置两列以上的横槽22b,但是,在此情况下,优选使设置于最下部的横槽22b的宽度尺寸最大。
[0122]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配置于横槽22b中的侧面散热管18S和前面散热管18F的连接部的管端部18T如图6、图7所示,形成两处以上的弯转部18Ta、18Tb。根据该结构,在侧面散热管18S或者前面散热管18F与来自冷凝器的制冷剂管(未图示)焊接连接时,防止粘贴于外箱3内表面的真空隔热件21剥离和受损。能够很好地维持真空隔热件21的隔热性能,并且,能够防止外箱3的外观变形和侧面散热管18S的散热能力降低。
[0123]S卩,对于侧面散热管18S或者前面散热管18F的管端部18T,为了不影响组装,如图7所示,沿着外箱3的内表面将其收纳。另外,通过焊接等连接管端部18T时,从外箱3内拉出管端部1ST。但是,隔着管端部18T剥离方向的外力作用于真空隔热件21,真空隔热件21有可能从外箱3内表面剥离或者受损。而且,外箱3的外观也可能变形,侧面散热管18S的散热能力下降。
[0124]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管端部18T形成两处以上的弯转部18Ta、18Tb,所以该弯转部18Ta、18Tb缓冲(吸收变形)牵拉管时的外力。防止粘贴于外箱3的真空隔热件21剥离和受损,同时,能够防止外箱3的外观变形和散热管18散热能力的下降。
[0125]另外,管端部18T所在的部分的真空隔热件21成为倒角部25,所以利用该倒角部25能够顺利设置弯转部18Ta、18Tb。而且,也能增大从弯转部18Ta、18Tb至图7所示的管端部18T嵌入横槽22b中的部分X的尺寸。根据该结构,能够提高真空隔热件21的覆盖率,并且也能提高因外力施加于真空隔热件21导致的剥离预防效果和受损预防效果。
[0126]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中,真空隔热件21的纵槽22a和横槽22b内的空气因侧面散热管18S或者前面散热管18F的散热而膨胀,压力上升。由此,在外箱3的侧面有可能发生沿着侧面散热管18S的变形,但是利用设置于横槽22b的连通部件27能够防止外箱3的变形。
[0127]S卩,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在下侧的横槽22b中设置有面对空间7的连通部件27,所以经由该连通部件27能够使纵槽22a和横槽22b内与外部空气连通。能够抑制起因于散热管18的散热的温度变化所引起的压力变化,防止外箱3的外观变形。
[0128]另外,如图8、图9所示,横槽22b的槽宽设定得比纵槽22a大,所以滞留在多个纵槽22a中的空气容易向横槽22b—侧流通。而且,在该横槽22b设置有连通部件27,所以包括横槽22b的空气,滞留在多个纵槽22a中的空气也会短时间向外部流出。
[0129]而且,该槽宽大的横槽22b配置有侧面散热管18S的折返部ISSa和前面散热管18F,所以横槽22b内的空气温度本身也高。因此,使滞留的空气更容易流通,能够顺利地排出空气。
[0130]另外,连通部件27插入到加强部件6的孔28中,经由设置于加强部件6的空间7与外部空气连通,所以部件数量也少,且能够简化连通部件27的形状。例如,连通部件27能够使用树脂,通过挤压成型为直线形状来生产,能够抑制材料费和工时费。
[0131]另外,为了提高填充性,填充在隔热箱体I的外箱3与内箱4之间的发泡隔热材料5采用以下的方法。即,使隔热箱体I的前面开口部朝着底面,从设置在隔热箱体I背面的开口部(未图示)朝着下方注入发泡隔热材料5的材料。
[0132]然后,采用从下方(前表面开口部侧)起逐渐朝向上方(隔热箱体I的背面侧)发泡填充发泡隔热材料5的方法。在本实施方式中,沿着真空隔热件21的横槽22b配置连通部件27的一端,将另一端与隔热箱体I背面侧的外部空气连通。因此,空气在与发泡填充发泡隔热材料5的方向相同的方向经由连通部件27排出,能够提高在发泡填充时排出槽内的空气的效率。
[0133]此外,对连通部件27采用直线状进行了说明,该连通部件27也可以由与横槽22b平行的部分和弯折竖立的部分构成。为了防止在外箱3与内箱4之间填充发泡隔热材料5时发泡压力引起的变形,使用发泡治具,它发挥使固定于外箱3的散热管18和连通部件27不会影响发泡治具这样的缓冲效果。根据该结构,在隔热箱体I中填充发泡隔热材料5后,能够维持用于拉出散热管18和连通部件27将其配置在规定位置的自由度。
[0134](第2实施方式)
[0135]图10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2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真空隔热件的主视图。
[0136]本实施方式的真空隔热件31的作为上侧横槽的部分槽32c的形状与第I实施方式不同。即,将作为该真空隔热件31的上侧的横槽的部分槽32c作为仅通过侧面散热管(未图示)部分的部分槽,不需要的部分不设置槽,作为粘贴在外箱3上的糊面的厚壁部分32d。其他结构与第I实施方式同样,在真空隔热件31上,除了部分槽32c外,还形成纵槽32a和下侧的横槽32b,在真空隔热件的下部前后形成有倒角部35。
[0137]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提高真空隔热件31的端缘部分的强度,使翘曲、变形最小,且在外箱3上的粘贴变得容易,能够削减工时。而且,通过优化收纳侧面散热管(未图示)的部分槽32c,能够提高真空隔热件31的覆盖率。
[0138]另外,作为部分槽形成的部分槽32c处于其末端与纵槽32a连通的状态,所以即使作为形成槽时的上侧的横槽的部分槽32c和纵槽32a的位置存在偏差,也能吸收该偏差,能够提高形成槽的生产率。
[0139](第3实施方式)
[0140]图1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3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真空隔热件的主视图。
[0141]本实施方式的真空隔热件41在纵槽42a之间追加设置将从真空隔热件41的上侧端面部43至上侧的横槽42b连接的局部槽42e。其他结构与第I实施方式同样,在真空隔热件41上形成有纵槽42a和横槽42b,在真空隔热件41的下部前后形成有倒角部45。在纵槽42a和横槽42b配置有侧面散热管18S,在横槽42b配置有折返部18Sa、18Sb。
[0142]形成于厚壁部分42d之间的局部槽42e以将从真空隔热件41的上侧端面部43至上侧的横槽42b连接的方式形成于纵槽42a之间。收纳侧面散热管18S的朝着其他的面(在本实施方式中是朝着顶面)桥接部分的弯折部18Sb。
[0143]S卩,侧面散热管18S在局部槽42e配置有作为从外箱3的顶面桥接的桥接部的L字状的弯折部18Sb,折返部ISSa配置于下侧的横槽42b。另外,侧面散热管18S的端部通过另一个局部槽42e,再次向外箱3的顶面桥接配置。
[0144]因此,大致整个侧面散热管18S不会从真空隔热件41的上下端面部43伸出地配置于真空隔热件41与外箱3的侧板之间。换言之,真空隔热件41通过设置横槽42b、局部槽42e,其上下两端部超过侧面散热管18S的上下弯折部设置至外箱3的上下各端部附近。因此,真空隔热件41如图2的虚线所示,覆盖外箱3的侧面上下大致整个区域。
[0145]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维持从隔热箱体I的侧面朝着其他的面(在本实施方式中是朝着顶面)桥接侧面散热管18S的弯折品质,并且能够提高真空隔热件41的覆盖率。
[0146]S卩,隔热箱体I的外箱3通过将平板呈=字状弯折形成顶面和两侧面。但是,预先粘贴于平板的散热管18弯折时拉伸力发挥作用,所以有可能引起该弯折部的管径变细,管壁厚度变薄等变形,品质下降。
[0147]为了防止该情况,散热管的桥接管部分成L字状形成弯折部18Sb,吸收弯折时发挥作用的拉伸力,维持品质的稳定性。但是,如果形成这种L字状的弯折部18Sb,根据该部分的尺寸,相应地缩短真空隔热件,覆盖率下降。
[0148]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在横槽42b和与该横槽42b连接的局部槽42e嵌入散热管的桥接管部分的L字状的弯折部18Sb。因此,能够将真空隔热件41的尺寸延长至也覆盖该L字状的弯折部ISSb的部分,并且通过设置L字状的弯折部18Sb,也能维持桥接管部分的弯折品质。
[0149]以上根据各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但是它仅表示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式,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0150]例如,纵槽22a、横槽22b除了例示的条数外,也可以增减,根据冷藏库的要求性能适当选择即可。
[0151]另外,设置于隔热箱体I侧面的真空隔热件21、31、41的纵槽22&、32&、423和横槽22b的结构,也可以用于设置于隔热箱体背面的真空隔热件21、31、41中,从而提高覆盖率,能够获得同样的效果。
[0152]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本实用新型包括:在外箱与内箱之间填充有发泡隔热材料的隔热箱体;配置于外箱内侧的散热管;和设置于散热管的库内侧的真空隔热件。另外,真空隔热件具有凹状的槽,散热管配置于槽,设置于隔热箱体侧面的真空隔热件在其前后下部形成有倒角部。
[0153]由此,真空隔热件即使在隔热箱体的外箱侧面下部存在加强部件,也能确保其横宽的宽度同时实现下方向尺寸的最大化,能够大幅提高隔热箱体的侧面的覆盖率。由此,能够提供具有高隔热性的冷藏库。
[0154]另外,本实用新型在隔热箱体的外箱侧面下部设置有加强部件,真空隔热件通过用气体阻隔性膜覆盖芯材并将其内部减压密封而构成,并且以与加强部件不重叠的方式配置于外箱。
[0155]由此,真空隔热件能够用其倒角部避开存在于隔热箱体侧面下部的加强部件。其结果是,真空隔热件将其横宽扩大至隔热箱体侧面的大致整个横宽尺寸,并且能够实现下方向尺寸的最大化。
[0156]因此,不会破坏加强部件的加强箱体强度的效果,能够大幅提高侧面的覆盖率。而且,真空隔热件的下部不与隔热箱体侧面下部的加强部件等重叠,所以能够消除因与加强部件的重叠导致真空隔热件的气体阻隔性膜损伤从而破坏其隔热性能等担心,并且能够长期确保优秀的隔热性能。
[0157]另外,本实用新型也可以加强部件从外箱侧面的前部沿着底部和后部呈3字状配置,且在加强部件的前部和后部的上端形成有加强部件倒角部。
[0158]由此,根据真空隔热件的倒角部与加强部件的加强部件倒角部的协同效应,真空隔热件能够缩小其倒角部,面积相应地增大,覆盖率提高,进而能够确保更高的隔热性能。
[0159]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真空隔热件也可以在前后方向上具有凹状的横槽,最下部的横槽以包含真空隔热件的倒角部的方式形成。
[0160]由此,实现真空隔热件的下方向尺寸的最大化,提高侧面下部的真空隔热件覆盖率,并使散热管的弯折部位于横槽,由此,能够提高真空隔热件对散热管的覆盖率,能够进一步提尚其隔热性。
[0161]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真空隔热件也可以在前后方向上具有凹状的横槽,最下部的横槽形成于比加强部件的前部和后部的上端靠下方的位置。
[0162]由此,能够使位于加强部件的前部和后部的上端下方的散热管的折返部位于横槽,能够提高真空隔热件对于散热管的覆盖率,进一步提高隔热性。
[0163]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包括:在外箱与内箱之间填充有发泡隔热材料的隔热箱体;配置于外箱内侧的散热管;和设置于散热管的库内侧的真空隔热件,设置于隔热箱体侧面的真空隔热件在前后方向上具有多个凹状的横槽,最下层的横槽的宽度尺寸最大。
[0164]由此,散热管的折返部嵌入横槽用真空隔热件覆盖,由此能够抑制冷藏库壁厚增厚。而且,真空隔热件能够形成仅覆盖散热管的折返部的尺寸,用真空隔热件可靠地阻隔从散热管向库内侧的散热,也能大幅增大真空隔热件的覆盖率,能够实现隔热性高的冷藏库。另外,通过使最下层的横槽的宽度尺寸最大,能够在管连接的作业容易的下部集中配置管,能够优化设置散热管,也能提高管连接的作业性。
[0165]另外,本实用新型也可以在最下层的横槽配置有多个散热管。由此,能够实现散热管的最佳设置。
[0166]另外,本实用新型包括:在外箱与内箱之间填充有发泡隔热材料的隔热箱体;配置于外箱内侧的散热管;和设置于散热管的库内侧的真空隔热件。另外,真空隔热件也可以具有凹状的槽,散热管配置于槽,并且配置于槽的散热管的管端部形成两处以上的弯转部。
[0167]由此,用真空隔热件覆盖散热管,能够抑制冷藏库壁厚增厚。另外,设置于散热管的管端部的弯转部成为在管焊接连接过程中牵拉散热管时的缓冲(吸收变形),防止粘贴于外箱的真空隔热件剥离,良好地维持真空隔热件的隔热性能。另外,还能防止外箱的外观变形和来自散热管的散热能力下降。
[0168]另外,本实用新型也可以在真空隔热件的角部形成有收纳倒角部,在收纳倒角部收纳散热管的管端部。
[0169]由此,真空隔热件即使在隔热箱体的外箱侧面下部存在加强部件等障碍物,也能确保其横宽的宽度,实现下方向尺寸的最大化,大幅提尚侧面的覆盖率,能够大幅提尚隔热性能。另外,也能提高引出管时真空隔热件剥离预防的效果。
[0170]另外,本实用新型包括:在外箱与内箱之间填充有发泡隔热材料的隔热箱体;配置于外箱内侧的散热管;和设置于散热管的库内侧的真空隔热件。另外,真空隔热件也可以具有凹状的槽,且在真空隔热件设置有至少从真空隔热件的端面形成且不横穿真空隔热件的局部槽,散热管的桥接弯折部通过局部槽。
[0171]由此,散热管的桥接弯折部也用真空隔热件覆盖,能够提高真空隔热件的覆盖率。另外,也能顺利进行从隔热箱体的侧面向其他的面,例如向顶面桥接弯折散热管,能够维持散热管的弯折品质,提高真空隔热件的覆盖率,提高隔热性。
[0172]另外,本实用新型也可以将收纳于局部槽的散热管作为从隔热箱体的一面与另一面相连散热管。由此,能够维持散热管的弯折品质,提高真空隔热件的覆盖率,提高隔热性。
[0173]另外,本实用新型包括:在外箱与内箱之间填充有发泡隔热材料的隔热箱体;配置于外箱内侧的散热管;和设置于散热管的库内侧的真空隔热件。另外,真空隔热件也可以在前后方向上具有多个凹状的横槽,至少具有未形成至真空隔热件的端面的部分槽。
[0174]由此,将散热管的折返部嵌入真空隔热件的横槽,能够抑制冷藏库壁厚增加。而且,真空隔热件能够形成仅覆盖散热管的折返部的尺寸,能够用真空隔热件可靠地阻断从散热管向冷藏库内侧的散热,也能大幅增大真空隔热件的覆盖率。而且,将真空隔热件的横槽仅作为必要的部分,能够确保端缘部分的强度,将外箱的翘曲、变形控制在最小。
[0175]另外,本实用新型也可以采用将部分槽的末端与形成在上下方向上的纵槽连通的结构。由此,即使横槽和纵槽的连通位置有偏差,也能吸收该偏差,提高形成槽的生产率。
[0176]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0177]本实用新型能够提1?真空隔热件的覆盖率,大幅提1?冷减库的隔热性,能够适用于以家庭用、业务用为主的各种冷藏库。
【主权项】
1.一种冷藏库,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外箱与内箱之间填充有发泡隔热材料的隔热箱体; 配置于所述外箱内侧的散热管;和 设置于所述散热管的库内侧的真空隔热件, 所述真空隔热件具有凹状的槽,所述散热管配置于所述槽,设置于所述隔热箱体侧面的所述真空隔热件在其前后下部形成有倒角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隔热箱体的所述外箱的侧面下部设置有加强部件,所述真空隔热件通过用气体阻隔性膜覆盖芯材并将其内部减压密封而构成,并且以与所述加强部件不重叠的方式配置于所述外箱。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部件从所述外箱的侧面的前部沿着底部和后部呈=字状配置,且在所述加强部件的前部和后部的上端形成有加强部件倒角部。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设置于所述隔热箱体侧面的所述真空隔热件在前后方向上具有凹状的横槽,最下部的所述横槽以包含所述真空隔热件的所述倒角部的方式形成。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设置于所述隔热箱体侧面的所述真空隔热件在前后方向上具有凹状的横槽,最下部的所述横槽形成于比所述加强部件的前部和后部的上端靠下方的位置。6.一种冷藏库,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外箱与内箱之间填充有发泡隔热材料的隔热箱体; 配置于所述外箱内侧的散热管;和 设置于所述散热管的库内侧的真空隔热件, 设置于所述隔热箱体侧面的所述真空隔热件在前后方向上具有多个凹状的横槽,最下层的所述横槽的宽度尺寸最大。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在最下层的所述横槽配置有多个散热管。8.一种冷藏库,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外箱与内箱之间填充有发泡隔热材料的隔热箱体; 配置于所述外箱内侧的散热管;和 设置于所述散热管的库内侧的真空隔热件, 所述真空隔热件具有凹状的槽,所述散热管配置于所述槽,并且配置于所述槽的所述散热管的管端部形成两处以上的弯转部。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真空隔热件的角部形成有收纳倒角部,在所述收纳倒角部收纳所述散热管的所述管端部。10.一种冷藏库,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外箱与内箱之间填充有发泡隔热材料的隔热箱体; 配置于所述外箱内侧的散热管;和 设置于所述散热管的库内侧的真空隔热件, 所述真空隔热件具有凹状的槽,且在所述真空隔热件设置有至少从所述真空隔热件的端面形成且不横穿所述真空隔热件的局部槽,所述散热管的桥接弯折部通过所述局部槽。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收纳于所述局部槽的所述散热管,从所述隔热箱体的一面连接至另一面。12.一种冷藏库,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外箱与内箱之间填充有发泡隔热材料的隔热箱体; 配置于所述外箱内侧的散热管;和 设置于所述散热管的库内侧的真空隔热件, 设置于所述隔热箱体侧面的所述真空隔热件在前后方向上具有多个凹状的横槽,所述横槽中至少形成有未形成至所述真空隔热件的端面的部分槽。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部分槽的末端与形成在上下方向上的纵槽连通。
【文档编号】F25D23/06GK205536838SQ201490000983
【公开日】2016年8月31日
【申请日】2014年7月30日
【发明人】井下美桃子, 滨田和幸, 堀井慎, 堀井慎一, 桥本祥成, 辻昭广
【申请人】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