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14539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除铅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除铅装置,尤其是一种可以有效除去水中所含的铅元素的除铅装置。
背景技术
从前所使用的公共供水管道多为含铅的金属管,金属管中的铅元素会微量溶入流经管道的水中。由于铅会在人体或动物体内蓄积,当人体或动物体内的铅达到一定量时,会危及人和动物的神经、造血系统和消化系统,因此需要在尽可能地除去水中所含的铅元素, 以保证饮水安全。为了解决该问题,日本专利特开平11-347547提出了一种利用铝硅酸盐无机离子交换体在酸性环境下除去水中铅元素的方法,该方法采用的铝硅酸盐无机离子交换体在酸性环境下与铅等重金属反应形成不可溶的沉淀,将这些沉淀滤除后得到水中的铅含量能够明显下降。但是,由于铝硅酸盐无机离子交换体的价格很贵并且寿命短,因此这种方法的成本比较高。为此,日本专利No. 2003-230882公开了一种净水器,该净水器具有调节待处理的水的PH值的pH值调节单元。该pH值调节单元通过向水中添加常规的低成本碱性物质或者对水进行电解处理把水的PH值调节到9. 0-10. 0,使得水中的铅元素在碱性环境下反应形成不溶解的沉淀,在该沉淀被采用诸如中空丝膜等材料的过滤单元滤除后,处理过的水被排出净水器。尽管如此设置的净水器能够以较低的成本除去水中溶解的铅元素,但是经过处理的水在被排出时仍然为碱性,不适于饮用。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除铅装置,该除铅装置能够在以低成本有效除去水中铅元素的同时,使处理过的水的PH值在适于饮用的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除铅装置,用于对进入其中的原水进行除铅处理后排出。该除铅装置沿水流方向依次级联有用于将水的PH值调节到8. 5以上的第一 PH值调节部、用于滤除水中的固体杂质的过滤部和用于将水的pH值调节到5. 8-8. 5 的第二 PH值调节部;其中原水从所述第一 pH值调节部流入,经过除铅处理的水从第二 pH 值调节部排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第二 pH值调节部包括设置在过滤部下游并与过滤部连通的壳体,壳体内设有多孔状的H型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经过除铅处理的水从壳体排出除铅装置。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第二 pH值调节部包括其中盛放有酸性添加液的容器;反应管路,反应管路设置在过滤部下游,并且反应管路的一端分别通过中间管路与容器和过滤部连通;和用于控制酸性添加液从容器流入反应管路的速度的流量控制装置,流量控制装置设置在反应管路上,并且位于反应管路与过滤部的相连部位和容器之间;除铅处理过的水从反应管路的另一端排出除铅装置。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方面,第二 pH值调节部包括设置在过滤部下游并与过滤部连通的阳极室,阳极室中设置有阳性电极;连通到位于除铅装置外的收集装置的阴极室, 阴极室内设置有阴性电极;和用于向阳极室和阴极室供应电解质溶液的电解质供给装置; 其中阳极室与阴极室通过电解隔膜分隔;经过除铅处理的水从阳极室排出除铅装置。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五方面,第一 PH值调节部包括设置在过滤部上游并且与过滤部连通的阴极室,阴极室中设置有阴性电极;设置有阳性电极的阳极室;和用于向阳极室和阴极室供应电解质溶液的电解质供给装置;其中阳极室与阴极室通过电解隔膜分隔, 原水流入阴极室。第二PH值调节部包括设置在过滤部下游并与过滤部连通的反应室;其中第一 PH值调节部的阳极室与反应室连通,经过除铅处理的水从反应室排出除铅装置。在上述构造的除铅装置中,通过第一 pH值调节部将水的PH值调节到8. 5以上的碱性范围,使水中铅元素在碱性环境下充分沉淀析出而被过滤部滤除,在水排出之前又利用第二 PH值调节部将水的pH值调节到5. 8-8. 5这一范围内,从而在以低成本除铅的同时保证了处理过的水的PH值在5. 8-8. 5这一适于饮用的范围内。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其中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除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除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除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的除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列表1-除铅装置;2-第一 pH值调节部;3-过滤部;4-第二 pH值调节部;21-碱性添加液容器;22-第一 pH值调节部2中的反应管路;23-第一 pH值调节部2的流量控制装置;24-第一 pH值调节部2的阴极室;25-第一 pH值调节部2的阳极室;26-第一 PH值调节部2的电解质添加装置;30,31,32,33-中间管路;41-第二 pH值调节部4的壳体;42-第二 pH值调节部4的酸性添加液容器;43-第二 pH值调节部4的流量控制装置; 44-第二 pH值调节部4的反应管路;45-第二 pH值调节部4的阳极室;46-第二 pH值调节部4的阴极室;47-第二 pH值调节部4的电解质添加装置;A、B、C、D-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除铅装置1。在该除铅装置1中,沿水流方向依次级联有用于将水的PH值调节到8. 5以上的第一 pH值调节部2、用于滤除水中的固体杂质的过滤部3和用于将水的pH值调节到5. 8-8. 5第二 pH值调节部4。原水从第一 PH值调节部2流入,经过除铅处理的水从第二 pH值调节部4排出(见图中箭头所示)。如图1所示,第一 pH值调节部2包括碱性添加液容器21,在碱性添加液容器21中盛放的碱性添加液含有诸如NaClO与NaOH的水溶液或Mg (OH) 2等碱性物质。第一 pH值调节部2还包括第一反应管路22,该第一反应管路22设置在过滤部3的上游并且其一端与过滤部3连通,第一反应管路22的另一端分别通过中间管路30,31与原水入口和碱性添加液容器21相连通。在中间管路30上、介于第一反应管路22与第一反应管路22的连通部位
4和碱性添加液容器21之间,可以进一步设置流量控制装置23,用于控制碱性添加液流入第一反应管路22的速度。过滤部3可以采用合适的现有技术的过滤膜,例如逆浸透膜、限外过滤膜、精密过滤膜等,只要能够有效地滤除铅元素反应生成的不溶性固体物质即可。如图1所示,第二 pH值调节部4包括设置在过滤部3下游并与之连通的壳体41, 壳体内设有多孔状的H型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经过除铅处理的水从壳体41排出除铅装置1。H型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的多孔结构增大了水与树脂的接触面积,使得从过滤部3 排出的碱性水能够被充分中和。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除铅装置1的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的除铅装置1与前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仅在于第二 PH值调节部的具体结构不同。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结构的部件,并省略对这些部件详细说明。具体来说,图2所示的第二 pH值调节部4通过向水中添加酸性添加液来使水的pH 值在5. 8到8. 5的范围内。第二 pH值调节部4包括酸性添加液容器42,其中盛放含有诸如柠檬酸等物质的酸性添加液。第二 PH值调节部4还可进一步包括反应管路44,该反应管路44设置在过滤部3下游并且其一端分别通过中间管路32,33与过滤部3和酸性添加液容器42相连通。处理过的水从反应管路44的另一端排出。第二 pH值调节部4还可进一步包括流量控制装置43,该流量控制装置43设置在中间管路32上,并且位于中间管路32 与反应管路44的相连部位和酸性添加液容器42之间,用于控制酸性添加液流入反应管路 44的速度。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除铅装置1的结构示意图。与前述两个实施例不同,本实施例中采用了电气分解的方式来调节水的PH值。具体来说,第一 pH值调节部2包括设置在过滤部3上游并与之连通的阴极室24,阴极室M中设置有阴性电极 A ;设置有阳性电极B的阳极室25 ;和用于向阳极室25和阴极室M供应电解质溶液的电解质供给装置26。其中阳极室25与阴极室对通过电解隔膜分隔,原水流入阴极室M。阳极室25中产生的酸性溶液被排出到除铅装置1之外的收集装置(未图示)。第二 pH值调节部4包括设置在过滤部3下游并与之连通的阳极室45,阳极室45 中设置有阳性电极C ;设置有阴性电极D的阴极室46 ;和用于向阳极室45和阴极室46供应电解质溶液的电解质供给装置47。其中阳极室45与阴极室46通过电解隔膜分隔,经过处理的水从阳极室45排出除铅装置1。阴极室46连通到位于除铅装置1外的收集装置(未图示),用于收集阴极室46中产生的碱性容液。作为电解反应所需的电解质,一般采用乳酸钙、甘油(换)磷酸钙(V ‘) -t ^ ‘) y 酸力 >〉々Λ )等分解后不产生对人体有害物质的有机钙盐,以便利用本实用新型的除铅装置1产生可供饮用的、含铅量低的水。图4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的除铅装置1的结构示意图。第四实施例与图3所示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二 pH值调节部的结构。如图4所示,第二 pH值调节部4包括设置在过滤部3下游并与之连通的反应室 48。第一 pH值调节部2的阳极室25与反应室48连通,使得阳极室25中产生的酸性溶液可以进入反应室48与过滤部3流出的水进行中和反应而处于5. 8-8. 5的pH值范围内。经过处理的水最终从反应室48排出除铅装置1。[0030]虽然上文已参考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述,但对于本技术领域中的技术人员来说,明显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修改及变化而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例如,可以在除铅装置中设置用于检测水pH值的自动检测装置,以便于即时控制酸性或碱性添加液的添加速度,或者即时控制电解电流的大小。另外,还可以设置用于根据水的pH值大小自动控制第一和第二 pH值调节部工作的控制装置。还可以在第二 pH值调节部之后设置具有灭菌和吸附作用的物质,例如采用活性炭添加灭菌物质,来除去水中的细菌和气味等,以便产生口感更好、更卫生的水。
权利要求1.一种除铅装置,用于对进入其中的原水进行除铅处理后排出,其特征在于,沿水流方向依次级联有用于将水的PH值调节到8. 5以上的第一 PH值调节部、用于滤除水中的固体杂质的过滤部和用于将水的PH值调节到5. 8-8. 5的第二 pH值调节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 PH值调节部包括设置在所述过滤部下游并与所述过滤部连通的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多孔状的H型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经过除铅处理的水从所述壳体排出所述除铅装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 PH值调节部包括其中盛放有酸性添加液的容器;反应管路,所述反应管路设置在所述过滤部下游,并且所述反应管路的一端通过第一中间管路与所述容器连通并且通过第二中间管路与所述过滤部连通;和用于控制所述酸性添加液从所述容器流入所述反应管路的速度的流量控制装置,所述流量控制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中间管路上,并且位于所述第一中间管路与所述反应管路的相连部位和所述容器之间;除铅处理过的水从所述反应管路的另一端排出所述除铅装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 PH值调节部包括设置在所述过滤部下游并与所述过滤部连通的阳极室,所述阳极室中设置有阳性电极;连通到位于所述除铅装置外的收集装置的阴极室,所述阴极室内设置有阴性电极;和用于向所述阳极室和阴极室供应电解质溶液的电解质供给装置; 其中所述阳极室与阴极室通过电解隔膜分隔;经过除铅处理的水从所述阳极室排出所述除铅装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 PH值调节部包括设置在所述过滤部上游并且与所述过滤部连通的阴极室,所述阴极室中设置有阴性电极;设置有阳性电极的阳极室;和用于向所述阳极室和阴极室供应电解质溶液的电解质供给装置; 其中所述阳极室与阴极室通过电解隔膜分隔,所述原水流入所述阴极室; 所述第二 PH值调节部包括设置在所述过滤部下游并与所述过滤部连通的反应室;其中所述第一 PH值调节部的阳极室与所述反应室连通,经过除铅处理的水从所述反应室排出所述除铅装置。
专利摘要一种除铅装置,用于对进入其中的原水进行除铅处理后排出。在该除铅装置中,沿水流方向依次级联有用于将水的pH值调节到8.5以上的第一pH值调节部、用于滤除水中的固体杂质的过滤部和用于将水的pH值调节到5.8-8.5的第二pH值调节部。原水从第一pH值调节部流入,经过除铅处理的水从第二pH值调节部排出。
文档编号C02F101/20GK202007169SQ20112001483
公开日2011年10月12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7日
发明者竹田初美 申请人:三菱丽阳可菱水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