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能耗中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17791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低能耗中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水处理装置,特别适用于民用建筑和建筑小区使用后的各种污水处理,处理后中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的标准。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的中水处理设备主要以生化处理为主体装置。大部分处理流程为原水经过格栅、调节池、生物处理、消毒最后排放。其运行费用中电费占运行费用的60 70%, 主要电能消耗在污水多次提升,生物处理曝气和污泥回流等设备。
发明内容为了克服中水处理过程中的多次提升、生物处理曝气、污泥回流等设备的能耗问题。本实用性专利提供一种中水处理装置。装置由厌氧段、生物滤塔段、紫外线消毒仪顺序连接组成,其特征是污水被化粪池污水泵提升到厌氧段上方流入、下方流出,经重力流管道流入生物滤塔的顶端,再经过生物滤料从下方流出后经过紫外线消毒仪杀菌后排出。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中水处理设备采用厌氧+生物滤塔的工艺,对污水进行处理。污水从化粪池一次提升到低成本的厌氧段,对污水进行厌氧消化处理。去除水中部分有机物。厌氧段的停留时间为1 2小时,容积负荷为1 ^igBOD5Ai3 · d。污水经过厌氧段后通过重力流到生物滤塔段进行好氧微生物处理,污水流经好氧填料,与其表面附着的微生物膜接触,进行固、液交换,利用膜内微生物将水中的有机物氧化,使污水得到净化,同时,生物膜内微生物不断的繁殖。为了保持好氧性生物膜的活性,除了污水中的营养物质(有机物)外,还应创造一个良好的好氧条件,即须向生物膜供氧。水径流本设备会产生内外温差,使设备内部产生流动的气流,达到供氧的效果。无需其他能源的辅助。达到节能的效果。设备填料层厚度为ail,容积负荷为1.0 2. ^gBOD5Ai3 ·(!,表面负荷为15 35m3/m2 · d。保证本段设备水力停留时间长,分解有机物量大,单位滤池面积处理能力强,占地面积少,同时污泥不需要回流。滤塔段流出的水通过波长为253. 7nm的紫外线灭菌器进行消毒,紫外线照射强度为lw/m2。最后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的标准排放或回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降低中水处理运行中的能耗,减少占地面积。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装置的流程图。
图1中1.化粪池,2.厌氧段,3.生物滤塔段,4.紫外线消毒仪,5.污水提升泵。
具体实施方式
[0012] 在
图1中生活污水流经化粪池(1)再经过水泵( 把水提升到厌氧段( 进行厌氧反应,反应1 2小时后,通过重力流流到生物滤塔段(3),其中厌氧段(2)地面需要高于生物滤塔段的顶面。该段好氧填料对污水进行处理,去除水中的部分有机物,使水中有机物达标,再流到紫外线对其消毒仪(4),杀死水中的病菌,最后达到排放和回用。
权利要求1. 一种低能耗中水处理装置,由厌氧段、生物滤塔段,紫外线消毒仪顺序连接组成,其特征是污水被化粪池污水泵提升到厌氧段上方流入、下方流出,经重力流管道流入生物滤塔的顶端,再经过生物滤料从下方流出后经过紫外线消毒仪杀菌后排出。
专利摘要一种低能耗中水处理装置,由厌氧段、生物滤塔段,紫外线消毒仪顺序连接组成,其特征是污水被化粪池污水泵提升到厌氧段上方流入、下方流出,经重力流管道流入生物滤塔的顶端,再经过生物滤料从下方流出后经过紫外线消毒仪杀菌后排出。生活污水经过化粪池中水泵一次提升到厌氧段反应1~2小时后,流入生物滤塔段,再经过生物填料对污水进行处理后流入紫外线消毒仪,处理后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的标准排放或回用。
文档编号C02F9/14GK202279754SQ201120317688
公开日2012年6月20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29日
发明者池学聪, 王德雄 申请人:上海熊猫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