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脱水污泥厌氧消化的前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18002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脱水污泥厌氧消化的前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脱水污泥集中规模化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属于一种脱水污泥厌氧消化的前处理。
背景技术
污泥是城市或地区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时,从水体沉淀分离出来的浓缩物再经脱水后呈粘稠泥浆。在国内,这种泥浆一般脱水至含固率20%左右,这种污泥中含较多有机物及微生物残骸、气味恶臭、流动性差,难于存储等特点。过去,国内大部地区都将污泥直接卫生填埋。经过长时间沉积、挥发,这些污泥形成难分解的胶体,致使填埋场沼泽化现象严重。再加上以前填埋场防渗等级低,极易造成地表水、地下水的污染。为解这一问题。国内各城市或地区纷纷筹建集中污泥处理厂。各种污泥处理方法应运而生。由于厌氧消化法处理污泥后产生的剩余沼气可作为燃料能源、产生的废渣制成绿化土或农肥,这种利废节能减排的处理方法符合当今提倡的低碳节能环保理念而受到推宠。但厌氧消化处理对于原料污泥有一定的要求,特别是污泥含水率和温度等对于厌氧消化处理效果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集中运来的污泥要经过加水稀释搅拌和加热升温等过程后才能进入厌氧工序。用来运污泥的车通常采用大型自卸翻斗车,如果将污泥直接翻倒进污泥初调池(以下称初调池)会损坏污泥初调池内的搅拌机等设备和检测仪表,所以一般是将卸车位置离开污泥初调池而另设一个污泥接受槽。设计什么样的污泥接受槽和如何再将污泥转移到污泥初调池有不同的做法。国内外已知的方法是将污泥接受槽设计成地下平底槽,槽底安装连排螺旋输送机,当污泥倒进槽中,开动连排螺旋输送机将污泥推送到污泥初调池中。但这样做的缺陷是设备投资多、动力(电)消耗大、污泥转移速度慢。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脱水污泥厌氧消化的前处理系统,系统紧凑且功能完善,占地面积小,投资成本低,处理能力强,满足“厌氧消化处理工艺”对物料的特性要求。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脱水污泥厌氧消化的前处理系统,包括污泥接受槽、污泥初调池和污泥精调池,污泥接受槽一端与污泥初调池连通,污泥初调池中安装有液位控制器和搅拌机,底部安放有潜污泵,潜污泵管路连通污泥精调池;污泥精调池中安装有搅拌机和蒸汽加热器,另外还安装有温度控制器,污泥精调池出料口通过物料输送泵及输送管路连通厌氧消化塔。所述污泥精调池出料口与物料输送泵之间安装有物料破碎机。所述污泥初调池和精调池中分别安装有液位控制器。所述污泥接受槽主要由两侧壁和底面构成,上部物料倾倒口靠近车的一面带有挡车梁,底面呈斜坡状,坡状底面与污泥初调池直接连通。所述污泥接受槽与污泥初调池连接处立向设置缓冲格栅;所述缓冲格栅是采用金属材料制成的格栅,栅条间隙根据污泥粘结强度和要拦截污泥中固体杂物大小设定。[0010]所述污泥接受槽坡面最上端设置喷水管,喷水管采用水平放置的多孔管,开孔朝向底面;所述污泥接受槽中间上方设置有放水软管,放水软管上端固定,下端可自由摆动。所述底面与水平面呈30° 45°坡面向污泥初调池倾斜。所述污泥接受槽的两侧壁高出上口。所述污泥接受槽上口低于车箱呈地下或半地下槽。所述底面铺设瓷砖等光滑建筑材料。本实用新型污泥接受槽与污泥初调池基本呈一体设置,结构紧凑,功能完善恰到好处,占地面积小,更重要的是斜坡式的接受槽,靠污泥重力滑动转移到污泥初调池,节省 了动力输送的设备投资以及运行成本;由于集中运输污泥车接踵而来,污泥车倾倒下来的污泥在完成初步稀释流态化后须迅速将污泥转移到精调池;污泥接受槽的滑道式快速转移污泥和初调池的初步稀释快速转移即为满足物料周转要求而设计的;精调工序由精调池、物料破碎机、物料输送机组成。精调池需具备较大储备能力,污泥精调池中设置搅拌机、蒸汽加热器、液位控制和温度控制器。污泥精调池完成污泥的浓度调配、搅匀、并将污泥加热到一定温度,最后将污泥输送到厌氧消化塔;满足厌氧消化处理工艺对进料物性的要求。在这里,浓度和温度的调控是利用在线检测系统、PLC、执行器连锁自动控制的。污泥精调池出料和物料输送机之间装设物料破碎机使得污泥中纤维杂质被切碎避免造成物料输送机和输送管路、阀门的堵塞。本实用新型具有工艺简捷有效、设备配置合理、物料输送流畅、运行能耗低等优点,成为厌氧消化处理脱水污泥最合理的配套工艺。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结构示意图。其中污泥接受槽一 I、污泥初调池一 2、液位控制器一 3、搅拌机一 4、潜污泵一 5 ;污泥精调池一 6、搅拌机一 7、蒸汽加热器一 8、液位控制器一 9、温度控制器一 10、物料破碎机一 11、物料输送泵一 12、厌氧消化塔一 13、缓冲格栅一 14、喷水管一 15、放水软管一 16、挡车梁一 17。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具体实施例。实施例I一种脱水污泥厌氧消化的前处理系统,包括污泥接受槽、污泥初调池和污泥精调池,污泥接受槽下端与污泥初调池连通,污泥初调池中安装有搅拌机和液位控制器3,底部安放有潜污泵,潜污泵管路连通污泥精调池,污泥精调池中安装有搅拌机和蒸汽加热器8,另外还安装有温度控制器10和液位控制器9,污泥精调池出料口通过物料输送泵12及输送管路连通厌氧消化塔,污泥精调池出料口与物料输送泵12之间安装有物料破碎机11 ;其中污泥接受槽主要由两侧壁和底面构成,上部物料倾倒口靠近车的一面带有挡车梁17,底面呈斜坡状,底面与水平面呈30° 45°坡面向污泥初调池倾斜,底面铺设瓷砖等光滑建筑材料,坡状底面与污泥初调池直接连通,泥接受槽与污泥初调池连接处立向设置缓冲格栅14 ;缓冲格栅是采用金属材料制成的,栅条间隙根据污泥粘结强度和要拦截污泥中固体杂物大小设定。污泥接受槽坡面最上端设置喷水管15,喷水管采用水平放置的多孔管,开孔朝向底面;污泥接受槽中间上方设置有放水软管16,放水软管上端固定,下端可自由摆动。污泥接受槽的两侧壁高出上口,污泥接受槽上口低于车箱呈地下或半地下槽。采用实施例I 一种脱水污泥厌氧消化的前处理系统进行污泥前处理时,具体包括污泥初调和污泥精调步骤污泥初调污泥运输车将污泥倾倒到呈坡道形的污泥接受槽I中滑落到污泥初调池2中;污泥在初调池2中由在线液位控直加定量水初步稀释(低于最终浓度);初调池2中搅拌机4搅拌污泥和稀释水使混合均匀呈流态化;初调池2中潜污泵5将稀释后污泥输送至精调池6,其中潜污泵的开停受精调池内在线液位控制的制约;污泥精调污泥在精调池6中调配到最终浓度(5% 12%);污泥在精调池6中通过蒸汽加热到厌氧消化特定工艺温度范围内,如消化温度30 - 45C0 ;在调配污泥浓度和蒸汽加热过程中,开动精调池内搅拌机充分搅拌,使得污泥浓度和不同部位的污泥温度达到均衡一致后,由物料输送泵输送到污泥厌氧塔。为避免污泥中纤维类杂质缠绕造成物料输送泵或阀门堵塞,在精调池出料口和物料输送泵之间装设物料破碎机,将污泥中纤维类杂·质切碎。
权利要求1.ー种脱水污泥厌氧消化的前处理系统,包括污泥接受槽(I )、污泥初调池(2)和污泥精调池(6),其特征是污泥接受槽一端与污泥初调池连通,污泥初调池中安装有液位控制器(3)和搅拌机(4),底部安放有潜污泵(5),潜污泵管路连通污泥精调池(6);污泥精调池中安装有搅拌机(7)和蒸汽加热器(8),另外还安装温度控制器(10),污泥精调池出料ロ通过物料输送泵(12)及输送管路连通厌氧消化塔(13)。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脱水污泥厌氧消化的前处理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污泥精调池出料ロ与物料输送泵(12 )之间安装有物料破碎机(11)。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脱水污泥厌氧消化的前处理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污泥初调池和精调池中分别安装有液位控制器。
4.根据权利要求I一 3任一所述的脱水污泥厌氧消化的前处理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污泥接受槽主要由两侧壁和底面构成,上部物料倾倒ロ靠近车的一面带有挡车梁,底面呈斜坡状底面,坡底一端与污泥初调池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脱水污泥厌氧消化的前处理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污泥接受槽与污泥初调池连通ロ处立向设置缓冲格柵;所述缓冲格栅采用金属材料制成的缓冲格柵。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脱水污泥厌氧消化的前处理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污泥接受槽底面最上端设置喷水管,喷水管采用水平放置的多孔管,开孔朝向底面;所述污泥接受槽中间上方设置有放水软管,放水软管上端固定,下端可自由摆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脱水污泥厌氧消化的前处理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污泥接受槽底面与水平面呈30° 45°坡面向污泥初调池傾斜。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脱水污泥(80%左右城市污泥)集中规模化厌氧消化处理技术领域。一种脱水污泥厌氧消化的前处理系统,污泥接受槽一端与污泥初调池连通,污泥初调池中安装有液位控制器和搅拌机,底部安放有潜污泵,潜污泵管路连通污泥精调池;污泥精调池中安装有搅拌机和蒸汽加热器,另外还安装温度控制器,污泥精调池出料口通过物料输送泵及输送管路连通厌氧消化塔。本实用新型污泥接受槽与污泥初调池基本呈一体设置,结构紧凑,功能完善恰到好处,占地面积小,更重要的是斜坡式的接受槽,靠污泥重力滑动转移到污泥初调池,节省了动力输送的设备投资以及运行成本。
文档编号C02F11/04GK202415331SQ20112034029
公开日2012年9月5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13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13日
发明者刘东晓, 刘军, 孙举柱, 孙德文, 袁刚 申请人:大连力达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