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水绵大规模增殖的地表水生物修复治理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55033阅读:3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水绵大规模增殖的地表水生物修复治理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河道、湖泊等地表水爆发水绵大規模増殖的ー种生物修复治理工艺,特别是针对补充水为再生水(仅氮磷等营养元素大幅超标,其余各项水质指标不超标或超标不多)的流动率较低的地表水出现的水上、水下都有大量水绵繁殖(水下及水上水绵的覆盖面积之和超过水域面积的30%以上)的水体。
背景技术
随着水资源的日益紧张,在我国很多地区为了缓解水资源的压力,开始为清洁补充水缺少的地表水寻求新的补充源。在再生水资源利用度相对较高的资源性缺水城市更是把再生水作为地表水的主要补充源,而由于大部分市政污水处理工艺不高及处理效率低的实际情况,这些作为地表 水补充4.再生水的水质指标,特别是氮磷等营养盐的指标达不到地表水的标准。因此,这类补充水排入到地表水体后的直接后果就是水体的营养盐越来越高
5.随着水体的营养盐的增高,水体内的藻类就可能会形成大規模的増殖,而针对再生水补充量充足,水体更新速率不高的6.就会出现水绵的大規模増殖。水绵的大規模增殖不但影响了水体的景观效果,并且水绵的不断繁殖会对水体的其它生物的7.生长形成竞争,最终导致其它生物的大量死亡,最終使得水体水质恶化。当水体内的水绵一旦形成大規模爆发的时候(水下及水上水绵的覆盖面积之和超过水域面积的30%以上,水绵连成片并且厚度达到5cm以上),如果光靠物理方法——人工打捞进行治理,打捞的工作量将会非常大,并且在这个时候打捞的速率赶不上水绵的繁殖速度,因此,这样的物理方法存在着成本高、治标不治本、容易反复等缺点。而本发明的生物治理工艺则很好地解决了水绵大量増殖的问题并不存在上述物理方法的缺点。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主要在于提供ー种安全、有效、无二次污染,不但能够控制水绵的生长量而且能够控制水绵的生长速度,同时可以改善水体的水质的水绵爆发的生物治理新エ艺。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ー种水绵爆发生物治理的新エ艺,该方法结合水绵的生长特性以及其对生长环境的要求进行治理,主要的治理原理如下
水绵属于绿藻门的ー种丝状藻类,水绵在我国的生长范围广泛,可以说一般的地表水体(河道、湖泊)里都会有其生长。作为广泛分布的生物种群,少量的水绵在水体内的生长是正常的现象,而且研究表明,少量水绵的生长是富营养化水体水质好转的标志之一。但是,如果水绵的生长出现大量的繁殖,其在水体内的生长量过多的时候,则表明水体的水质有恶化的趋势,并且,若不加以控制,任其生长繁殖的话最终会导致水体的生物多祥性下降,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加剧直至黑臭。因此,针对出现水绵大量繁殖的水体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及时的治理。从水绵的生长环境要求来看,水绵生长要求水体的营养盐充足、pH值呈微碱性,水体的溶氧量充足,光照合适。而由于水绵有一定的低温耐受能力,这就使得在其它大部分藻类休眠的冬季水绵仍可以生长繁殖。上述基本条件再生水的水质都符合,这也就是为什么在补充水为再生水的水体内最容易出现水绵大量繁殖的原因。本发明的生物治理技术正是在研究水绵的生长繁殖的特性之后,从其生长繁殖的·规律着手对其进行治理首先,需要控制水绵的繁殖生长速度——针对已经出现水绵大规模爆发的水体(水下及水上水绵的覆盖面积之和超过水域面积的30%以上,水绵连成片并且厚度达到5cm以上),必须首先控制水绵的生长繁殖速度,通过投加能够分泌抑制水绵生长繁殖的微生物来达到这一目的,投加的微生物包括溶藻菌、溶藻放线菌以及部分原生动物等;其次,需要切断藻类的营养来源一改善水体的水质,重点是削减水体内的氮磷等营养盐的含量,从而达到从根本上控制水绵繁殖的目的,具体为运用溶藻菌、溶藻放线菌以及生物复合酶和复合生物制剂相结合进行水绵的治理,上述四种组分比例优选为1-5 1-5 :1-20 :1-5 ;具体为先将所述溶藻菌、溶藻放线菌配制成复合制剂喷洒到待治理的水体表面,再将生物复合酶和复合微生物制剂混合均匀后喷洒到水体表面,如此重复喷洒至少3次,每次间隔至少一天。优选的,所述的生物复合酶为脂肪酶、纤维酶、半纤维酶、淀粉酶、胞外酶中的三种以上。优选的,所述的微生物制剂由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乳酸菌、聚磷菌、芽胞杆菌中的三种以上組成。优选的,还包括将生物复合酶和复合微生物制剂打入待处理水体的水体底部的步骤。优选的,喷洒制剂的同吋,结合曝气设备对水体进行曝气。优选的,所采用的曝气设备为蹼式四轮曝气机或者射流曝气机。针对出现水绵大量繁殖,不但影响了景观效果,并且严重影响水体水质的地表水,亟需ー种安全、高效、无毒副作用的技术,而本发明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类问题,本发明的治理工艺与传统的治理方法相比,具有短时间内即可消除水绵大规模聚集,恢复河道、湖泊的景观效果和自净能力的优点。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技术对于出现水绵大量聚集的河道的治理、以及补充水为再生水的湖泊的维护有着较高的推广价值。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是ー种地表水爆发水绵的生物修复治理工艺,首先,按照半纤维酶、淀粉酶、胞外酶比例为I :1 :1配置复合生物酶制剂,再按照乳酸菌、聚磷菌、芽胞杆菌比例为I :2 3的比例配制微生物制剂,然后,按照溶藻菌、溶藻放线菌以及生物复合酶和复合生物制剂比例为5 3 2 1的比例配置喷剂,然后运用高压カ喷雾设备将喷剂直接喷洒到水体内,喷洒量依据水体的水绵的面积及氮磷营养盐的含量而定(一般为0.5—5 p pm),随着施工的进行,水绵的丝状结构开始断裂,在投加抑制水绵生长的生物制剂3天后,水绵的丝状结构将会从治理前的20厘米以上分解到10厘米以内,这期间每天投加抑制水绵生长的喷剂, 到治理的第10天,水体表面的水绵消除,水下的水绵的丝状结构也分解到5厘米以内;随后开始进行水质改善生物治理,削減水体内的营业盐的含量,切断藻类的营养盐,投加生物复合酶及微生物制剂,水底的水绵会在治理20天内消除,水体的氮磷等营养元素的水质指标将逐步提高至地表V类水以上标准。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水绵大规模增殖的地表水生物修复治理工艺,其特征在于运用溶藻菌、溶藻放线菌以及生物复合酶和复合生物制剂相结合进行水绵的治理,上述四种组分比例为1-5 :1-5 :1-20 :1-5 ;具体为先将所述溶藻菌、溶藻放线菌配制成复合制剂喷洒到待治理的水体表面,再将生物复合酶和复合微生物制剂混合均匀后喷洒到水体表面,如此重复喷洒至少3次,每次间隔至少一天。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地表水生物修复治理工艺,所述的生物复合酶为脂肪酶、纤维酶、半纤维酶、淀粉酶、胞外酶中的三种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地表水生物修复治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生物制剂由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乳酸菌、聚磷菌、芽胞杆菌中的三种以上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地表水生物修复治理工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生物复合酶和复合微生物制剂打入待处理水体的水体底部的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表水生物修复治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喷洒制剂的同时,结合曝气设备对水体进行曝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地表水生物修复治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采用的曝气设备为蹼式四轮曝气机或者射流曝气机。
全文摘要
一种地表水爆发水绵大规模增殖的生物修复治理工艺,针对水绵大规模增殖的水体存在营养盐偏高的实际情况采用运用溶藻菌、溶藻放线菌以及生物复合酶和复合生物制剂相结合进行水绵的治理。该技术对于出现水绵大量聚集的河道的治理、以及补充水为再生水的湖泊的维护有着较高的推广价值。
文档编号C02F3/34GK102838211SQ20121028419
公开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12日
发明者施怀荣, 刘涛 申请人:施怀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