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净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877341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一体化净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体化净水处理装置,包括箱体、第一电动机、第一搅拌器、第二电动机、第二搅拌器、第三搅拌器、第四搅拌器、罗茨风机、第一计量泵、第二计量泵、水力固液两相分离器、集水槽、溢流槽、输气管、第一输流管、第二输流管、第一排污阀、第二排污阀、第三排污阀、第四排污阀、进气阀、进水阀、第一排水阀、第二排水阀和污泥漏斗;在箱体内设置着第一絮凝室、第二絮凝室、过流室、沉淀室、集水室、过滤室、絮凝剂溶液存放池和消毒药水存放池。本实用新型可显著提高纳污率、洗脱率、滤水速率和出水品质,进一步降低反冲洗水用量。
【专利说明】一体化净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浄化设备,特别是一体化浄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国内的一体化浄水设备发展很快,出现各种技术集成的浄水设备,其集成エ艺流程多为投加混凝剂,一般选用碱式氯化铝(PAC),由直列式混合器混合,经星形反应装置絮凝和V形斜板沉淀,过滤部分则采用石英砂滤料,并由ニ氧化氯或者次氯酸钠消毒。现有的一体化净水设备实际上很多是家用的微型浄水器,适合做直饮水或浄化水,但容量很小,不适宜做小城镇或农村小区域的集中供水设备。有少部分的浄水器适合作为供水设备,但处理工艺仅限于一般的沉淀、过滤、消毒,其弊病在于:反冲洗水量大、机械部分耗电量较多、出水品质不能满足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⑶5749-2006)的要求,反冲洗水量大,并且产品未形成系列,没有国家、行业、地区标准,应用的行业和地理区域有限,过滤净化程度、输水效率(滤水速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ー种一体化浄水处理装置,可显著提高纳污率、洗脱率、滤水速率和出水品质,进ー步降低反冲洗水用量。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ー种一体化净水处理装置,包括箱体、第一电动机、第一搅拌器、第二电动机、第二搅拌器、第三搅拌器、第四搅拌器、罗茨风机、第一计量泵、第二计量泵、水力固液两相分离器、集水槽、溢流槽、输气管、第一输流管、第二输流管、第一排污阀、第二排污阀、第三排污阀、第四排污阀、进气阀、进水阀、第一排水阀、第二排水阀和和污泥漏斗;在箱体内设置着第一絮凝室、第二絮凝室、过流室、沉淀室、集水室、过滤室、絮凝剂溶液存放池和消毒药水存放池;在第一絮凝室内安装着第一搅拌器,在第二絮凝室内安装着第二搅拌器,在絮凝剂溶液存放池内安装着第三搅拌器,在消毒药水存放池内安装着第四搅拌器,在箱体壳壁上相应安装着驱动第一搅拌器旋转的第一电动机、驱动第ニ搅拌器旋转的第二电动机、驱动第三搅拌器旋转的第三电动机、驱动第四搅拌器旋转的第四电动机及罗茨风机;在箱体外壳壁上设置着连通第一絮凝室的污水进流ロ,第一絮凝室与第二絮凝室直接由第一内隔壁分隔开且形成第一絮凝室的壳壁的底壁与形成第二絮凝室的壳壁的底壁共同形成第一底壁,第一内隔壁与第一底壁相互不接触以至第一内隔壁与第一底壁之间相应留置有第一过流ロ,第二絮凝室与过流室直接由第二内隔壁分隔开且形成第二絮凝室的壳壁的顶壁与形成过流室的壳壁的顶壁共同形成第一顶壁,第二内隔壁与第一顶壁相互不接触以至第二内隔壁与第一顶壁之间相应留置有第二过流ロ,过流室与沉淀室直接由第三内隔壁分隔开且形成过流室的壳壁的底壁与形成沉淀室的壳壁的底壁共同形成第二底壁,第三内隔壁与第二底壁相互不接触以至第三内隔壁与第二底壁之间相应留置有第三过流ロ,在沉淀室内固装着水力固液两相分离器,在箱体内还固装着集水槽和连通沉淀室的污泥漏斗,集水槽与箱体设置有的相应部分壳壁共同围成集水室;当一体化浄水处理装置工作时,集水室位于沉淀室上方,污泥漏斗位于沉淀室下方,水力固液两相分离器所分离出的污泥受重力而沉降、汇聚在污泥漏斗内继而经污泥漏斗底部具有的污泥漏ロ被排出;沉淀室仅通过集水槽槽壁设置的通孔连通集水室,沉淀室与过滤室直接由第四内隔壁分隔开且形成沉淀室的壳壁的顶壁与形成过滤室的壳壁的顶壁共同形成第二顶壁,第四内隔壁与第二顶壁相互不接触以至第四内隔壁与第二顶壁之间相应留置有第四过流ロ,集水室通过第四过流ロ连通过滤室,在过滤室内固装着当一体化浄水处理装置工作时位于第四过流ロ的下方溢流槽,在过滤室内设置着滤料层;当一体化浄水处理装置工作时,水力固液两相分离器使已分离出的水依次经集水室和第四过流ロ流出受重力落入而盛满溢流槽以至从溢流槽溢出而受重力下落在过滤室内底部;在形成过滤室的壳壁底部设置着穿透其壁体且相应位于过滤室底部的进气孔、净水出口和反冲洗入水ロ,在进气孔上安装着进气阀,在净水出口上安装着第一排水阀,在反冲洗入水口上安装着进水阀,在形成过滤室的壳壁位于过滤室顶部与底部之间的箱壁上设置着穿透其壁体的反冲洗排水ロ,在反冲洗排水口上安装着第二排水阀;罗茨风机通过输气管和进气孔连通过滤室,絮凝剂溶液存放池通过第一计量泵和第一输流管连通第一絮凝室,消毒药水存放池通过第二计量泵和第二输流管连通净水出ロ ;在形成第一絮凝室的壳壁底部设置着穿透其壁体而连通第一絮凝室的第一排污孔,在第一排污孔上安装着第一排污阀,在形成第二絮凝室的壳壁底部设置着穿透其壁体而连通第二絮凝室的第二排污孔,在第二排污孔上安装着第二排污阀,在形成过流室的壳壁底部设置着穿透其壁体而连通过流室的第三排污孔,在第三排污孔上安装着第三排污阀,在形成沉淀室的壳壁底部设置着穿透其壁体而连通沉淀室的第四排污孔,在第四排污孔上安装着第四排污阀。
[0005]本实用新型的エ序流程(原理)为:水流依靠自重从污水进流ロ流入第一絮凝室,与此同时,第一计量泵将絮凝剂溶液存放池内的絮凝剂溶液泵入第一絮凝室,第一搅拌器以潜流离心方式旋转而自上而下产生轴向和切向的三维旋流,使位于第一絮凝室中的污水所含悬浮物和絮凝剂相互充分接触反应,微小颗粒相互碰撞而迅速成长为絮凝体,形成粒径大于0.5mm的矾花,第一搅拌器的旋转速度为25-30转/分,携帯大量矾花的水流从第一絮凝室的底部流入第二絮凝室,第二搅拌器的旋转速度控制在20-25转/分,以防止原有矾花的结构遭到破坏,避免矾花破碎,第二搅拌器在第二絮凝室中搅动而产生的水流方向与第一搅拌器在第一絮凝室中搅动而产生的水流方向相反,即第一搅拌器其转向与第二搅拌器的转向相反,第二搅拌器也以潜流离心方式旋转而自下而上产生轴向和切向的三维旋流,在位于第二絮凝室内的水中快速形成与矾花粒径处于同量级的“微涡流”,进ー步提高絮凝效果,携帯大量矾花的水流再从第二絮凝室的顶部流入过流室内,水流逐渐从微紊流状态过渡到平流状态,再从过流室的底部进入沉淀室,因此,“接触絮凝效应”和“动态混合效应”在第一、第二絮凝室内得到很好地应用,当水流以平稳状态从过流室的底部进入沉淀室内时由于距离沉淀室底部很近,水流所含部分絮凝物依靠自重沉淀在沉淀池的污泥漏斗内并被定时排出,在沉淀池内安装有水力固液两相分离器(ZL201120386130.5),由于水力固液两相分离器内部构造形成空间倾斜的三角形排沙断面和倒三角形过清水断面,当水流从沉淀室底部逐渐上升时,絮体由于重力作用通过三角形断面排泥通道垂直下沉,而清水通过倒三角断面过清水通道垂直上升,即在沉淀室内应用“垂向异重流固液分离原理”和“浅池理论”以达到在固液两相彼此反向分流的目的,沉淀室上部所分离出的清水通过和集水槽和布水板(溢流槽)落入过滤室内,在过滤室中装填有滤料(形成滤料层)(即蝶型高效自调适塑纤混合滤料过滤体ーZL 201010211718.7或其它滤料,其过滤速度达18m3/h以上,为常规滤料过滤速度的2-4倍,反冲洗水量更小,处理后的水浊度小于1NTU),较清的水流通由滤料构成的滤料层,从过滤室底部经净水出口流出,第二计量泵将消毒药水存放池内的消毒药水泵至浄水出ロ以与经浄水出口拍流出的较清水流相混合,浄水出ロ根据水质深度处理要求预留超滤装置接ロ,此外,可根据用户需求采用ニ氧化氯消毒装置、紫外线消毒装置和/或臭氧消毒装置对经净水出ロ流出的较清水体进行消毒,消毒后水质达标的水则可通过水泵和外置管道泵至用户。当滤料被反冲洗吋,罗茨风机通过输气管将空气经进气孔鼓入位于过滤室内的滤料层,空气气流与经反冲洗入水ロ进入过滤室的浄水一起对滤料层进行反冲洗,反冲洗完滤料的水流携带污物从反冲洗排水ロ排出。本实用新型可显著提高纳污率、洗脱率、滤水速率和出水品质,进一歩降低反冲洗水用量。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6]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ー步说明。
[000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08]图2为图1所标示的A— A向剖视(平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ー种一体化浄水处理装置,如图1、图2所示,包括箱体、第一电动机11、第一搅拌器25、第二电动机12、第二搅拌器26、第三搅拌器29、第四搅拌器30、罗茨风机6、第一计量泵9、第二计量泵10、水力固液两相分离器14、集水槽13、溢流槽32、输气管、第一输流管、第二输流管、第一排污阀16、第二排污阀27、第三排污阀17、第四排污阀18、28、进气阀19、进水阀20、第一排水阀22、第二排水阀21和污泥漏斗23 ;在箱体内设置着第一絮凝室1、第ニ絮凝室2、过流室3、沉淀室4、集水室、过滤室5、絮凝剂溶液存放池7和消毒药水存放池8 ;在第一絮凝室I内安装着第一搅拌器25,在第二絮凝室2内安装着第二搅拌器26,在絮凝剂溶液存放池7内安装着第三搅拌器29,在消毒药水存放池8内安装着第四搅拌器30,在箱体壳壁上相应安装着驱动第一搅拌器25旋转的第一电动机11、驱动第二搅拌器26旋转的第二电动机12、驱动第三搅拌器29旋转的第三电动机、驱动第四搅拌器30旋转的第四电动机及罗茨风机6 ;在箱体外壳壁上设置着连通第一絮凝室I的污水进流ロ 15,第一絮凝室I与第二絮凝室2直接由第一内隔壁分隔开且形成第一絮凝室I的壳壁的底壁与形成第二絮凝室2的壳壁的底壁共同形成第一底壁,第一内隔壁与第一底壁相互不接触以至第一内隔壁与第一底壁之间相应留置有第一过流ロ,第二絮凝室2与过流室3直接由第二内隔壁分隔开且形成第二絮凝室2的壳壁的顶壁与形成过流室3的壳壁的顶壁共同形成第一顶壁,第二内隔壁与第一顶壁相互不接触以至第二内隔壁与第一顶壁之间相应留置有第二过流ロ,过流室3与沉淀室4直接由第三内隔壁分隔开且形成过流室3的壳壁的底壁与形成沉淀室4的壳壁的底壁共同形成第二底壁,第三内隔壁与第二底壁相互不接触以至第三内隔壁与第二底壁之间相应留置有第三过流ロ,在沉淀室4内固装着水力固液两相分离器14,在箱体内还固装着集水槽13和连通沉淀室4的污泥漏斗23,集水槽13与箱体设置有的相应部分壳壁共同围成集水室;当一体化浄水处理装置工作时,集水室位于沉淀室4上方,污泥漏斗23位于沉淀室4下方,水力固液两相分离器14所分离出的污泥受重力而沉降、汇聚在污泥漏斗23内继而经污泥漏斗23底部具有的污泥漏ロ被排出;沉淀室4仅通过集水槽13槽壁设置的通孔31连通集水室,沉淀室4与过滤室5直接由第四内隔壁分隔开且形成沉淀室4的壳壁的顶壁与形成过滤室5的壳壁的顶壁共同形成第二顶壁,第四内隔壁与第二顶壁相互不接触以至第四内隔壁与第二顶壁之间相应留置有第四过流ロ,集水室通过第四过流ロ连通过滤室5,在过滤室5内固装着当一体化浄水处理装置工作时位于第四过流ロ的下方溢流槽32,在过滤室5内设置着滤料层24 ;当一体化浄水处理装置工作时,水力固液两相分离器14使已分离出的水依次经集水室和第四过流ロ流出受重力落入而盛满溢流槽32以至从溢流槽32溢出而受重力下落在过滤室5内底部;在形成过滤室5的壳壁底部设置着穿透其壁体且相应位于过滤室5底部的进气孔190、净水出口和反冲洗入水ロ200,在进气孔190上安装着进气阀19,在净水出口上安装着第一排水阀22,在反冲洗入水ロ 200上安装着进水阀20,在形成过滤室5的壳壁位于过滤室5顶部与底部之间的箱壁上设置着穿透其壁体的反冲洗排水ロ 210,在反冲洗排水ロ 210上安装着第二排水阀21 ;罗茨风机6通过输气管和进气孔190连通过滤室5,絮凝剂溶液存放池7通过第一计量泵9和第ー输流管连通第一絮凝室1,消毒药水存放池8通过第二计量泵10和第二输流管连通净水出ロ ;在形成第一絮凝室I的壳壁底部设置着穿透其壁体而连通第一絮凝室I的第一排污孔160,在第一排污孔160上安装着第一排污阀16,在形成第二絮凝室2的壳壁底部设置着穿透其壁体而连通第二絮凝室2的第二排污孔270,在第二排污孔270上安装着第二排污阀27,在形成过流室3的壳壁底部设置着穿透其壁体而连通过流室3的第三排污孔,在第三排污孔上安装着第三排污阀17,在形成沉淀室4的壳壁底部设置着穿透其壁体而连通沉淀室4的第四排污孔230,在第四排污孔230上安装着第四排污阀。
【权利要求】
1.ー种一体化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干:包括箱体、第一电动机(11)、第一搅拌器(25)、第二电动机(12)、第二搅拌器(26)、第三搅拌器(29)、第四搅拌器(30)、罗茨风机(6)、第一计量泵(9)、第二计量泵(10)、水力固液两相分离器(14)、集水槽(13)、溢流槽(32)、输气管、第一输流管、第二输流管、第一排污阀(16)、第二排污阀(27)、第三排污阀(17)、第四排污阀(18、28)、进气阀(19)、进水阀(20)、第一排水阀(22)、第二排水阀(21)和污泥漏斗(23);在箱体内设置着第一絮凝室(I)、第二絮凝室(2)、过流室(3)、沉淀室(4)、集水室、过滤室(5)、絮凝剂溶液存放池(7)和消毒药水存放池(8);在第一絮凝室(I)内安装着第一搅拌器(25),在第二絮凝室(2)内安装着第二搅拌器(26),在絮凝剂溶液存放池(7)内安装着第三搅拌器(29),在消毒药水存放池(8)内安装着第四搅拌器(30),在箱体壳壁上相应安装着驱动第一搅拌器(25)旋转的第一电动机(11)、驱动第二搅拌器(26)旋转的第二电动机(12)、驱动第三搅拌器(29)旋转的第三电动机、驱动第四搅拌器(30)旋转的第四电动机及罗茨风机(6);在箱体外壳壁上设置着连通第一絮凝室(I)的污水进流ロ(15),第一絮凝室(I)与第二絮凝室(2)直接由第一内隔壁分隔开且形成第一絮凝室(I)的壳壁的底壁与形成第二絮凝室(2)的壳壁的底壁共同形成第一底壁,第一内隔壁与第一底壁相互不接触以至第一内隔壁与第一底壁之间相应留置有第一过流ロ,第二絮凝室(2)与过流室(3)直接由第二内隔壁分隔开且形成第二絮凝室(2)的壳壁的顶壁与形成过流室(3)的壳壁的顶壁共同形成第一顶壁,第二内隔壁与第一顶壁相互不接触以至第二内隔壁与第一顶壁之间相应留置有第二过流ロ,过流室(3)与沉淀室(4)直接由第三内隔壁分隔开且形成过流室(3)的壳壁的底壁与形成沉淀室(4)的壳壁的底壁共同形成第二底壁,第三内隔壁与第二底壁相互不接触以至第三内隔壁与第二底壁之间相应留置有第三过流ロ,在沉淀室(4)内固装着水力固液两相分离器(14),在箱体内还固装着集水槽(13)和连通沉淀室(4)的污泥漏斗(23),集水槽(13)与箱体设置有的相应部分壳壁共同围成集水室;当一体化浄水处理装置工作时,集水室位于沉淀室(4)上方,污泥漏斗(23)位于沉淀室(4)下方,水力固液两相分离器(14)所分离出的污泥受重力而沉降、汇聚在污泥漏斗(23)内继而经污泥漏斗(23)底部具有的污泥漏ロ被排出;沉淀室(4)仅通过集水槽(13)槽壁设置的通孔(31)连通集水室,沉淀室(4)与过滤室(5)直接由第四内隔壁分隔开且形成沉淀室(4)的壳壁的顶壁与形成过滤室(5)的壳壁的顶壁共同形成第二顶壁,第四内隔壁与第二顶壁相互不接触以至第四内隔壁与第二顶壁之间相应留置有第四过流ロ,集水室通过第四过流ロ连通过滤室(5),在过滤室(5)内固装着当一体化浄水处理装置工作时位于第四过流ロ的下方溢流槽(32),在过滤室(5)内设置着滤料层(24);当一体化净水处理装置工作时,水力固液两相分离器(14)使已分离出的水依次经集水室和第四过流ロ流出受重力落入而盛满溢流槽(32)以至从溢流槽(32)溢出而受重力下落在过滤室(5)内底部;在形成过滤室(5)的壳壁底部设置着穿透其壁体且相应位于过滤室(5)底部的进气孔(190)、净水出 口和反冲洗入水ロ(200),在进气孔(190)上安装着进气阀(19),在净水出口上安装着第一排水阀(22),在反冲洗入水ロ(200)上安装着进水阀(20),在形成过滤室(5)的壳壁位于过滤室(5)顶部与底部之间的箱壁上设置着穿透其壁体的反冲洗排水ロ(210),在反冲洗排水ロ(210)上安装着第二排水阀(21);罗茨风机(6)通过输气管和进气孔(190)连通过滤室(5),絮凝剂溶液存放池(7)通过第一计量泵(9)和第一输流管连通第一絮凝室(I),消毒药水存放池(8)通过第二计量泵(10)和第二输流管连通净水出口 ;在形成第一絮凝室(I)的壳壁底部设置着穿透其壁体而连通第一絮凝室(I)的第一排污孔(160),在第一排污孔(160)上安装着第一排污阀(16),在形成第二絮凝室(2)的壳壁底部设置着穿透其壁体而连通第二絮凝室(2)的第二排污孔(270),在第二排污孔(270)上安装着第二排污阀(27),在形成过流室(3)的壳壁底部设置着穿透其壁体而连通过流室(3)的第三排污孔,在第三排污孔上安装着第三排污阀(17),在形成沉淀室(4)的壳壁底部设置着穿透其壁体而连通沉淀室(4)的第四排污孔(230),在第四排污孔(230)上安装着第四排污阀。·
【文档编号】C02F9/04GK203429011SQ201320552353
【公开日】2014年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6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6日
【发明者】叶松, 寇全新, 李洪 申请人:新疆德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