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残余湿混凝土回收的回收槽及回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65839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用于残余湿混凝土回收的回收槽及回收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残余湿混凝土回收的回收槽及回收系统。该种用于残余湿混凝土回收的回收槽,包括槽体、开设于槽体上的进料口、至少两条导料槽和冲槽管路,所述导料槽分别与进料口连通、且倾斜于进料口布置,所述冲槽管路连接于导料槽一侧;该种用于残余湿混凝土回收系统,还包括砂石分离单元、水力旋流分离器、搅拌池和沉淀池,所述砂石分离单元包括有湿混凝土回收机和砂石分离振动筛,湿混凝土回收机与回收槽进料口连通。上述回收槽,使用时每个罐车独自使用一条倾斜的导料槽,可大大缩短导料槽的长度,进而缩短残余湿混凝土的输送距离,上述系统可以实现免混凝土结构基础的平地洗车、残余湿混凝土输送顺畅的要求。
【专利说明】用于残余湿混凝土回收的回收槽及回收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回收【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用于残余湿混凝土回收的回收槽及系统。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我国对混凝土生产企业环保的要求以及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残余湿混凝土回收设备逐渐在国内混凝土生产企业推广开来。残余湿混凝土回收机的前端需要回收槽用作接罐车排出的残余湿混凝土,并将残余湿混凝土输送至残余湿混凝土回收机。
[0003]现有市场上的残余湿混凝土回收系统的回收槽通常采用两个或多个罐车共用一条长槽型,倾斜的溜槽结构。此种结构决定了残余湿混凝土的输送距离较长,存在需要设备使用方制作较大体积的混凝土结构基础的斜坡洗车位、输送残余混凝土不顺畅易堵的两个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残余湿混凝土回收槽及回收系统,可以实现免混凝土结构基础的平地洗车、残余湿混凝土输送顺畅的要求。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残余湿混凝土回收的回收槽,其特征在于:包括槽体、开设于槽体上的进料口、至少两条导料槽和冲槽管路,所述导料槽分别与进料口连通、且倾斜于进料口布置,所述冲槽管路连接于导料槽一侧。
[0006]进一步的,还包括闸板,所述闸板设置于进料口处用于调节进料口的流速。
[0007]进一步的,导料槽设有两条,且两条导料槽以进料口为中线对称布置。
[0008]进一步的,槽体上设有支撑板,该支撑板设置于导料槽间以衔接多条导料槽。
[0009]一种残余湿混凝土回收系统,包括上述的回收槽,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砂石分离单元、水力旋流分离器、搅拌池和沉淀池,所述砂石分离单元包括有湿混凝土回收机和砂石分离振动筛,湿混凝土回收机与回收槽进料口连通。
[0010]进一步的,水力旋流分离器上开有进口、低浓度泥浆水出口和高浓度泥浆水出口,该进口与湿混凝土回收机的溢流口连接、低浓度泥浆水出口与搅拌池连通、高浓度泥浆水出口连接于回收槽上。
[0011]进一步的,沉淀池上设有可开合的排浆通道和溢流通道,该排浆通道与溢流通道分别与搅拌池连通。
[0012]进一步的,还包括自动控制单元,该自动控制单元用于监控整套系统运行情况。
[0013]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残余湿混凝土回收的回收槽,使用时每个罐车独自使用一条倾斜的导料槽,可大大缩短导料槽的长度,进而缩短残余湿混凝土的输送距离;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残余湿混凝土回收的系统可以实现免混凝土结构基础的平地洗车、残余湿混凝土输送顺畅的要求。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残余湿混凝土回收槽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实用新型残余湿混凝土回收槽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用于残余湿混凝土回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0018]参照图1至图2所示,一种用于残余湿混凝土回收的回收槽1,包括槽体11、开设于槽体上的进料口 12、两条导料槽13、两条冲槽管路14、支撑板15和闸板16,两条导料槽13分别以进料口 12与进料口连通、且以进料口为起点、发散倾斜于进料口 12布置,冲槽管路14连接于导料槽13 —侧,支撑板15为衔接两导料槽13的三角斜板,闸板16设置于进料口 12处用于调节进料口的流速。
[0019]参照图1、图2、图3所示,一种残余湿混凝土回收系统,包括回收槽1、砂石分离单元2、水力旋流分离器3、搅拌池4、沉淀池5、自动控制单元6 ;
[0020]砂石分离单元2包括有湿混凝土回收机21和砂石分离振动筛22,湿混凝土回收机21上开有装料口 211、卸料口 212和溢料口 213,装料口 211与回收槽I的进料口 12相连,砂石分离振动筛22设于湿混凝土回收机21的卸料口 212处;
[0021]水力旋流分离器3上设有进口 31、低浓度泥浆水出口 32、高浓度泥浆水出口 33,进口 31与湿混凝土回收机21的溢流口 213连接,低浓度泥浆水出口 32通入搅拌池4中,高浓度泥浆水出口 33接于回收槽I上;
[0022]搅拌池4与冲槽管路14的进水管路连通,搅拌池4为可移动的箱式或筒式结构,搅拌池4内设有搅拌器41;
[0023]沉淀池5上设有可开合的排浆通道51、溢流通道52,沉淀池5通过排浆通道51、溢流通道52与搅拌池6连通;
[0024]自动控制单元6包括有用于监控整套系统运行情况的控制流程图。
[0025]参照图1至图3所示,上述用于参与混凝土回收的系统的工作路程如下:
[0026]残余湿混凝土回收系统在使用时,混凝土运输车100开到回收槽I处,启动洗车加水管路进行加水清洗;
[0027]清洗后的残余混凝土倒入回收槽1,在冲槽管路14的高压水流的冲击辅助下,通过回收槽的进料口 12进入湿混凝土回收机21中进行充分的清洗和分离,洗净的骨料被推送至卸料口 212排出,经砂石分离振动筛22筛分后循环利用;
[0028]由湿混凝土回收机溢流口 213流出的泥浆水经进口 31被抽入水力旋流分离器3,浓度符合混凝土生产要求的泥浆水通过低浓度泥浆水出口 32排入搅拌池4,而水力旋流分离器3提浓后的高浓度泥浆水(含颗粒)通过高浓度泥浆水出口 33借由回收槽I排入湿混凝土回收机21中进行二次处理;
[0029]搅拌池4内的搅拌器41间歇式搅拌,以防止泥浆水沉淀凝固,部分泥浆水通过高压污水泵输送到搅拌主楼污水箱中待用;
[0030]当用户泥浆水使用量少或者不用,可通过排浆通道51将搅拌池4内的泥浆排入沉淀池5沉淀,再由铲车挖走,以防止泥浆水在搅拌池4内沉淀结块。
[0031]自动控制单元6用于监控整套系统运行情况。
[0032]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残余湿混凝土回收的回收槽,其特征在于:包括槽体、开设于槽体上的进料口、至少两条导料槽和冲槽管路,所述导料槽分别与进料口连通、且倾斜于进料口布置,所述冲槽管路连接于导料槽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残余湿混凝土回收的回收槽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闸板,所述闸板设置于进料口处用于调节进料口的流速。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残余湿混凝土回收的回收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料槽设有两条,且两条导料槽以进料口为中线对称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残余湿混凝土回收的回收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上设有支撑板,该支撑板设置于导料槽间以衔接多条导料槽。
5.一种残余湿混凝土回收系统,包括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回收槽,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砂石分离单元、水力旋流分离器、搅拌池和沉淀池,所述砂石分离单元包括有湿混凝土回收机和砂石分离振动筛,湿混凝土回收机与回收槽进料口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残余湿混凝土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力旋流分离器上开有进口、低浓度泥浆水出口和高浓度泥浆水出口,该进口与湿混凝土回收机的溢流口连接、低浓度泥浆水出口与搅拌池连通、高浓度泥浆水出口连接于回收槽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残余湿混凝土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上设有可开合的排浆通道和溢流通道,该排浆通道与溢流通道分别与搅拌池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残余湿混凝土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自动控制单元,该自动控制单元用于监控整套系统运行情况。
【文档编号】B09B3/00GK204247675SQ201420683615
【公开日】2015年4月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13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13日
【发明者】余延华, 吕辉祥, 姚亚鹏 申请人:福建南方路面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