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化净水机构的净水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92046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质处理设备净水方法,具体涉及一种一体化净水机构的净水方法,属于环保产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关心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也充分认识到了环境对我们人类发展的重要性。我国净水器市场迅速发展,未来几年还有很大发展空间,也是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时净水器产业尚未形成完全竞争格局,对于新进入者来说仍有很大的市场机遇,只要有找准切入点,明确定位,在产品、服务和营销上下大力气、大工夫走出一条差异化道路,必然能在净水行业占有一席之地。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一体化净水机构的净水方法,将旋流网格絮凝、小间距斜板沉淀、非溢流滤池合理设计,出水水质稳定、能耗低、占地面积小、造价低、操作简单,适用于地表水、地下水的处理。

(二)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体化净水机构的净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原水经旋流网格絮凝;

第二步:由下部配水板进入小间距斜板沉淀池,沉淀出水经V型溢流堰进入滤池;

第三步:滤池滤后水由出水阀排至清水池。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沉淀池为小间距斜板沉淀池。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滤池为非溢流双层滤料滤池;所述非溢流双层滤料滤池采用带纵、横布气布水管的底板系统和侧向排水技术。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一体化净水机构的净水方法,将旋流网格絮凝、小间距斜板沉淀、非溢流滤池合理设计,出水水质稳定、能耗低、占地面积小、造价低、操作简单,适用于地表水、地下水的处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一体化净水机构的净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原水经旋流网格絮凝;

第二步:由下部配水板进入小间距斜板沉淀池,沉淀出水经V型溢流堰进入滤池;

第三步:滤池滤后水由出水阀排至清水池。

其中,所述沉淀池为小间距斜板沉淀池。

所述滤池为非溢流双层滤料滤池;所述非溢流双层滤料滤池采用带纵、横布气布水管的底板系统和侧向排水技术。

本发明的一体化净水机构的净水方法,絮凝池在设计上采用了旋流网格技术,以达到充分絮凝所要求的紊流状态,使能量得到了充分利用,水流通过网格的区段速率变化剧烈,微涡旋增强,颗粒有效碰撞次数增加,由于过网水流的作用使矾花吸附能级提高,因而变得更密实,大大提高了絮凝反应效率,降低了药剂投量(较传统工艺节省20%~30%);沉淀池为小间距斜板沉淀池,小间距斜板增大了排泥面积(为斜管沉淀池的4倍),使得排泥负荷为斜管的1/4,任何时期排泥无障碍;沉淀距离变短有利于更小的颗粒沉淀下来;沉淀池中的水流分布均匀,因此出水水质稳定、抗冲击负荷能力强;滤池为非溢流双层滤料滤池,它采用了带纵、横布气布水管的底板系统和侧向排水技术,反冲洗时,在底板上下形成两个均匀的气垫层,从而可保证配水、配气均匀和滤料不混层,易达到最佳的反冲洗效果;横向排水管为PE管,布水、布气孔的孔径为3~20 mm,不易堵塞、坚固耐用,独特的底板系统及侧向排水方法使得水冲强度大,因此经过两次水冲后滤料就基本被清洗干净(含污量为0.09kg/ms,且滤料不流失,反冲水量也仅为普通滤池的1/3~1/2;双层滤料容污能力强,出水水质稳定,反冲洗周期长(为单层滤料滤池的2倍);陶粒为粘土烧制而成,化学性质稳定,比表面积大(650~800mz/ms ),具有极大的表面自由能,从而使其具有较强的吸附、过滤截留及容污能力。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