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A‑A‑O系统中添加硅酸钙改善污水处理效果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99943阅读:562来源:国知局
向A‑A‑O系统中添加硅酸钙改善污水处理效果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向A-A-O系统中添加硅酸钙改善污水处理效果的方法,属于微生物培养以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污水处理的方法主要有物理、化学、物理化学以及生物方法,而这些方法既可以单一使用也可以针对不同的污水水质组合使用。现阶段我国污水处理主要以生物法为主,物理法和化学法起辅助作用。我国广泛使用的水污染治理技术有传统活性污泥法、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SBR(间歇式活性污泥法)、AB(吸附-生物降解处理工艺)、AO(缺氧-好氧处理工艺)及A-A-O(厌氧-缺氧-好氧处理工艺)等。

A-A-O工艺运行灵活,抗冲击负荷能力强,且对连续式不能降解的有机物也表现出良好的降解效果,因此该工艺具有极为广泛的应用前景。A-A-O工艺流程图如图3所示。

污水经预处理后进入厌氧池,使高COD物质得到部分分解;然后进入缺氧池,进行反硝化反应;再进入好氧池,进行硝化反应,同时氧化降解有机物。分别从缺氧池以及好氧池中流出的一部分水回流进入厌氧池,充分利用废水中的碳源,提高反硝化的效率;从好氧池中流出的另一部分水进入沉淀池。沉淀池中的上清液作为出水排出,沉淀的污泥一部分回流进入厌氧池另一部作为剩余污泥排出。A-A-O系统中,培养的微生物种类多,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因素也多种多样,如进水的水力负荷、停留时间、环境的酸碱性等因素都会影响污水处理效果。由于在微生物生长繁殖过程中会产生引起培养基、pH改变的代谢产物,尤其是不少的微生物有很强的产酸能力,如不适当地加以调节,就会抑制甚至杀死其自身,导致微生物培养失败。目前,污水处理要求有机物降解的同时也要具备脱氮除磷的功效,但是具有脱氮功能的硝化菌生长需要较长的停留时间,因此需要设计良好的培养条件使微生物尽快培养成熟,保持良好的活性。而且随着工业的发展,以及新工艺新技术的引入,难降解有机物难免进入城市 污水,使得污水的可生化性下降,加之污水水质复杂、色度高,传统的A-A-O生物处理工艺已经难以保证城市污水的处理效果达到一级A标准。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向A-A-O系统中添加硅酸钙改善污水处理效果的方法,所述方法通过硅酸钙的吸附作用降低污染负荷,改善微生物生活条件,促进好氧微生物的生长,增强A-A-O工艺对污废水的处理效果。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向A-A-O系统中添加硅酸钙改善污水处理效果的方法,所述方法步骤如下:

A-A-O系统开始运行时,首先控制待处理的污水在好氧池中的运行水力负荷为410~420L/m3,并且每隔3~5天以10~20%的上升幅度调整水力负荷;然后向好氧池中加入硅酸钙粉体,并且每隔3~5天再加入硅酸钙粉体;A-A-O系统中,COD去除率稳定且不低于70%以及氨氮去除率稳定且不低于90%时,污泥培养成熟,停止加入硅酸钙粉体,A-A-O系统继续运行处理污水;

其中,每次加入硅酸钙的质量为14~16g;水力负荷达到1000L/m3后,水力负荷保持不变。

优选的,所述待处理的污水的水质特征为:悬浮固体浓度(SS)≤320mg/L,化学需氧量(COD)≤700mg/L,氨氮含量(NH3-N)≤50mg/L,pH为6.5~8.5。

优选的,所述硅酸钙粉体的颗粒粒径为80~100目。

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述的A-A-O系统中添加的硅酸钙在水中会发生水解反应并游离出钙,能提供大量的Si,Ca的活性点,钙不仅作为微生物生长的营养条件促进其生长,而且也会调节水中的酸碱性,粒子内部长期保持微碱性,对废水中的pH起到了一定的缓冲作用,pH值也会影响硅酸钙水解反应,促进电离产生。另外,硅酸钙具有一定的比表面积,其显微结构主要呈蜂窝状、层状、卷曲层状,不仅为微生物的生长吸附更多的有机质,同时可以减缓水力负荷对微生物的冲刷作用,使微生物能够附着生长,确保了微生物的沉降性能和凝结性能,从而改 善A-A-O系统中微生物生活条件,促进好氧微生物的生长,缩短好氧微生物的生长周期,增强A-A-O系统对污废水的处理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中的A-A-O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出水COD值、进水COD值以及COD去除率的变化曲线图。

图2为实施中的A-A-O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出水NH3-N值、进水NH3-N值以及NH3-N去除率的变化曲线图。

图3为A-A-O工艺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以下实施例:

所用的待处理的污水的水质特征为:SS≤320mg/L,COD≤700mg/L,NH3-N含量≤50mg/L,pH为7.5;

所使用的硅酸钙粉体的颗粒粒径为100目;

使用THMMDI-UP多功能超高倍显微分析仪观测A-A-O系统中的微生物;

A-A-O系统运行的过程中COD以及NH3-N的检测是根据《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2002年)中的分析方法进行的。

向A-A-O系统中添加硅酸钙改善污水处理效果的具体方法步骤如下:

A-A-O系统开始运行时,首先控制待处理的污水在好氧池中的运行水力负荷为416.67L/m3,并且每隔3天以15%的上升幅度调整水力负荷;然后向好氧池中加入15g硅酸钙粉体,并且每隔4天再加入15g硅酸钙粉体;其中,好氧池中水力负荷达到1000L/m3后,水力负荷保持不变;A-A-O系统运行34天后,污水处理效率基本稳定,COD去除率达到稳定且为75.5%,氨氮去除率达到稳定且为97.1%,污泥培养成熟,停止加入硅酸钙粉体,A-A-O系统继续运行处理污水。

在A-A-O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对好氧池中的水质特征以及好氧微生物的培养状态不断进行监测,数据结果详见图1和图2,检测数据分析如下:

第6天时,出现轮虫,COD去除率32.1%,NH3-N去除率80.4%,出水效果好;第8天时,出现游仆虫,COD去除率64.3%,NH3-N去除率65.7%,活性污泥优质;第12天时,出现钟虫,COD去除率64%,NH3-N去除率71.4%,此时污泥发黄,出水清澈,活性污泥生态系统逐步完备;第18天时,出现肾形虫和线虫,COD去除率64.4%,NH3-N去除率91%,此时污泥正处于不好的时期,污泥沉降性差;第20天时,出现吸管虫和斜口虫,COD去除率61.1%,NH3-N去除率70.7%,污水处理效果正在由坏变好,A-A-O系统抵抗外来的干扰能力较强;第26天时,出现钟虫和吸管虫,COD去除率70.2%,NH3-N去除率94%,此时微生物生长良好基本趋于稳定;第34天时,出现游仆虫和轮虫,污水处理效率基本稳定,COD去除率趋于稳定且达到75.5%,NH3-N去除率趋于稳定且达到97.1%,污泥培养成熟。从A-A-O系统的运行情况可知,在该系统中微生物系统繁殖较好,活性污泥中培养的微生物形态完备且培养周期短;所培养的微生物能够有效地分解多种有机物,显著改善了A-A-O系统对污水的处理效果。

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