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大型真菌菌丝体降解土壤有机污染物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96154阅读:161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大型真菌菌丝体吸附降解土壤有机污染物的方法,属于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土壤生物修复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土壤有机污染是由有机物引起的土壤污染,主要包括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和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我国土壤有机污染物的主要种类包括石油烃类污染物、卤代烃类污染物、农药类污染物、多环芳烃、多氯联苯、二噁英、邻苯二甲酸酯及其他类型污染物。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释放到自然环境中的有机化学品越来越多,其中大部分进入了土壤环境,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土壤有机污染物可直接破坏土壤的正常功能,并可通过植物的吸收和食物链的积累,进而危害人类健康;土壤有机污染物对土壤动物的新陈代谢、遗传特性和植物的生长发育的不利影响,进而破坏生态环境;土壤有机污染物容易在风力和水力的作用下进入到大气和水体中,导致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生态系统退化等其他次生生态问题。

目前,有机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有热处理技术、土壤蒸汽抽提(或地下水曝气)技术、玻璃化技术、生物修复技术等。其中生物修复与其它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相比,具有成本低、无二次污染、处理效果好、易于管理等优点,日益受到人们重视。

CN103706336公开了一种用于吸附降解海水污染物的吸附剂的制备方法,该吸附剂是由细菌和真菌混合菌发酵产生的生物纤维素膜构成,其中细菌包括假单胞菌、棒状杆菌、甲烷极毛芽孢杆菌、噬石油节杆菌和诺卡氏菌;真菌包括毛边滑锈伞、劣味乳菇、松塔牛肝菌、丝膜菌、刺孢小克银汉菌、黄孢原毛平革菌。CN104785216公开了一种菌丝/纳米颗粒复合球材料的制备方法,是通过向真菌培养液中添加纳米颗粒复合球材料,使菌丝缠绕、包裹纳米颗粒而形成的菌丝/纳米颗粒复合球材料。CN105198095公开了一种真菌介质的微藻固定化降解废水中对二甲苯的处理方法,是将真菌孢子加入经过高密度培养的微藻液中形成微藻与真菌共生的球体,真菌菌株包括米根酶、变色木耳、糙皮侧耳、羊肚菌、产黄青霉、双孢蘑菇、毛霉属、深黄被孢霉、海藻曲霉、里氏木霉、黄孢平革菌等。

大型真菌菌丝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周围环境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能够深入到土壤中,矿化土壤中的有机物,并加以吸收利用,这是其他类型真菌无法比拟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提供一种利用大型真菌菌丝体降解土壤有机污染物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利用大型真菌菌丝体降解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过程:

A.真菌的筛选:选取污染土壤样品,检测其中有机污染物的类型及含量,用无菌水配制2倍于土壤有机污染物浓度的溶液,然后在无菌条件下注入到已灭菌的固体培养基中,有机污染物溶液与干料总量的重量比为1﹕1.3,拌匀,接入已活化的真菌菌种,暗光培养,有菇蕾出现后摘取进行组织分离,获得生长旺盛、污染物耐受性较好的菌株;

B.菌丝体培养:将步骤A筛选获得的菌种接入到固体培养基中扩大培养至成熟,培养条件:温度24~26℃,湿度60%,暗光培养;

C.土壤修复:首先将有机污染土壤的地面浇湿,铺一层1~2厘米厚的基质,再向基质上喷洒甘油和三十烷醇的混合溶液,最后将步骤B培养好的菌丝体平铺于基质表面,厚度15厘米,搭建拱架,覆盖塑料膜,并架设遮阳网。

本发明所述的固体培养基中主要原料为锯末,也可以是玉米芯颗粒、棉籽壳、木屑、秸秆等中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所述固体培养基是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锯末75%,麸皮6%,米糠6%,黄豆粉8%,复合肥3%,过磷酸钙2%,加水量为干料总量的65%。

本发明所述的真菌菌种活化培养基和组织分离培养基均为PDA培养基。

本发明所述的基质为稻壳、玉米芯颗粒、锯末、菌糠、棉籽壳等其中一种或多种,颗粒大小0.5~1.0厘米。

本发明所述的甘油和三十烷醇混合溶液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物质组成:甘油3%,三十烷醇0.0001%,其余为水。其中甘油的作用是保持基质湿度,三十烷醇的作用是增强菌丝活性和促进菌丝生长。

本发明所述的有机污染物为石油烃类污染物、卤代烃类污染物、农药类污染物、多环芳烃、多氯联苯、二噁英、邻苯二甲酸酯及其他类型有机污染物。

本发明所述的真菌菌种为子囊菌和担子菌亚门中的一些种类,如平菇、香菇、大球盖菇、羊肚菌、多孔菌、双孢菇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所述的利用大型真菌菌丝体吸附降解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效率高、节能环保、无二次污染等优点,而且处理过程中无需补充碳源和氮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的实施例可以使本专业技术人员更全面地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

在实施例中,采用平菇菌种作为试验菌种。

实施例1

利用大型真菌菌丝体降解土壤有机污染物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过程:

A.真菌的筛选:选取污染土壤样品,检测其中有机污染物的类型及含量,用无菌水配制2倍于土壤有机污染物浓度的溶液,然后在无菌条件下注入到已灭菌的固体培养基中,有机污染物溶液与干料总量的重量比为1﹕1.3,拌匀,接入已活化的真菌菌种,暗光培养35天左右,有菇蕾出现后摘取进行组织分离,获得生长旺盛、污染物耐受性较好的菌株;

B.菌丝体培养:将步骤A筛选获得的菌种接入到固体培养基中扩大培养至成熟,培养条件:温度24~26℃,湿度60%,暗光培养;

C.土壤修复:首先将有机污染的地面浇湿,铺一层1~2厘米厚的基质,再向基质上喷洒甘油和三十烷醇的混合溶液,最后将步骤B培养好的真菌菌丝体平铺于基质表面,厚度15厘米,搭建拱架,覆盖塑料膜,并架设遮阳网;

试验地点:实验室,制备模拟多环芳烃(PAHs)污染土壤,土壤中PAHs含量为15 mg/kg。

试验结果:经过3个月,土壤中PAHs的降解率达到64.7%。

实施例2

重复实施例1,有以下不同点:步骤C中将培养好的固体培养物平铺于污染土壤表面,厚度5厘米。

试验结果:经过3个月,土壤中PAHs的降解率达到61.4%。

实施例3

重复实施例1,有以下不同点:步骤C中将培养好的固体培养物平铺于污染土壤表面,厚度20厘米。

试验结果:经过3个月,土壤中PAHs的降解率达到65.3%。

实施例4

重复实施例1,有以下不同点:试验地点:硬土地面、白银市靖远县某汽车修理行,污染物以废油为主。

试验结果:经过6个月,土壤中废油完全清除,异味消除。

实施例5

重复实施例1,有以下不同点:试验地点:混泥土地面、白银市靖远县某农资站农药存放仓库,污染物以化学农药为主。

结果显示:经过4个月,混泥土地面农药残留完全清除,无异味。

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不限于上述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