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少河湖底泥污染物释放的覆盖处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238063阅读:13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减少河湖底泥污染物释放的覆盖处理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减少河湖底泥污染物释放的覆盖处理方法,属于环境生态工程领域。



背景技术:

河湖底泥污染物不断的释放,使得河流污染加剧,为建少河湖底泥对地下水的影响,对其进行处理。当前河湖底泥处理多以底层曝气、覆盖和清淤等技术处理为主,而底层曝气仅能处理底泥表面几毫米厚度,处理效果不明显,目前使用较少;而清淤技术在应用时也存在诸多问题,如成本高、处理后的底泥占地面积大和底泥中的污染物易造成二次污染等缺点,无法满足大规模处理要求。相比之下,覆盖技术因具有成本低、处理效果好和不会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而被广泛采用。

目前关于河湖底泥处理的专利包括:一种固化和砂滤为一体处理湖泊底泥装置及其处理方法(201610124735.4)、河涌污染底泥处理的构筑物装置(201510299042.4)、季节性河流重金属污染底泥疏浚和异位治理方法及系统(201510237304.4)、湖泊污染底泥覆盖船及覆盖方法(201310348725.5)、一种湖泊污染底泥覆盖船(201320491548.1)、一种用于河流污染底泥自动吸取及生态处理系统(201310179023.9)、利用微生物燃料电池原位处理底泥的装置及方法(201310150096.5)、一种高富营养化水深度净化处理方法及其处理装置(201110227650.6)、一种联合处理黑臭河道中污水和底泥的方法和装置(201610004832.X)等。但上述专利因处理成本高,工艺复杂、处理效果不理想等一项或多项缺点,使用范围受到很大限制。

河湖底泥量大,占地面积大,含有的污染物浓度高,处理不当,会对水体产生很大危害,因此,处理难度大。

因此,发明一个操作简单、见效快,应用范围广,对环境影响小,成本低的覆盖处理方法,将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减少河湖底泥污染物释放的覆盖处理方法,其能够有效的减少河湖底泥污染物的释放。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减少河湖底泥污染物释放的覆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在船上设置覆盖膜的铺设系统和填料的输送系统;覆盖膜的铺设系统是首先将成卷的覆盖膜放置在膜卷筒上,覆盖膜的一端依次通过两个导向轮和一个平摊轮覆盖到河湖底面;填料通过塔吊或铲车放置于输送带上,通过卷轮的转动,将填料运输到船尾,再通过导料筒洒落到铺设在河湖底面的覆盖膜上;输送带的动力来源是通过发电机发电,使电动机转动,带动卷轮,使输送带运送填料。

所述的平摊轮与导向轮之间采用伸缩杆连接,平摊轮重15~30kg,伸缩杆的伸缩拉力为平摊轮重的0.3~0.6倍,最大伸缩长度大于河湖深度1~2m。

所述的导向轮通过连杆和转动轴固定于船上,导料筒通过固定杆和导向轮的连杆固定于船上,导料筒采用铁皮或塑料制作,制作的内部净宽度150~300mm,长度等于覆盖膜的宽度。

所述的输送带上的填料经过平摊器被均匀平摊,平摊器采用钢板制备,钢板厚度为10~30mm,宽度为200~300mm,将钢板加工成弧形,采用两条钢链条与立杆连接,两条钢链条呈30~45°夹角,立杆固定于船上。

所述的输送带平行于水面,输送带的卷轮通过两端的连杆与船固定,所述的膜卷筒固定于船上,膜卷筒展开的覆盖膜在输料带之下,与下侧输料带的距离为300~500mm。

所述的塔吊由配重、卷扬、料斗和塔杆组成,通过料斗运输填料到输料带。

所述的填料采用中砂、粗砂和卵石拌合而成,拌合百分比为粗砂:砾砂:卵石=15~30%:45~75%:10~25%。

所述平摊轮换成毛刷轮后,用于覆盖膜运营期结束后,清淤前覆盖膜的集中回收。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是机械化程度高,施工速度快,施工质量好,效果显著,本发明工艺简单,设备维修方便,能适应不同深度的河湖水域,同时具备运营期结束后覆盖膜的回收功能,该技术环境效益显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毛刷轮结构示意图。

图示中1.河湖底面,2.平摊轮,3.伸缩杆,4.导向轮,5.覆盖膜,6.导料筒,7.固定杆,8.卷轮,9.平摊器,10.输料带,11.发电机,12.膜卷筒,13.电动机,14.填料,15.铲车,16.塔吊,16.1配重,16.2卷扬,16.3料斗,17.毛刷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用于湖泊底泥的覆盖处理

如图1所示,设置本发明的结构系统,通过在船上设置覆盖膜5的铺设系统和填料14的输送系统;覆盖膜5的铺设系统是首先将成卷的覆盖膜5放置在膜卷筒12上,覆盖膜5的一端依次通过两个导向轮4和一个平摊轮2覆盖到河湖底面1;填料14通过铲车15放置于输送带10上,通过卷轮8的转动,将填料14运输到船尾,再通过导料筒6洒落到铺设在河湖底面的覆盖膜5上;输送带的动力来源是通过发电机11发电带动电动机13,进而带动卷轮8。

平摊轮2与导向轮4之间采用伸缩杆3连接,平摊轮2重15kg,伸缩杆3的伸缩拉力为平摊轮2重的0.3倍,最大伸缩长度大于河湖深度1m。

导向轮4通过连杆和转动轴固定于船上,导料筒6通过固定杆7和导向轮4的连杆固定于船上,导料筒6采用铁皮制作,制作的内部净宽度150mm,长度等于覆盖膜的宽度。

输送带10上的填料14经过平摊器9被均匀平摊,平摊器9采用钢板制备,钢板厚度为10mm,宽度为200mm,将钢板加工成弧形,采用两条钢链条与立杆连接,两条钢链条呈30°夹角,立杆固定于船上。

输送带10平行于水面,输送带10的卷轮8通过两端的连杆与船固定,膜卷筒12固定于船上,膜卷筒12展开的覆盖膜5在输料带10之下,与下侧输料带10的距离为300mm。

填料14采用中砂、粗砂和卵石拌合而成,拌合百分比为粗砂:砾砂:卵石=15%:75%:10%。

如图2,运营期结束后,清淤前,平摊轮2换成毛刷轮17回收覆盖膜5。

实施例2:用于公园底泥的覆盖处理

如图1和图2所示,在船上制作和安装覆盖膜5的铺设系统和填料14的输送系统;平摊轮2重30kg,平摊轮2与导向轮4之间采用伸缩杆3的伸缩拉力为平摊轮2重的0.6倍,最大伸缩长度大于河湖深度2m。

导向轮4和导料筒6固定于船上,导料筒6采用塑料制作,制作的内部净宽度300mm,长度等于覆盖膜的宽度。

输送带10上的填料14经过平摊器9被均匀平摊,平摊器9采用钢板制备,钢板厚度为30mm,宽度为300mm,将钢板加工成弧形,采用两条钢链条与立杆连接,两条钢链条呈45°夹角。

输送带10平行于水面,卷轮8和膜卷筒12固定于船上,膜卷筒12展开的覆盖膜5在输料带10之下,与下侧输料带10的距离为500mm。

填料14通过铲车15放置于输送带10上,塔吊16由配重16.1、卷扬16.2、料斗16.3和塔杆组成,通过料斗16.3运输填料14到输料带10。

所述的填料14采用中砂、粗砂和卵石拌合而成,拌合百分比为粗砂:砾砂:卵石=30%:45%:25%。

运营期结束后,清淤前,平摊轮2换成毛刷轮17回收覆盖膜5。

以上公开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揭示,但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想到的变化,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设计思想和范围内,对本发明进行的各种改动,都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