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水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1781835阅读:787来源:国知局
纯水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水路集成、装配方便的纯水机。

背景技术:
现今水资源污染越来越严重,城市用水安全问题凸显。针对自来水的二次污染问题以及原水污染而存在自来水中的有害物质,越来越多的净水机得到应用。目前家庭过滤净水以RO反渗透纯水机装置为主要方法,通过粗过滤系统和RO反渗透过滤的方式,对市政自来水进行处理,以获得能直接饮用的水。现有的纯水机在装配时需要连接很多管路,不仅装配慢,而且还容易渗漏,另外,传统的净水机滤芯是装在滤瓶中,串接在管路,滤芯是通过滤瓶的螺口与管路的连接座螺接。这种连接方式在更换滤芯时,需要使用专用工具,拧下滤瓶后更换滤芯,操作起来十分费力非,很不方便,并且在更换滤芯时不会自动断水。经查,现有专利号为CN201420302373.X的中国专利《一种净水机专用快速自主更换滤芯》,包括管路、管路之间连接用的快接接头及O型圈、管路上的连接座、滤芯和机箱;该滤芯具有一个与其一体的外壳;所述管路上的连接座与滤芯外壳的接口为直接插拔的连接结构,在管路上的连接座与滤芯外壳的接口连接处设有O型圈;在滤芯的外壳外侧的靠近接口处,有一圈凸台形成的卡槽,在机箱的相对所述卡槽位置上,设有一个开口形的托架,滤芯插接后,向内侧转时,开口形的托架进入滤芯的外壳的卡槽,对其定位。这种结构虽然可方便更换滤芯,但是与现有的纯水机一样也需要设置很多管路,容易造成密封性能不佳,出现渗水等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水路集成、装配方便的纯水机。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纯水机,包括壳体、安装在壳体上的过滤系统以及增压泵、进水电磁阀、控制部件以及用于连接的接头,所述过滤系统包括若干滤芯,其特征在于:在壳体的上端设有一集成有滤盖及水流通道的固定板,固定板上还成型有若干与水流通道相连通的用于连接接头的接口,固定板的上方设有密封水流通道的护板,滤芯通过旋转卡接的方式与固定板下端的滤盖可脱卸地连接固定,使滤芯通过固定板的水流通道及接口与进水电磁阀、增压泵和控制部件连接起来构成了制造纯水装置。作为改进,所述壳体是由上壳体与底座对合而成的侧U形结构,滤芯竖直设置在上壳体与底座之间侧U形腔内,上壳体内设有供增压泵、进水电磁阀、控制部件置入的L形内腔,上壳体上设有供滤芯的上端穿置的圆形定位孔。再改进,所述固定板是由横板与侧板组成的倒L形结构,其中横板的上表面集成有水流通道,横板的底部凸设有与滤芯相对应的滤盖及接口,侧板上开设有多个供增压泵、进水电磁阀、控制部件固定的安装孔。所述上壳体的L形内腔的上表面凸设有若干连接柱,固定板的横板上设有对应的连接沉孔,固定板设置在上壳体内通过螺钉与上壳体连接固定,护板上设有供固定板上的流水通道对合密封的通道,护板与固定板对合后通过螺钉与固定板相连接。作为改进,所述滤芯的头部外侧凸设有与滤盖旋转卡接的卡接块,滤盖的内壁上设有对应的旋槽,并在滤盖的内壁上衬有密封圈。进一步改进,所述滤盖上设有与水流通道相通的进水孔位和出水孔位,滤芯的头部设有对应的滤芯进口和滤芯出口,当滤芯与滤盖旋转到位时,滤芯进口和滤芯出口与滤盖上对应的进水孔位和出水孔位对准,此时处于通水状态,当旋转滤芯进行旋转拆卸时,滤芯进口与滤盖上对应的进水孔位错开不符,此时自动封水。优选,所述滤芯为呈方形排列的四个,上壳体的圆形定位孔为对应的四个,其中二个滤芯为粗过滤系统的滤芯,一个滤芯为精过滤系统的RO滤芯,一个滤芯为改善口感滤芯。再改进,所述底座与上壳体的对接面上凹设有一插接腔,上壳体的下端设有对应的插接部,在插接腔的内壁上设有弧形导向面和导向槽,插接部上设有对应的弧形面与导向块,上壳体插接在底座上通过螺钉与底座连接固定。再改进,所述上壳体的上端对合有一顶盖,顶盖通过卡接的方式罩盖在上壳体的内腔上方。最后,所述底座设置有内凹的废水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固定板上集成有滤盖及水流通道,滤芯通过旋转卡接的方式与滤盖可脱卸地连接固定,不但更换滤芯非常方便,而且由于水路集成,减少了装配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减少漏水点,避免由于接口过多而造成漏水的问题;同时,更换滤芯时还具有自动断水功能,水路只有在滤芯旋转到位时才能通水。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装配方便,不仅节省了安装工序,而且还大大节约了材料成本与生产成本,同时滤芯更换方便,且密封性能较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外观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打开顶盖、固定板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在除去壳体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滤盖与滤芯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壳体的分解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板的俯视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护板的仰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7所示,本实施例的纯水机,包括壳体、安装在壳体上的过滤系统以及增压泵8、进水电磁阀7、高压开关9、低压开关10等控制部件以及用于连接的各种接头,过滤系统包括4个滤芯3,其中二个滤芯3为粗过滤系统的滤芯,一个滤芯3为精过滤系统的RO滤芯,一个滤芯3为改善口感滤芯,壳体是由上壳体2与底座1对合而成的侧U形结构,4个滤芯3呈方形排列设置在上壳体2与底座1之间凹型空腔内,上壳体2上设有供滤芯3的上端穿置和卡入的4个圆形定位孔22,上壳体2内设有供增压泵8、进水电磁阀7、高压开关9、低压开关10等各个控制部件置入的L形内腔21,在上壳体2的上端设有一集成有滤盖43及水流通道44的固定板4,固定板4是由横板41与侧板42组成的倒L形结构,固定板4设置在上壳体2的L形内腔21中,其中横板41的上表面集成有水流通道44,横板41的底部凸设有与滤芯3相对应的滤盖43及接口,侧板42上开设有多个供增压泵8、进水电磁阀7、高压开关9、低压开关10等控制部件固定的安装孔421,固定板4的底部上还成型有若干与水流通道44相连通的用于连接接头的接口45,这样,使滤芯3通过固定板4的水流通道44及接口45与进水电磁阀7、增压泵8、高压开关9、低压开关10的控制部件连接起来构成了制造纯水装置,具体连接是常规知识;上壳体2的L形内腔21的上表面凸设有若干连接柱23,固定板4的横板41上设有对应的连接沉孔46,固定板4设置在上壳体2内通过螺钉与上壳体2连接固定,固定板4的上方设有一护板5,护板5的底部设有供固定板4上的流水通道44对合密封的通道51,固定板4上设有三个连接凸柱,护板5上设有对应的三个沉孔52,护板5与固定板4对合后通过螺钉与固定板4相连接;滤芯3通过旋转卡接的方式与固定板4下端的滤盖43可脱卸地连接固定,滤芯3的头部外侧凸设有与滤盖43旋转卡接的卡接块32,滤盖43的内壁上设有对应的旋槽431,并在滤盖43的内壁上衬有密封圈,滤盖43上设有与水流通道相通的进水孔位432a和出水孔位432,进水孔位432a上设置了密封垫圈,通常对于粗过滤系统的滤芯,滤盖43上只需要进水孔位和出水孔位,而对于精过滤系统的RO滤芯,则需要进水孔位,出水孔位和废水孔位,是多了一个孔位,粗过滤系统的滤芯3的头部设有对应的滤芯进口31a和滤芯出口31,精过滤系统的RO滤芯的头部设有对应的滤芯进口31a和滤芯出口31,还有废水出口31b,当滤芯3与滤盖43旋转到位时,滤芯进口31a与滤盖43上对应的进水孔位432a正好对准,此时处于通水状态,而当旋转滤芯3进行旋转拆卸时,滤芯进口31a与滤盖43上对应的进水孔位432a错位而不符,此时就会自动封水;底座1与上壳体2的连接方式为:底座1与上壳体2的对接面上凹设有一插接腔11,上壳体2的下端设有对应的插接部25,在插接腔11的内壁上设有弧形导向面11a和导向槽11b,插接部25上设有对应的弧形面与导向块,底座1的对接面边缘设有连接通孔12,上壳体2上设有对应的通孔,上壳体2插接在底座1上通过螺钉与底座1连接固定,底座1设置有内凹的废水腔13,在上壳体2的上端还对合有一顶盖6,上壳体2的上开口边缘设有若干卡扣槽24,顶盖6的边缘设有对应的卡扣,顶盖6通过卡接的方式罩盖在上壳体2的内腔上方。本实施例中各个部件之间的管路及电路连接同现有技术一致,固定板上的水流通道可以根据现有管路原理需要进行布置,在这里不再另外说明。本实施例子中,水流通道第一段44.1进孔及接口通过纯水机的进水管、低压开关10和纯水机的进水口连通,水流通道第一段44.1出口通过滤盖43上对应的进水孔位432a与一级滤芯3a的滤芯进口连通,一级滤芯3a的滤芯出口通过水流通道第二段44.2与二级滤芯3b的滤盖43上对应的进水孔位连通,二级滤芯3b的滤芯出口通过水流通道第三段44.3及接口接进水电磁阀7,再通过水流通道第四段44.4及接口接增压泵8的进口,经过增压泵增压后进入水流通道第五段44.5,水流通道第五段44.5另一端通过滤盖43上对应的进水孔位,连接接三级滤芯3c的滤芯进口,三级滤芯3c是RO滤芯;三级滤芯3c的废水出口通过水流通道第六段44.6可以接组合冲洗电磁阀,然后再连接纯水机的废水口;三级滤芯3c的滤芯出口通过连通的水流通道第七段44.7通过逆止阀进入水流通道第八段44.8,水流通道第八段44.8一端连接高压开关和压力桶,另一端与四级滤芯3d的滤盖43上对应的进水孔位连接,四级滤芯3d的滤芯出口通过水流通道第九段44.9及接口、纯水出管和纯水机的纯水出口连通。当然水流通道可以有很多变化,只要能将使滤芯通过固定板的水流通道及接口与进水电磁阀、增压泵和控制部件连接起来构成了制造纯水装置即可,可以各种设计,通常,除了纯水机进水口、纯水口、废水口使用到了连接管,增压泵、压力桶因为体积比较大便于安装固定使用到了连接管,其他部件可以采用固定板的水流通道及接口来实现连接和贯通。壳体也可以采用常规壳体,而不是采用本实施例子侧U形结构。安装时,先将各个控制部件安装到固定板4上,再将固定板4下端的接口46与管路上的对应的接头密封连接,将固定板4固定在上壳体2上,再上壳体2插接对合到底座1上,将滤芯3与滤盖43旋转卡接,然后将护板5与固定板4连接固定,最后将顶盖6罩盖在上壳体2上,需要对滤芯3进行维护或更换时,只要将滤芯3从滤盖4上旋下即可,拆装非常方便,由于固定板4上集成有水流通道,大大减少了装配时间,减少漏水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