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催化内电解反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3678阅读:34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催化内电解反应装置,属于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微电解工艺利用原电池反应和混凝吸附作用,在染料、化工等工业废水处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传统的铁炭微电解工艺存在需要维持酸性反应环境和填料易板结堵塞的问题,难以获得长期稳定的处理效果,后续新型的微电解工艺虽然引入了电催化、增加活性和惰性电极材质的种类以扩大电位差等改进措施,但在填料形式上仍沿用了传统铁炭微电解工艺采用的较为密实、填料内孔隙微小的固体填料形式,形成固定床微电解装置,在实际污水处理中仍然无法避免因填料内部孔隙堵塞而无法过水使处理效果难以长期稳定的问题,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运行操作难度和处理成本。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催化内电解反应装置,使用双金属催化内电解填料,填料内部活性电极材料和惰性电极材料充分接触,填料间孔隙丰富、易于过水、不易堵塞,反应快速高效,能保持填料表面清洁,使反应器处理效果稳定、长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催化内电解反应装置,操作较简单,处理成本较低。

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催化内电解反应装置,包括反应器,反应器下部设置进水口,上部设置出水堰,出水堰连接出水口,反应器外部设置鼓风机,与反应器内底部空气扩散装置连接,曝气管位置低于进水口,反应器外部还设置水泵,推动水由反应器上部流向反应器下部,形成水力循环;将惰性电极材料和活性电极材料相互缠绕,制成规则的块状双金属催化内电解填料,反应器内填充双金属催化内电解填料,且双金属催化内电解填料体积至少占反应器容积的1/3。

所述双金属催化内电解填料体积占反应器容积的1/2-4/5。

所述双金属催化内电解填料的电极材料材质分别为Fe-Ni,Fe-Cu,Fe-Zn, Fe-Sn,Al-Cu组合中一种或几种。

所述空气扩散装置采用曝气盘或穿孔曝气管形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反应器内部填充有双金属催化内电解填料,活性电极材料和惰性电极材料充分接触,形成数量庞大的微小原电池,且填料孔隙丰富,有利于废水的充分流动及与填料表面的接触,外部设置鼓风机及水泵,可以由鼓风机曝气搅动并由水泵输送循环水的方式来促进废水混合及与填料接触,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单独运行鼓风机或单独运行水泵促进废水混合及与填料接触,从而通过原电池反应和混凝吸附作用使反应高效地进行,并且通过鼓风机曝气对双金属催化内电解填料进行冲洗以有效去除其上沉积附着的杂质,保持填料表面洁净,使反应器处理效果稳定、长久。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进水口,2.出水口,3.鼓风机,4.空气扩散装置,5.水泵,6.双金属催化内电解填料。图中箭头表示水流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以下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催化内电解反应装置,包括反应器,反应器下部设置进水口1,上部设置出水堰,出水堰连接出水口2,反应器外部设置鼓风机3与反应器内底部空气扩散装置4连接,空气扩散装置4采用穿孔曝气管形式,空气扩散装置4位置低于进水口1,反应器外部还设置水泵5,水泵5推动水由反应器上部流向反应器下部,形成水力循环;将惰性电极材料和活性电极材料相互缠绕,制成端面直径为10cm的圆柱体状双金属催化内电解填料6,双金属催化内电解填料6的电极材质为Fe-Cu,反应器内填充双金属催化内电解填料6,且双金属催化内电解填料6体积占反应器容积的1/2。

实施例2

一种催化内电解反应装置,包括反应器,反应器下部设置进水口1,上部设置出水堰,出水堰连接出水口2,反应器外部设置鼓风机3与反应器内底部空气扩散装置4连接,空气扩散装置4采用穿孔曝气管形式,空气扩散装置4位置低于进水口1,反应器外部还设置水泵5,水泵5推动水由反应器上部流向反应器下部,形成水力循环;将惰性电极材料和活性电极材料相互缠绕,制成端面面积为300cm2的长方体状双金属催化内电解填料6,双金属催化内电解填料6的电极材质为Al-Cu,反应器内填充双金属催化内电解填料6,且双金属催化内电解填料6体积占反应器容积的1/3。

实施例3

一种催化内电解反应装置,包括反应器,反应器下部设置进水口1,上部设置出水堰,出水堰连接出水口2,反应器外部设置鼓风机3与反应器内底部空气扩散装置4连接,空气扩散装置4采用曝气盘形式,空气扩散装置4位置低于进水口1,反应器外部还设置水泵5,水泵5推动水由反应器上部流向反应器下部,形成水力循环;将惰性电极材料和活性电极材料相互缠绕,制成端面直径为6cm的圆柱体状双金属催化内电解填料6,双金属催化内电解填料6的电极材质为Fe-Ni,Fe-Cu,Fe-Zn的三种组合,反应器内填充双金属催化内电解填料6,且双金属催化内电解填料6体积占反应器容积的4/5。

上述反应装置运行时,废水从进水口1进入反应器后,打开鼓风机3由空气扩散装置4向反应器内曝气,也可同时或单独使用水泵5输送循环水来促进废水混合及与填料接触,处理后的水最后由出水堰收集起来从出水口2排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