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循环好氧反应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0489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循环好氧反应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循环好氧反应器。



背景技术:

废水好氧生物处理技术是废水处理的主要技术之一,在废水处理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好氧生物处理包括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两大类,其中活性污泥法是市政污水、工业有机废水处理的主要工艺。据统计在全球近6万座城市污水处理厂中,有3万多座采用活性污泥工艺。国内超过90%的城市污水和约50%的工业废水是采用活性污泥法处理的。

与其他水处理方法相比,活性污泥法具有工艺简单、处理水量大等优点。但同时,传统活性污泥法又具有以下缺点:第一,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基建费、运行费高,能耗大,管理较复杂,易出现污泥膨胀现象;工艺设备不能满足高效低耗的要求;第二,随着污水排放标准的不断严格,对污水中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排放要求较高,传统的具有脱氮除磷功能的污水处理工艺多以活性污泥法为主,往往需要将多个厌氧和好氧反应池串联,形成多级反应池,通过增加内循环来达到脱氮除磷的目的,这势必要增加基建投资的费用及能耗,并且使运行管理更加复杂。第三,活性污泥法产生大量的剩余污泥,需要进行污泥无害化处理,增加了投资。第四,活性污泥法微生物生长周期长,对温度、水质和水量的骤变适应能力差,从而导致出水水质不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时需要的基建费、运行费高,能耗大,易出现污泥膨胀现象,水处理周期长,出水水质不稳定。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内循环好氧反应器,包括壳体、曝气系统、推进式搅拌器和驱动器,壳体内部空间被竖直方向的分隔板分隔为生物反应区、混合液回流区和回流廊道;生物反应区和混合 液回流区通过第一过水孔连通,混合液回流区和回流廊道通过第二过水孔连通,回流廊道和生物反应区通过第三过水孔连通,第一过水孔位于反应器的下部,第二过水孔和第三过水孔位于反应器的上部;生物反应区内设置有曝气系统和出水口;混合液回流区的底部设置有推进式搅拌器,推进式搅拌器由驱动器驱动旋转,推进式搅拌器驱动混合液回流区的污水由底部向顶部流动;回流廊道设置有进水口。

所述混合液回流区的污水由底部至顶部流动的速度为0.5~1.0m/s。

所述混合液回流区内污水在推进式搅拌器的作用下回流至回流廊道,污水回流量是进水口污水进水量的10~15倍。

所述曝气系统设置在生物反应区的底部,曝气系统曝气的气水比为10:1~20:1。

所述驱动器为电机。

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内循环好氧反应器利用推进式搅拌器加强混合液中微生物之间相互凝聚,形成密度较大、沉降性能较好的颗粒污泥,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达到6~12g/L,污水处理效率也大幅提高,减少污水处理系统的容积和占地面积、降低投资和运行成本。(2)本实用新型内循环好氧反应器内形成的颗粒污泥,可有效防止污泥膨胀。(3)本实用新型内循环好氧反应器的污水回流量是进水口污水进水量的10~15倍,进水污染物浓度通过稀释被控制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提高了反应器抗冲击负荷的能力。(4)本实用新型内循环好氧反应器使用推进式搅拌器作为污水内循环的动力源,单位水量消耗能源的功率约为1w/m3,极大的降低了能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内循环好氧反应器正视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1的B-B剖视图。

其中:1、壳体;2、曝气系统;3、推进式搅拌器;4、驱动器;5、生物反应区;6、混合液回流区;7、回流廊道;8、第一过水孔;9、第二过水孔; 10、第三过水孔;11、出水口;12、进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内循环好氧反应器,包括壳体1、曝气系统2、推进式搅拌器3和驱动器4,壳体1内部空间被竖直方向的分隔板分隔为生物反应区5、混合液回流区6和回流廊道7;生物反应区5和混合液回流区6通过第一过水孔8连通,混合液回流区6和回流廊道7通过第二过水孔9连通,回流廊道7和生物反应区5通过第三过水孔10连通,第一过水孔8位于反应器的下部,第二过水孔9和第三过水孔10位于反应器的上部。

生物反应区5内设置有曝气系统2和出水口11,曝气系统2设置在生物反应区5的底部,曝气系统2曝气的气水比为10:1~20:1。混合液回流区6的底部设置有推进式搅拌器3,推进式搅拌器3由驱动器4驱动旋转,驱动器4为电机;混合液回流区6内污水在推进式搅拌器3的作用下回流至回流廊道7,污水由底部至顶部流动的速度为0.5~1.0m/s,污水回流量是进水口12污水进水量的10~15倍。回流廊道7设置有进水口12。

原污水由进水口12进入回流廊道7,与回流的混合液充分混合,经第三过水孔10进入生物反应区5。在生物反应区5内,污水与微生物充分混合,利用活性污泥的生物凝聚、吸附和氧化作用,以分解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生物反应区5的混合液经第一过水孔8进入混合液回流区6内,在推进式搅拌器3的作用下,混合液中微生物之间相互凝聚,形成密度较大、沉降性能较好的颗粒污泥,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可达到6~12g/L。混合液经提升通过第二过水孔9进入回流廊道7,与原污水充分混合,再经第三过水孔10返回到生物反应区5内,由此完成一个污水内循环的过程。污水经生物反应达标后,由出水口11排出系统,进入下一道处理工艺。

虽然说明书中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只是作为提示,不应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范围 内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和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