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胶短纤维废水高效物化预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49007阅读:51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粘胶短纤维废水高效物化预处理系统,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粘胶短纤维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水的直接排放将造成严重的水污染和大量纤维资源的流失浪费。粘胶纤维厂的废水主要为酸性废水和碱性废水。酸性废水的主要特征污染物质是硫酸、硫酸钠、硫酸锌。碱性废水的主要特征污染物质是氢氧化钠、硫化钠、有机物、纤维素等。酸性废水和碱性废水不能直接在车间中和,否则碱性废水中的纤维素磺酸钠遇酸析出的纤维素会堵塞管道;中和时产生的硫化氢、二硫化碳也将产生严重地环境污染。

国内一般的处理工艺为:酸性废水和碱性废水混合后,送入曝气池,鼓风机曝气除去水中的硫化氢、二硫化碳,然后在反应池中用石灰乳(氢氧化钙)调节pH值至10左右,使锌离子成为氢氧化锌沉淀,沉淀池出水可进入后续生化处理工段。

但是上述工艺流程存在如下问题:大量的沉淀物直到沉淀池才得以沉淀,使得沉淀池内有大量沉渣聚集,日积月累沉淀物附在池壁上难以去除,不仅减少了池体的有效容积,而且阻碍了沉淀池的流态,甚至会造成沉淀池不能实现其沉淀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粘胶短纤维废水高效物化预处理系统,其设计合理,优化改进了粘胶短纤维生产废水物化处理工段,减少沉淀池出现污堵的可能性,从而提高系统的稳定性;提高物化预处理阶段的处理效果,使得物化阶段出水稳定,且COD小于500mg/L,既可满足工业园一般的废水接管标准,又可满足后续生化进水的要求。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粘胶短纤维废水高效物化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酸性废水收集池、碱性废水收集池、初沉池、酸化池、氧化池、缓冲池、二沉池、出水池、第一浓缩池、第二浓缩池、脱水机、第一芬顿试剂加药系统、第二芬顿试剂加药系统、石灰乳加药系统和PAM加药系统;所述酸性废水收集池设有两个出水口;所述碱性废水收集池的出水口通过潜污泵和碱性废水出水管与初沉池的进水口连接,所述初沉池的出水口通过管路与酸化池的进水口连接,初沉池底部的沉渣出口通过沉渣排出管与第一浓缩池的进口连接;所述酸化池设有pH值调节液注入口,酸化池的pH值调节液注入口通过第一酸液输出泵和第一酸液输出管与酸性废水收集池的其中一个出水口连接;所述酸化池的出水口通过管路与氧化池的进水口连接,氧化池设有两个加药口,其中一个加药口与第一芬顿试剂加药系统连接,另一个加药口与第二芬顿试剂加药系统连接;所述氧化池的出水口通过管路与缓冲池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缓冲池设有pH值调节液注入口和加药口,缓冲池的pH值调节液注入口通过第二酸液输出泵和第二酸液输出管与酸性废水收集池的另一个出水口连接,缓冲池的加药口与石灰乳加药系统连接;所述缓冲池的出水口通过管路与二沉池的进水口连接,所述二沉池的出水口通过管路与出水池的进水口连接,二沉池底部的沉渣出口通过沉渣排出管与第二浓缩池的进口连接;所述出水池用于贮存预处理后的废水,出水池的出水口通过排放泵和排放管连接至后续生化处理装置或管网;所述第一浓缩池的底部出口通过第一浓缩输出泵和第一浓缩输出管与脱水机的进口连接,所述第二浓缩池的底部出口通过第二浓缩输出泵和第二浓缩输出管与脱水机的进口连接,所述脱水机设有加药口,脱水机的加药口与PAM(聚丙烯酰胺)加药系统连接,脱水机用于将浓缩后废水中的污泥分离出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酸化池的顶部设有废气出口,酸化池的废气出口与废气收集系统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氧化池的顶部设有废气出口,氧化池的废气出口与废气收集系统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氧化池内和缓冲池内均设置有搅拌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酸化池的池底布有用于曝气的穿孔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缓冲池内设有用于曝气的射流曝气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脱水机设有污泥出口和废水出口,所述污泥出口连接吨包,所述废水出口通过管路连接至碱性废水收集池的回收口,碱性废水收集池兼做整个预处理系统放净时的收集池。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初沉池的应用可以首先大幅度去除废水中的易于沉淀的悬浮物,SS(悬浮物)去除率达90%以上,碱性废水经过初沉池沉淀后,COD的去除率可达60%左右,减少了中和沉淀的沉渣产生量,减小了二沉池的体积;

2、初沉池的应用减少了酸化曝气过程中析出粘性纤维素的量,从而削弱了此种粘性物质堵塞管道的可能性;

3、本实用新型只是用部分酸性废水(碱性废水用量的7%左右)来中和碱性废水,即可达到曝气吹脱去除硫化物的目的,同时也可使得废水的pH值达到芬顿氧化的合适pH值范围,因部分酸性废水不进行酸化曝气,使得酸化池的体积减小25%左右;

4、本实用新型合理设计了芬顿氧化阶段,使得整个系统的最终出水COD去除率提高38%左右,而以往仅对酸性废水进行芬顿氧化,导致最终出水COD去除率仅提高8%左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实施例中的粘胶短纤维废水高效物化预处理系统主要由酸性废水收集池1、碱性废水收集池2、初沉池3、酸化池4、氧化池5、缓冲池6、二沉池7、出水池8、第一浓缩池9、第二浓缩池10、脱水机11、第一芬顿试剂加药系统12、第二芬顿试剂加药系统13、石灰乳加药系统14和PAM加药系统15等组成。

如图1所示,所述碱性废水收集池2的出水口通过潜污泵16和碱性废水出水管17与初沉池3的进水口连接,碱性废水通过潜污泵16泵入到初沉池3内。

如图1所示,所述初沉池3的出水口通过管路与酸化池4的进水口连接,初沉池3底部的沉渣出口通过沉渣排出管与第一浓缩池9的进口连接,初沉出水自流进入酸化池4,初沉池3底部沉渣自流进入第一浓缩池9。

如图1所示,所述酸化池4设有pH调节液注入口,酸化池4的pH值调节液注入口通过第一酸液输出泵18和第一酸液输出管19与酸性废水收集池1的其中一个出水口连接,酸性废水收集池1内的部分酸性废水通过第一酸液输出泵18泵入到酸化池4内。所述酸化池4的顶部设有废气出口,酸化池4的废气出口与废气收集系统27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酸化池4的池底布有用于通入空气的穿孔管,通过曝气吹脱处理产生硫化氢和二硫化碳废气,产生的废气经废气收集系统27收集处理。

如图1所示,所述酸化池4的出水口通过管路与氧化池5的进水口连接,氧化池5设有两个加药口,其中一个加药口与第一芬顿试剂加药系统12连接,另一个加药口与第二芬顿试剂加药系统13连接;加药系统内的芬顿药剂通过计量泵泵入氧化池5内,废水中的有机物在芬顿试剂的作用下实现降解。所述氧化池5内设有搅拌器,通过搅拌起到混匀作用。所述氧化池5的顶部设有废气出口,氧化池5的废气出口与废气收集系统27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氧化池5的出水口通过管路与缓冲池6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缓冲池6设有pH值调节液注入口和加药口,缓冲池6的pH值调节液注入口通过第二酸液输出泵20和第二酸液输出管21与酸性废水收集池1的另一个出水口连接;酸性废水收集池1内的其余酸性废水通过第二酸液输出泵20泵入到缓冲池6内;缓冲池6的加药口与石灰乳加药系统14连接。所述缓冲池6内设置有搅拌器,通过搅拌起到混匀作用。另外,所述缓冲池6内优选采用射流曝气器。

所述缓冲池6的主要作用如下:将氧化出水和剩余的酸性废水混合,加入石灰乳中和,使得锌离子、铁离子、钙离子生成沉淀。因为沉淀物的生成易造成曝气管的堵塞,所以缓冲池6内不可采用穿孔曝气,可采用射流曝气混匀或机械搅拌。

如图1所示,所述缓冲池6的出水口通过管路与二沉池7的进水口连接,所述二沉池7的出水口通过管路与出水池8的进水口连接,二沉池7底部的沉渣出口通过沉渣排出管与第二浓缩池10的进口连接;缓冲池6出水自流进入二沉池7并进行沉淀,二沉出水自流进入出水池8,二沉池7底部沉淀自流进入第二浓缩池10。

如图1所示,所述出水池8用于贮存预处理后的废水,出水池8的出水口通过排放泵28和排放管29连接至后续生化处理装置或管网30。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浓缩池9的底部出口通过第一浓缩输出泵22和第一浓缩输出管23与脱水机11的进口连接,第二浓缩池10的底部出口通过第二浓缩输出泵24和第二浓缩输出管25与脱水机11的进口连接,所述脱水机11设有加药口,脱水机11的加药口与PAM加药系统15连接,脱水机11用于将浓缩后废水中的污泥分离出来。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脱水机11设有污泥出口和废水出口,所述污泥出口连接吨包26,脱水后的污泥委外处理,所述废水出口通过管路连接至碱性废水收集池2的回收口,碱性废水收集池2兼做整个预处理系统放净时的收集池,碱性废水收集池2优选采用地下式设计。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将碱性废水、酸性废水分别收集在酸性废水收集池1、碱性废水收集池2中,碱性废水中含有大量絮状物,易于沉淀,经初沉池3沉淀后可得到大部分去除。碱性废水然后进入酸化池4,用酸性废水调节pH值到3左右,因为酸性废水pH值为1~2,碱性废水调节到pH值为3仅耗去部分酸性废水。酸化池4的停留时间约为1.5h,即可除去大部分硫化氢和二硫化碳。酸化池4出水进入到氧化池5,在催化剂和氧化剂的作用下发生高效氧化。氧化池5出水进入到缓冲池6,在缓冲池6内与其余酸性废水进行混合,并通过加入石灰乳,使得缓冲池6内废水的pH值为9~10,实现锌离子的大幅度去除。生成沉淀的废水进入到二沉池7中,大部分沉淀沉降在二沉池7底部,二沉池7出水即可满足COD小于500mg/L,二沉池7出水流入到出水池8中贮存,出水池8出水依当地要求排入后续生化处理装置或管网30。初沉池3中的沉渣和二沉池7中的沉淀分别经第一浓缩池9和第二浓缩池10收集后间歇泵入脱水机11,实现污泥的脱水,脱出水则回流到碱性废水收集池2收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