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浮式河流排污格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34733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一种悬浮式河流排污格栅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悬浮式河流排污格栅。



背景技术:

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以及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很多河流都受到了严重的污染,河水里不在有生物存在,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一潭死水,河水的污染会散发出一股难闻的臭气,这便是河水内有机污染物分解产生的气味,进而也影响到了周围空气,随着河水不断的流淌汇入下级河流,那么也会造成下级河流的污染,给更多人的生活带来不便,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悬浮式河流排污格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悬浮式河流排污格栅,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悬浮式河流排污格栅,包括外框,所述外框通过第一螺钉孔螺接有第一筛网,所述外框两侧壁对称安装有钢丝绳一端,且钢丝绳另一端与河岸固定连接,所述外框内壁均匀焊接有竖板和横板,且竖板和横板交叉形成矩阵分布的正方形通孔,所述正方形通孔内壁焊接有正方形边框,所述正方形边框通过第二螺钉孔螺接有第二筛网和活性炭层,且活性炭层和第二筛网为间隔设置。

优选的,所述外框底部对称焊接有第一吊环,所述第一吊环底部设有第二吊环,所述第二吊环焊接在配重块顶部,所述第一吊环和第二吊环之间通过绳索固定安装。

优选的,所述外框上的第一螺钉孔至少为八个。

优选的,所述第一筛网的网孔尺寸大于第二筛网的网孔尺寸。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悬浮式河流排污格栅,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同时易于加工制作,通过外框、第一筛网、钢丝绳、竖板、横板、第二螺钉孔、第二筛网和活性炭层结构的配合,形成二级漂浮物的过滤和水内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的过滤,解决了因河水污染散发臭气对周围空气的污染和河水不断流淌对下级河流污染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筛网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筛网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活性炭层示意图;

图5为办实用新型A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框、2第一螺钉孔、3第一筛网、4钢丝绳、5竖板、6 横板、7正方形通孔、8正方形边框、9第二螺钉孔、10 第二筛网、11活性炭层、12第一吊环、13第二吊环、14配重块、15绳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悬浮式河流排污格栅,包括外框1,所述外框1前表面通过第一螺钉孔2螺接有第一筛网3,第一筛网3的长宽与外框1的长宽一致,第一筛网3用于过滤掉河流的一些漂浮物,所述外框1两侧壁对称安装有钢丝绳4一端,且钢丝绳4另一端与河岸固定连接,通过钢丝绳4将本实用新型固定在河岸,防止本实用新型跟随水流被冲走,所述外框1内壁均匀焊接有竖板5和横板6,竖板5与横板6的设置使本实用新型形成格栅状,且竖板5和横板6交叉形成矩阵分布的正方形通孔7,所述正方形通孔7内壁焊接有正方形边框8,正方形边框8用于固定安装第二筛网10和活性炭层11,所述正方形边框8通过第二螺钉孔9螺接有第二筛网10和活性炭层11,第二筛网10用于过滤掉穿过第一筛网3的漂浮物,活性炭层11用于吸附河流中的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且活性炭层11和第二筛网10为间隔设置,活性炭层11和第二筛网10的间隔设置防止河流通过本实用新型排污时产生堵塞,河水溢流到岸边。

具体而言,所述外框1底部对称焊接有第一吊环12,所述第一吊环12底部设有第二吊环13,所述第二吊环13焊接在配重块14顶部,所述第一吊环12和第二吊环13之间通过绳索15固定安装,配重块14的安装防止本实用新型由于河水的浮力和河水流速惯性使本实用新型浮在水面,进而起不到排污的作用。

具体而言,所述外框1上的第一螺钉孔2至少为八个,根据外框1的尺寸合理设计第一螺钉孔2的数量,防止因长时间河水冲击将第一筛网3冲走。

具体而言,所述第一筛网3的网孔尺寸大于第二筛网10的网孔尺寸,实现两级过滤漂浮物的作用。

工作原理:首先根据第二筛网10和活性炭层11的间隔分布原理,将第二筛网10和活性炭层11全部通过螺钉安装在整个外框1内壁的正方形边框8上,其次将第一筛网3通过螺钉安装在外框1表面上,本实用新型安装完成,最后将本实用新型通过外框1上的钢丝绳4固定在河岸上,本实用新型最好两组以上配合使用,通过第一筛网3和第二筛网10过滤掉漂浮物,通过活性炭层11过滤掉河水内的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进而完成河水的排污处理。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