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洗瓶机的防冷凝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97607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食品、制药包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洗瓶机的防冷凝结构。



背景技术:

洗瓶机生产时环形水槽内高温水汽窜入转盘圈内部,与冷的金属壁接触后,迅速冷凝成水液。水液粘附与金属表面,将引起金属锈蚀,最终导致零部件报废。

现有洗瓶机转盘上方设计有抽湿气装置,这种装置设计初衷是抽除窜入转盘内的湿气,避免湿气在转盘圈内冷凝。抽湿装置无法避免水汽接触冷的金属壁,且加速了环形水槽内水汽进入转盘圈内部,实际上,其无法避免转盘圈内冷凝水的生成,因而使用效果欠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降低冷凝效果、能避免金属锈蚀的用于洗瓶机的防冷凝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洗瓶机的防冷凝结构,包括台板,所述台板上装设有旋转组件,台板上设有环形水槽,所述台板上还装设有外罩、内罩和转盘罩,所述内罩设置在外罩与转盘罩之间,所述旋转组件上装设有位于内罩和转盘罩之间的摆动罩,所述内罩顶部装设有隔热板,所述隔热板与外罩之间形成保温区,所述隔热板与旋转组件之间形成恒压区。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环形水槽的中心与旋转组件的旋转中心重合。

所述隔热板与内罩顶部扣接。

所述隔热板为有机玻璃板或塑料板。

所述外罩为有机玻璃罩。

所述内罩于内侧装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装设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装设在洗瓶机机架上。

所述转盘罩内侧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装设在台板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洗瓶机的防冷凝结构,内罩顶部装设有隔热板,隔热板与外罩之间形成保温区,隔热板与旋转组件之间形成恒压区。该结构中,保温区的作用是将恒压区与外部环境隔开,起到隔热的作用,洗瓶机工作时,环形水槽的热水汽进入保温区和恒压区,由于保温区的存在,使得恒压区与保温区的温差较小,且在保温区的阻隔作用下使得恒压区与外界热交换缓慢,因而有效降低水汽冷凝速度。由于水汽在恒压区保持为水汽状态,当环形水槽与转盘圈内部气压平衡后,环形水槽内的热水汽将不再进入转盘圈内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表示:

1、台板;11、环形水槽;2、旋转组件;3、外罩;4、内罩;41、连接板;42、安装座;5、转盘罩;51、支撑板;6、摆动罩;7、隔热板;8、保温区;9、恒压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用于洗瓶机的防冷凝结构的一种实施例,该结构包括台板1,台板1上装设有旋转组件2,台板1上设有环形水槽11,台板1上还装设有外罩3、内罩4和转盘罩5,内罩4设置在外罩3与转盘罩5之间,旋转组件2上装设有位于内罩4和转盘罩5之间的摆动罩6,内罩4顶部装设有隔热板7,隔热板7与外罩3之间形成保温区8,隔热板7与旋转组件2之间形成恒压区9。该结构中,保温区8的作用是将恒压区9与外部环境隔开,起到隔热的作用,洗瓶机工作时,环形水槽11的热水汽进入保温区8和恒压区9,由于保温区8的存在,使得恒压区9与保温区8的温差较小,且在保温区8的阻隔作用下使得恒压区9与外界热交换缓慢,因而有效降低水汽冷凝速度。由于水汽在恒压区9保持为水汽状态,当环形水槽11与转盘圈内部气压平衡后,环形水槽11内的热水汽将不再进入转盘圈内部。

本实施例中,环形水槽11的中心与旋转组件2的旋转中心重合。该结构中,环形水槽11的中心与旋转组件2的旋转中心重合,即整体形成中心对称结构,便于外罩3、内罩4和转盘罩5的设置与安装。

本实施例中,隔热板7与内罩4顶部扣接。该结构中,通过扣接形成可拆卸结构,便于清洁和维护。

本实施例中,隔热板7为有机玻璃板。一方面有机玻璃板具有很好的隔热性能,便于形成保温区8,另一方面其强度较高,形成保温区8后,保证隔热板7能承受该温压。

在其它实施例中,隔热板7可设置为塑料板,其同样具备好的隔热性能和强度。

本实施例中,外罩3为有机玻璃罩。机玻璃罩作为外罩3,一方面能防止热量流失,另一方面利于清洁。

本实施例中,内罩4于内侧装有连接板41,连接板41上装设有安装座42,安装座42装设在洗瓶机机架上。连接板41和安装座42构成内罩4的安装基础,便于将内罩4与洗瓶机机架形成稳定的连接。

本实施例中,转盘罩5内侧装有支撑板51,支撑板51装设在台板1上。该支撑板51构成转盘罩5的安装基础,便于转盘罩5与台板1形成稳定的连接。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