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鱼运输应激修复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397892阅读:60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活鱼运输应激修复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水产养殖和水质改良
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活鱼消费量的急剧增加,加速推动了鱼类活体运输产业的快速发展。从有水运输关键技术出发,通过停食暂养、添加麻醉剂、改进装备等方式,不仅能够获得更高的存活率,而且可大大延长运输时间。但运输成本、安全性以及相关技术问题仍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从现有技术角度思考,国内外的保活运输水产装置都是以各种增氧手段来达到的。这种方法的共同弱点都回避了水体保鲜自净,使载鱼仓内水体的溶解氧不低于5~10mg/l的优良水质生态标准,这是活运成败的关键,但确忽视在活鱼运输过程中鱼类由于应激而分泌大量黏液,这些物质在高溶氧条件下分解产生大量氨氮、亚硝酸盐,导致鱼类中毒这一实际问题。氨氮中毒主要危害主要为:一是氨氮增高抑制鱼类自身氨的排泄,使血液和组织中氨的浓度升高,降低血液载氧能力;二是氨氮具有较高的脂溶性,很容易透过细胞膜直接引起鱼类中毒,使鱼群出现呼吸困难,分泌物增多并发生衰竭死亡;三是引起鳃表皮细胞损伤而使鱼的免疫力降低。水体氨氮增高会引发鱼类氨氮急性中毒或氨氮慢性中毒现象。鱼类氨氮急性中毒的症状:1.鱼群出现挣扎、游窜现象,并时而出现下沉、侧卧、痉挛等症状。2.呼吸急促,鱼口时而大张不能速度闭合。当氨(nh3)通过鳃进入水生生物体内时,会直接增加水生生物氨氮排泄的负担,氨氮在血液中的浓度升高,血液ph随之相应上升,水生生物体内的多种酶活性受到抑制,并可降低血液的输氧能力,破坏鳃表皮组织,降低血液的携氧能力,导致氧气和废物交换不畅而窒息。此外,水中氨浓度高也影响水对水生生物的渗透性,降低内部离子浓度。3.鳃盖部分张开,鳃丝呈紫黑色,有时出现流血现象。4.鳍条舒展,基部出血。5.体色变浅,体表粘液增多。急性中毒时能能造成鱼类大批死亡。在池塘中鱼类氨氮慢性中毒的症状:1.鱼摄食量下降、时间短,或摄食时一会便散开了,在四周漂游喝料沫;2.遇到阴雨天,上层鱼,如鲢鱼浮头,长时间浮在水面上,底栖鱼,如鲤鱼吃食逐渐减少。溶氧下降,富营养化,ph值、温度升高,都会引起氨氮增加,加重水体对鱼的毒性。如大量使用高蛋白饲料的精养塘,本来水体中氮含量就很高,受环境因素影响造成浮游植物大面积死亡,水体中的氨氮浓度将会突然升高氨氮对鱼的致死浓度在0.2-2.0㎎/l,小于0.2㎎/l时,会使鱼类的内部器官发生病变、坏死及组织溃烂。当氨氮中的非离子氨达到0.01-0.02㎎/l时,易破坏鱼鳃的粘膜层,降低血红素携带氧的能力,使鱼类生长缓慢。当非离子氨浓度达到0.02-0.05㎎/l时,会引发多种疾病,增加死亡;达到0.05-0.2㎎/l时,会破坏养殖鱼类的皮、胃、肠道粘膜,进一步引起内部器官和体表出血;达到0.2-0.5㎎/l时,会引起鱼类急性中毒死亡。氨氮对水生动物的危害,氨氮对水生动物的危害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慢性氨氮中毒危害为:摄食降低,生长减慢;组织损伤,降低氧在组织间的输送;鱼和虾均需要与水体进行离子交换(钠、钙等),氨氮过高会增加鳃的通透性,损害鳃的离子交换功能;使水生生物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增加动物对疾病的易感性,降低生长速度;降低生殖能力,减少怀卵量,降低卵的存活力,延迟产卵繁殖。分子氨主要侵蚀对虾的不饱和脂肪酸组织(肝胰脏、消化道的黏膜、鳃丝等),会发生继发感染病变,甚至死亡。水中亚硝酸盐含量在0.1㎎/l时,鱼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变成高铁血红蛋白,使血液变成巧克力色,也就是养殖上常说的“褐血病”,使血红蛋白的输氧能力下降,鳃肿胀,摄食减少,生长缓慢,疾病增多。当浓度达到2.5㎎/l时,鱼体呈中毒状态,呼吸作用下降,体能衰弱,最后暴发疾病而死亡。由于运输途中急性氨氮中毒,水生生物放养后表现为亢奋、在水中丧失平衡、抽搐,严重者甚至死亡,泛塘。在运鱼的水中可加一些药物提高运输成活率活鱼市售不仅营养价值达到最高,食用口感细腻鲜美,而且售价是冷冻鱼的2倍,甚至更高。因此,如何提高活鱼运输的存活率早已成为行业内外的关注焦点。在鱼类有水活运过程中,鱼体状态是关键因子。是影响运输效率的重要因素,直接关系到物流各环节的持续作业。提高鱼类自身的免疫力,降低胁迫发生概率,增强鱼类对水环境恶化抵御能力,减少胁迫对自身影响,无害的天然物质及化合物,减少有害物质对鱼类的影响,阻断胁迫通道,降低应激发生概率,显著提高运输成活率,减少违禁药物使用,确保水产品在运输途中安全。传统意义活鱼运输,多采用添加抗生素方式例如1、青霉素:每100公斤水加60万国际单位。每立方米水体400-800万国际单位,以防鱼病发生和运输中水质变坏。2、硫酸铜:每100公斤水加0。05克。3、用药物将鱼麻醉,使其呈类似休眠状态,不能游泳和跳跃,呼吸频率减慢,代谢降低,耗氧减少,这样可以大密度长途运输活鱼.a、巴比妥钠把活鱼放入13.3×10-6的巴比妥钠溶液内运输,不久鱼就呈昏迷状态,腹部向上,呼吸减慢,不游动,在水温10摄氏度时,能麻醉10多个小时,放入清水后5-10分钟就能缓解苏醒。b、苯巴比妥纳可按每公斤体重1.11毫升肌肉注射。鱼经麻醉后,仰浮于水面,呼吸缓慢。如途中发现鱼有跳跃冲撞时,表示药量不足,应再予以注射适当药剂,达到麻醉为止。用此法运输,药效时间可达8-20小时。c、乙醚或95%酒精用药棉沾乙醚(体重2-3公斤鱼用0.5-0.8毫升)塞入鱼口内,2-3分钟后鱼就麻醉,再将鱼放入清水桶里或包在水草中或湿布内运输,一次可麻醉2-3小时,效果亦好。另外常用的还有ms-222、硫酸喹哪啶、丁香酚、2-苯氧乙醇等近30种,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ms-222(烷基磺酸盐同位氨基苯甲酸乙酯,俗名“鱼安定”),在美国、加拿大、欧盟等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允许使用。丁香油被广泛使用,主因价格便宜、麻醉效果好,也较安全。但在商品鱼销售过程中没有明文规定能否使用,我们不建议商品鱼使用,即使用了也要一段时间的休药期,才上市。近日,北京活鱼下架事件与运输途中抗生素使用就有关联。开发绿色安全运输药物迫在眉睫。运输途中,免不了要换水,漂白粉消毒自来水,对鱼类运输也有影响。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运输过程中氨氮对鱼类的影响,提供一种用于水产养殖池塘水质稳定的活鱼运输应激修复剂及其制备方法,本活鱼运输应激修复剂成本低廉、高效快速、有效防止运输途中氨氮污染,增强鱼类免疫力,提高运输成活率。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活鱼运输应激修复剂,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干姜粉100-200份、无水硫代硫酸钠700-850份和沸石粉100-150份。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所述活鱼运输应激修复剂,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干姜粉100-150份、无水硫代硫酸钠700-750份和沸石粉100-150份。进一步,所述活鱼运输应激修复剂,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干姜粉150-200份、无水硫代硫酸钠750-850份和沸石粉100-120份。进一步,所述活鱼运输应激修复剂,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干姜粉120份、无水硫代硫酸钠730份和沸石粉150份。进一步,所述活鱼运输应激修复剂,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干姜粉200份、无水硫代硫酸钠700份和沸石粉100份。进一步,所述干姜粉为干姜采用中药常规加工方法获得的细度100目以上的超微粉。进一步,所述沸石粉为饲料用,细度150目以上。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活鱼运输应激修复剂的制备方法,取干姜粉100-200重量份、无水硫代硫酸钠700-850重量份和沸石粉100-150重量份,将上述各原料按照所述配比混合均匀,即得。提高鱼类运输过程中应激能力,减少运输途中鱼类因应激分泌大量黏液,在高溶氧这一特定条件下黏液分解产生大量氨氮亚硝酸盐,从而引起鱼类中毒现象。氨氮、亚硝酸盐中毒已成为运输过程中成活率底下主要原因。本发明活鱼运输应激修复剂主要应激胁迫作用原理,一方面在于提高鱼类免疫力,另一方面用无害的天然物质及化合物,减少有害物质对鱼类的影响,阻断胁迫通道,降低应激发生概率,显著提高运输成活率,减少违禁药物使用,确保水产品在运输途中安全。本发明提供的活鱼运输应激修复剂能明显降低氨氮和亚硝酸盐浓度,减少鱼类因中毒而引起死亡。其中,所用干姜粉投入水体后,发挥其抗氧化、抗菌、消炎、镇静;所用无水硫代硫酸钠为易溶于水的晶体物质,有极强的还原性,具有解毒、改善水质、净水、脱氯、降氮等作用;所用沸石粉具有吸附氨氮作用。下面将无水硫代硫酸钠在水产养殖中的用途给予说明。1、去除水中余氯。无水硫代硫酸钠可以将氯气还原为盐酸,因此对于经常使用氯制剂的池塘,可用用它来解除水体的游离氯的毒性。2、可以用于降解杀虫剂毒素。其良好的还原性可以用来降解有机磷类杀虫剂的毒性,实践证明适用于有机磷杀虫剂过量引起的鱼中毒症状。3、可以降解氰化物的毒性,同时其良好的离子交换功能对降低水中的重金属毒有一定的效果。4、其在水中可以释放硫原子,所以具有一定的杀菌效果。5、解亚硝酸盐中毒。6、净水。无水硫代硫酸钠具有很强的络合作用,可凝聚水体中过多的悬浮物,提高水体透明度。7、消除水体中过多的余氯。na2s2o3+4cl2+5h2o=2h2so4+2nacl+6hcl,比如卤素类制剂使用过量等。8、无水硫代硫酸钠会与水体中的亚硝酸盐和重金属离子发生反应,故硫代硫酸钠有解毒作用,其反应方程式为:na2s2o3+8nano2+3h2o=2na2so4+8no+6naohna2s2o3+8cuso4+h2o=cu(oh)2+s+so2+na2so49、无水硫代硫酸钠有较强的还原作用,可以和水中强氧化性的物质发生反应从而具有一定的解毒作用。其反应的方程式为:na2s2o3+4cl2+5h2o=2nacl+6hcl+2h2so4na2s2o3+4i2+5h2o=2nai+6hi+2h2so42na2s2o3+o2=2na2so4+2s在水体中无水硫代硫酸钠会优先和氧化性较强的cl2和i2发生反应,然后才会消耗水中的氧气,我们以水中完全没有cl2和i2及其他氧化性物质为例来计算一下氧气的消耗量:500g硫代硫酸钠最多要消耗51g氧气,我们在发明中推荐使用硫代硫酸钠每一立方水体为200g,即所有硫代硫酸钠都和氧气反应只会消耗20g氧气,即0.020mg/l。鱼类运输过程中正常含氧量大概为5mg/l,不会对溶氧造成影响。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2015年7月6日,公司接活鱼运输专业户吴某某电话。叙述活鱼运输过程中实际情况,从河北邢庄水库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运输活草鱼,运输水温21℃,车厢水箱6个,每个装水1.5m3,每箱装鱼1200斤(540尾/箱),运输过程中溶氧充足,中途换水一次,运输时间15个小时。运输成活率仅为61%,鱼类运输到目的地后,表现呼吸急促,乱游乱窜,游动迟缓,麻痹无力,体色发暗,鳃丝发黑,口腔发紫,粘液增多,最后活力流失,沉入水体死亡,增氧无效。通过本人描述初步判断为典型nh3—n中毒现象。公司技术人员指导对运输车辆的水质进行检测ph8.8水温21℃氨氮1.5mg/l以上,根据我国水质标准氨氮应小于0.5mg/l,鱼类长时间超过此标准就会引起nh3—n中毒。氨氮作为鱼类“头号隐形杀手”,主要以非离子(nh3—n)和离子氨(nh4+)存在,在ph超过8.0以上时,氨氮对鱼类就会产生严重影响,根据这一现象我们初步判断鱼类死亡原因是nh3—n中毒所致。为进一步探索和寻求解决办法,我们与车主联系确定跟车试验的验证法案:试验一本发明活鱼运输应激修复剂配方(a)干姜粉120g,无水硫代硫酸钠730g,沸石粉150g。本发明活鱼运输应激修复剂配方(b)干姜粉200g,无水硫代硫酸钠700g,沸石粉100g。上述两个配方中,所述干姜粉为干姜采用中药常规加工方法获得的细度100目以上的超微粉。所述沸石粉为饲料用,细度150目以上。将上述各原料按照所述配比混合均匀,即得活鱼运输应激修复剂配方。7月10日我们与吴某某从同一地点拉鱼到呼和浩特,对共车内6个活鱼运输箱采取不同措施进行对比试验。每箱装鱼600kg,每箱放水1500升,运输的草鱼,每尾平均重量1.1kg。水箱1、2号,鱼类运输过程中选用鱼类应激修复剂a300g/l。3、4、5号水箱选用鱼类应激修复剂b400g/l。6号水箱作为对比未采取措施。运输过程中共十二个小时,每三个小时用水质快速测试盒测量水体ph值,水温及氨氮,试验结果数值如下:表1装鱼前各箱水质标准箱号水温(℃)ph值氨氮浓度(mg/l)1178.3<0.202178.3<0.203178.3<0.204178.3<0.205178.3<0.206178.3<0.20表2运输三小时后水质标准箱号水温(℃)ph值氨氮浓度(mg/l)1198.20.2—0.42198.20.2—0.43198.20.4—0.64198.20.4—0.65198.20.4—0.66198.2>0.9表3运输六小时后水质标准箱号水温(℃)ph值氨氮浓度(mg/l)1218.20.4—0.62218.20.4—0.63218.20.6—0.94218.20.6—0.95218.20.6—0.96218.2>1.5考虑到鱼类对氨氮忍受程度,中途换水一次,1、2、3、4、5号水箱采用相同措施,并对6号箱单一添加沸石粉500g进行吸附试验。对共氨氮指标进行进一步监测,结果如下:表4箱号水温(℃)ph值氨氮浓度(mg/l)1208.3<0.22208.3<0.23208.3<0.44208.3<0.45208.3<0.46208.3<1.2表5运输12小时后水质标准箱号水温(℃)ph值氨氮浓度(mg/l)1228.3<0.42228.3<0.43228.3<0.64228.3<0.65228.3<0.66228.31.2—1.5表6鱼类运输后成活率箱号成活率(%)191293392488595671以上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鱼类运输应激修复剂对鱼类长途运输能明显提高成活率,且品质也有很大提高。为试验该复合剂效果,征得活鱼贩运者同意我们于7月22日采取同一方法只是对6号箱未采取任何措施,运输结果1、2、3、4、5号箱成活率均大于90%,而6号箱成活率仅为45%。本试验采用牧丰堂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市售的水质快速检测盒,运输结果表明,本发明鱼类应激修复剂对活鱼运输成活率提高效果显著。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