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污水深度处理及在线回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98099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一种市政污水深度处理及在线回用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用于市政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市政污水深度处理及在线回用装置。



背景技术:

水资源与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受到人类社会的重视,一方面淡水用量不断增加,水资源日益紧缺,另一方面污水排放量日益增多,对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因此,污水处理和再生资源化循环利用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中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是世界上最缺水的13个国家之一,目前,在全国600多座城市中,有400多座城市缺水,因此污水再生循环利用成为解决淡水资源不足的关键。然而,我国当前的污水处理多为达标排放,成熟的污水再生循环利用技术不多,应用到工程实践的更是少之又少,每天都有大量的污水经过处理达标后就直接排入江河、湖泊、海域,既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又污染了环境,长此以往必将造成水资源的不可持续发展。据介绍,在我国城市水资源总消耗中,工业用水大约占2/3,如将污水经过再生处理后用于工业用水,在节水方面将有很大的潜力,等于增加了2/3的淡水资源总量。现在对于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城市污水的处理已经迫在眉睫,现在很多城市的污水处理厂较少,或者污水处理厂大多是针对具有污水排放的企业和工厂,城市污水由于量大,一般污水处理厂很难处理,特别是城市污水中的污泥含量较大,现有的污水处理系统,无法对如此大量的污泥给与有效处理,严重影响城市污水的处理效果。因此,现需要一种既能使市政污水深度处理又能有效回用的系统来解决此项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市政污水深度处理及在线回用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市政污水深度处理及在线回用装置,主要包括粗栅格池、细栅格池、污水污泥分离装置、污泥处理装置、污水絮凝沉淀装置、生物滤塔、清水收集池、反渗透膜处理器、臭氧消毒装置,粗栅格池为横向长方体结构,细栅格池为纵向长方体结构,粗栅格池的左端直接连接有排污管道,粗栅格池的右端通过粗栅格板与细栅格池的长边上半部分相连,细栅格池内斜置有细栅格,细栅格的左端固定在细栅格池的左侧壁上,并与粗栅格板的底部齐平,细栅格的右端固定在细栅格池的右侧壁的上方并高于细栅格的左端,细栅格的左端底部设有与细栅格底宽相同的单排高压水枪喷头,污水污泥分离装置的顶部通过水管一与细栅格池底部相连,污水污泥分离装置内设有刮泥板和过滤网一,刮泥板活动连接在污水污泥分离装置的顶部,过滤网一位于距污水污泥分离装置底部三分之一处,过滤网一的右上侧方通过污泥管与污水污泥分离装置相连,污泥处理装置内下部设有过滤介质层,过滤介质层的右上侧方连接有污泥排出口,污水污泥分离装置和污泥处理装置的底部通过污水输送管与污水絮凝沉淀装置的上方相连,污水絮凝沉淀装置的右顶部设有投药口,污水絮凝沉淀装置内部设有搅拌器和过滤网二,污水絮凝沉淀装置通过水管二与生物滤塔顶部相连,生物滤塔底部通过水管三与清水收集池和反渗透膜处理器串联,反渗透膜处理器左侧底部设有排水管,臭氧消毒装置连接在排水管中间,清水收集池还和单排高压水枪喷头通过细管相连,细管上设有高压泵。

进一步地,细栅格的下方设有固定支架,固定支架包括两个滑竿和一个活动杆,两个滑竿与分别与细栅格的左右侧边平行,滑竿下端固定连接在细栅格池的左侧内壁上,滑竿的上端固定连接在细栅格池的右侧内壁上,滑竿的上端头设有轮盘卷,轮盘卷通过防水导线连接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位于细栅格池的左外侧壁上,活动杆活动穿套在滑竿上,活动杆的左右两端通过缆绳与轮盘卷相连,活动杆的左端与细管相连,活动杆的上表面与单排高压水枪喷头贯通。

进一步地,细栅格池的右侧内壁上方顶部设有水位监测器,与水位监测器相对应的细栅格池的右侧外壁上设有控制器,控制器与驱动电机电性连接,水位监测器可作为判断细栅格是否堵塞的标准。

进一步地,细栅格的左端与粗栅格板的水平夹角为的斜置角度为45-60度,可以减缓细栅格的堵塞。

进一步地,刮泥板的主体是长方形主板,长方形主板的左右两侧各连接有一个弧形副板,长方形主板和弧形副板均为金属材质,且四周均设有橡胶包边层,弧形副板的设计与污水污泥分离装置内壁更加贴合,利于污泥的分离。

进一步地,清水收集池中间设有溢流板,溢流板的左侧为待处理水过渡室,溢流板的右侧为反冲洗水存储室,反冲洗水存储室的右侧与细管相连,溢流出来的水进入深度处理,未溢流出来的水被定量储蓄,为反冲洗提供水源。

进一步地,过滤介质分为三层,最上层粗砂石层,粗砂石的粒径大小为0.3-1.2cm,厚度为10-20cm,中间层为矿物粉层,矿物粉层的组成成分的重量组分为:40-50份沸石粉、35-38份海泡石粉、20-30份膨胀珍珠岩粉和15-25份多孔玄武岩粉,以上组分粒径大小为20-40目,最底层为复合材料层,复合材料层的组成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20-25%聚丙烯粉、15-20%聚丙烯腈粉、15-20%活性炭粉、10-15%纳米陶瓷粉、0.3-2%偶联剂、0.5-3%发孔剂、余量为水,将上述组分混合后在模具中压制、烧结和冷却,得到复合材料过滤材质。

一种市政污水深度处理及在线回用装置的工作方法为:市政污水从排污管道直接进入到粗栅格池,通过粗栅格过滤掉大件杂物,污水进入细栅格池,通过细栅格过滤细小固体杂物,通过水管一进入污水污泥分离装置沉淀静置20-40min,利用过滤网一使得污水污泥分离,使用刮泥板将污泥刮入污泥处理装置,污泥经过滤介质层过滤出水,过滤后的污水通过污水输送管进入到污水絮凝沉淀装置,通过投药口加入絮凝剂,使用搅拌器搅拌30-60min,污水由过滤网二通过水管二进入到生物滤塔进行生化反应并过滤成清水后进入清水收集池,再经反渗透膜处理器深度处理后经排水管上的臭氧消毒装置杀菌消毒后排出,当细栅格发生堵塞,水位触发水位监测器时,控制器控制高压泵和驱动电机联动,高压泵从反冲洗水存储室将清水抽送至活动杆,轮盘卷通过绳缆拉动活动杆沿滑竿上下移动,利用单排高压水枪喷头对细栅格进行反冲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固定支架的结构及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刮泥板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粗栅格池、2-细栅格池、3-污水污泥分离装置、4-污泥处理装置、5-污水絮凝沉淀装置、6-生物滤塔、7-清水收集池、8-反渗透膜处理器、9-臭氧消毒装置、10-粗栅格、11-细栅格、12-单排高压水枪喷头、13-水管一、14-刮泥板、141-长方形主板、142-弧形副板、143-橡胶包边层15-过滤网一、16-污泥管、17-过滤介质层、18-污泥排出口、19-污水输送管、20-投药口、21-搅拌器、22-过滤网二、23-水管二、24-水管三、25-细管、26-高压泵、27-滑竿、28-水位监测器、29-溢流板、30-排水管、31-排污管道、32-活动杆、33-轮盘卷、34-驱动电机、35-缆绳、36-控制器、37-待处理水过渡室、38-反冲洗水存储室、39-固定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3所示,一种市政污水深度处理及在线回用装置,主要包括粗栅格池1、细栅格池2、污水污泥分离装置3、污泥处理装置4、污水絮凝沉淀装置5、生物滤塔6、清水收集池7、反渗透膜处理器8、臭氧消毒装置9,粗栅格池1为横向长方体结构,细栅格池2为纵向长方体结构,粗栅格池1的左端直接连接有排污管道31,粗栅格池1的右端通过粗栅格板10与细栅格池2的长边上半部分相连,细栅格池2内斜置有细栅格11,如图2所示,细栅格11的下方设有固定支架39,固定支架39包括两个滑竿27和一个活动杆32,两个滑竿27与分别与细栅格11的左右侧边平行,滑竿27下端固定连接在细栅格池2的左侧内壁上,滑竿27的上端固定连接在细栅格池2的右侧内壁上,滑竿27的上端头设有轮盘卷33,轮盘卷33通过防水导线连接有驱动电机34,驱动电机34位于细栅格池2的左外侧壁上,活动杆32活动穿套在滑竿27上,活动杆32的左右两端通过缆绳35与轮盘卷33相连,活动杆32的左端与细管25相连,活动杆32的上表面与单排高压水枪喷头12贯通。细栅格11的左端固定在细栅格池2的左侧壁上,并与粗栅格板10的底部齐平,其中,细栅格11的左端与粗栅格板10的水平夹角为的斜置角度为45-60度,可以减缓细栅格的堵塞。细栅格11的右端固定在细栅格池2的右侧壁的上方并高于细栅格11的左端,细栅格11的左端底部设有与细栅格11底宽相同的单排高压水枪喷头12,污水污泥分离装置3的顶部通过水管一13与细栅格池2底部相连,其中,细栅格池2的右侧内壁上方顶部设有水位监测器28,与水位监测器28相对应的细栅格池2的右侧外壁上设有控制器36,控制器36与驱动电机34电性连接,水位监测器28可作为判断细栅格11是否堵塞的标准。污水污泥分离装置3内设有刮泥板14和过滤网一15,刮泥板14活动连接在污水污泥分离装置3的顶部,其中,刮泥板14的主体是长方形主板141,长方形主板141的左右两侧各连接有一个弧形副板142,长方形主板141和弧形副板142均为金属材质,且四周均设有橡胶包边层40,弧形副板的设计与污水污泥分离装置内壁更加贴合,利于污泥的分离。过滤网一15位于距污水污泥分离装置3底部三分之一处,过滤网一15的右上侧方通过污泥管16与污水污泥分离装置3相连,污泥处理装置4内下部设有过滤介质层17,其中,进一步地,过滤介质分为三层,最上层粗砂石层,粗砂石的粒径大小为0.8cm,厚度为15cm,中间层为矿物粉层,矿物粉层的组成成分的重量组分为:45份沸石粉、26份海泡石粉、25份膨胀珍珠岩粉和20份多孔玄武岩粉,以上组分粒径大小为30目,最底层为复合材料层,复合材料层的组成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22%聚丙烯粉、17%聚丙烯腈粉、18%活性炭粉、12%纳米陶瓷粉、0.9%偶联剂、1.5%发孔剂、余量为水,将上述组分混合后在模具中压制、烧结和冷却,得到复合材料过滤材质。过滤介质层17的右上侧方连接有污泥排出口18,污水污泥分离装置3和污泥处理装置4的底部通过污水输送管19与污水絮凝沉淀装置5的上方相连,污水絮凝沉淀装置5的右顶部设有投药口20,污水絮凝沉淀装置5内部设有搅拌器21和过滤网二22,污水絮凝沉淀装置5通过水管二23与生物滤塔6顶部相连,生物滤塔6底部通过水管三24与清水收集池7和反渗透膜处理器8串联,反渗透膜处理器8左侧底部设有排水管30,臭氧消毒装置9连接在排水管30中间,清水收集池7还和单排高压水枪喷头12通过细管25相连,细管25上设有高压泵26,其中,清水收集池7中间设有溢流板29,溢流板29的左侧为待处理水过渡室37,溢流板29的右侧为反冲洗水存储室38,反冲洗水存储室38的右侧与细管25相连,溢流出来的水进入深度处理,未溢流出来的水被定量储蓄,为反冲洗提供水源。

本发明的工作方法为:市政污水从排污管道31直接进入到粗栅格池1,通过粗栅格10过滤掉大件杂物,污水进入细栅格池2,通过细栅格11过滤细小固体杂物,通过水管一13进入污水污泥分离装置3沉淀静置20-40min,利用过滤网一15使得污水污泥分离,使用刮泥板14将污泥刮入污泥处理装置4,污泥经过滤介质层17过滤出水,过滤后的污水通过污水输送管19进入到污水絮凝沉淀装置5,通过投药口20加入絮凝剂,使用搅拌器21搅拌30-60min,污水由过滤网二22通过水管二23进入到生物滤塔6进行生化反应并过滤成清水后进入清水收集池7,再经反渗透膜处理器8深度处理后经排水管30上的臭氧消毒装置9杀菌消毒后排出,当细栅格11发生堵塞,水位触发水位监测器28时,控制器36控制高压泵26和驱动电机34联动,高压泵26从反冲洗水存储室38将清水抽送至活动杆32,轮盘卷33通过绳缆35拉动活动杆32沿滑竿27上下移动,利用单排高压水枪喷头12对细栅格11进行反冲洗。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