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泥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96045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去泥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植物清洗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去泥机。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植物的药用价值也越显突出,人们发现植物的用途也具多样,因此,越来越多人种植具有药物价值的植物或采摘野生的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

目前,无论是养植或野生的植物,采摘后,植物的根部总会残留一定的泥土,为了不影响植物的药用价值,通常都会采取许多不同的方式去除沾附在植物上泥土,以保证植物的药用价值。

现有技术中,采用直接拍打植物方式去除泥土,泥土粘附性较强,从而较难去除沾附在植物上的泥土;采用清水直接清洗,这种去除方式极易对植物本身造成损害,从而影响植物的药性同时植物存在水分影响植物的保存,并且,清洗的过程较为繁琐,清洗时间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去泥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虫草等植物难以去除沾附在植物上的泥土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去泥机,包括筒体,沿所述筒体的轴向,所述筒体的内部穿设有移动轴,所述移动轴的外周侧壁与所述筒体的内周侧壁之间具有间隔区域;所述筒体上设置有驱动所述移动轴相对所述筒体上下移动的驱动结构;所述移动轴的外周侧壁设置有多个第一刷体,所述筒体的内周侧壁设置有多个第二刷体,沿所述移动轴径向向外的方向,多个所述第一刷体分别朝下倾斜布置,所述第二刷体朝向所述第一刷体延伸,且与所述第一刷体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筒体中具有放入待去泥植物的放入口以及供去泥后的植物离开所述筒体的下出口,所述放入口位于所述下出口的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轴连接有导向件,当所述移动轴上下移动时,所述导向件使所述移动轴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件包括固定布置的导向筒,所述移动轴活动穿过所述导向筒,所述导向筒中设有螺旋布置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沿所述导向筒的轴向延伸,所述移动轴的外周侧壁设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活动置于所述导向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块设有用于缓冲所述导向块与所述导向槽相对运动的缓冲环,所述缓冲环环绕设于所述导向块的外周,且所述缓冲环抵接着所述导向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刷体呈水平状布置。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第一刷体呈多列状布置,形成多列沿所述移动轴的轴向布置的第一刷体列,多个第一刷体列环绕所述移动轴的外周侧壁的圆周方向环绕布置;多个所述第二刷体呈多列状布置,形成多列沿所述筒体的轴向布置的第二刷体列,多个第二刷体列环绕所述筒体的内周侧壁的圆周方向环绕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筒体的上端部设有安装外壳,所述移动轴包括置于所述筒体内的下部段以及延伸至所述安装外壳内的上部段,所述第一刷体设置在所述移动轴的下部段的外周侧壁,所述导向筒套设在所述移动轴的上部段上。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结构包括转动手柄,所述转动手柄活动连接在所述安装外壳上,所述转动手柄延伸至所述安装外壳内,形成内置端,所述内置端连接有偏心轮,所述偏心轮抵接在所述移动轴的上部段的顶部。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外壳与所述筒体拆卸连接,所述安装外壳的外周设有摆动扣,所述筒体的外周设有供所述摆动扣连接的卡块。

进一步地,所述筒体内设有导向通道,所述导向通道贯通所述筒体的放入口,沿所述筒体自上而下的方向,所述导向通道朝向所述筒体内部倾斜布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去泥机,通过筒体上端的放入口将待去泥的植物放入去泥机,然后由驱动机构驱动移动轴上下移动,从而使第一刷体相对于筒体进行上下移动,并且沿移动轴径向向外的方向,第一刷体朝下倾斜,从而带动进入筒体内的待去泥的植物至上而下移动;在第一刷体和第二刷体的作用下,对沾附在植物上的泥土进行刷擦,从而使泥土与植物分离,在移动轴上下移动过程中,待去泥的植物通过多个第一刷体和第二刷体的多次刷擦,从而使植物去泥效果更佳,去泥后的植物通过筒体的下出口离开去泥机,从而实现去泥机的去泥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去泥机的局部剖切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去泥机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去泥机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去泥机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参照图1-4所示,为本发明提供较佳实施例。

本发明提供的去泥机,解决了植物难以去除沾附在植物上的泥土的问题。

去泥机,包括筒体10,沿筒体10的轴向,筒体10的内部穿设有移动轴20,移动轴20的外周侧壁与所述筒体10的内周侧壁之间具有间隔区域,这样,可在间隔区域内安装清除泥土的装置,并且待去泥的植物可通过此间隔区域进行清除泥土;筒体10的上方设置有驱动移动轴20相对筒体10上下移动的驱动结构,驱动结构使移动轴20相对筒体10上下移动,实现移动轴20的上下移动。

再者,移动轴20的外侧壁设置有多个第一刷体30,筒体10的内侧壁设置有多个第二刷体40,沿移动轴20径向向外的方向,多个第一刷体30朝下倾斜布置,第二刷体40朝向第一刷体30延伸,且与第一刷体30之间具有间隙,这样设置的好处是,当去泥机投入工作时,进入到筒体10内的待去泥的植物,处于第一刷体30与第二刷体40的间隙中,在第一刷体30的作用下,会由上至下移动,从而使待去泥的植物通过多个第一刷体30以及第二刷体40,进而通过多个第一刷体30以及多个第二刷体40的不断相对运动,对待去泥的植物进行刷擦,从而去除沾附在植物上的泥土,进而提高去泥机的去泥效果。

另外,筒体10具有放入待去泥植物的放入口60以及供去泥后的植物离开筒体10的下出口120,放入口60位于下出口120的上方;放入口60呈上大下小,这样,当多个待去泥的植物一同进入到筒体10内时,放入口60上端较大,能使待去泥的植物更易进入筒体10,放入口60由上至下逐渐变小,有助于对多个待去泥的植物一同进入到筒体10时,进行分流,也就是说,使多个待去泥的植物一同进入筒体10的进入口,但分流进入到筒体10,有效防止过多待去泥的植物一同进入去泥机,从而影响到去泥机的去泥效果

在具体工作中,通知操作驱动机构,使其不断产生驱动移动轴20上下移动的动力,使移动轴20相对于筒体10不断的上下移动,从而带动第一刷体30相对于筒体10不断的上下移动,使第一刷体30与第二刷体40实现相对运动,进而对进入筒体10的待去泥的植物进行刷擦,从而实现去泥效果;同时多个第一刷体30沿移动轴20径向向外的方向,向下倾斜布置,第一刷体30能在向下移动的过程中,带动待去泥的植物向下移动,从而保证去泥机的整体运行。

为了进一步的增加去泥机的去泥效果,移动轴20连接有导向件,导向件使移动轴20相对筒体10上下移动的过程时,不仅进行上下移动,而且还沿移动轴20的径向方向进行转动,这样设置的好处是,可以使设置在移动轴20上的第一刷体30跟随移动轴20转动而转动,从而带动进入筒体10的待去泥的植物向筒体10径向偏移,因此,待去泥的植物具有更长的刷擦距离,从而进入筒体10的待去泥的植物能接触更多的第一刷体30以及第二刷体40,从而使去泥机的去泥效果更佳。

本实施例中,导向件包括固定布置的导向筒50,移动轴20活动穿过导向筒50,导向筒50中设有螺旋布置的导向槽51,导向槽51沿导向筒50的轴向延伸,移动轴20的外周侧壁设有导向块52,导向块52活动置于导向槽51中;于是,当移动轴20在向下移动的过程中,导向块52在导向槽51的槽内移动,这样,移动轴20相对于筒体10不仅进行向下移动,而且沿移动轴20径向的方向进行转动;当移动轴20向上移动时,导向块52沿导向槽51向上移动,从而使移动轴20相对于筒体10不仅进行在向上的过程,而且沿移动轴20径向的方向进行转动;这样能达到的效果是,在第一刷体30的作用下,使进入筒体10的待去泥的植物不仅实现向下移动,而且沿筒体10的径向作圆周移动,这样,待去泥的植物具有更长的刷擦距离,从而能接触更多的第一刷体30以及第二刷体40,使去泥机的去泥效果更佳,并且移动轴20沿径向转动的过程中,促使第一刷体30也沿移动轴20的径向转动,使第一刷体30与第二刷体40能更全面的对待去泥的植物进行刷擦,从而提高去泥机的去泥效果。

另外,移动轴20的外周侧壁可设有两个相对称的导向块52,这样,导向筒50也设有两个相对应的螺旋布置的导向槽51,这样设置的好处是,移动轴20在移动过程中,两个导向块52分别在导向槽51内移动,两个导向块52同时移动,从而驱动结构作用于移动轴20的作用力能较为均匀,从而使移动轴20在移动过程中,更加平稳;同时,避免移动轴20受力不均,造成零件的磨损,影响零件的使用寿命。

为了降低导向块52与导向槽51之间的磨损,导向块52设置有缓冲环,缓冲环环绕导向块52,这样设置避免了导向块52与导向槽51直接接触,造成相互磨损,缓冲环具有较高的柔韧性,当导向块52在导向槽51的槽内移动时,不会对导向槽51和导向块52造成较大的磨损,从而提高零件的使用寿命。

为了提高去泥机的去泥效果,第二刷体40呈水平状布置,这样第二刷体40具有更大的与待去泥植物的横截接触面,从而单个第二刷体40去除泥土的范围就越大,从而在多个第二刷体40的协同作用下,对于待去泥的植物的去泥范围更广,同时在相同的范围下,多个第二刷体40具有多次对于待去泥的植物进行刷擦,从而提高去泥机的去泥效果。

第二刷体40具有其他实施实例,多个第二刷体40沿筒体10径向向外朝下倾斜且环绕筒体10内壁布置,这样设置的意义在于,向下倾斜布置的第二刷体40与沿移动轴20径向向外向下倾斜布置的第一刷体30相互呼应,第二刷体40不会影响第一刷体30引导进入去泥机的待去泥的植物向下移动,同时协同第一刷体30,使待去泥的植物更易于沿筒体10至上向下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待去泥的植物不会卡在第一刷体30或第二刷体40上,进而影响去泥机的正常工作;第二刷体40环绕筒体10内壁布置,这样进入去泥机内的待去泥的植物具有更大的去泥范围,从而保证去泥机具有更强的去泥效果。

本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刷体30呈多列状布置,形成多列沿移动轴20的轴向布置的第一刷体30列,多个第一刷体30列环绕内置段的外周侧壁的圆周方向环绕布置;多个第二刷体40呈多列状布置,形成多列沿筒体10的轴向布置的第二刷体40列,多个第二刷体40列环绕筒体10的内周侧壁的圆周方向环绕布置这样设置的意义在于,增加第一刷体30以及第二刷体40的设置密度,从而对进入筒体10的待去泥的植物进行全方位的去除泥土,使其去泥的更加彻底,从而保证去泥机的去泥效果。

为了防止驱动结构外露,筒体10的上端部设有安装外壳70,驱动结构设置在安装外壳70的内部,这样能防止驱动结构与其他物体直接发生碰撞,造成驱动结构损坏,同时避免驱动结构长时间外露,造成零件腐蚀,影响驱动结构的使用寿命。

再者,驱动结构包括转动手柄80,转动手柄80活动连接在安装外壳70上,转动手柄80延伸至安装外壳70内,形成内置端81,内置端81连接有偏心轮82,偏心轮82抵接在移动轴20的上部的顶部;通过转动驱动结构的转动手柄80,在偏心轮82的作用下,移动轴20相对筒体10进行上下移动且沿移动轴20径向转动,这样操作人员能较省力的操作去泥机,从而使去泥机操作更加简便、省力。

本实施例中,安装外壳70与筒体10拆卸连接,安装外壳70的外周设有摆动扣90,筒体10的外周设有供摆动扣90连接的卡块91,这样设置的好处是,通过摆动扣90与卡块91的连接与分离,实现安装外壳70与筒体10的安装与拆卸,通过安装外壳70与筒体10的安装,实现去泥机的正常去泥功能,同时对去泥机内部的零件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通过安装外壳70与筒体10的拆卸,可对筒体10内残留的泥土进行清理,从而保证去泥机的去泥效果。

本实施例中,安装外壳70内部设置有固定导向件的固定座,固定座固定在安装外壳70的内部,并且移动轴20贯穿固定座,导向件置于固定座上,这样设置在安装外壳70内部的导向件更具稳固性,从而保证移动轴20相对筒体10在上下移动时,同时沿移动轴20的径向具有转动功能。

为了方便待去泥的植物进入筒体10,筒体10内设有导向通道,导向通道贯通筒体10的放入口60,沿筒体10自上而下的方向,导向通道朝向所述筒体10内部倾斜布置,这样设置的意义在于,通过导向通道,待去泥的植物可轻易通过放入口60进入筒体10,使操作人员更易操作,从而提高去泥机的工作效率。

为了方便去泥后的植物的收集,筒体10的下出口设置有底座100,底座100的内部具有镂空空间,筒体10的下出口贯通底座100的内部镂空空间,这样既可对去泥后的植物进行收集,去泥后的植物通过筒体10的下出口进入底座100,这样,去泥后的植物则不会散乱分布,从而对人们收取去泥后的植物造成极大地不便。

再者,底座100圆周设置有多个拿取通孔110,通过多个拿取通孔110,操作人员可以拿取收集在底座100内的去泥后的植物,这样可以一边对未去泥的植物进行去泥,同时对去泥后的植物进行拿取存放,无需对底座100进行拆卸来拿取去泥后的植物,这样,大大的增加了去泥机的工作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