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废水处理的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93733阅读:36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废水处理的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多晶硅行业的发展,改良西门子法多晶硅生产的工艺的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在改良西门子法的三废处理中,在废气经过水洗和碱洗后,产生的废水需要在废水处理装置中进行酸碱中和处理,在处理酸碱水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氢气以及其他气体。

现有的废水处理装置,各罐放空气体时采用单独放空的方式,如果气体在罐内不能及时排出,当各罐体在大量转水时,罐内极有可能形成负压,从而会导致罐内进入氧气,存在安全隐患。此外,对于有可燃气体存在的场所,一般要尽量杜绝产生静电的可能,以防止静电引起的爆炸,而现有技术中废水补入处理罐常会对罐内壁产生冲刷以及产生液体的飞溅,从而较容易由于摩擦产生静电,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用于废水处理的系统,该系统不仅能够有效的防止空气中的氧气窜入装置内,而且还能有效的防止静电的产生,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废水处理的系统,包括废水处理单元、放空单元和废水补充单元,所述废水处理单元通过放空总管与所述放空单元连通,所述废水处理单元通过补水总管与所述废水补充单元连通,

所述放空单元包括第一水封罐和第二水封罐,所述第一水封罐与第二水封罐通过连通管连通,所述放空总管的出气口伸入所述第一水封罐内并位于所述第一水封罐内的水面上方,所述连通管的一端伸入所述第一水封罐内且位于所述第一水封罐内的水面上方,所述连通管的另一端伸入所述第二水封罐内且位于所述第二水封罐内的水面下方,所述第二水封罐还设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一端伸入所述第二水封罐内且位于所述第二水封罐内的水面上方,其另一端伸出所述第二水封罐并与大气连通,

所述补水总管上引出与所述废水处理单元内废水处理罐连通的补水支管,所述补水支管伸入废水处理罐内的一端端部形成圆弧状,且所述圆弧状端部的出水口紧贴废水处理罐的内壁,使得从所述补水支管流出的废水能够贴着废水处理罐的内壁流淌。

进一步地,所述废水处理单元包括第一废水处理罐、第二废水处理罐和第三废水处理罐,所述第一废水处理罐、第二废水处理罐和第三废水处理罐分别通过放空支管与所述放空总管连通,

所述第一废水处理罐为酸性废水罐,所述第二废水处理罐为碱性废水罐,所述第三废水处理罐为酸碱中和罐。

进一步地,所述废水补充单元包括废水储槽和废水泵,所述废水泵的吸入口通过吸入管与所述废水储槽连通,所述废水泵的排出口连接补水总管。

本发明的一种用于废水处理的系统,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结构简单,在废水处理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可燃性气体,以及在废水转水或是排出时会处理罐内可能会出现负压,本发明通过与废水处理单元连通的放空单元将产生的气体及时排出,避免了处理罐憋压导致的安全性问题,此外,当处理罐内出现负压时,由于放空单元采用了水封的方式,从而可以有效的防止氧气通过放空总管进入处理罐内而导致的闪燃爆炸。

本发明的放空单元采用的两级水封罐,通过特殊的连接管设计方式,放空总管的出气口位于第一水封罐内的水面上方,即放空总管的出气口不与水封罐内的水接触,当处理罐内出现负压时,也不会引起水封罐内水倒流至放空总管内,从而大大避免了安全隐患的发生。

本发明的补水支管伸入废水处理罐内的一端端部形成圆弧状,且所述圆弧状端部的出水口靠近废水处理罐的内壁,使得从所述补水支管流出的废水能够贴着废水处理罐的内壁流淌,从而可以防止在补充废水时产生的液体飞溅,避免了摩擦而产生的静电,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废水处理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废水处理单元,20-废水补充单元,30-放空单元,11-第一废水处理罐,12-第二废水处理罐,13-第三废水处理罐,14-放空总管,15-放空支管,21-废水储槽,22-废水泵,23-补水总管,24-补水支管,25-吸入管,31-第一水封罐,32-第二水封罐,33-连通管,34-排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用于废水处理的系统,该系统不仅能够有效的防止空气中的氧气窜入装置内,而且还能有效的防止静电的产生,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具体的请参见图1所示的结构示意图。

该系统包括废水处理单元10、放空单元30和废水补充单元20。

述废水处理单元10通过放空总管14与所述放空单元30连通,所述废水处理单元10通过补水总管23与所述废水补充单元20连通。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废水处理单元10包括第一废水处理罐11、第二废水处理罐12和第三废水处理罐13,所述第一废水处理罐11、第二废水处理罐12和第三废水处理罐13分别通过放空支管15与所述放空总管14连通。

优选的,所述第一废水处理罐11为酸性废水罐,所述第二废水处理罐12为碱性废水罐,所述第三废水处理罐13为酸碱中和罐。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放空单元30包括第一水封罐31和第二水封罐32,所述第一水封罐31与第二水封罐32通过连通管33连通,所述放空总管14的出气口伸入所述第一水封罐31内并位于所述第一水封罐31内的水面上方,即放空总管14的出气口与第一水封罐31内的水面间具有一定的空间间隔。

所述连通管33的一端伸入所述第一水封罐31内且位于所述第一水封罐31内的水面上方,所述连通管33的另一端伸入所述第二水封罐32内且位于所述第二水封罐32内的水面下方,即连通端33的该端伸入水封水中。

所述第二水封罐32还设有排气管34,所述排气管34的一端伸入所述第二水封罐32内且位于所述第二水封罐32内的水面上方,其另一端伸出所述第二水封罐32并与大气连通。如此设计,放空总管14不直接与大气连通,而是通过两级水封罐与大气连通,且放空总管14的出气口不与水封罐内的水封水接触,因此,不会出现第一水封罐31内水封水倒流至放空总管14内的现象;而在第二水封罐32内连通管33是伸入水面之下的,因此,也不会出现空气窜入放空总管14内的现象,从而大大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废水补充单元20包括废水储槽21和废水泵22,所述废水泵22的吸入口通过吸入管25与所述废水储槽21连通,所述废水泵22的排出口连接补水总管23,所述补水总管23上引出分别与所述第一废水处理罐11、第二废水处理罐12和第三废水处理罐13连通的补水支管24,所述补水支管24伸入废水处理罐内的一端端部形成圆弧状,且所述圆弧状端部的出水口紧贴废水处理罐的内壁,使得从所述补水支管24流出的废水能够贴着废水处理罐的内壁流淌,避免了从补水支管24流出的废水对废水处理罐内壁的冲刷以及产生液体的飞溅,有效的防止了静电的产生。

本发明的一种用于废水处理的系统,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结构简单,在废水处理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可燃性气体,以及在废水转水或是排出时会处理罐内可能会出现负压,本发明通过与废水处理单元连通的放空单元将产生的气体及时排出,避免了处理罐憋压导致的安全性问题,此外,当处理罐内出现负压时,由于放空单元采用了水封的方式,从而可以有效的防止氧气通过放空总管进入处理罐内而导致的闪燃爆炸。

本发明的放空单元采用的两级水封罐,通过特殊的连接管设计方式,放空总管的出气口位于第一水封罐内的水面上方,即放空总管的出气口不与水封罐内的水接触,当处理罐内出现负压时,也不会引起水封罐内水倒流至放空总管内,从而大大避免了安全隐患的发生。

本发明的补水支管伸入废水处理罐内的一端端部形成圆弧状,且所述圆弧状端部的出水口靠近废水处理罐的内壁,使得从所述补水支管流出的废水能够贴着废水处理罐的内壁流淌,从而可以防止在补充废水时产生的液体飞溅,避免了摩擦而产生的静电,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

上述说明已经充分揭露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需要指出的是,熟悉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所做的任何改动均不脱离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相应地,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范围也并不仅仅局限于前述具体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