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餐饮废水处理和回收利用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542132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餐饮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餐饮废水的处理工艺,更具体的是一种餐饮废水处理和回收利用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地沟油,泛指在生活中存在的各类劣质油,如回收的食用油、反复使用的炸油等,地沟油最大来源为城市大型饭店下水道的隔油池,长期食用可能会引发癌症,对人体的危害极大。随着餐饮行业的蓬勃发展,餐饮废水的排量日益增多,已成为城镇污水的一个重要来源,其排量占城市废水排量的3%,餐饮废水不仅对城市周边河流产生一定污染,而且其中的液体油状物是地沟油主要来源。

怎样从源头消除地沟油是本领域需要解决的一项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中的,如申请号为cn201310388664.5,公开了一种好氧微生物与臭氧联合技术处理餐饮废水的方法,直接对餐饮废水利用好氧微生物将餐饮废水降解处理,好氧微生物的需用量大大增加,且处理后动植物油含量往往达不到排放标准,不能将地沟油消灭在源头,同时,餐饮废水内的动植物油富含有脂肪酸的甘油酯,能够经过提纯、反应后得到高级脂肪酸钠,而现有技术中,往往只是经过降解破坏后排放,不但处理成本大,而且造成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餐饮废水处理和回收利用的方法,通过将餐饮废水经过过滤、脱色后,将其内大部分的动植物油与废水分开后收集,在通过蒸馏分层的方法,将餐饮废水内剩余少量的动植物油与废水分开后收集,解决了餐饮废水处理成本大和难以达不到排放标准的问题,还通过将收集后的动植物油进行酸洗后,利用液碱进行反应制得高级脂肪酸钠,得到肥皂的生产主要原料,废物利用,具有很好的环保和经济效益。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餐饮废水处理和回收利用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日常产生的餐饮废水集中收集到废水储槽内,再离心泵输送到离心机内,将餐饮废水进行离心处理,将餐饮废水内的固体杂质和絮状物除去,离心甩出的餐饮废水变为透明液体后进入到地槽内,再通过母液泵输送至脱色处理釜中;

步骤二:餐饮废水进入到脱色处理釜后,加入0.006-0.008倍的活性炭,搅拌加热,升温至45-60℃,并在45-60℃条件下,搅拌脱色1小时,经第一板框泵输送至第一压滤板框、过滤罐内过滤后,输送至废水处理釜内;

步骤三:餐饮废水进入到废水处理釜后,控制釜内温度在40-50℃范围内,静置1小时后,分层,废水比重较大,在下层,动植物油比重较小,在上层,将下层的废水分入到第一接收槽内,将上层的动植物油分至第二接收槽内;

步骤四:将第一收集槽内的废水通过第一中转泵输送回至废水处理釜内,升温至回流,进行蒸馏脱油,利用动植物油和水共沸的特性,将废水内剩余少量的动植物油蒸出,经搪瓷冷凝器和玻璃冷凝器冷凝后,流入到玻璃分水器中,在玻璃分水器中进行分层,将上层的动植物油分至酸碱反应釜内,下层水回流到废水处理釜内,当废水内测得动植物油含量低于0.5%时,停止升温,将废水处理釜内利用夹套通入循环水降温至35-40℃;

步骤五:调节废水处理釜内的废水ph值为7-9,再向废水内加入0.004-0.006倍废水重量的好氧微生物,同化降解24-28小时,在同化降解过程中,不间断的向釜内废水内吹入0.1mpa-0.12mpa的压缩空气,同化降解结束后,测得ph值在6-9范围、动植物油含量≤40mg/l、cod含量≤150mg/l、氨氮含量≤50mg/l为合格,合格后,按规定进行排放,若不合格,继续进行通话降解直至合格;

步骤六:将第二接收槽内的动植物油经第二中转泵输送至酸碱反应釜内,与玻璃分水器内分入到酸碱反应釜的动植物油混合在一起,在温度在35-40℃的条件下,通过硫酸滴加槽滴入硫酸溶液,滴加时间为25-30分钟,滴完搅拌30分钟,静置1小时,分层,酸液比重较大,在下层,动植物油比重较小,在将下层的酸液分入到第三接收槽内,上次的动植物油留在釜内;

步骤七:向酸碱反应釜内加入乙醇水溶液,搅拌充分后,加入万分之一倍动植物油重量的蔡酚和甲酚,作为反应的催化剂,升温至85-90℃,通过液碱滴加槽滴入液碱溶液,滴加时间为8-12小时,滴加温度控制在85-95℃之间,滴加结束后,在温度为85-95℃条件下,保温16-18小时;

步骤八:保温结束后,先用循环水将釜内物料降温至35℃以下,加入0.5kg的氯化钠进行盐析,再降温至5-10℃,搅拌保温1小时,经第二板框泵输送至第二压滤板框内,滤液进入到废水处理釜中,按步骤五的处理方法进行处理,将板框内的高级脂肪酸钠,经压榨、吹干后,即得到高级脂肪酸钠,为肥皂的主要生产原料。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一中,离心结束后,将离心机滤布上的固体杂质和絮状物装袋后,作为固废处理,离心机的滤布清洗干净后,做下一次离心操作使用。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二中,第一压滤板框内每过滤3-5次餐饮废水后,将内部的活性炭卸下,作为固废处理。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二中,过滤罐每过滤10-15次餐饮废水后,将过滤罐内滤布取出,清洗干净后安装在过滤罐内,做下一次过滤使用。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六中,硫酸溶液为0.2-0.25倍动植物油的重量,硫酸溶液中硫酸的含量为42%-45%。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七中,乙醇水溶液为0.5倍动植物油的重量,乙醇水溶液中乙醇的含量为60-65%。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七中,液碱溶液为0.8-1倍动植物油的重量,液碱溶液中液碱的含量为30-32%。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设计合理,通过将餐饮废水经过过滤、脱色,将餐饮废水内大部分的动植物油与废水分开后收集,在通过蒸馏分层的方法,将餐饮废水内剩余少量的动植物油与废水分开后收集,使废水经过简单处理后就能达到排放标准,有效的降低了餐饮废水的处理难度和处理成本,同时,将收集的动植物油进行酸洗后,利用液碱进行反应制得高级脂肪酸钠,得到肥皂的生产主要原料,变废为宝,具有很好的环保和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餐饮废水处理和回收利用的方法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餐饮废水处理和回收利用的装置,包括废水储槽1、脱色处理釜2、废水处理釜3和酸碱反应釜4;

所述废水储槽1底部通过管道连接到离心泵11的进口,离心泵11的出口通过管道连接有离心机12,离心机12的出液口通过管道连通有设置在地面内的地槽13;

废水储槽1用于存储收集日常生活中产生的餐饮废水,再通过离心机12将餐饮废水进行离心操作,得到无固体杂质的餐饮废水;

所述地槽13旁固定有母液泵14,母液泵14的进口通过管道连通到地槽13底部,母液泵14的出口通过管道连接到脱色处理釜2;

通过将母液泵14将地槽13内的餐饮废水输送至脱色处理釜2内;

所述脱色处理釜2底部通过管道连通有第一板框泵21的进口,第一板框泵21的出口通过管道连通到第一压滤板框22的进口,第一压滤板框22的出口通过管道连通到过滤罐23的顶部,第一压滤板框22为20平方的液压板框,过滤罐23的底部通过管道连通到废水处理釜3;

脱色处理釜2用于加入活性炭,对餐饮废水进行脱色,脱色后利用第一板框泵21依次输送到第一压滤板框22和过滤罐23内进行过滤,进入废水处理釜3;

所述废水处理釜3顶部通过气相管道连接到安装在废水处理釜3上方的两个搪瓷冷凝器31的进气口,两个搪瓷冷凝器31之间通过气相管道串联连接,气相管道为内径是300mm的不锈钢管道,搪瓷冷凝器31的出液口通过管道连通到玻璃冷凝器32底部,玻璃冷凝器32底部和搪瓷冷凝器31底部的管道上安装有玻璃分水器33,玻璃分水器33上端侧边通过管道连通到酸碱反应釜4,玻璃分水器33通过管道连通到废水处理釜3;

所述废水处理釜3底部通过并联设置的两根管道分别连通到第一接收槽34和第二接收槽35,第一接收槽34底部通过管道连接到第一中转泵36的进口,第一中转泵36的出口通过管道连通到废水处理釜3内,第二接收槽35底部通过管道连接到第二中转泵37的进口,第二中转泵37的出口通过管道连通到酸碱反应釜4内;

过滤后餐饮废水进入到废水处理釜3后,经加热后,静置分层,将下层比重较大的废水分至第一接收槽34内,将上层比重较轻的动植物油分至第二接收槽35内,将第二接收槽35内的动植物油经第二中转泵37输送至酸碱反应釜4内,将第一接收槽34内的废水输送至废水处理釜3中,将废水处理釜3升温,废水与废水中剩余的动植物油产生共沸,经搪瓷冷凝器31和玻璃冷凝器32冷却后回流,回流液进入到玻璃分水器33后,再次分层,上层动植物油流至酸碱反应釜4内,下层水回流至废水处理釜3内,直至废水内的动植物油蒸馏完后,再将废水处理釜3内的废水加入甲醇和好氧微生物进行同化降解,达到排放标准后进行排放;

所述酸碱反应釜4顶部通过两根管道依次连接到安装在酸碱反应釜4上方的硫酸滴加槽41和液碱滴加槽42,酸碱反应度底部通过并联设置的两根管道依次连接到第三接收槽43的顶部和第二板框泵44的进口,第二板框泵44的出口通过管道连通到第二压滤板框45的进口,第二压滤板框45的出口通过管道连接到废水处理釜3内;

第二接收槽35内和玻璃分水器33分出的动植物油进入到酸碱反应釜4内后,通过硫酸滴加槽41加入硫酸进行酸洗后,静置分层,下层的酸液分至第三接收槽43内,上层的动植物油留在酸碱反应釜4内,加入乙醇水溶液,再通过液碱滴加槽42加入液碱溶液,高温下进行反应,再过冷却、盐析后,经第二压滤板框45过滤,高级脂肪酸钠,滤液进入废水处理釜3进行同化降解处理,合格后排放,板框内剩余的固体物料为高级脂肪酸钠,为肥皂生产的主要原料,变废为宝,具有很好的环保和经济效益。

一种餐饮废水处理和回收利用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日常产生的餐饮废水集中收集到废水储槽1内,再离心泵11输送到离心机12内,将餐饮废水进行离心处理,将餐饮废水内的固体杂质和絮状物除去,离心甩出的餐饮废水变为透明液体后进入到地槽13内,再通过母液泵14输送至脱色处理釜2中;离心结束后,将离心机12滤布上的固体杂质和絮状物装袋后,作为固废处理,离心机12滤布清洗干净后,做下一次离心操作使用;

步骤二:餐饮废水进入到脱色处理釜2后,加入0.006-0.008倍的活性炭,搅拌加热,升温至45-60℃,并在45-60℃条件下,搅拌脱色1小时,经第一板框泵21输送至第一压滤板框22、过滤罐23内过滤后,输送至废水处理釜3内;第一压滤板框22内每过滤3-5次餐饮废水后,将内部的活性炭卸下,作为固废处理,过滤罐23每过滤10-15次餐饮废水后,将过滤罐23内滤布取出,清洗干净后安装在过滤罐23内,做下一次过滤使用;

步骤三:餐饮废水进入到废水处理釜3后,控制釜内温度在40-50℃范围内,静置1小时后,分层,废水比重较大,在下层,动植物油比重较小,在上层,将下层的废水分入到第一接收槽34内,将上层的动植物油分至第二接收槽35内;

步骤四:将第一收集槽内的废水通过第一中转泵36输送回至废水处理釜3内,升温至回流,进行蒸馏脱油,利用动植物油和水共沸的特性,将废水内剩余少量的动植物油蒸出,经搪瓷冷凝器31和玻璃冷凝器32冷凝后,流入到玻璃分水器33中,在玻璃分水器33中进行分层,将上层的动植物油分至酸碱反应釜4内,下层水回流到废水处理釜3内,当废水内测得动植物油含量低于0.5%时,停止升温,将废水处理釜3内利用夹套通入循环水降温至35-40℃;

步骤五:调节废水处理釜3内的废水ph值为7-9,再向废水内加入0.004-0.006倍废水重量的好氧微生物,同化降解24-28小时,在同化降解过程中,不间断的向釜内废水内吹入0.1mpa-0.12mpa的压缩空气,同化降解结束后,测得ph值在6-9范围、动植物油含量≤40mg/l、cod含量≤150mg/l、氨氮含量≤50mg/l为合格,合格后,按规定进行排放,若不合格,继续进行通话降解直至合格;

步骤六:将第二接收槽35内的动植物油经第二中转泵37输送至酸碱反应釜4内,与玻璃分水器33内分入到酸碱反应釜4的动植物油混合在一起,在温度在35-40℃的条件下,通过硫酸滴加槽41滴入0.2-0.25倍动植物油重量的硫酸溶液,硫酸溶液中硫酸的含量为42%-45%,滴加温度控制在35-40℃范围内,滴加时间为25-30分钟,滴完搅拌30分钟,静置1小时,分层,酸液比重较大,在下层,动植物油比重较小,在将下层的酸液分入到第三接收槽43内,上次的动植物油留在釜内;

步骤七:向酸碱反应釜4内加入0.5倍动植物油重量的乙醇水溶液,乙醇水溶液中乙醇的含量为60-65%,搅拌充分后,加入万分之一倍动植物油重量的蔡酚和甲酚,作为反应的催化剂,升温至85-90℃,通过液碱滴加槽42滴入0.8-1倍动植物油重量的液碱溶液,液碱溶液中液碱的含量为30-32%,滴加时间为8-12小时,滴加温度控制在85-95℃之间,滴加结束后,在温度为85-95℃条件下,保温16-18小时;

步骤八:保温结束后,先用循环水将釜内物料降温至35℃以下,加入0.5kg的氯化钠进行盐析,再降温至5-10℃,搅拌保温1小时,经第二板框泵44输送至第二压滤板框45内,滤液进入到废水处理釜3中,按步骤五的处理方法进行处理,将板框内的高级脂肪酸钠,经压榨、吹干后,即得到高级脂肪酸钠,为肥皂的主要生产原料。

本发明设计合理,通过将餐饮废水经过过滤、脱色,将餐饮废水内大部分的动植物油与废水分开后收集,在通过蒸馏分层的方法,将餐饮废水内剩余少量的动植物油与废水分开后收集,使废水经过简单处理后就能达到排放标准,有效的降低了餐饮废水的处理难度和处理成本,同时,将收集的动植物油进行酸洗后,利用液碱进行反应制得高级脂肪酸钠,得到肥皂的生产主要原料,变废为宝,具有很好的环保和经济效益。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发明结构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发明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