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塔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66184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CBR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生物脱氮工艺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领域中。其中应用最广泛的便是缺氧-好氧A/A/O工艺,以及在其基础上演化的各种变形工艺,该系列工艺是在水流方向上将缺氧区、好氧区串联布置,即设置污泥回流和硝化液回流。通常这种工艺设置的处理装置为横向布置,横向布置的结构所需要的动力大。处理厂在运行该装置的时候需要较高的费用。

如何在保证处理效果的基础上,降低吨水占地面积、建设费用,提高原水碳源的利用率,实现节能降耗,降低处理厂运行费用,已成为现阶段污水处理领域的迫切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纵向布置的塔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提高了处理效能,降低了能耗。

一种塔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所述污水处理装置由下至上分别为进水区、缺氧区、曝气区和好氧区,所述好氧区上部设置锥形桶,所述好氧区和锥形桶之间设置有空隙,所述锥形桶中间和好氧区连通,其内侧面和回流区连通,所述锥形桶上部连接导气管,所述导气管和锥形桶外部为沉淀区,所述沉淀区下方以及好氧区和缺氧区外部为回流区,所述回流区上方和沉淀区连通,下方和进水区连通,所述沉淀区上部安装刮渣器;所述进水区连接进水管,所述曝气区连接曝气管,所述沉淀区上部连接出水管。

作为优选,所述好氧区上部结构向内凹进,凹进后好氧区上部结构位于锥形桶底部内测。

作为优选,所述进水区设有均匀布水管装置,所述布水管有四个出水口,四个出水口均匀设置在进水区。

作为优选,所述进水区设置一个倒锥形排污渠,所述回流区回流的污泥顺着倒锥形边沿向下流到底部。

作为优选,所述缺氧区与好氧区填充有微生物载体,所述微生物载体为CBR填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将污水处理装置设置为塔形,利用曝气产生的密度差实现污泥与混合液的回流,即无动力回流,仅有原水提升泵和鼓风机,无需其他任何动力费用,节省大量能耗。

2、本实用新型中缺氧区缺氧性微生物通过反硝化反应可将水中的NO3-、NO2-还原成N2脱除,保证出水中的总氮达标;好氧区底部设有曝气装置,曝气搅动使好氧区CBR填料,使得微生物与污水充分接触,并将其中的耗氧物质降解去除,同时将氨氮氧化为NO3-、NO2-;该装置可同时去除水中的SS、COD、TN、NH3等污染物,集成化程度高,节约水处理成本。

3、本实用新型采用生物填料,将生物膜与活性污泥有机结合在一起,具有生物密度高、处理效率高、抗冲击负荷强、剩余污泥量少等技术优点,同时避免了污泥膨胀等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塔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塔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污水处理装置由下至上分别为进水区1、缺氧区2、曝气区3和好氧区4,好氧区4上部设置锥形桶5,好氧区4和锥形桶5设置有空隙6,锥形桶5上部连接导气管7,导气管7和锥形桶5外部为沉淀区8,沉淀区8下方以及好氧区4和缺氧区2外部为回流区9,回流区9上方和沉淀区8连通,下方和进水区1连通,沉淀区8上部安装出水槽10;锥形桶5中间和好氧区4连通,其内侧面内边沿11和回流区9连通。其中,进水区1外侧连接进水管12,曝气区外侧连接曝气管13,沉淀区上部连接出水管14。好氧区上部结构向内凹进,凹进后好氧区上部结构位于锥形桶底部内测。

进水区1设置一个倒锥形排污渠15,回流区9回流的污泥顺着倒锥形边沿向下流到底部。其中,进水区1设有均匀布水管装置,布水管有四个出水口,四个出水口均匀设置在进水区1。同时,缺氧区2与好氧区4的微生物载体为CBR专用生物填料,将生物膜与活性污泥有机结合在一起,具有生物密度高、处理效率高、抗冲击负荷强、剩余污泥量少等技术优点。

处理流程:塔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外部设置提升泵,污水经提升后进入进水区,进水区设有均匀布水装置,保证进水与回流水充分混合并均匀分布在缺氧区的进水断面上。缺氧区与好氧区填充CBR专用填料,CBR专用填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缺氧或好氧微生物易于附着生长,具有微生物浓度高、污泥龄长、污泥产量低等特点。同时,其能自然选择富集针对进水水质的微生物。

缺氧区缺氧性微生物通过反硝化反应可将水中的NO3-、NO2-还原成N2脱除,保证出水中的总氮达标;好氧区底部设有曝气装置,曝气搅动使好氧区CBR填料,使得微生物与污水充分接触,并将其中的耗氧物质降解去除,同时将氨氮氧化为NO3-、NO2-

由于曝气作用,好氧区的出水为气液混合态,密度小于原水,在密度差的作用下,大量的混合液上浮进入上部锥形桶,经导气管排气后混合液密度增大,密度增大后的混合液无法上浮,沿着锥形桶的内测边下滑至回流区,混合液从回流区落入进水区后与未处理过的污水原液均匀混合,整个过程循环运行。

其中,部分经处理的污水从好氧区和锥形桶之间的空隙向上进入沉淀区,在沉淀池经澄清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后从出水管排出,沉淀的污泥经锥上沿沉降至回流区,与回流水混合后进入缺氧区。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