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转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64695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生物转盘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三种生物转盘。



背景技术:

生物转盘是一种利用生物膜法实现污水处理的设备,主要包括盘片、转动轴、驱动装置和接触反应槽。工作时,盘片部分浸入充满污水的接触反应槽内,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转动轴带动盘片不停地转动。盘片交替地与污水和空气接触,经过一段时间的转动后,盘片上将附着一层生物膜。盘片转出反应槽的部分,与空气接触,空气不断地溶解到水膜中去,增加其溶解氧;转盘转入污水的部分,生物膜吸附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并吸收生物膜外水膜中的溶解氧,对有机物进行分解。

利用现有生物转盘进行污水处理,其工艺主要包括以下步骤:污水—一级沉淀池—生物转盘—二级沉淀池,实现该工艺过程需要的场地面积较大、建设投资较高,且工艺过程复杂、能耗较高。并且由于现有生物转盘的结构限制,其必须依赖接触反应槽才能实现运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提供三种生物转盘,单独或组合利用所述三种生物转盘进行污水处理,可很大程度地减少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投资和占地面积,且工艺简单、净化效率高。

其中第一种生物转盘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生物转盘,包括第一驱动装置、第一浮力装置和至少一组第一盘片组,第一盘片组中包括至少一块第一盘片;

所述第一盘片用于供微生物附着;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第一盘片旋转;所述第一浮力装置用于提供浮力,使第一盘片部分浸入污水中,部分暴露于空气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该生物转盘设置有第一浮力装置,使该生物转盘可任意多个直接被投放至任何水处理工艺的生物反应池中进行充分地有机物降解,无需建设沉淀池和接触反应槽等污水处理设施,将该生物转盘应用于污水处理,具有投资省、能耗低、使用方便、占地少等特点,且同时可将多个该生物转盘投放至生物反应池中,可很大程度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此外,当第一盘片旋转时,第一盘片组与污水之间形成相互作用推力,使该生物转盘可相对污水体浮动,进而提高该生物转盘对整片污水体净化的覆盖能力。并且通过调节驱动装置的转向,可实现该生物转盘在污水体中的往复运动。

优选的,所述第一浮力装置包括至少两个第一浮筒,第一浮筒设置于第一盘片组的两侧,且第一浮筒与第一盘片组位于同一位置高度处;第一盘片组中包括多块第一盘片,多块第一盘片通过第一转动轴贯穿连接,使第一盘片组呈圆柱状结构,相邻两块第一盘片之间存在间距;第一驱动装置通过驱动第一转动轴以带动第一盘片旋转。应当理解的,所述生物转盘的具体结构并不局限于此。

优选的,所述第一盘片组的数量为多组,多组第一盘片组呈并排且平行排布,第一驱动装置驱动其中一组第一盘片组转动,相邻两组第一盘片组之间通过摩擦或齿轮传动。通过设置多组第一盘片组,可提高单个生物转盘的污水净化能力。通过上述驱动方式对第一盘片组驱动,可减小供力要求,降低能耗;多组第一盘片组仅需提供一套第一驱动装置,利于控制成本。

其中第二种生物转盘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生物转盘,包括第二驱动装置、第二浮力装置和至少一组第二盘片组,第二盘片组中包括至少一块第二盘片;

所述第二盘片用于供微生物附着;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第二盘片旋转;所述第二浮力装置用于提供浮力,使第二盘片完全浸入污水中且不触底。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生物转盘不仅具有上述第一种生物转盘的优点,此外由于该生物转盘的第二盘片组完全浸入污水中,可供厌氧菌菌种附着生长。与好氧反应相比,厌氧反应污泥产量很低,因此无需污泥回流;并且厌氧微生物能对好氧微生物不能降解的一些有机物进行降解或部分降解,上述生物转盘可被应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和应用于对大颗粒有机固体颗粒物进行降解。

优选的,所述第二浮力装置包括至少两个第二浮筒,第二浮筒设置于第二盘片组的两侧,且第二浮筒的位置高度高于第二盘片组的位置高度;第二盘片组中包括多块第二盘片,多块第二盘片通过第二转动轴贯穿连接,使第二盘片组呈圆柱状结构,相邻两块第二盘片之间存在间距;第二驱动装置通过驱动第二转动轴以带动第二盘片旋转。应当理解的,所述生物转盘的具体结构并不局限于此。

优选的,所述第二盘片组的数量为多组,多组第二盘片组呈并排且平行排布,第二驱动装置驱动其中一组第二盘片组转动,相邻两组第二盘片组之间通过摩擦或齿轮传动。通过上述驱动方式对第二盘片组驱动,可减小供力要求,降低能耗;多组第二盘片组仅需提供一套第二驱动装置,利于控制成本。

其中第三种生物转盘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生物转盘,包括第三驱动装置、第三浮力装置、至少一组第三盘片组和至少一组第四盘片组,第三盘片组中包括至少一块第三盘片,第四盘片组中包括至少一块第四盘片;

所述第三盘片和第四盘片用于供微生物附着;所述第三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第三盘片和第四盘片旋转;所述第三浮力装置用于提供浮力,使第三盘片部分浸入污水中,部分暴露于空气中,并使第四盘片完全浸入污水中且不触底。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生物转盘不仅具有上述第一、第二种生物转盘所具有的优点,并且将好氧反应与厌氧反应相组合,厌氧反应去除有机物的绝对量大,好氧反应对有机物的分解比较彻底。

在进行有机物降解期间,厌氧菌种生物膜发挥其降解有机物绝对量大的优点,对大部分有机物,特别是对重浓度污水、大颗粒固体有机颗粒物进行降解;好氧菌种生物膜发挥其能彻底或较彻底降解有机物的优点,对经厌氧菌种生物膜作用后形成的中低浓度污水、小颗粒有机固体颗粒物进行彻底降解,以达到更好的污水净化效果。

优选的,所述浮力装置包括至少两个第三浮筒,第三浮筒设置于第三盘片组和第四盘片组的两侧;第三盘片组中包括多块第三盘片,多块第三盘片通过第三转动轴贯穿连接,使第三盘片组呈圆柱状结构,相邻两块第三盘片之间存在间距;第四盘片组中包括多块第四盘片,多块第四盘片通过第四转动轴贯穿连接,使第四盘片组呈圆柱状结构,相邻两块第一盘片之间存在间距;第三驱动装置通过驱动第三转动轴以带动第三盘片旋转,通过驱动第四转动轴以带动第三盘片旋转。应当理解的,所述生物转盘的具体结构并不局限于此。

优选的,所述第三盘片组的数量为两组,所述第四盘片组的数量为一组;两组第三盘片组和一组第四盘片组呈空间平行且三角排布,其中第四盘片组位于两组第三盘片组的下方;第三浮力装置包括四组第三浮筒,其中两组第三浮筒分别设置于两组第三盘片组的左右两侧,另外两组第三浮筒分别设置于第四盘片组的左右两侧。该技术方案所提供的生物转盘轻盈小巧、结构简单稳固,且在水体中具有良好的浮游稳定性,便于投放、打捞和重复利用。

优选的,所述第三驱动装置用于驱动其中一组第三盘片组转动,且第三浮力装置使第三驱动装置位于水面上方;由第三驱动装置直接驱动的第三盘片组与另一组第三盘片组之间通过摩擦或齿轮传动,由第三驱动装置直接驱动的第三盘片组与第四盘片组之间通过摩擦或齿轮传动。通过上述驱动方式对生物转盘进行驱动时,可减小供力要求,降低能耗;多组盘片组仅需提供一套第三驱动装置,利于控制成本。并且第三驱动装置位于水面以上,可减小其防水要求,可减小防水成本。

优选的,所述盘片包括骨架和多个生物膜载体,所述多个生物膜载体搭载于所述骨架上,所述生物膜载体用于供微生物附着以形成生物膜;所述生物膜载体包括载体内核和载体包覆,所述载体内核由磁体或导磁材料制成,用于磁化生物膜表面的水膜,所述载体包覆由塑料或树脂制成,用于包裹载体内核,所述载体包覆的表面具有褶皱结构和多孔结构。通过所述载体内核对生物膜表面的水膜进行磁化,磁化水膜中的溶解氧大幅增加,从而使微生物能够进行充分的好氧反应,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并且水体磁化可使部分有机物矿化、提高水对光的吸收率、提高无机盐的溶解性,从而利于藻类生长,进而提高对n、p元素、重金属元素和小颗粒有机污染物的去除能力。通过在载体内核表面包裹由塑料或树脂制成的载体包覆,可提高生物膜载体的亲水性,更利于微生物附着生长,同时可保护载体内核免于遭受污水腐蚀。载体包覆的表面具有褶皱结构和多孔结构可提高生物膜载体的相对表面积,利于提高微生物的附着量,还有利于提高生物膜的附着力,减小生物膜被进水剥离的可能性。

优选的,所述骨架包括外环和内环,所述内环用于套接所述转动轴,外环和内环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接,所述外环和/或内环上设置有多个第一磁体,所述多个生物膜载体设置于外环和内环之间,多个生物膜载体通过导磁线串接形成网状结构,且多个生物膜载体通过导磁线与所述第一磁体连接。通过将所述盘片设计成环形结构加内挂网状结构,与现有盘片相比,该盘片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能附着更多的微生物。并且当盘片缓慢旋转时,进水在骨架外环和生物膜载体网状结构的纵向剪切下形成多个小旋流,极大地促进了生物膜与污染物的接触混合、吸附降解以及微生物的代谢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附图。

图1所示为实施例1所述的生物转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实施例1所述的第一盘片组的固定方式示意图。

图3所示为实施例1所述的第一种传动方式示意图。

图4所示为实施例1所述的第二种传动方式示意图。

图5所示为实施例2所述的生物转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6所示为实施例3所述的生物转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7所示为实施例4所述的生物膜载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所示为实施例4所述的盘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9所示为实施例4所述的生物膜载体与导磁线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1-第一驱动装置;12-第一浮力装置;13-第一盘片组;1301-第一盘片;1302-第一转动轴;14-电源设备;21-第一支架;22-第一套筒;31-摩擦轮;41-转动齿轮;42-传动齿轮51-第二驱动装置;52-第二浮力装置;53-第二盘片组;5301-第二盘片;5302-第二转动轴;54-第二支架;55-齿轮组;61-第三驱动装置;62-第三浮力装置;63-第三盘片组;6301-第三盘片;6302-第三转动轴;64-第四盘片组;6401-第四盘片;65-第三支架;71-骨架;7101-外环;7102-内环;7103-连接杆;72-生物膜载体;7201-载体内核;7202-载体包覆;73-第一磁体;74-导磁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生物转盘,所述生物转盘包括第一驱动装置11、第一浮力装置12和至少一组第一盘片组13,第一盘片组13中包括至少一块第一盘片1301。

使用时,第一盘片1301部分浸入水中,第一盘片组13在第一驱动装置11的驱动下转动。第一盘片1301交替地与污水和空气接触,经过一段时间的转动后,第一盘片1301上将附着一层好氧菌种的生物膜。第一盘片1301转出污水的部分,与空气接触,空气不断地溶解到水膜中去,增加其溶解氧;第一盘片1301转入污水的部分,生物膜吸附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并吸收生物膜外水膜中的溶解氧,对有机物进行有氧分解。

现有技术中生物转盘固定地架设在接触反应槽内,而本实施例中通过浮力装置使生物转盘漂浮在水面上,实现第一盘片1301部分浸入污水中,部分暴露于空气中。本实施例所述生物转盘与现有生物转盘相比,更具有使用灵活性。本实施例所述生物转盘可任意多个直接被投放至任何水处理工艺的生物反应池中进行充分地有机物降解,并且无需建设沉淀池和接触反应槽等污水处理设施,具有投资省、能耗低、使用方便、占地少等特点,且同时可将多个该生物转盘投放至生物反应池中,可很大程度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第一盘片1301转动时,与水体产生相互作用的推力,借助所述推力,生物转盘可相对水体浮动,进而提高了单个生物转盘对污水净化的覆盖范围。此外可通过单片机定时调整第一驱动装置11的正反转向,进而实现生物转盘相对水体的往复运动,避免生物转盘长期滞留于生物反应池岸边。

请参阅图1所示,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的举例,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盘片组13中包括多块第一盘片1301,多块第一盘片1301相互重叠,第一转动轴1302贯穿多块第一盘片1301的中心,将多块第一盘片1301串接成一个整体,形成所述第一盘片组13。第一盘片组13呈圆柱状结构,每相邻两块第一盘片1301之间存在间距。第一驱动装置11通过驱动第一转动轴1302以带动第一盘片1301旋转。第一浮力装置12包括至少两个第一浮筒,为了使生物转盘保持平衡,第一浮筒设置于第一盘片组13的两侧,且第一浮筒与第一盘片组13位于同一位置高度处。作为举例,相邻两块第一盘片1301之间的距离优选为10mm~200mm,具体数值根据污水体中bod的浓度而定。当污水体中bod浓度较高时,选用较大的盘片间距,当污水体中bod浓度较小时,选用较小的盘片间距,目的是在保证生物转盘整体具有较高微生物附着面积的同时,确保盘片间距不被生物膜所堵塞。第一盘片1301的直径优选为小于等于3m。

在上述可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作为一种更优的实施方式,该生物转盘包括多组第一盘片组13,多组第一盘片组13呈并排且平行排布,如图1所示。为了降低供力要求和能耗要求,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生物转盘仅包括一套第一驱动装置11,第一驱动装置11驱动其中一组第一盘片组13转动,相邻两组第一盘片组13之间通过摩擦或齿轮传动。

在上述两种可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作为举例,多组第一盘片组13通过第一转动轴1302固定在第一支架21上。请参阅图2所示,具体为第一支架21上固定地设置有第一套筒22,每组第一转动轴1302两端分别通过转动轴承与第一套筒22套接,使每组第一盘片组13可相对第一支架21旋转。第一驱动装置11选用电机,电机也安装在第一支架21上,且位于水面之上,电机驱动其中一组第一盘片组13的第一转动轴1302。当相邻两组第一盘片组13之间选用摩擦传动时,请参阅图3所示,每组第一盘片组13的第一转动轴1302的两端可设置有摩擦轮31,摩擦轮31的直径大于第一盘片1301的直径,生物转盘安装完成后,相邻两组第一盘片组13之间的摩擦轮31相互接触,由第一驱动装置11直接带动的第一盘片组13通过摩擦轮31带动其他第一盘片组13同步转动。当相邻两组第一盘片组13之间选用齿轮传动时,请参阅图4所示,每组第一盘片组13的第一转动轴1302的端部设置有转动齿轮41,转动齿轮41的直径小于第一盘片1301的直径,第一支架21上设置有传动齿轮42,传动齿轮42通过转动轴承与第一支架21连接,转动齿轮42可相对第一支架21转动,由第一驱动装置11直接带动的第一盘片组13通过传动齿轮42带动其他第一盘片组13同步转动。此外,第一浮力装置12也通过上述第一支架21进行固定,第一浮力装置12与多组第一盘片组13位于同一高度。为了保证该生物转盘的灵活性,该第一支架21上还可搭载电源设备14,如蓄电池。该电源设备14为第一驱动装置11供电。但不局限于此,所述第一驱动装置11还可通过电缆供电,电缆连接岸上的供电设施。

实施例2:

请参阅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生物转盘,所述生物转盘包括第二驱动装置51、第二浮力装置52和至少一组第二盘片组53,第二盘片组53中包括至少一块第二盘片5301。

与实施例1相同的是,本实施例所述生物转盘同样通过浮力装置使自身漂浮在水面上。本实施例所述生物转盘与现有生物转盘相比,更具有使用灵活性。本实施例所述生物转盘可任意多个直接被投放至任何水处理工艺的生物反应池中进行充分地有机物降解,并且无需建设沉淀池和接触反应槽等污水处理设施,具有投资省、能耗低、使用方便、占地少等特点,且同时可将多个该生物转盘投放至生物反应池中,可很大程度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与实施例1和现有技术均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盘片组53完全浸入污水中。使用时,第二盘片组53在第二驱动装置51的驱动下转动,经过一段时间的转动后,第二盘片5301上将附着一层厌氧菌种的生物膜,该生物膜以厌氧反应的方式降解污水体中的有机物。第二盘片5301转动时,可剪切水体以形成湍流,有利于生物膜混合、接触、吸附、降解有机物。与好氧反应相比,厌氧反应污泥产量很低,因此无需污泥回流;并且厌氧微生物能对好氧微生物不能降解的一些有机物进行降解或部分降解,本实施例所述生物转盘可被应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和应用于对大颗粒有机固体颗粒物进行降解。

请参阅图5所示,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的举例,在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1相同的,第二盘片组53包括多块第二盘片5301,多块第二盘片5301相互重叠,第二转动轴5302贯穿多块第二盘片5301的中心,将多块第二盘片5301串接成一个整体,形成所述第二盘片组53。第二盘片组53呈圆柱状结构,每相邻两块第二盘片5301之间存在间距。第二驱动装置51通过驱动第二转动轴5302以带动第二盘片5301旋转。第二浮力装置52包括至少两个第二浮筒,为了使生物转盘保持平衡,第二浮筒设置于第二盘片组53的两侧,且第二浮筒的位置高度高于第二盘片组53的位置高度。作为举例,相邻两块第二盘片之间的距离优选为10mm~200mm,具体数值根据污水体中bod的浓度而定。当污水体中bod浓度较高时,选用较大的盘片间距,当污水体中bod浓度较小时,选用较小的盘片间距,目的是在保证生物转盘整体具有较高微生物附着面积的同时,确保盘片间距不被生物膜所堵塞。第二盘片5301的直径优选为小于等于3m。

在上述可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作为一种更优的实施方式,与实施例1同样的,该生物转盘包括多组第二盘片组53,多组第二盘片组53呈并排且平行排布,如图5所示。为了降低供力要求和能耗要求,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生物转盘仅包括一套第二驱动装置51,第二驱动装置51驱动其中一组第二盘片组53转动,相邻两组第二盘片组53之间通过摩擦或齿轮传动。

在上述两种可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作为举例,多组第二盘片组53通过第二转动轴5302固定在第二支架54上。具体为第二支架54上固定地设置有第二套筒,每组第二转动轴5302两端分别通过转动轴承与第二套筒套接,使每组第二盘片组53可相对第二支架54旋转。第二驱动装置51选用电机,电机也安装在第二支架54上,且位于水面之上。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请参阅图5所示,由于电机位于水面上,而第二转动轴5302均位于水面以下,电机需通过齿轮组55以向水面以下的第二转动轴5302传动。相邻两组第二盘片组53之间的传动方式与实施例1中相邻两组第一盘片组13之间的传动方式相同,具体请参见实施例1,本实施例不再做详细介绍。所述第二浮力装置52也设置于第二支架54上,为了实现第二盘片5301完全浸入水中,第二浮力装置52的安装位置应高于第二盘片组53的安装位置。同样的,本实施例中,可在第二支架54上安装电源设备14,如蓄电池,为第二驱动装置51供电。

实施例3:

请参阅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生物转盘,所述生物转盘包括第三驱动装置61、第三浮力装置62、至少一组第三盘片组63和至少一组第四盘片组64,第三盘片组63中包括至少一块第三盘片6301,第四盘片组中包括至少一块第四盘片6401。

与实施例1和实施例2相同的是,本实施例所述生物转盘同样通过浮力装置使自身漂浮在水面上。本实施例所述生物转盘与现有生物转盘相比,更具有使用灵活性。本实施例所述生物转盘可任意多个直接被投放至任何水处理工艺的生物反应池中进行充分地有机物降解,并且无需建设沉淀池和接触反应槽等污水处理设施,具有投资省、能耗低、使用方便、占地少等特点,且同时可将多个该生物转盘投放至生物反应池中,可很大程度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并且本实施例所述生物转盘将实施例1、2所述生物转盘的技术优点相结合,具体为通过第三浮力装置62提供浮力,使本实施例所述生物转盘中的第三盘片6301部分浸入污水中,部分暴露于空气中,第四盘片6401完全浸入污水中。使用时,第三盘片组63在第三驱动装置61的作用下转动,第三盘片6301交替地与污水和空气接触,经过一段时间的转动后,第三盘片6301上将附着一层好氧菌种的生物膜。第四盘片组64在第三驱动装置61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转动,经过一段时间的转动后,第四盘片6401上将附着一层厌氧菌种的生物膜。

在进行有机物降解期间,厌氧菌种生物膜发挥其降解有机物绝对量大的优点,对大部分有机物,特别是对重浓度污水、大颗粒固体有机颗粒物进行降解;好氧菌种生物膜发挥其能彻底或较彻底降解有机物的优点,对经厌氧菌种生物膜作用后形成的中低浓度污水、小颗粒有机固体颗粒物进行彻底降解,以达到更好的污水净化效果。

请参阅图6所示,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的举例,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1和实施例2相同的,第三盘片组63包括多块第三盘片6301,多块第三盘片6301相互重叠,第三转动轴6302贯穿多块第三盘片6301的中心,将多块第三盘片6301串接成一个整体,形成所述第三盘片组63。第三盘片组63呈圆柱状结构,每相邻两块第三盘片6301之间存在间距。第三驱动装置61通过驱动第三转动轴6302以带动第三盘片6301旋转。作为举例,相邻两块第三盘片6301之间的距离优选为10mm~200mm,具体数值根据污水体中bod的浓度而定。当污水体中bod浓度较高时,选用较大的盘片间距,当污水体中bod浓度较小时,选用较小的盘片间距,目的是在保证生物转盘整体具有较高微生物附着面积的同时,确保盘片间距不被生物膜所堵塞。第三盘片6301的直径优选为小于等于3m。第四盘片组64的具体结构与第三盘片组63类似,因此不再做详细介绍。第三浮力装置62包括至少两个第三浮筒,为了使生物转盘保持平衡,第三浮筒设置于第三盘片组63和第四盘片组64的两侧。

在上述可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作为一种更优的实施方式,所述生物转盘包括两组第三盘片组63和一组第四盘片组64,两组第三盘片组63和一组第四盘片组64呈空间平行且三角排布,其中第四盘片组64位于两组第三盘片组63的下方,如图6所示。相比其他结构形式,上述结构更紧凑、各部件集成性更高、整体稳定性更强,利于抵抗外力冲击。所述第三浮力装置62包括四组第三浮筒,其中两组第三浮筒分别设置于两组第三盘片组63的左右两侧,另外两组第三浮筒分别设置于第四盘片组64的左右两侧,如图6所示。作为举例,两组第三盘片组63、一组第四盘片组64和四组第三浮筒均安装在第三支架65上,与实施例1、2相同的,第三支架65上固定设置有第三套筒,第三盘片组63和第四盘片组64均通过转动轴上的转动轴承套接所述第三套筒。

在上述可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可为每组第三盘片组63和每组第四盘片组64设置一套第三驱动装置61,作为举例,所述第三驱动装置61可选用电机。然而为了减小该生物转盘的造价,并减小其使用期间的能耗,本实施例中优选方案为仅为其中一组第三盘片组63设置第三驱动装置61,第三驱动装置61安装在第三支架65上,且位于水面之上。与实施例1、2相同的,由第三驱动装置61直接驱动的第三盘片组63与另一组第三盘片组63之间通过摩擦或齿轮传动,由第三驱动装置61直接驱动的第三盘片组63与第四盘片组64之间通过摩擦或齿轮传动。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实施例1所述的相应技术方案,本实施例不再做详细介绍。同样的,第三支架65上可设置电源设备14,如蓄电池,用于为第三驱动装置61供电。

上述三个实施中所述的生物转盘,可根据需要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以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

实施例4:

请参阅图7至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生物转盘,所述生物转盘包括实施例1至3任一所述生物转盘的所有技术特征。此外,所述生物转盘的盘片与现有盘片不同的是,所述生物转盘的盘片包括骨架71和多个生物膜载体72,所述多个生物膜载体72搭载于所述骨架71上,所述生物膜载体72用于供微生物附着以形成生物膜。请参阅图7所示,所述生物膜载体72包括载体内核7201和载体包覆7202,所述载体内核7201由磁体或导磁材料制成,用于磁化生物膜表面的水膜,所述载体包覆7202由塑料或树脂制成,用于包裹载体内核7201,所述载体包覆7202的表面具有褶皱结构和多孔结构。

作为举例,所述骨架71可选用钢骨架,具有较好的强度、刚度和结构稳定性。所述钢骨架表面还可包裹塑料层或树脂层,以提高防腐蚀性能。并且塑料层或树脂层更具亲水性,可供微生物附着生长形成生物膜。所述磁体可选用铁氧体、稀土磁块、铝镍钴、铁碳铝等等,所述导磁材料可选用纯铁、低碳钢、铁硅系合金、铁铝系合金、镍铁系合金、铁钴系合金等等。生物膜载体72可通过焊接、粘贴等方式搭载在钢骨架上。

使用时,通过所述载体内核7201对生物膜表面的水膜进行磁化,磁化水膜中的溶解氧大幅增加,从而使微生物能够进行充分的好氧反应,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并且水体磁化可使部分有机物矿化、提高水对光的吸收率、提高无机盐的溶解性,从而利于藻类生长,进而提高对n、p元素、重金属元素和小颗粒有机污染物的去除能力。通过在载体内核7201表面包裹由塑料或树脂制成的载体包覆7202,可提高生物膜载体72的亲水性,更利于微生物附着生长,同时可保护载体内核7201免于遭受污水腐蚀。载体包覆7202的表面具有褶皱结构和多孔结构可提高生物膜载体72的相对表面积,利于提高微生物的附着量,还有利于提高生物膜的附着力,减小生物膜被进水剥离的可能性。

请参阅图8所示,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的举例,所述骨架71包括外环7101和内环7102,所述内环7102用于套接所述转动轴,外环7101和内环7102之间通过连接杆7103连接,所述外环7101和/或内环7102上设置有多个第一磁体73,所述多个生物膜载体72设置于外环7101和内环7102之间,多个生物膜载体72通过导磁线74串接形成网状结构,且多个生物膜载体72通过导磁线74与所述第一磁体73连接。作为举例,请参阅图9所示,导磁线74与生物膜载体72之间可通过挂扣的方式连接。具体的,所述生物膜载体72上可设置有通孔,连接时导磁线74穿过所述通孔后再自身缠绕扣紧固定。

使用时,第三盘片缓慢旋转,进水在骨架外环7101和生物膜载体72网状结构的纵向剪切下形成多个小旋流,极大地促进了生物膜与污染物的接触混合、吸附降解以及微生物的代谢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该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