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好氧颗粒污泥的方法及培养其的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4767423发布日期:2018-06-23 00:47阅读:来源:国知局
培养好氧颗粒污泥的方法及培养其的装置与流程

技术特征:

1.一种利用厌氧颗粒污泥诱导培养好氧颗粒污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人工模拟配制废水:以蔗糖、牛肉膏和马铃薯为碳源,NH4Cl为氮源及KH2PO4为磷源,此外,还投加矿物质元素、微量元素及NaHCO3,其中,NaHCO3作为缓冲剂,调节体系pH为7.0~7.5;

(2)接种和培养污泥:以传统活性污泥为接种污泥,经空曝后接种于SBAR反应器中,采用进水-曝气-沉淀-排水-厌氧的方式依次轮回间隙式培养,待其驯化稳定后再加入厌氧颗粒污泥,以提供诱导好氧微生物生长的“晶核”,培养一段时间后即制得好氧颗粒污泥,其中,随着培养时间的推进逐渐提高进水阶段的进水负荷,曝气阶段提供水力剪切力,使得形成的污泥颗粒的形状规整和结构紧凑,曝气结束后沉淀,利用水力选择压进行污泥的筛选,排水阶段将上层沉降性能差的絮状污泥排出,且随着污泥颗粒粒径的增大,沉淀时间逐渐缩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好氧颗粒污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废水的蔗糖与牛肉膏按COD 1:1投加;步骤(2)中随着培养时间的推进,废水负荷的COD浓度和NH+4-N浓度分别由500~600mg/L、5~10mg/L提高至800~1000mg/L、40~50mg/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好氧颗粒污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传统活性污泥的接种浓度为3.2~3.6g/L。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好氧颗粒污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以进水-曝气-沉淀-排水-厌氧的培养方式,每天四个周期,每个周期6h,其中,包括进水阶段时间10min,曝气阶段时间310min,沉淀阶段时间从30min递减,直至活性污泥指数SVI降至30mg/L或减至5min,且其时间补偿给曝气阶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好氧颗粒污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曝气量控制在1.5L/min,上升气速为2.3m/s,溶解氧DO为6.8mg/L。

6.一种培养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好氧颗粒污泥的SBAR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管、底部镂空的内管和曝气器,所述的内管设于所述的外管内,所述的曝气器设于所述的内管的底部,废水流入所述的外管将所述的内管淹没,曝气时泥水混合液在所述的内管中做上升流,至所述的内管的顶部后进入所述的外管,污泥下沉至所述的内管的底部,再次因曝气在所述的内管中做上升流,从而实现内循环,曝气阶段结束经沉淀后,开启出水口排出上层沉降性能差的絮状污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SBAR反应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储存废水的废水桶、与所述的水桶软管连接的进水泵和在所述的外管的侧面所述的内管上设有的溢流装置,废水经所述的进水泵从所述的外管的上面流入,将所述的内管淹没,并可从所述的溢流装置溢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SBAR反应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空气压缩泵和气体流量计,空气经所述的空气压缩泵送入,并经所述的气体流量计计量后从所述的曝气器曝气;所述的出水口设置所述的外管的侧面中部,且由电磁阀控制开启闭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SBAR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水泵、所述的空气压缩泵和所述的电磁阀均由时间控制器分别控制进水阶段时间、曝气阶段时间和排水阶段时间。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SBAR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管和所述的内管均由有机玻璃制成,其中,所述的外管的直径为110mm,高为110mm,总容积为8L,有效容积为6L,高径比为10,所述的出水口位于所述的外管高度的1/2处;所述的内管的直径为60mm,高为900mm。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