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叶生产用清洗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53394发布日期:2018-12-12 00:14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一种茶叶生产用清洗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茶叶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茶叶生产用清洗设备。

背景技术

茶叶源于中国,茶叶最早是被作为祭品使用的。但从春秋后期就被人们作为菜食,在西汉中期发展为药用,西汉后期才发展为宫廷高级饮料,普及民间作为普通饮料那是西晋以后的事。发现最早人工种植茶叶的遗迹在浙江余姚的田螺山遗址,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饮茶始于中国。叶革质,长圆形或椭圆形,可以用开水直接泡饮,依据品种和制作方式以及产品外形分成六大类。依据季节采制可分为春茶、夏茶、秋茶、冬茶。以各种毛茶或精制茶叶再加工形成再加茶,包括分为花茶、紧压茶、萃取茶、药用保健茶、茶食品、含茶饮料等。

在茶叶生产时,一般需要先对茶叶进行清洗,现在茶叶的清洗工作一般是人工手动完成的,劳动量极大,且清洗效率不高,而现有的机械清洗设备又极易造成茶叶的损伤,导致茶叶品质受损。

综上,目前需要研发一种能够快速清洗茶叶,且不破坏茶叶品质的茶叶生产用清洗设备,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在茶叶的清洗工作一般是人工手动完成的,劳动量极大,且清洗效率不高,而现有的机械清洗设备又极易造成茶叶的损伤,导致茶叶品质受损的缺点,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快速清洗茶叶,且不破坏茶叶品质的茶叶生产用清洗设备。

本发明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茶叶生产用清洗设备,包括有底架、第一支撑架、清洗框、第一固定板、第一电机、第一轴承座、第一转轴、第一水阀、网框、滑轨、滑块、移动板、电动绕线轮、定滑轮、拉绳、挂钩、挂环和搅拌叶片;清洗框通过第一支撑架固接于底架内底部,第一出水管固接于清洗框一侧底部,第一水阀安装于第一出水管;第一电机通过第一固定板固接于底架内底部,且位于清洗框正下方;第一轴承座嵌于清洗框底部中间,第一转轴与第一轴承座枢接;第一转轴底端与第一电机输出端传动连接,顶端延伸至清洗框内与搅拌叶片固接;滑轨固接于底架顶部,移动板通过滑块与滑轨滑动连接;电动绕线轮安装于移动板底部中间,两定滑轮固接于移动板底部两侧,且关于电动绕线轮对称分布;电动绕线轮上绕有拉绳,拉绳两端分别绕过两定滑轮,且均与挂钩固接;网框顶部两侧均固接有挂环,且挂环与挂钩扣合。

进一步的,该茶叶生产用清洗设备还包括有第二支撑架、晾干框、第二固定板、第二电机、第二轴承座、第二转轴、第二出水管、第二水阀和旋转网板;晾干框通过第二支撑架与底架内底部固接,且位于清洗框一侧;第二出水管固接于晾干框远离清洗框的一侧底部,第二水阀安装于第二出水管;第二电机通过第二固定板安装于底架内底部,且位于晾干框正下方;第二轴承座嵌于晾干框底部中间,第二转轴与第二轴承座枢接;第二转轴底端与第二电机输出端传动连接,顶端延伸至晾干框内与旋转网板固接;晾干框内底部开有圆环槽,旋转网板与圆环槽相配合。

进一步的,该茶叶生产用清洗设备还包括有限位块;旋转网板顶部对称分布有多个限位块。

进一步的,该茶叶生产用清洗设备还包括有盖板和把手;盖板铰接于晾干框顶部,把手固接于盖板顶部中间。

进一步的,该茶叶生产用清洗设备还包括有t形滑杆、弹性件、滑套和l形插块;两t形滑杆固接于清洗框外壁两侧顶部,滑套与t形滑杆滑动连接,且通过弹性件与t形滑杆连接;l形插块固接于滑套顶部,且与网框侧部开有的插槽插装配合。

进一步的,该茶叶生产用清洗设备还包括有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第一密封圈固接于清洗框内底部中间,第二密封圈固接于晾干框内底部中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将茶叶倒入网框内,在将网框放置在清洗框内,倒入清水没过茶叶并通过第一电机带动搅拌叶片转动搅动清水,达到了对茶叶进行清洗且便于收集的效果;茶叶清洗完毕后,通过电动绕线轮及滑轨和滑块可方便的移动网框,将网框放置在晾干框内的旋转网板上,再通过第二电机带动旋转网板转动,即可通过离心力的作用将茶叶上残留的水分甩干,便于茶叶的后续处理,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二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三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图3中a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第四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底架,2-第一支撑架,3-清洗框,4-第一固定板,5-第一电机,6-第一轴承座,7-第一转轴,8-第一出水管,9-第一水阀,10-网框,11-滑轨,12-滑块,13-移动板,14-电动绕线轮,15-定滑轮,16-拉绳,17-挂钩,18-挂环,19-第二支撑架,20-晾干框,21-第二固定板,22-第二电机,23-第二轴承座,24-第二转轴,25-第二出水管,26-第二水阀,27-旋转网板,28-圆环槽,29-限位块,30-盖板,31-把手,32-t形滑杆,33-弹性件,34-滑套,35-l形插块,36-插槽,37-第一密封圈,38-第二密封圈,39-搅拌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一种茶叶生产用清洗设备,如图1-5所示,包括有底架1、第一支撑架2、清洗框3、第一固定板4、第一电机5、第一轴承座6、第一转轴7、第一水阀9、网框10、滑轨11、滑块12、移动板13、电动绕线轮14、定滑轮15、拉绳16、挂钩17、挂环18和搅拌叶片39;清洗框3通过第一支撑架2固接于底架1内底部,第一出水管8固接于清洗框3一侧底部,第一水阀9安装于第一出水管8;第一电机5通过第一固定板4固接于底架1内底部,且位于清洗框3正下方;第一轴承座6嵌于清洗框3底部中间,第一转轴7与第一轴承座6枢接;第一转轴7底端与第一电机5输出端传动连接,顶端延伸至清洗框3内与搅拌叶片39固接;滑轨11固接于底架1顶部,移动板13通过滑块12与滑轨11滑动连接;电动绕线轮14安装于移动板13底部中间,两定滑轮15固接于移动板13底部两侧,且关于电动绕线轮14对称分布;电动绕线轮14上绕有拉绳16,拉绳16两端分别绕过两定滑轮15,且均与挂钩17固接;网框10顶部两侧均固接有挂环18,且挂环18与挂钩17扣合。

当需要对茶叶进行清洗时,首先将网框10套入清洗框3内,接着将茶叶倒入网框10内,然后将清水倒入清洗框3内,使得清水没过茶叶,如此茶叶处于水中但不会流出网框10,便于处理完后的收集;启动第一电机5,带动第一转轴7及搅拌叶片39转动,对清洗框3内的水进行搅动,从而对茶叶进行冲刷清洗;清洗完毕后,关闭第一电机5,然后打开第一水阀9,清洗框3内的水通过第一出水管8排出,所以可如此重复多次,使得茶叶清洗的更加干净。

当茶叶彻底清洗干净后,将挂钩17与挂环18扣合,接着控制电动绕线轮14逆时针转动,将拉绳16绕起,此时即可带动网框10向上运动,使得网框10脱离清洗框3,然后工人向远离清洗框3的方向拉动网框10,由于移动板13通过滑块12与滑轨11滑动连接,所以移动板13可滑动使得网框10远离清洗框3,当网框10不再位于清洗框3上方时,控制电动绕线轮14顺时针转动将拉绳16放开,使得网框10向下运动放置在底架1上,方便工人将网框10内清洗完毕的茶叶进行收集。

其中,如图2所示,该茶叶生产用清洗设备还包括有第二支撑架19、晾干框20、第二固定板21、第二电机22、第二轴承座23、第二转轴24、第二出水管25、第二水阀26和旋转网板27;晾干框20通过第二支撑架19与底架1内底部固接,且位于清洗框3一侧;第二出水管25固接于晾干框20远离清洗框3的一侧底部,第二水阀26安装于第二出水管25;第二电机22通过第二固定板21安装于底架1内底部,且位于晾干框20正下方;第二轴承座23嵌于晾干框20底部中间,第二转轴24与第二轴承座23枢接;第二转轴24底端与第二电机22输出端传动连接,顶端延伸至晾干框20内与旋转网板27固接;晾干框20内底部开有圆环槽28,旋转网板27与圆环槽28相配合。

当茶叶清洗完毕后,由于茶叶上还残留大量水分,不能直接进行后期处理,所以茶叶清洗完毕后,将网框10放入晾干框20内,网框10放置在旋转网板27顶部,然后启动第二电机22,第二电机22带动第二转轴24及旋转网板27转动,从而带动网框10转动,通过离心力的作用将网框10内的水甩出,落入旋转网板27下方,打开第二水阀26,晾干框20内的水通过第二出水管25流出,如此达到了对茶叶进行晾干,便于后续处理的效果。

其中,如图2所示,该茶叶生产用清洗设备还包括有限位块29;旋转网板27顶部对称分布有多个限位块29。

网框10放置在旋转网板27顶部时,位于限位块29内,且紧贴限位块29,如此网框10在转动过程中不会产生位移,导致网框10碰撞晾干框20造成装置损坏。

其中,如图3所示,该茶叶生产用清洗设备还包括有盖板30和把手31;盖板30铰接于晾干框20顶部,把手31固接于盖板30顶部中间。

在网框10内的茶叶进行甩干水分的操作时,盖板30将晾干框20顶部封闭,防止甩出的水珠溅射出晾干框20,导致工作环境的污染。

其中,如图3和图4所示,该茶叶生产用清洗设备还包括有t形滑杆32、弹性件33、滑套34和l形插块35;两t形滑杆32固接于清洗框3外壁两侧顶部,滑套34与t形滑杆32滑动连接,且通过弹性件33与t形滑杆32连接;l形插块35固接于滑套34顶部,且与网框10侧部开有的插槽36插装配合。

在清洗框3内搅动水对茶叶进行清洗时,由于网框10直接放置在清洗框3内,仅顶部贴合,在水的转动过程中,网框10极易造成侧翻,导致茶叶掉落出网框10,不利于收集,所以通过插块与插槽36的插装配合,即可将网框10进行固定不会产生侧翻;当需要将网框10与清洗框3脱离时,滑动滑套34带动插块与插槽36脱离,如此即可移动网框10。

其中,如图5所示,该茶叶生产用清洗设备还包括有第一密封圈37和第二密封圈38;第一密封圈37固接于清洗框3内底部中间,第二密封圈38固接于晾干框20内底部中间。

在清洗框3内底部及晾干框20内底部设置有第一密封圈37和第二密封圈38能够防止水渗透出去,掉落在第一电机5和第二电机22上,导致其损坏,延长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的控制方式是通过人工启动和关闭开关来控制,动力元件的接线图与电源的提供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并且本发明主要用来保护机械装置,所以本发明不再详细解释控制方式和接线布置。

利用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