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率齿轮清洗设备自动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53361发布日期:2018-12-12 00:13阅读:379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率齿轮清洗设备自动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齿轮生产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率齿轮清洗设备自动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在机械机电行业中,齿轮应用很广,齿轮是能互相啮合的有齿的机械零件,在机械传动及整个机械领域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齿轮脏污容易造成啮合不均匀,使精度差,或变形。因此对齿轮这些精密机械零件的清洗非常有必要。然而现有的清洗装置不仅动力部分多,耗能大,且无法进行流水线式工作,工作效率低,亟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高效率齿轮清洗设备自动控制系统。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高效率齿轮清洗设备自动控制系统,包括:托料机构、驱动机构、传感器、控制装置、以及用于盛放清洗液的清洗槽、用于向清洗槽方向输送工件的第一输送线和用于将清洗槽方向过来的工件输送出去的第二输送线,其中:

托料机构位于清洗槽内部,托料机构具有第一位置状态和第二位置状态,且当其处于第一位置状态时,托料机构位于清洗槽内部的清洗液内,当其处于第二位置状态时,托料机构分别与第一输送线的传出端和第二输送线的传入端对接;

驱动机构与托料机构连接以用于驱动托料机构在第一位置状态和第二位置状态之间来回切换;

传感器用于对托料机构的位置状态进行检测,并在托料机构进入第二位置状态时向控制装置发送到位信号;

控制装置分别与第一输送线和第二输送线和驱动机构连接,且当控制装置接收到到位信号时控制第一输送线与第二输送线进行同步同向传送动作,当第一输送线与第二输送线执行传送动作的时间达到预设时间时控制第一输送线和第二输送线停止传送动作的同时控制驱动机构动作以驱动托料机构进入第一位置状态,当托料机构在第一状态的时间达到预设之间时控制驱动机构动作以驱动托料机构进入第二位置状态。

优选地,第一输送线和第二输送线均包括若干个排列布置的传送辊和用于驱动各传送辊同步同向转动以实现对工件传送动作的动力单元;各传送辊中,至少有一个传送辊上设有与其固定装配的主动齿轮,另有一个传送辊上设有与其转动装配的从动齿轮,且该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啮合;托料机构包括若干个排列布置的辊筒、位于各辊筒下方并沿各辊筒排列方向布置的齿条、以及用于对各辊筒和齿条进行支撑的支撑架,各辊筒均与支撑架转动连接,且每个辊筒的两端均安装有与其固定装配并与齿条啮合的传动齿轮;齿条与支撑架滑动连接,且齿条的一端设有与其连接的弹性复位件,且该弹性复位件远离齿条的一端与支撑架固定;当托料机构处于第二位置状态时,托料机构中各辊筒与第一输送线和第二输送线中各传送辊位于同一平面内并相互平行,托料机构中齿条与从动齿轮啮合。

优选地,传感器位于从动齿轮所在传送辊的一侧并固定在第一输送线或第二输送线上。

优选地,传感器为接近开关。

优选地,清洗槽的内部设有清洗室和位于清洗室下方的设备室,托料机构位于清洗室内,驱动机构位于设备室内并与托料机构连接。

优选地,主动齿轮包括第一主动齿轮和第二主动齿轮,所述第一主动齿轮固定安装在第一输送线的传送辊上,所述第二主动齿轮固定安装在第二输送线的传送辊上;从动齿轮包括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固定安装在第一输送线的另外一个传送辊上并与第一主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二从动齿轮固定安装在第二输送线的另外一个传送辊上并与第二主动齿轮啮合;当托料机构处于第二位置状态时,齿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从动齿轮、第二从动齿轮啮合。

优选地,齿条上设有若干个贯通的通孔。

本发明中,清洗槽用于盛放清洗液以供工件清洗,第一输送线用于将待清洗的工件输送至清洗槽,第二输送线用于将清洗完成的工件输送出去,托料机构用于第一输送线输送过来的工件带入清洗槽内进行清洗并将清洗完成的工件递送至第二输送线以由第二输送线输送出去;传感器用于对托料机构的位置状态进行检测,并在托料机构进入第二位置状态时向控制装置发送到位信号;控制装置在接收到到位信号时控制第一输送线与第二输送线进行同步同向传送动作,在第一输送线与第二输送线执行传送动作的时间达到预设时间时控制第一输送线和第二输送线停止传送动作的同时控制驱动机构动作以驱动托料机构进入第一位置状态,在托料机构在第一状态的时间达到预设之间时控制驱动机构动作以驱动托料机构进入第二位置状态,如此循环往复以形成流行性式连续清洗工作。因此,该自动控制系统利用传感器与控制装置相互配合实现了第一输送线、第二输送线与驱动机构动作的协调配合,从而实现了工件清洗工作的流水线式作业,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高效率齿轮清洗设备自动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高效率齿轮清洗设备自动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高效率齿轮清洗设备自动控制系统,包括:托料机构、驱动机构、传感器、控制装置、以及用于盛放清洗液的清洗槽3、用于向清洗槽3方向输送工件的第一输送线1和用于将清洗槽3方向过来的工件输送出去的第二输送线2,其中:

托料机构位于清洗槽3内部,托料机构具有第一位置状态和第二位置状态,且当其处于第一位置状态时,托料机构位于清洗槽3内部的清洗液内,当其处于第二位置状态时,托料机构分别与第一输送线1的传出端和第二输送线2的传入端对接。驱动机构与托料机构连接以用于驱动托料机构在第一位置状态和第二位置状态之间来回切换。

传感器用于对托料机构的位置状态进行检测,并在托料机构进入第二位置状态时向控制装置发送到位信号。控制装置分别与第一输送线1和第二输送线2和驱动机构连接,且当控制装置接收到到位信号时控制第一输送线1与第二输送线2进行同步同向传送动作,当第一输送线1与第二输送线2执行传送动作的时间达到预设时间时控制第一输送线1和第二输送线2停止传送动作的同时控制驱动机构动作以驱动托料机构进入第一位置状态,当托料机构在第一状态的时间达到预设之间时控制驱动机构动作以驱动托料机构进入第二位置状态。

本发明中的清洗槽3用于盛放清洗液以供工件清洗,第一输送线用于将待清洗的工件输送至清洗槽,第二输送线用于将清洗完成的工件输送出去,托料机构用于第一输送线输送过来的工件带入清洗槽内进行清洗并将清洗完成的工件递送至第二输送线以由第二输送线输送出去;传感器用于对托料机构的位置状态进行检测,并在托料机构进入第二位置状态时向控制装置发送到位信号;控制装置在接收到到位信号时控制第一输送线与第二输送线进行同步同向传送动作,在第一输送线与第二输送线执行传送动作的时间达到预设时间时控制第一输送线和第二输送线停止传送动作的同时控制驱动机构动作以驱动托料机构进入第一位置状态,在托料机构在第一状态的时间达到预设之间时控制驱动机构动作以驱动托料机构进入第二位置状态,如此循环往复以形成流行性式连续清洗工作。因此,该自动控制系统利用传感器与控制装置相互配合实现了第一输送线、第二输送线与驱动机构动作的协调配合,从而实现了工件清洗工作的流水线式作业,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此外,本实施例中,第一输送线1和第二输送线2均包括若干个排列布置的传送辊和用于驱动各传送辊同步同向转动以实现对工件传送动作的动力单元;各传送辊中,至少有一个传送辊上设有与其固定装配的主动齿轮4,另有一个传送辊上设有与其转动装配的从动齿轮5,且该从动齿轮5与主动齿轮4啮合,以使从动齿轮5的转动方向与各传送辊的转动方向相反。托料机构包括若干个排列布置的辊筒6、位于各辊筒6下方并沿各辊筒6排列方向布置的齿条7、以及用于对各辊筒6和齿条7进行支撑的支撑架8,各辊筒6均与支撑架8转动连接,且每个辊筒6的两端均安装有与其固定装配并与齿条7啮合的传动齿轮9;齿条7与支撑架8滑动连接,且齿条7的一端设有与其连接的弹性复位件,且该弹性复位件远离齿条的一端与支撑架固定;当托料机构处于第二位置状态时,托料机构中各辊筒6与第一输送线1和第二输送线2中各传送辊位于同一平面内并相互平行,托料机构中齿条7与从动齿轮5啮合,以使从动齿轮5转动时可以拉动齿条7移动,以利用齿条7拉动各传动齿轮9转动以带动各辊筒6转动,并使辊筒6的转动方向与各传送辊的转动方向相同,以在不额外增加动力设备的情况下第一输送线1上的工件可以顺利进入托料机构上,而托料机构上的工件可以顺利进入第二输送线2,并确保任意相邻的两个工件之间始终保持相应的间距。

本实施例中,传感器位于从动齿轮5所在传送辊的一侧并固定在第一输送线1或第二输送线2上,且传感器为接近开关。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本实施例中,清洗槽3的内部设有清洗室301和位于清洗室301下方的设备室302,托料机构位于清洗室301内,驱动机构位于设备室302内并与托料机构连接。该结构布局合理,结构紧凑。

本实施例中,主动齿轮4包括第一主动齿轮4和第二主动齿轮4,所述第一主动齿轮4固定安装在第一输送线1的传送辊上,所述第二主动齿轮4固定安装在第二输送线2的传送辊上;从动齿轮5包括第一从动齿轮5和第二从动齿轮5,所述第一从动齿轮5固定安装在第一输送线1的另外一个传送辊上并与第一主动齿轮4啮合,所述第二从动齿轮5固定安装在第二输送线2的另外一个传送辊上并与第二主动齿轮4啮合;当托料机构处于第二位置状态时,齿条7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从动齿轮5、第二从动齿轮5啮合。以增大对齿条7的驱动,并提高齿条7受力的均匀性。

本实施例中,齿条7上设有若干个贯通的通孔,以起到减重目的同时使清洗室内的清洗液可以顺利通过,以减小阻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使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