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业污水快速高效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63735发布日期:2018-10-13 01:32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污水预处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工业污水快速高效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工业污水处理设备的预外理大多数采用物化处理工艺,物化处理工艺"混合絮凝沉淀"的处理工艺最为普遍,如图1所示,混合絮凝沉淀工艺的处理设备存在以下不足:

1.普通的混合池反应时间为15-60分钟,絮凝沉淀时间为2.5小时左右,因需要大量时间反应重力沉降,所需设备占地面积较大;

2.沉淀产生的污泥需要设置污泥浓缩池,避免污泥脱水时,对沉淀池水面产生波动,污泥脱水需要气动隔膜泵与板框压滤机相结合,才能更好的达到脱水效果,操作工序偏多,自动化程度低;

3.污泥脱水后,需要人工手动将板框之间的污泥清理下来,人工清洗滤布,滤布需要定期更换,板框压滤机产生的滤液回流收集水池,无形中增加了污水源水量。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工业污水快速高效净化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工业污水快速高效净化装置,包括提升泵、进水管、管道混合器、叠螺污泥脱水机、调药箱、电控箱、设备支架、第一加药机、第二加药机和第二加药管,提升泵安装在设备支架的右端,调药箱安装在设备支架的前侧,叠螺污泥脱水机安装在调药箱后部,电控箱安装在叠螺污泥脱水机的右端,进水管下端连接在提升泵的上部,进水管上端连接管道混合器,管道混合器的一端与叠螺污泥脱水机的进口连接,调药箱内部安装有第一加药机和第二加药机,第一加药机和第二加药机通过隔板隔离,管道混合器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加药管与第二加药机连接。

叠螺污泥脱水机的进药口与第一加药机通过第一加药管连接。

叠螺污泥脱水机左端下部设置有清水口。

叠螺污泥脱水机左上端设置有排泥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工艺流程简洁、反应快速高效、占地面积小、自动化程度高、操作便捷,污泥脱水后,产生的清水,直接进入深度净化系统,无需回流源水收集池,管道混合器与叠螺污泥脱水机组合的处理工艺,大大减少污水在处理系统中的反应时间,污水能快速高效得到净化;提升泵、管道混合器、叠螺污泥脱水机、配药箱、电控箱全组合在一起,组成一套完整的污水净化系统,简洁的结构组成,可以有效的降低设备的占地面积,还使的整套净化系统灵活性加强,可随时移位;整个预处理净化系统不仅减少了设备组件,简化了工艺流程,最大程度上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难度与工作量。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预处理设备工作原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控箱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2-图5所示,包括提升泵1、进水管2、管道混合器3、叠螺污泥脱水机4、调药箱5、电控箱6、设备支架7、第一加药机8、第二加药机9和第二加药管11,提升泵1安装在设备支架7的右端,调药箱5安装在设备支架7的前侧,叠螺污泥脱水机4安装在调药箱5后部,电控箱6安装在叠螺污泥脱水机4的右端,进水管2下端连接在提升泵1的上部,进水管2上端连接管道混合器3,管道混合器3的一端与叠螺污泥脱水机4的进口连接,调药箱5内部安装有第一加药机8和第二加药机9,第一加药机8和第二加药机9通过隔板隔离,管道混合器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加药管11与第二加药机9连接。

叠螺污泥脱水机4的进药口与第一加药机8通过第一加药管10连接。

叠螺污泥脱水机4左端下部设置有清水口12。

叠螺污泥脱水机4左上端设置有排泥口13。

工作原理:工业废水通过提升泵进入管道混合器内,经过快速混合后,进入叠螺污泥脱水机内,进行泥水分离,分离的清水进入深度净化系统,污泥直接通过排泥口排出装袋打包。调药箱内的加药机根据电控箱的控制指令自动向管道混合器内加药,加药机同样根据电控的控制指令自动向叠螺污泥脱水机内加药。管道混合器内药剂与污水可以快速反应且反应均匀,直接取代了传统的混凝反应池,叠螺污泥脱水机自带反应槽及自清洗系统,直接取代了传统的污泥浓缩池与斜管沉淀池,以及气动隔膜泵与板框压滤机。

工业废水通过提升泵进入管道混合器内,经过快速混合后,进入叠螺污泥脱水机内,进行泥水分离,分离的清水通过清水口进入深度净化系统,污泥直接通过排泥口排出装袋打包。

管道混合器与叠螺污泥脱水机组合的处理工艺,大大减少污水在处理系统中的反应时间,污水能快速高效得到净化;提升泵、管道混合器、叠螺污泥脱水机、配药箱、电控箱全组合在一起,组成一套完整的污水净化系统,简洁的结构组成,可以有效的降低设备的占地面积,还使的整套净化系统灵活性加强,可随时移位。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