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纳米气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88801发布日期:2019-04-13 00:20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纳米气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领域,具体讲的是一种微纳米气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我国水资源面临资源短缺和污染严重的问题。在开放水系污染中,水体营养化造成的水系生态系统崩溃占有很大比重,解决水体富营养化的最有效手段为水体增氧和气浮。相比传统注入宏观气泡的方法,微纳米气泡水处理技术顾名思义即在水中注入微气泡,由于气泡尺寸小,气泡在水中上升速度慢、停留时间长、溶解效率高,并具备自增氧、带负电荷和富含强氧化性的羟基自由基(·OH)等特性,具有超高的氧化还原电位,其产生的超强氧化还原作用可降解水中正常条件下难以分解的水体污染物,实现对水质的净化。

目前市场上对微纳米气泡的制作方法主要采用泵分别吸入气体与液体进行混合,然后对混合后的气液混合、切割破坏水分子产生气泡,该形成的气泡主要是大分子气泡水,无法循环的产生更多更小的气泡,现有技术制造的大分子气泡水的粒径能达到100-300微米,但是大分子气泡水净化污水时,由于接触面积大,在污水中极其容易破裂,在气泡破裂的瞬间,溶解氧释放,污水中的颗粒物被分解,而气泡易破裂会导致溶解氧释放过多,即单位面积内释放的溶解氧量超过分解颗粒物所需的溶解氧量,溶解氧过度饱和,多余的溶解氧会逃逸到空气中,导致水体中氧含量不足,而且也缩短了溶解氧存在水体中的时间,不能很好的实现增氧治污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情况,为克服以上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微纳米气泡水处理装置,可不断的对微纳米气泡进行循环多次的撞击,破坏,用于产生更多、更小的气泡,治污效果良好;同时泵与纳米发生器缸体一体式成型无需安装,更为便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微纳米气泡水处理装置,沿入水至出水方向依次安装有:

入水管,分别连通进气管和多级泵体,进气管上设有通断阀;

混合室,包括形成于混合室上的数个相对设置的入口和出口,且每个入口和出口分别与多级泵体和气泡发生器连通;

出水管,与气泡发生器连通并构成将流体通过出水管至曝气头;

气泡发生器包括缸体,缸体设有入口和出口,缸体内腔壁体固定连接有若干相互间隔迭设的挡板层A;

曝气头包括本体,本体包括连通的入口段和出口段,入口段与出口段的过渡处设有分水板,分水板与出口段内壁过盈配合,出口段上还连有分水头分水头外套设有与本体连接的盖头。

作为优选的是,分水板上开有多个贯穿分水板的通孔A,分水头上开有多个分水孔,多个分水孔等间距设置在分水头的周向并靠近封闭端,盖头上开有多个出水孔。

作为优选的是,本体呈筒状,入口段的外径与出口段的外径相等,且入口段的内径小于出口段的内径,该入口段与出口段的过渡处形成环形台阶,分水板的一端与环形台阶相抵,入口段的内壁为光滑面,入口段的外壁设有与气泡水出水端连接的外螺纹,本体上在入口段与出口段的过渡处向外凸设有环形挡块。

作为优选的是,分水头的一端为开口端,另一端为封闭端,该分水头的外壁设有外螺纹,出口段内壁设有与分水头的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分水头的开口端拧入出口段并与分水板相抵。

作为优选的是,盖头的一端为开口端,另一端为闭合端,多个出水孔布设在闭合端上并贯穿闭合端,盖头内壁上设有内螺纹,出口段外壁上设有与盖头的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盖头开口端与出口段螺纹连接并将分水头包围在盖头内,该开口端与环形挡块相抵。

作为优选的是,挡板层A呈圆弧面形状,且挡板层A沿由下而上方向呈外沿边缘低,中间高设置,并包括构成网状的若干贯穿挡板层A的网孔。

作为优选的是,多级泵体包括压力腔,压力腔内设有沿水流方向依次间隔迭设的挡板层B,挡板层B呈圆弧面型状,并设有若干可供水流通过的通孔B。

作为优选的是,网孔和/或通孔B的孔径为3至4mm。

作为优选的是,通孔A、分水孔和出水孔的直径分别为2至10mm、5至10mm和8至10mm。

作为优选的是,入水管的进水量与进气管的进气量比值为1∶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技术方案中可在运行过程中对微纳米气泡进行循环多次的撞击,破坏,不断产生更多、更小的气泡,具体的,入水管上连通设置进气管,在多级泵体作用下,水与空气吸入混合,沿入水管进入多级泵体的压力腔体中,并经过高压注入缸体进行初次物理破坏,之后多股高压气液混合体进入混合室中,并在混合室中经过二次冲击后进入气泡发生器,高压气液混合体高速冲击缸体内的挡板层,挡板层上的网孔A对高速气液混合体进行切割,相邻的挡板层间形成贯通的通道,在缸体壁的作用下,高压混合体反向冲击挡板层,经过多次循环切割,经入水管流入曝气头,曝气头使得大分子气泡水在分水板处挤压撞击转化成小分子气泡水并从通孔挤出,粒径达到0.25-3微米,小分子气泡水接触面积小,不易破裂,其与颗粒物撞击才会破裂释放溶解氧,可避免发生溶解氧过度饱合造成浪费的状况,保证单位面积内释放的溶解氧量与分解颗粒物所需的溶解氧量相当,延长气泡破裂时间,延长溶解氧存在的时间,保证水体中含氧量充足,实现良好的增氧治污效果,另外,分水头、盖头的设置,可以对小分子气泡水形成多级阻挡,循环挤压撞击,使得小分子气泡水延一个方向集中排放治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挡板层A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曝气头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曝气头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曝气头的剖视图。

如图所示:

1入水管,2进气管,3多级泵体,3.1挡板层B,3.2压力腔,3.2通孔B,4.混合室,5.气泡发生器,5.1缸体,5.2挡板层A,5.3网孔,6.出水管,7.曝气头,7.1本体,7.2入口段,7.3出口段,7.4环形台阶,7.5环形挡块,8分水板,8.1通孔A,9.分水头,9.1分水孔,10.盖头,10.1出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并定义挡层板B与挡层板A结构相似。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微纳米气泡水处理装置,沿入水至出水方向依次设有:

入水管1,分别连通进气管2和多级泵体3,入水管1的进水量与进气管2的进气量比值为1∶1,进气管上设有通断阀11,通断阀11和多级泵体3分别与一控制器连接,控制器用于控制通断阀11以及多级泵体3的开闭;

混合室4,包括形成于混合室4上的数个相对设置的入口和出口,且每个入口和出口分别与多级泵体3和气泡发生器5连通;

出水管6,与气泡发生器5连通,且流体通过出水管6运输至曝气头7;

气泡发生器5包括缸体5.1,缸体5.1设有入口和出口,缸体5.1内腔壁体固定连接有若干相互间隔迭设的挡板层A5.2,挡板层A5.2呈圆弧面形状,且挡层板A5.2沿由下而上方向呈外沿边缘低,中间高设置,并包括构成网状的若干贯穿挡板层A5.2的网孔5.3。

多级泵体3包括压力腔,压力腔内设有沿水流方向依次间隔迭设的挡板层B3.1,挡板层B3.1圆弧面型状,并设有若干可供水流通过的通孔B3.2。

多级泵体5.1和气泡发生器5至少为2个。

网孔5.3和/或通孔B3.2的孔径为3至4mm。

在多级泵体的作用下,水与空气吸入混合,沿入水管进入多级泵体的压力腔体中,并经过高压注入缸体进行初次物理破坏,之后多股高压气液混合体进入混合室中,并在混合室中经过二次冲击后进入气泡发生器,高压气液混合体高速冲击缸体内的挡板层,挡板层上的网孔A对高速气液混合体进行切割,相邻的挡板层间形成贯通的通道,在缸体壁的作用下,高压混合体反向冲击挡板层,经过多次循环切割,经入水管流入曝气头。

如图3、图4和图5所示,曝气头7包括本体7.1,本体7.1包括连通的入口段7.2和出口段7.3,入口段7.2与出口段7.3的过渡处设有分水板8,分水板8的厚度为4-10mm,分水板8与出口段7.2内壁过盈配合,分水板8上开有多个贯穿分水板8的通孔A8.1,通孔A8.1的直径为2至10mm,通孔A8.1优选的直径为2mm、4mm、6mm、8mm、10mm,其直径可根据污水的污染程度而定,污水污染越严重,相应的通孔A的直径就越大,直径越大,大分子气泡水在分水板2处受到的挤压力相对较小,挤压出来的小分子气泡水的粒径就越大,粒径越大就越容易破裂释放溶解氧,可以增加治污效果,而对于污水污染程度较轻的可以选择小直径的通孔B3.2,转化的小分子气泡水的粒径小,延长气泡破裂时间,延长溶解氧存在的时间,保证水体中含氧量充足,出口段7.3上还连有分水头9,分水头9上开有多个分水孔9.1,多个分水孔9.1等间距设置在分水头9的周向并靠近封闭端,分水孔9.1的直径为5至10mm,分水孔9.1优选的直径为5mm、8mm、10mm,分水孔9.1直径的变化对小分子气泡水的挤压要求较低,分水头9外套设有与本体7.1连接的盖头10,盖头10上开有多个出水孔10.1,出水孔10.1的直径为8至10mm,出水孔10.1优选的直径为8mm、9mm、10mm,便于小分子气泡水流出。

曝气头本体7.1呈筒状,入口段7.2的外径与出口段7.3的外径相等,且入口段7.2的内径小于出口段7.3的内径,该入口段7.2与出口段7.3的过渡处形成环形台阶7.4,分水板8的一端与环形台阶7.4相抵,入口段7.2的内壁为光滑面,入口段7.2的外壁设有与气泡水出水端连接的外螺纹,本体7.1上在入口段7.2与出口段7.3的过渡处向外凸设有环形挡块7.5。

分水头9的一端为开口端,另一端为封闭端,该分水头9的外壁设有外螺纹,出口段7.3内壁设有与分水头9的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分水头9的开口端拧入出口段7.3并与分水板8相抵,限制分水板8滑动,分水头3的壁厚为4-20mm,多个分水孔9.1分设在分水头9的周向。

盖头10的一端为开口端,另一端为闭合端,多个出水孔9.1布设在闭合端上并贯穿闭合端,盖头10内壁上设有内螺纹,出口段7.3外壁上设有与盖头10的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盖头10开口端与出口段7.3螺纹连接并将分水头9包围在盖头10内,该开口端与环形挡块7.5相抵,盖头4的壁厚为4-20mm。

曝气头使得大分子气泡水在分水板处挤压撞击转化成小分子气泡水并从通孔挤出,粒径达到0.25-3微米,小分子气泡水接触面积小,不易破裂,其与颗粒物撞击才会破裂释放溶解氧,可避免发生溶解氧过度饱合造成浪费的状况,保证单位面积内释放的溶解氧量与分解颗粒物所需的溶解氧量相当,延长气泡破裂时间,延长溶解氧存在的时间,保证水体中含氧量充足,实现良好的增氧治污效果,另外,分水头、盖头的设置,可以对小分子气泡水形成多级阻挡,循环挤压撞击,使得小分子气泡水延一个方向集中排放治污。

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最佳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