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MBBR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10463发布日期:2018-11-30 19:45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MBBR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分散型污水处理逐步成为焦点,包括村镇废水、小型工业废水、应急废水处理等。分散型污水的特点是总体体量大、单股废水水量少、水质波动高、污染点分散、难以集中处理。现有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技术种类较多,但这些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只是对污水处理厂的工艺进行缩放,未能根据分散型污水的特点进行针对性设计,难以实现小水量大波动废水的达标排放,并且这些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需要用到大量的机电设备来实现污水的搅拌和硝化液、污泥回流,增加了维护难度和运行成本。针对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工艺过于复杂难以管理、机电设备数量多、整体能耗过高、且在针对低水量高水质的情况下难以稳定达标,市场急需一种高效、低成本、低能耗、易管理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针对现有设备,主要包括MBR、MBBR、固定填料等。专利CN103991957A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设计为圆柱形的壳体,分厌氧室、缺氧室、好氧室、混合室及沉淀室,采用传统的工艺,一体化设备易出现运行不稳定,受冲击后恢复很难,而且出水只能达到一级B,对于微污染水,传统的工艺很难正常运行。专利CN105731735A的一种一体化农村污水处理设备,缺氧池和好氧池内设置悬挂填料,固液分离采用MBR,首先存在悬挂填料使用寿命短,需定期更换,且更换复杂的问题,其次采用MBR,投资和运行费用高,且易堵塞,导致设备无法正常运行,且检修困难。专利CN103936157A一体化深度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及其污水处理方法中,厌氧池和好氧池相通,好氧池的曝气会影响厌氧池的溶氧,从而减弱系统的除磷效果,且一体化设备的启动、运行复杂。专利CN106746378A一种固化高效微生物膜污水处理方法与设备,虽然其优化了工艺模式,提高出水水质及稳定性,但总体电机数量较多,增加了维修点。专利CN106946355A的一种射流曝气式A/O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及其污水处理工艺,其中污泥回流和硝化液回流在源头混合在一起,回流比难以调控,脱氮除磷效果很难保证,污泥容易堵塞管道和喷射器,维修困难;其次需要风机曝气,增加电机数量,增加造价、能耗和维修成本;回流点设在射流曝气池内,将大量溶解氧带入厌氧池,破坏厌氧池环境。单纯采用活性污泥法进行生化处理,很难保证出水稳定,尤其是水质波动大和冬季低温运行时需要大量的人工维护且难以达标排放;其它专利技术,虽然有采用悬浮填料或射流曝气处理,但都存在造价高、能耗高、处理效率低、维护管理困难等特点,急需改善。悬浮填料的引入,对填料的流化有较高要求,往往能耗较高或者达不到流化要求,不但不能发挥悬浮填料的优势,反而可能影响系统稳定运行。

为改善水环境质量,以及适应于当前分布广且复杂的污水点源污染及微污染水的特性,从根本上实现简便、快速和水质达标问题,急需对现有一体化水处理设备及模块的处理技术及设备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效MBBR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对于低温和微污染水体有很好的去除效果。

一种高效MBBR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包括一箱体,在所述箱体内集成设置有缺氧池(Z1)、好氧池(Z2)、脱气池(Z3)、沉淀池(Z4)、清水池(Z5)、设备间(Z6)、综合泵(S1)及悬浮填料(S5);

所述缺氧池(Z1)、好氧池(Z2)内均投加悬浮填料(S5),所述缺氧池(Z1)底部连接有进水管(P14);所述缺氧池(Z1)内设置有文丘里喷射器(S2);所述好氧池(Z2)内设置有射流曝气器(S3);

所述缺氧池(Z1)和好氧池(Z2)之间设置有隔板一,所述隔板一上设置有用于将二者连通的缺氧池拦截筛网(W1)和缺氧池好氧池过流水孔(W2);

所述好氧池(Z2)与脱气池(Z3)之间设置隔板二,所述隔板二上设置有用于将二者连通的好氧池拦截筛网(W3)和好氧池脱气池过流水孔(W4);

所述脱气池(Z3)与沉淀池(Z4)之间设置隔板三,所述隔板三上设置有用于将二者连通的脱气池沉淀池过流水孔(W5);

所述沉淀池(Z4)与清水池(Z5)之间设置隔板四,所述隔板四上设置有用于将二者连通的沉淀池清水池过流水孔(W6);

所述清水池(Z5)上部连接有出水管(P15),所述综合泵(S1)的进水口分别连接有脱气池吸水管(P5)、排泥接泵管(P6)、放空管(P7)、清水池放空管(P8);综合泵(S1)的出水口分别连接有排泥管(P1)、曝气回流管(P2)、硝化液回流管(P3)、硝化液搅拌管(P4);

所述曝气回流管(P2)与好氧池(Z2)的底部相通;所述硝化液回流管(P3)与缺氧池(Z1)底部相通;硝化液搅拌管(P4)与缺氧池(Z1)底部相通;脱气池吸水管(P5)与脱气池(Z3)下部相通;

所述放空管(P7)分别与缺氧池(Z1)底部、好氧池(Z2)底部、脱气池(Z3)底部相通;清水池放空管(P8)与清水池(Z5)底部相通;

所述沉淀池(Z4)的底部连接有吸泥管(P12),所述吸泥管(P12)的另一端分别与排泥接泵管(P6)相通;沉淀池上部设置有出水堰(W7)和集水渠(W8);

综合泵(S1)设置于设备间(Z6)内,所述综合泵为水泵。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好氧池(Z2)的底部还连接有通气主管(P13),所述曝气回流管(P2)与通气主管(P13)通过射流曝气器(S3)与好氧池(Z2)底部相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选方案,所述缺氧池(Z1)底部还连接有污泥回流管(P9),所述硝化液搅拌管(P4)和污泥回流管(P9)通过文丘里喷射器(S2)与缺氧池(Z1)底部相通。

优选的,所述通气主管(P13)还连接有通气支管(P10),所述通气支管(P10)的另一端与大气相通。

优选的,在水面以上设置有空气消音过滤阀(S4),所述空气消音过滤阀(S4)一端连接有消音器连接管(P11),另一端与大气相通。

优选的,所述文丘里喷射器(S2)的出水口方向朝下;所述硝化液搅拌管(P4)与文丘里喷射器(S2)主进水口相通;所述污泥回流管(P9)与文丘里喷射器(S2)侧进水口相通。

优选的,所述缺氧池(Z1)池底设有四周向中心的坡度,坡度在30度-60度;所述沉淀池(Z4)内池底设有四周向中心的坡度,坡度在30度-60度。

优选的,所述悬浮填料(S5)比重为0.95-0.98,空隙率>90%。

优选的,所述缺氧池拦截筛网(W1)、好氧池拦截筛网(W3)均为多孔板或栅条,多孔板开孔直径小于悬浮填料直径,栅条间隙小于悬浮填料厚度;所述缺氧池拦截筛网(W1)与缺氧池好氧池过流水孔(W2)安装高度相同,上沿在运行水位以下30cm,下沿高于运行水位的一半;所述好氧池拦截筛网(W3)与好氧池脱气池过流水孔(W4)安装高度相同,上沿在运行水位以下30cm,下沿高于运行水位的一半;所述运行水位,与出水管(P15)下沿安装高度相同;所述射流曝气器(S3)中心的安装高度在池底以上20-60cm;所述文丘里喷射器(S2)下沿的安装高度在池底以上20-60cm。

优选的,所述排泥管(P1)、曝气回流管(P2)、硝化液回流管(P3)、硝化液搅拌管(P4)、脱气池吸水管(P5)、排泥接泵管(P6)、放空管(P7)、清水池放空管(P8)、污泥回流管(P9)、通气支管(P10)、消音器连接管(P11)、吸泥管(P12)、通气主管(P13)、进水管(P14)及出水管(P15)上均设置有阀门。

一种高效MBBR一体化污水处理方法,其所采用的处理设备包括一箱体及位于箱体内的缺氧池(Z1)、好氧池(Z2)、脱气池(Z3)、沉淀池(Z4)、清水池(Z5)、设备间(Z6)、综合泵(S1)、工艺管路、工艺管件及悬浮填料(S5);

所述工艺管路包括排泥管(P1)、曝气回流管(P2)、硝化液回流管(P3)、硝化液搅拌管(P4)、脱气池吸水管(P5)、排泥接泵管(P6)、放空管(P7)、清水池放空管(P8)、污泥回流管(P9)、通气支管(P10)、消音器连接管(P11)、吸泥管(P12)、通气主管(P13)、进水管(P14)、出水管(P15);

所述工艺管件包括文丘里喷射器(S2)、射流曝气器(S3)、空气消音过滤阀(S4);

在缺氧池(Z1)、好氧池(Z2)内均投加有悬浮填料(S5);进水管(P14)与缺氧池(Z1)底部相通;缺氧池(Z1)与好氧池(Z2)之间设置隔板一,通过缺氧池拦截筛网(W1)和缺氧池好氧池过流水孔(W2)相通;

好氧池(Z2)与脱气池(Z3)之间设置隔板二,通过好氧池拦截筛网(W3)和好氧池脱气池过流水孔(W4)相通;脱气池(Z3)与沉淀池(Z4)之间设置隔板三,通过脱气池沉淀池过流水孔(W5)相通;沉淀池(Z4)与清水池(Z5)之间设置隔板四,仅通过沉淀池清水池过流水孔相通(W6);出水管(P15)与清水池(Z5)上部相通;综合泵(S1)进水口分别与脱气池吸水管(P5)、排泥接泵管(P6)、放空管(P7)、清水池放空管(P8)相通;综合泵(S1)出水口分别与排泥管(P1)、曝气回流管(P2)、硝化液回流管(P3)、硝化液搅拌管(P4)相通;曝气回流管(P2)与通气主管(P13)通过射流曝气器(S3)与好氧池(Z2)底部相通;硝化液回流管(P3)与缺氧池(Z1)底部相通;硝化液搅拌管(P4)和污泥回流管(P9)通过文丘里喷射器(S2)与缺氧池(Z1)底部相通;脱气池吸水管(P5)与脱气池(Z3)相通;放空管(P7)分别与缺氧池(Z1)底部、好氧池(Z2)底部、脱气池(Z3)底部相通;清水池放空管(P8)与清水池(Z5)底部相通;通气支管(P10)一端与通气主管(P13)相通,一端与大气相通;空气消音过滤阀(S4)一端与消音器连接管(P11)相通,一端与大气相通;吸泥管(P12)一端与沉淀池(Z4)底部相通,另一端分别与排泥接泵管(P6)、污泥回流管(P9)相通;综合泵(S1)设置于设备间(Z6);文丘里喷射器(S2)设置于缺氧池(Z1)内;射流曝气器(S3)设置于好氧池(Z2)内;空气消音过滤阀(S4)设置于水面以上并与大气相通;沉淀池上部设置出水堰(W7)和集水渠(W8);在设备间内,排泥管(P1)、曝气回流管(P2)、硝化液回流管(P3)、硝化液搅拌管(P4)、脱气池吸水管(P5)、排泥接泵管(P6)、放空管(P7)、清水池放空管(P8)、污泥回流管(P9)、通气支管(P10)、消音器连接管(P11)分别设置阀门排泥管阀门(F1)、曝气回流管阀门(F2)、硝化液回流管阀门(F3)、硝化液搅拌管阀门(F4)、脱气池吸水管阀门(F5)、排泥接泵管阀门(F6)、放空管阀门(F7)、清水池放空管阀门(F8)、污泥回流管阀门(F9)、通气支管阀门(F10)、消音器连接管阀门(F11);

所述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启动,控制所有阀门均为关闭状态,控制综合泵(S1)处于关闭状态;装填悬浮填料,接种活性污泥,设备进水至运行水位;

第二步、进水,控制所有阀门均为关闭状态,控制综合泵(S1)处于关闭状态;开启脱气池吸水管阀门(F5)、曝气回流管阀门(F2)、硝化液回流管阀门(F3)、硝化液搅拌管阀门(F4)、污泥回流管阀门(F9)、消音器连接管阀门(F11),然后开启综合泵(S1);污水由进水管(P14)依次通过缺氧池(Z1)、好氧池(Z2)、脱气池(Z3)、沉淀池(Z4)、清水池(Z5),由出水管(P15)排放;

第三步、控制,调节曝气回流管阀门(F2)及消音器连接管阀门(F11)开启度,控制好氧池内DO及搅拌强度;调节硝化液回流管阀门(F3)和硝化液搅拌管阀门(F4)控制硝化液回流量及缺氧池搅拌强度;调节硝化液搅拌管阀门(F4)和污泥回流管阀门(F9)控制污泥回流量;

第四步、排泥,控制所有阀门均为关闭状态,控制综合泵(S1)处于关闭状态;开启排泥接泵管阀门(F6)、排泥管阀门(F1);然后开启综合泵(S1);污泥由沉淀池(Z4)底部经由吸泥管(P12)、排泥接泵管(P6)、综合泵(S1)、排泥管(P1)排放;

第五步、放空,控制所有阀门均为关闭状态,控制综合泵(S1)处于关闭状态;仅开启放空管阀门(F7)、排泥管阀门(F1),然后开启综合泵(S1),缺氧池(Z1)、好氧池(Z2)、脱气池(Z3)内的泥水经由放空管、综合泵、排泥管排放,排空后关闭综合泵(S1)和所有阀门;仅开启排泥接泵管阀门(F6)、排泥管阀门(F1),然后开启综合泵(S1);沉淀池(Z4)泥水经由吸泥管(P12)、排泥接泵管(P6)、综合泵(S1)、排泥管(P1)排放,排空后关闭综合泵(S1)和所有阀门;仅开启清水池放空管阀门(F8)、排泥管阀门(F1),然后开启综合泵(S1),清水池(Z6)内的水经由清水池放空管、综合泵、排泥管排放,排空后关闭综合泵(S1)和所有阀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1)设备集成,设备维护简单:仅使用一台综合泵完成包括曝气、搅拌、回流、排泥功能,大大降低了设备的故障率,基本无需检修和维护,集成后的设备功率相对提高,容易选型;

2)节能:仅使用一台综合泵,可使得泵处于高效区运行,相比活性污泥法的一体化设备,可节能30-50%;

3)处理效果好:抗冲击性能和恢复能力强,是传统活性污泥的2-3倍,对于低温和微污染水体有很好的去除效果;

4)负荷高、占地省:设备投加活性高分子悬浮填料,污染物的去除负荷是传统活性污泥的2-3倍,采用射流曝气,氧利用率是传统曝气方式的2-3倍,因此负荷高;负荷高相应需要的设备尺寸缩小,采用模块化、标准化的设计,设备设备结构更加紧凑,占地面积是传统方法的1/2-1/3;

5)造价低:设备尺寸缩小,需要的材料相应减少,且设备仅一台综合泵机电,本实用新型设备中不包括风机和搅拌器,节省大量的造价成本,本实用新型综合泵(S1)的设置,替代传统设备中的风机、搅拌器、回流泵、排泥泵,实现机电设备的整合,便于维护管理、降低能耗;设备的运行方法简单,电机数量少,运行能耗低,使用寿命增加,降低了维护费用和运行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为高效MBBR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正立面图;

图2为高效MBBR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俯视图。

图中:缺氧池-Z1,好氧池-Z2,脱气池-Z3,沉淀池-Z4,清水池-Z5,设备间-Z6,综合泵-S1,文丘里喷射器-S2,蝶式射流曝气器-S3,空气消音过滤阀-S4,悬浮填料-S5,排泥管-P1,曝气回流管-P2,硝化液回流管-P3,硝化液搅拌管-P4,脱气池吸水管-P5,排泥接泵管-P6,放空管-P7,清水池放空管-P8,污泥回流管-P9,通气支管-P10,消音器连接管-P11,吸泥管-P12,通气主管-P13,进水管-P14,出水管-P15,缺氧池拦截筛网-W1,缺氧池好氧池过流水孔-W2,好氧池拦截筛网-W3,好氧池脱气池过流水孔-W4,脱气池沉淀池过流水孔-W5,沉淀池清水池过流水孔相通-W6,排泥管阀门-F1,曝气回流管阀门-F2,硝化液回流管阀门-F3,硝化液搅拌管阀门-F4,脱气池吸水管阀门-F5,排泥接泵管阀门-F6,放空管阀门-F7,清水池放空管阀门-F8,污泥回流管阀门-F9,通气支管阀门-F10,消音器连接管阀门-F11。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高效MBBR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技术方案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效MBBR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可解决现有一体化设备处理处理效果不稳定、设备过多不便维护等问题,尤其适用于分散式点源污染的处理。通过综合泵的设置,采用单一动力设备,实现搅拌、回流、曝气、排泥、放空等功能,充分利用文丘里原理,利用水流经过文丘里管,产生负压,抽吸,实现污泥回流、排泥、曝气等,也同时利用水流起到搅拌作用。

本实用新型高效MBBR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结合图1和图2所示,其包括一箱体及位于箱体内的缺氧池Z1、好氧池Z2、脱气池Z3、沉淀池Z4、清水池Z5、设备间Z6、综合泵S1、工艺管路、工艺管件及悬浮填料S5。

上述工艺管路包括排泥管P1、曝气回流管P2、硝化液回流管P3、硝化液搅拌管P4、脱气池吸水管P5、排泥接泵管P6、放空管P7、清水池放空管P8、污泥回流管P9、通气支管P10、消音器连接管P11、吸泥管P12、通气主管P13、进水管P14、出水管P15。

上述工艺管件包括文丘里喷射器S2、射流曝气器S3、空气消音过滤阀S4;

在缺氧池Z1、好氧池Z2内均投加有悬浮填料S5;进水管P14与缺氧池Z1底部相通;缺氧池Z1与好氧池Z2之间设置隔板一,仅通过缺氧池拦截筛网W1和缺氧池好氧池过流水孔W2相通;

好氧池Z2与脱气池Z3之间设置隔板二,仅通过好氧池拦截筛网W3和好氧池脱气池过流水孔W4相通;脱气池Z3与沉淀池Z4之间设置隔板三,仅通过脱气池沉淀池过流水孔W5相通;沉淀池Z4与清水池Z5之间设置隔板四,仅通过沉淀池清水池过流水孔相通W6;出水管P15与清水池Z5上部相通;综合泵S1进水口分别与脱气池吸水管P5、排泥接泵管P6、放空管P7、清水池放空管P8相通;综合泵S1出水口分别与排泥管P1、曝气回流管P2、硝化液回流管P3、硝化液搅拌管P4相通;曝气回流管P2与通气主管P13通过射流曝气器S3与好氧池Z2底部相通;硝化液回流管P3与缺氧池Z1底部相通;硝化液搅拌管P4和污泥回流管P9通过文丘里喷射器S2与缺氧池Z1底部相通;脱气池吸水管P5与脱气池Z3相通;放空管P7分别与缺氧池Z1底部、好氧池Z2底部、脱气池Z3底部相通;清水池放空管P8与清水池Z5底部相通;通气支管P10一端与通气主管P13相通,一端与大气相通;空气消音过滤阀S4一端与消音器连接管P11相通,一端与大气相通;吸泥管P12一端与沉淀池Z4底部相通,另一端分别与排泥接泵管P6、污泥回流管P9相通;综合泵S1设置于设备间Z6;文丘里喷射器S2设置于缺氧池Z1内;射流曝气器S3设置于好氧池Z2内;空气消音过滤阀S4设置于水面以上并与大气相通;沉淀池上部设置出水堰W7和集水渠W8;在设备间内,排泥管P1、曝气回流管P2、硝化液回流管P3、硝化液搅拌管P4、脱气池吸水管P5、排泥接泵管P6、放空管P7、清水池放空管P8、污泥回流管P9、通气支管P10、消音器连接管P11分别设置阀门排泥管阀门F1、曝气回流管阀门F2、硝化液回流管阀门F3、硝化液搅拌管阀门F4、脱气池吸水管阀门F5、排泥接泵管阀门F6、放空管阀门F7、清水池放空管阀门F8、污泥回流管阀门F9、通气支管阀门F10、消音器连接管阀门F11;设备间Z6与相邻的脱气池Z3、沉淀池Z4、清水池Z5不连通。

本实用新型优选缺氧池Z1池底设有四周向中心的坡度,坡度在30度-60度;沉淀池Z4内池底设有四周向中心的坡度,坡度在30度-60度。

本实用新型优选缺氧池拦截筛网、好氧池拦截筛网均为多孔板或栅条,多孔板开孔直径小于悬浮填料直径,栅条间隙小于悬浮填料厚度;所述缺氧池拦截筛网与缺氧池好氧池过流水孔安装高度相同,上沿在运行水位以下30cm,下沿高于运行水位的一半;所述好氧池拦截筛网与好氧池脱气池过流水孔安装高度相同,上沿在运行水位以下30cm,下沿高于运行水位的一半;所述射流曝气器中心的安装高度在池底以上20-60cm;文丘里喷射器下沿的安装高度在池底以上20-60cm。

上述悬浮填料的空隙率指单位悬浮载体填料的空隙体积占总体积的百分比。

上述一体式箱体结构,箱体主体材质可为不锈钢、碳钢、玻璃钢或工程塑料等多种材质,根据使用要求自行选择。

为本行业的人士所熟知的,文丘里喷射器,是根据文丘里原理,利用压力水流通过喷嘴和喉管之间的抽真空作用,将沉淀池内的污泥吸入,并和硝化液进行混合,喷入水中,起到了集硝化液回流、污泥回流和水力搅拌于一身的作用,其吸泥负压0.04MPa-0.08MPa,吸入污泥和硝化液比值为0.5-2,根据不同池形液位深度和不同水质、污泥浓度来确定其负压和比值大小。

为本行业的人士所熟知的,蝶式射流曝气器是根据文丘里原理,利用压力水流通过喷嘴和喉管之间的抽真空作用,将空气吸入,并靠水的余压进行水气混合,喷入水中,其氧气利用率为20%-40%,氧气利用率比传统穿孔曝气(10%氧气利用率)和微孔曝气(15%氧气利用率)高很多,节省能耗;吸入空气负压0.02MPa-0.06MPa,吸入的空气和水的体积比为1:1-4:1,根据不同池形液位深度和不同水质来确定其负压大小。

为本行业的人士所熟知的,所有阀门可选择手动阀门,也可以选择电动阀门,配合PLC实现自动控制。

为本行业的人士所熟知的,综合泵为水泵,可选择变频水泵或定频水泵。

为本行业的人士所熟知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内部,各区域池容、悬浮填料投加量根据水量、水质及处理标准确定;硝化液回流比、污泥回流比、好氧池DO满足系统对污水处理的基本要求。

实施例1:

对本实用新型设备的工作方法做详细说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I、启动,控制所有阀门均为关闭状态,控制综合泵S1处于关闭状态;装填悬浮填料,接种活性污泥,设备进水至运行水位;

步骤II,进水,控制所有阀门均为关闭状态,控制综合泵S1处于关闭状态;开启脱气池吸水管阀门F5、曝气回流管阀门F2、硝化液回流管阀门F3、硝化液搅拌管阀门F4、污泥回流管阀门F9、消音器连接管阀门F11,然后开启综合泵S1;污水由进水管P14依次通过缺氧池Z1、好氧池Z2、脱气池Z3、沉淀池Z4、清水池Z5,由出水管P15排放;

步骤III,控制,调节曝气回流管阀门F2及消音器连接管阀门F11开启度,控制好氧池内DO及搅拌强度;调节硝化液回流管阀门F3和硝化液搅拌管阀门F4控制硝化液回流量及缺氧池搅拌强度;调节硝化液搅拌管阀门F4和污泥回流管阀门F9控制污泥回流量;

步骤IV,排泥,控制所有阀门均为关闭状态,控制综合泵S1处于关闭状态;开启排泥接泵管阀门F6、排泥管阀门F1;然后开启综合泵S1;污泥由沉淀池Z4底部经由吸泥管P12、排泥接泵管P6、综合泵S1、排泥管P1排放;

步骤V,放空,控制所有阀门均为关闭状态,控制综合泵S1处于关闭状态;仅开启放空管阀门F7、排泥管阀门F1,然后开启综合泵S1,缺氧池Z1、好氧池Z2、脱气池Z3内的泥水经由放空管、综合泵、排泥管排放,排空后关闭综合泵S1和所有阀门;仅开启排泥接泵管阀门F6、排泥管阀门F1,然后开启综合泵S1;沉淀池Z4泥水经由吸泥管P12、排泥接泵管P6、综合泵S1、排泥管P1排放,排空后关闭综合泵S1和所有阀门;仅开启清水池放空管阀门F8、排泥管阀门F1,然后开启综合泵S1,清水池Z6内的水经由清水池放空管、综合泵、排泥管排放,排空后关闭综合泵S1和所有阀门。

上述方式中未述及的部分采取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

尽管本文中较多的使用了诸如脱气池、综合泵、排泥接泵管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对这些术语所做的简单替换,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