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高效污泥浓缩的消化池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19881发布日期:2019-01-15 23:32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高效污泥浓缩的消化池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化池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高效污泥浓缩的消化池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环境污染的治理,在经济项目建设推进的过程中,人们同时也建设相关的污水配套项目给予进行污水处理,减少由于项目的建设而产生对环境的污染。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对于产生的活性剩余污泥,习用为导入消化池,再由消化池导入压泥机构,各个机构各自独立,同时,习用的消化池的的消化效率也并不高效;同时,习用的各个机构平铺设于地表之上,这对于在郊外或用地面积不紧张的经济项目适用,但对于在地面面积有限的城市市内的经济项目并不适用,习用解决方案为通过污泥车运出城外再进行处理,致使污水的处理费用高昂,这也导致部分项目商铤而走险直接将污染物排入内沟河,污染了环境。

因此,目前急需一种新型消化池装置,其具有占地面积小,活性污泥消化处理效率高,兼具压泥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高效污泥浓缩的消化池装置,其具有占地面积小,活性污泥消化处理效率高,同时,兼具压泥功能。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高效污泥浓缩的消化池装置,包括消化池本体,所述消化池本体为四方体结构;所述消化池本体中部设有用于搅拌及充气加压的的气泵机构;所述消化池本体底部设有活动底盖,所述消化池本体底部连接设有上端开口大下端开口小的卵形结构的第二消化池本体 ,所述第二消化池本体底部连接设有压泥机构,所述压泥机构包括压泥箱体和设于压泥箱体内的压泥机,所述压泥机构底部活动连接设有泥渣承载机构,所述泥渣承载机构为与所述压泥机构通过滑轨活动连接的带有过滤网的框体,所述泥渣承载机构底部设有用于盛装泥水分离后的自由水的自由水池,所述自由水池侧面设有自由水排出管道,所述自由水排出管道数量为复数。

进一步,所述消化池本体顶部设有活动连接顶盖,所述顶盖中部设有用于搅拌活性污泥的第一螺杆机构,所述第一螺杆机构活动安装于所述顶盖中部,所述第一螺杆机构包括设于所述消化池本体内的第一螺杆和设于所述顶盖外侧面的第一螺杆机组;所述第一螺杆的长度大于消化池本体高度,小于消化池本体高度和第二消化池本体高度之和。

进一步,所述气泵机构包括设有消化池本体外部的气泵机组和设于所述消化池本体内部的通气管,所述通气管一端与所述气泵机组连接,另一端闭合设于所述消化池本体内;所述通气管上设有复数个通气孔。

更进一步,所述活动底盖与所述消化池本体为通过滑轨活动连接。

更进一步,所述压泥机构内部横向设有用于将所述第二消化池本体流入所述压泥机构内部的污泥打散的第二螺杆机构;所述第二螺杆机构包括设于所述压泥机构内部的第二螺杆和设于所述压泥机构外侧面的第二螺杆机组;所述第二螺杆设于所述第二消化池本体下端开口正下方。

优选地,所述压泥机为带式压泥机;所述压泥机的电动机为伺服电动机。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设有四方体结构的消化池本体和卵形结构的第二消化池本体及气泵机构,对污泥进行了充分的搅拌曝气,提高消化池的兼氧和好氧微生物对污泥的分解效率;2、本实用新型的消化池本体底盖为活动连接,当要进行排泥时,即可开启底盖,第一螺杆延伸至第二消化池本体内部,同时气泵进行加压搅拌,将污泥压至压泥机构内部的压泥内进行泥水分离,分离后产生的自由水进入自由水池,减少了装置地面面积占用的同时,也在重力的作用下,提高了污水的处理效率,也节省了能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图1。

图2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图2。

图3为本实用新型剖面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3,一种具有高效污泥浓缩的消化池装置,包括消化池本体1,所述消化池本体1为四方体结构;所述消化池本体1中部设有用于搅拌及充气加压的的气泵机构11;所述消化池本体1底部设有活动底盖12,所述消化池本体1底部连接设有上端开口大下端开口小的卵形结构的第二消化池本体2 ,所述第二消化池本体2底部连接设有压泥机构3,所述压泥机构3包括压泥箱体31和设于压泥箱体31内的压泥机32,所述压泥机构3底部活动连接设有泥渣承载机构4,所述泥渣承载机构4为与所述压泥机构3通过滑轨活动连接的带有过滤网51的框体5,所述泥渣承载机构4底部设有用于盛装泥水分离后的自由水的自由水池6,所述自由水池6侧面设有自由水排出管道61,所述自由水排出管道61数量为复数。

参见图1至图3,所述消化池本体1顶部设有活动连接顶盖13,所述顶盖13中部设有用于搅拌活性污泥的第一螺杆机构14,所述第一螺杆机构14活动安装于所述顶盖13中部,所述第一螺杆机构14包括设于所述消化池本体1内的第一螺杆141和设于所述顶盖外侧面的第一螺杆机组142;所述第一螺杆141的长度大于消化池本体1高度,小于消化池本体1高度和第二消化池本体2高度之和。

参见图1至图3,所述气泵机构11包括设有消化池本体1外部的气泵机组和111设于所述消化池本体1内部的通气管112,所述通气管112一端与所述气泵机组111连接,另一端闭合设于所述消化池本体1内;所述通气管112上设有复数个通气孔112,所述活动底盖12与所述消化池本体1为通过滑轨活动连接,所述压泥机构3内部横向设有用于将所述第二消化池本体2流入所述压泥机构3内部的污泥打散的第二螺杆机构33;所述第二螺杆机构33包括设于所述压泥机构3内部的第二螺杆331和设于所述压泥机构3外侧面的第二螺杆机组332;所述第二螺杆331设于所述第二消化池本体2下端开口正下方,所述压泥机32为带式压泥机;所述压泥机32的电动机为伺服电动机。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