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循环式电解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31212发布日期:2019-03-30 07:58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内循环式电解槽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说涉及一种用于对工业废水进行净化的内循环式电解槽。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5933325U)公开了内循环式电解槽,包括电解槽、反应槽以及电源,所述电解槽分为搅拌区和电解区。所述电解槽分为搅拌区和电解区,搅拌区设有进水口、一号加药口、搅拌区回流口以及搅拌组件,电解区设有若干电极组以及电解槽出水口,电解组件与电源连接;所述反应槽的一端设有二号加药口以及反应槽进水口,另一端设有反应槽出水口以及反应槽回流口;所述电解槽出水口通过管道与反应槽进水口连接,反应槽回流口通过回流管与搅拌区回流口连接,从而形成一个水流的循环回路。所述电解区设有若干个呈矩阵排布的子电解区,每个子电解区内分别设有若干个电极组。

上述方案处理污水时,可通过阀门接通不同列的子电解区,实现大小两种污水处理量的自由切换,增加污水处理量,但是一次处理的污水量有上限,并且污水处理时,进水口需要暂时关闭,无法持续不断处理污水,只能间歇性处理污水,影响污水处理效率。另一方面,上述方案电解区的污水,水流较缓,无法对污水充分电解,电解效率差,出水水质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持续处理污水,处理效率高并且能够充分电解污水,出水水质好的内循环式电解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内循环式电解槽,包括电解区部,所述电解区部设有至少两个彼此相通的电解机构,所述电解机构包括用于盛放污水的水槽、用于使得污水循环流动的循环组件、用于电解污水的电极组件,所述水槽上端设有用于与其他水槽相通的溢流孔;所述循环组件竖向布置,其设有加压筒、驱动件;驱动件在加压筒内驱动污水向电极组件内涌动,电解完成的水在加压筒作用下,又被推动向电极组件内流动,在同一个电解机构内反复进行电解,形成内循环式电解模式,反复多次后,电极组件上方的水都能够得有效电解净化;当污水持续涌入时,最上端已经反复电解的水从溢流孔流入下一电解机构,再次继续循环电解,形成多级电解系统,最终确保污水符合排放标准。电解机构的具体装配数量,可根据对水质的要求进行设置,对出水水质要求高时,可多装配几个电解机构;对出水水质要求低,可少装配几个电解机构。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内循环式电解模式以及其组成的多级电解系统,能够持续不断处理污水,污水依次流经各个电解机构中,进行逐级净化,当污水流出电解机构时,使其达到排放标准,能够有效提升污水处理效率并且能够充分电解污水,使得污水排放达标,出水水质好。

作为优选技术措施,相邻所述电解区部设有搅拌区部,所述搅拌区部设有用于搅拌污水的第一搅拌机构、用于对药剂进行搅拌的第二搅拌机构,所述第一搅拌机构和第二搅拌机构位于电解区部的两侧。第一搅拌机构对污水进行充分搅拌,使其杂质混合均匀并且能够搅碎大颗粒杂质,便于后续污水电解。第二搅拌机构主要用于对药剂的搅拌,使其与电解完成的水混合均匀。

作为优选技术措施,第一搅拌机构、第二搅拌机构分别设有搅拌槽以及搅拌件,所述搅拌件上装配有若干搅拌桨,结构便于生产制造、简单实用。

作为优选技术措施,所述第一搅拌机构的搅拌槽一的下端部设有进水孔,搅拌槽一的上端部设有用于与水槽相连通的流通孔,污水从搅拌槽的底端流入,在进行充分搅拌后,下方的水流推动上方的污水从流通孔流入水槽中,所述第二搅拌机构的搅拌槽二上端部设有出水孔,电解完成的水需要靠水流的作用力才能流出,此时一些杂质会沉淀在槽底中,使得电解完成水得到进一步净化。

作为优选技术措施,所述加压筒装配在水槽中,其安装高度低于溢流孔的高度,并与水槽底部保持一定距离,便于待处理的污水进入加压筒中。

作为优选技术措施,电极组件架设水槽中,其底部空间与加压筒的下方空间相贯通,便于加压后的水流入电极组件的下端部,使得电解完成的水直接流向电极组件上方,进而从溢流孔流入下一电解机构中。

作为优选技术措施,不同电解机构的循环组件和电极组件错位安装,循环组件与相邻电解机构的电极组件相对布置。

对某一电解机构,进水端的溢流孔设置在循环组件上方,出水端的溢流孔设置电极组件上方,前一电解机构的出水端溢流孔是下一电解机构的进水端溢流孔。污水直接流入循环组件中,在加压筒以及驱动件的作用下,向下加速流动,进入电极组件下端腔体中,经过电解完成的水,在水流的作用下,流向电极组件上方,在反复进行内循环式电解后,最终从出水端的溢流孔中流出,流入下一级电解机构的循环组件中,确保只有电解完成的水,才能进入下一级电解机构中,使得污水能够得到多次电解净化,在实现持续不断处理污水的同时能够进一步提升出水水质,结构简单实用,方案切实可行。

作为优选技术措施,所述水槽上端设有盖板,其下端设有放水口,当全部污水电解完成后,水槽中储存的水,可以通过放水口流出。

作为优选技术措施,所述电极组件上方连接一排气管,所述排气管插设于盖板上,便于及时排出电解出来的气体,避免气体累积,出现安全隐患。

作为优选技术措施,所述驱动件上端连接一旋转电机,下端设有若干向外伸出的桨叶,所述桨叶倾斜安装在驱动件上,便于形成压力差,对水流进行引流,使得污水向下涌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设有多个电解机构,污水能够持续不断的流入电解机构中,电解机构的驱动件在加压筒内驱动污水向电极组件内涌动,使得污水在同一个电解机构内反复进行电解,形成内循环式电解模式。当污水持续涌入时,最上端已经反复电解的水从溢流孔流入下一电解机构,再次继续循环电解,形成多级电解系统,最终确保污水符合排放标准。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内循环式电解模式以及其组成的多级电解系统,能够持续不断处理污水,污水依次流经各个电解机构中,进行逐级净化,当污水流出电解机构时,使其达到排放标准,能够有效提升污水处理效率并且能够充分电解污水,使得污水排放达标,出水水质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部分结构示图。

图3为图1所示结构转换一定角度示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横向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竖向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电解机构,2-第一搅拌机构,3-第二搅拌机构,11-水槽,12-循环组件,13-电极组件,14-排气管,15-盖板,111-溢流孔,112-放水口,121-加压筒,122-驱动件,123-旋转电机,1221-桨叶,21-搅拌槽一,22-搅拌件,221-搅拌桨,211-进水孔,23-搅拌驱动源,31-搅拌槽二,311-出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相反,本实用新型涵盖任何由权利要求定义的在本实用新型的精髓和范围上做的替代、修改、等效方法以及方案。进一步,为了使公众对本实用新型有更好的了解,在下文对本实用新型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上”、“下”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5所示,内循环式电解槽,包括搅拌区部、电解区部,所述电解区部设有至少两个彼此相通的电解机构1,所述电解机构1包括用于盛放污水的水槽11、用于使得污水循环流动的循环组件12、用于电解污水的电极组件13,所述水槽11上端设有用于与其他水槽11相通的溢流孔111。所述循环组件12竖向布置,其设有加压筒121、驱动件122。

本实用新型设有多个电解机构1,污水能够持续不断的流入电解机构1中,电解机构1的驱动件122在加压筒121内驱动污水向电极组件13内涌动,电解完成的水在加压筒121作用下,又被推动向电极组件13内流动,在同一个电解机构1内反复进行电解,形成内循环式电解模式,反复多次后,电极组件13上方的水都能够得有效电解净化。当污水持续涌入时,最上端已经反复电解的水从溢流孔111流入下一电解机构1,再次继续循环电解,形成多级电解系统,确保污水符合排放标准。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内循环式电解模式以及其组成的多级电解系统,能够持续不断处理污水,污水依次流经各个电解机构中,进行逐级净化,当污水流出电解机构时,使其达到排放标准,能够有效提升污水处理效率并且能够充分电解污水,使得污水排放达标,出水水质好。

不同电解机构1的循环组件12和电极组件13错位安装,循环组件12与相邻电解机构1的电极组件13相对布置。

对某一电解机构1,进水端的溢流孔111设置在循环组件12上方,出水端的溢流孔111设置电极组件13上方,前一电解机构1的出水端溢流孔111是下一电解机构1的进水端溢流孔111。

污水直接流入循环组件12中,在加压筒121以及驱动件122的作用下,向下加速流动,进入电极组件13下端腔体中,经过电解完成的水,在水流的作用下,流向电极组件13上方,在反复进行内循环式电解后,最终从出水端的溢流孔111中流出,流入下一级电解机构1的循环组件12中,确保只有电解完成的水,才能进入下一级电解机构1中,使得污水能够得到多次电解净化,在实现持续不断处理污水的同时能够进一步提升出水水质,结构简单实用,方案切实可行。

所述搅拌区部设有用于搅拌污水的第一搅拌机构2、用于对药剂进行搅拌的第二搅拌机3,所述第一搅拌机构2和第二搅拌机3位于电解区部的两侧。第一搅拌机构2对污水进行充分搅拌,使其杂质混合均匀并且能够搅碎大颗粒杂质,便于后续污水电解。第二搅拌机3主要用于对药剂的搅拌,使其与电解完成的水混合均匀。

第一搅拌机构2、第二搅拌机3分别设有搅拌槽、搅拌驱动源23以及搅拌件22,所述搅拌件22上装配有若干搅拌桨221,结构便于生产制造、简单实用。所述第一搅拌机构2的搅拌槽一21的下端部设有进水孔211,搅拌槽一21的上端部设有用于与水槽11相连通的流通孔,污水从搅拌槽的底端流入,在进行充分搅拌后,下方的水流推动上方的污水从流通孔流入水槽11中,所述第二搅拌机3的搅拌槽二31上端部设有出水孔311,电解完成的水需要靠水流的作用力才能流出,此时一些杂质会沉淀在槽底中,使得电解完成水得到进一步净化。

所述水槽11上端设有盖板15,其下端设有放水口112,当全部污水电解完成后,水槽11中储存的水,可以通过放水口112流出。所述电极组件13上方连接一排气管14,所述排气管14插设于盖板15上,便于及时排出电解出来的气体,避免气体累积,出现安全隐患。

所述加压筒121装配在水槽11中,其安装高度低于溢流孔111的高度,并与水槽11底部保持一定距离,便于待处理的污水进入加压筒121中。电极组件13架设水槽11中,其底部空间与加压筒121的下方空间相贯通,便于加压后的水流入电极组件13的下端部。所述驱动件122上端连接一旋转电机123,下端设有若干向外伸出的桨叶1221,所述桨叶1221倾斜安装在驱动件122上,便于形成压力差,对水流进行引流,使得污水向下涌动。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还可以在不脱离实用新型的前提下作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