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烯醇废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91925发布日期:2019-09-03 20:35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聚乙烯醇废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至少有一个物理处理步骤的废水的多级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聚乙烯醇废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聚乙烯醇是目前发现的唯一具有优异水溶性且无毒的有机聚合物,广泛用于纺织浆料,刺绣水溶性无纺布,维纶纤维,造纸,涂料,胶黏剂,食品,医药等领域。但是,由于其具有优异的水溶性,聚乙烯醇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聚乙烯醇废水。其中,又以纺织和刺绣行业情况最为突出,产生的聚乙烯醇废水不仅量大,而且浓度高。然而,聚乙烯醇是典型的难降解有机物,排入自然水体后会形成大量泡沫和累积,不利于自然水体复氧,形成严重污染。在国家环保压力越来越大的背景下,很多纺织行业企业开始转用性能较次但易降解的淀粉类浆料,这不仅影响了纺织业产品质量,对上游聚乙烯醇类产品供应企业也形成了巨大挑战。据市场调研,目前,我国国内聚乙烯醇水溶纤维和纺织浆料用聚乙烯醇产品的市场容量约为两万吨。再加上其他聚乙烯醇相关产品的生产使用,其市场容量之大更是难以估量。目前,聚乙烯醇废水的处理方法较多,有生化法、吸附法、盐析法、湿式催化氧化法、光催化氧化法、Fenton氧化法、微波辐射法、臭氧氧化等,但具有实用意义的工程实施上的聚乙烯醇废水处理的系统及方法较少,尤其缺少絮凝析出等物理方法处理聚乙烯醇废水的相关系统及方法。上述方法中,除生化法外,其他方法因处理费用高、技术难度高或投资高等原因无法实现工业化。文献中,也有关于聚乙烯醇废水处理的相关报道。如公开号为CN104529072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聚乙烯醇废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预处理单元、生化处理单元和深度处理单元,预处理单元设有进水口,深度处理单元设有出水口;其中,预处理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格栅渠、集水池、调节池和中和地;生化处理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水解酸化池、MBBR池和二沉池;深度处理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曝气生物滤池、机械加速澄清池、砂滤池和消毒水池。该系统能实现对PVA生产废水进行特定方式的预处理生化处理深度处理的综合处理,实现了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减少了药剂和能源的消耗,节省了运行费用,处理后废水满足回用要求。但是,该系统无法处理聚乙烯醇所形成COD在200-500ppm以上的高浓度聚乙烯醇废水;且长期处理聚乙烯醇废水浓度较高,生化处理的活性污泥会失活。公开号为CN106311125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氧化锰/氧化铝复合材料在聚乙烯醇处理方面的应用,其通过MnxOy/γAl203复合材料对聚乙烯醇水溶液进行吸附处理或催化降解处理,同步实现了聚乙烯醇的吸附处理及催化阵解处理。但是,该方法为吸附催化反应,催化剂的使用需不断再生,对设备和操作人员的要求较高,成本较高,难以实现工业化生产推广。公开号为CN105540818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过氧化氢催化氧化聚乙烯醇废水的处理方法,A.向聚乙烯醇废水中加入酸溶液调节其pH为2.0-6.0;B.向第一步调节pH值后的聚乙烯醇废水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和催化剂,在搅拌条件下降解聚乙烯醇废水,从而实现聚乙烯醇废水的处理;处理过程在常压进行,反应温度为50-80℃;其中,过氧化氢溶液质量浓度为20%-40%;过氧化氢与废水中聚乙烯醇质量比为1.5-30;所述催化剂由活性炭载体和载体表面的活性组分构成;其中活性炭颗粒大小为8-50目,活性组分为过渡金属及其氧化物,活性组分在催化剂中的质量含量为0.05%-8%,催化剂按在废水中浓度为0.5-2.5g/L进行投加。其废水中COD的去除率达90%以上,大部分的聚乙烯醇可以被去除。但是该方法不能够很好处理聚乙烯醇所形成COD在5000-10000ppm以上的高浓度聚乙烯醇废水;且对设备和操作人员的要求较高,难以实现工业化生产,成本较高,且由于废水COD变化对PH、过氧化氢溶液和催化剂投加量等操作要求较高而使处理效果不稳定,如催化剂加多,则水体颜色发黄,色度超标;COD变大催化剂加少了,处理不下来。同样,过氧化氢溶液的量也需要根据废水COD不断变化。技术实现要素: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乙烯醇废水处理系统,该系统能够处理聚乙烯醇所形成COD在5000-10000ppm以上的聚乙烯醇废水,且对设备和操作人员的要求不高,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稳定性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聚乙烯醇废水处理系统,包括:污水调节池、溶液调配槽和混合器,该混合器分别与污水调节池和溶液调配槽连通,所述混合器的出液口连接沉降池,该沉降池的上部设置有出水口,该出水口与出水监护池连通,所述沉降池的底部设置有打捞装置或沉降池池壁设置有便于人工打捞通道和扶梯,该打捞装置用于将沉降池内的析出物打捞进分离器内或通过打捞通道和扶梯人工将沉降池内的析出物打捞进分离器内,该分离器分别与出水监护池和干化处理装置连接,用于将分离出的液体排放到出水监护池内、分离器分离出的固体排放到干化处理装置内,所述溶液调配槽至少1个。该系统能够处理聚乙烯醇所形成COD在5000-10000ppm以上的聚乙烯醇废水,且对设备和操作人员的要求不高,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利用该系统处理聚乙烯醇废水,稳定性好,不会出现废水COD波动导致处理效果不稳定等情况。进一步,所述溶液调配槽为1个或2个。进一步,所述污水调节池设置有换热系统。进一步,所述溶液调配槽设置有搅拌器、夹套和温度控制系统。进一步,所述混合器内设置有搅拌器或水流扰动挡板或同时设置有搅拌器和水流扰动挡板。进一步,所述打捞装置设置有带提环的不锈钢板网框,该不锈钢板网框将固体析出物提出沉降池。进一步,所述分离器为筛板分离器,该筛板分离器的网孔小于2mm。进一步,所述干化处理装置为压滤机或分层晾干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该系统能够处理聚乙烯醇所形成COD在5000-10000ppm以上的聚乙烯醇废水。该系统对设备和操作人员的要求不高,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利用该系统处理聚乙烯醇废水,稳定性好,不会出现废水COD波动导致处理效果不稳定等情况。采用该系统对聚乙烯醇废水进行处理,废水中聚乙烯醇所形成COD去除率可达90%以上,并能够回收聚乙烯醇,环保的同时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实现能源、资源的循环利用。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的聚乙烯醇废水处理系统的结构图,其中,1为聚乙烯醇废水来水,2为废水调节池,3为污水泵,4为溶液调配槽,5为混合器,6为沉降池,7为上清液排入出水监护池或进入市政管网,8为筛板分离器,9为打捞回收聚乙烯醇干化装置,10为出水监护池,11为干化PVA作固废处理或回收利用,12为监护池出水排入市政管网;图2是实施例1的聚乙烯醇废水处理系统的带换热系统调节池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1的聚乙烯醇废水处理系统的带温控、搅拌、夹套的溶液调配槽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1的聚乙烯醇废水处理系统的带搅拌、水流扰动挡板混合器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1的聚乙烯醇废水处理系统的带提环不锈钢板网框示意图;图6是实施例2的聚乙烯醇废水处理系统的结构图,其中,1为聚乙烯醇废水来水,2为废水调节池,3为污水泵,4A为溶液调配槽A,4B为溶液调配槽B,5为混合器,6为沉降池,7为上清液排入出水监护池或进入市政管网,8为筛板分离器,9为打捞回收聚乙烯醇干化装置,10为出水监护池,11为干化PVA作固废处理或回收利用,12为监护池出水排入市政管网;图7是实施例2的聚乙烯醇废水处理系统的带换热系统调节池示意图;图8是实施例2的聚乙烯醇废水处理系统的带温控、搅拌、夹套的溶液调配槽示意图;图9是实施例2的聚乙烯醇废水处理系统的带搅拌、水流扰动挡板混合器示意图;图10是实施例2的聚乙烯醇废水处理系统的带提环不锈钢板网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所举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进行说明,但并不是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仅限于所举实施例。所以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上述
实用新型内容对实施方案进行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聚乙烯醇废水处理系统,包括:污水调节池、溶液调配槽和混合器,该混合器分别与污水调节池和溶液调配槽连通,所述混合器的出液口连接沉降池;所述沉降池的上部设置有出水口,该出水口与出水监护池连通,所述沉降池的底部设置有打捞装置,该打捞装置用于将沉降池内的析出物打捞进分离器内;所述分离器分别与出水监护池和干化处理装置连接,用于将分离出的液体排放到出水监护池内、分离器分离出的固体排放到干化处理装置内;所述污水调节池设置有换热系统,所述溶液调配槽设置有搅拌器、夹套和温度控制系统,所述混合器内设置有搅拌器和水流扰动挡板;所述打捞装置设置有带提环的不锈钢板网框,该不锈钢板网框将固体析出物提出沉降池;所述分离器为网孔小于2mm的筛板分离器,所述干化处理装置为压滤机或分层晾干装置。采用本实施例的系统处理聚乙烯醇废水时,在废水调节池中将聚乙烯醇废水降温,在溶液调配槽中于配置废水处理剂;然后将降温后的聚乙烯醇废水与废水处理剂混合,混合液通过混合器进入沉降池进行沉降,得到的上清液排入出水监护池,沉降池底部的析出物通过进入筛板分离器进行固液分离,分离出的固体进入回收PVA打捞干化处理装置处理,分离出的液体则进入出水监护池。实施例2如图6所示,一种聚乙烯醇废水处理系统,包括:污水调节池、溶液调配槽和混合器,该混合器分别与污水调节池和溶液调配槽连通,所述混合器的出液口连接沉降池;所述沉降池的上部设置有出水口,该出水口与出水监护池连通,所述沉降池的底部设置有打捞装置,该打捞装置用于将沉降池内的析出物打捞进分离器内;所述分离器分别与出水监护池和干化处理装置连接,用于将分离出的液体排放到出水监护池内、分离器分离出的固体排放到干化处理装置内;所述污水调节池设置有换热系统,所述溶液调配槽设置有搅拌器、夹套和温度控制系统,所述混合器内设置有搅拌器和水流扰动挡板;所述打捞装置设置有带提环的不锈钢板网框,该不锈钢板网框将固体析出物提出沉降池;所述分离器为网孔小于2mm的筛板分离器,所述干化处理装置为压滤机或分层晾干装置;所述溶液调配槽包括溶液调配槽A和溶液调配槽B。采用本实施例的系统处理聚乙烯醇废水时,在废水调节池中将聚乙烯醇废水降温,分布在溶液调配槽A和溶液调配槽B中配制废水处理剂A和废水处理剂B;然后将降温后的聚乙烯醇废水与废水处理剂A和废水处理剂B混合,混合液通过混合器进入沉降池进行沉降,得到的上清液排入出水监护池,沉降池底部的析出物通过进入筛板分离器进行固液分离,分离出的固体进入回收PVA打捞干化处理装置处理,分离出的液体则进入出水监护池。性能测试按照《GB/T11914-1989化学水质需氧量的测定》测试实施例1-2处理前后废水COD(化学含氧量),并按照公式计算COD去除率,结果如表1所示。表1测试结果来源处理前废水COD浓度(mg/l)处理后废水中COD浓度/(mg/l)COD去除率/%实施例1500045091.0实施例270000540092.3由表1可知,本实用新型的系统能够处理聚乙烯醇所形成COD在5000-70000ppm的聚乙烯醇废水,COD去除率可达91.0%-92.3%。且利用该系统处理聚乙烯醇废水,未出现随着聚乙烯醇废水COD浓度变化而导致的处理效果不稳定等情况。由此证明,本实用新型的系统能够处理聚乙烯醇所形成COD在5000-10000ppm以上的聚乙烯醇废水;利用该系统处理聚乙烯醇废水,稳定性好,不会出现废水COD波动导致处理效果不稳定等情况。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