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磁流体活性再生处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628143发布日期:2021-01-12 10:41阅读:6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生物材料技术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生物磁流体活性再生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磁流体,又称为磁性液体,是指将纳米级别的铁磁性或亚铁磁性超微粒子,经表面活性剂包覆改性,稳定分散在载液中形成的胶体溶液。磁流体既有稳定强磁性又有液体流动性,随外加磁场具有可控流变特性。

生物磁流体具有高磁性、高密度、比表面积大、分布均匀等基础属性,在各分离领域中得到广泛的研究与应用。随着生物磁流体在废水处理领域中持续发展,生物磁流体废水处理絮凝技术具有分离效率高、沉降速度快、比表面积大、产水浊度低等优点,在发电厂、石油化工及冶金等行业废水深度处理领域中得到大力的研究与推广。然而随着生物磁流体材质吸附废水中杂质成分逐渐饱和,导致其对杂质成分的吸附效率大大降低,甚至彻底失效。

目前国内对失效的生物磁流体一般选择更换的方法,这样不仅大大增加了废水处理的经济成本,还可能会因存储失效材质引发环境二次污染的潜在风险。目前国内对生物磁流体实施活性再生处理及循环利用的技术领域一直处于空白阶段。因此,亟需一种对生物磁流体实施活性再生处理及循环利用的技术,提高生物磁流体的利用率、降低脱硫废水处理系统的投入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生物磁流体活性再生处理方法,以解决生物磁流体使用后失效导致成本高的问题,以提高生物磁流体回收利用率,降低使用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生物磁流体活性再生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菌群微波消解

将生物磁流体自然脱水晾干,然后放置于大型微波装置内进行消解处理;

s2、磁化处理

将s1中菌群消解后的生物磁流体收集于玻璃容器内并进行匀速搅拌;将氨水和氯化铵的混合溶液浸泡于生物磁流体中并充分混合;

s3、晶格熟化处理

将s2处理完的生物磁流体放入烘箱内进行加热到并恒温60min;

s4、表面改性处理

用十二磺基硫酸钠溶液均匀淋洗在s3中晶格熟化处理后的生物磁流体表面,并进行慢速搅拌;其次,使用无水乙醇均匀慢速淋洗干净即可;

s5、酸化稳定处理

将硝酸溶液均匀淋洗在步骤s4处理后的生物磁流体表面,并进行慢速搅拌,最后使用二级去离子水均匀慢速淋洗干净即可。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中微波装置调节的频率范围为1000-1500mhz,消解时间控制4-6小时。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中玻璃容器为附有搅拌器、倒锥形的玻璃容器,所述搅拌速度为0.2-0.3r/s、搅拌时间为10min。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中所述混合溶液包括20-25%氨水与5-10%氯化铵溶液,且氨水与氯化铵的体积比为9:1;所述混合溶液在生物磁流体中的浸泡反应时间为4-5小时。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中烘箱的加热温度为60℃。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4中的十二磺基硫酸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0%,所述搅拌方式为慢性机械搅拌、搅拌时间为60min、搅拌速度为10-15r/min。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5中硝酸溶液的质量分数为5%,所述搅拌方式为慢性机械搅拌、搅拌时间为60min、控制搅拌速度为10-15r/min。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所取得技术进步如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物磁流体活性再生处理方法,实现了长期使用而失去活性的生物磁流体的活性再生处理,恢复生物磁流体原有的比表面积、高磁性及沉降分离的能力;大大提高了生物磁流体回收利用率,降低了更换新生物磁流体的经济成本以及失效材质存储导致的环境二次污染的风险。本生物磁流体活性再生处理方法实现了火电厂脱硫废水深度处理领域的悬浮物与胶体快速沉降与分离效果,不仅有效解决了脱硫废水处理系统投入率低、产水浊度高、系统堵塞、沉积量大等问题,还为发电厂废水零排放的实施奠定重要的应用基础,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生物磁流体活性再生处理方法,包括菌群微波消解、磁化处理、晶格熟化处理、表面改性处理、酸化稳定处理五个步骤,具体方法如下:

s1、菌群微波消解

将失去活性的生物磁流体自然脱水晾干,然后放置于大型微波装置内对生物菌群进行消解处理,调节微波装置的频率为1000-1500mhz,控制消解时间在4-6小时。

s2、磁化处理

将s1中菌群消解后的生物磁流体收集于附有搅拌器、倒锥形的玻璃容器内,并进行匀速搅拌,控制搅拌速度为0.2-0.3r/s,以防止fe3o4磁粒团聚。配置20-25%(质量分数)氨水与5-10%(质量分数)氯化铵溶液的混合液,按照9:1的体积比进行混配,将混合液浸泡于匀速搅拌的生物磁流体中,浸泡时间4-5小时使混合液与生物磁流体充分磁化反应,将生物磁流体中fe2o3转化为fe3o4。

s3、晶格熟化处理

将生物磁流体放入烘箱内加热到60℃,并恒温加热60min,促使fe3o4生物磁流体晶格熟化和固定,防止其发生氧化。

s4、表面改性处理

将质量分数10%的十二磺基硫酸钠溶液均匀淋洗在经步骤s3晶格熟化处理后的生物磁流体表面,使生物磁流体改性处理,并进行慢速机械搅拌60min,控制搅拌速度为10-15r/min;其次,使用无水乙醇均匀慢速淋洗生物磁流体表面残存的十二磺基硫酸钠溶液,淋洗干净即可,使磁性粒子表面携带的负电荷彼此互相排斥,即达到静电稳定的作用。

s5、酸化稳定处理

将质量分数5%的硝酸溶液均匀淋洗在经步骤s4表面改性处理后的生物磁流体表面,并进行慢速机械搅拌60min,控制搅拌速度为10-15r/min,最后使用二级去离子水均匀慢速淋洗,淋洗干净生物磁流体表面残存的硝酸溶液即可,从而使磁性粒子表面携带上相同的正电荷,达到稳定电荷的作用。

本发明提供的改性生物磁流体活性再生处理方法,实现了经反复使用而失去活性的改性生物磁流体活性再生处理,恢复其原有的比表面积、磁性及高效分离能力。本发明大大提高了生物磁流体反复回收利用率,降低了更换新生物磁流体的经济成本,实现了火电厂烟气脱硫废水悬浮物与胶体的快速沉降与分离效果,不仅有效解决了脱硫废水处理系统投入率低、产水浊度高、系统堵塞、沉积量大等问题,还为全厂废水零排放的实施奠定重要的应用基础,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技术特征:

1.一种生物磁流体活性再生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菌群微波消解

将生物磁流体自然脱水晾干,然后放置于大型微波装置内进行消解处理;

s2、磁化处理

将s1中菌群消解后的生物磁流体收集于玻璃容器内并进行匀速搅拌;将氨水和氯化铵的混合溶液浸泡于生物磁流体中并充分混合;

s3、晶格熟化处理

将s2处理完的生物磁流体放入烘箱内进行加热到并恒温60min;

s4、表面改性处理

用十二磺基硫酸钠溶液均匀淋洗在s3中晶格熟化处理后的生物磁流体表面,并进行慢速搅拌;其次,使用无水乙醇均匀慢速淋洗干净即可;

s5、酸化稳定处理

将硝酸溶液均匀淋洗在步骤s4处理后的生物磁流体表面,并进行慢速搅拌,最后使用二级去离子水均匀慢速淋洗干净即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磁流体活性再生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微波装置调节的频率范围为1000-1500mhz,消解时间控制4-6小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磁流体活性再生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玻璃容器为附有搅拌器、倒锥形的玻璃容器,所述搅拌速度为0.2-0.3r/s、搅拌时间为10min。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磁流体活性再生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所述混合溶液包括20-25%氨水与5-10%氯化铵溶液,且氨水与氯化铵的体积比为9:1;所述混合溶液在生物磁流体中的浸泡反应时间为4-5小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磁流体活性再生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烘箱的加热温度为6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磁流体活性再生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的十二磺基硫酸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0%,所述搅拌方式为慢性机械搅拌、搅拌时间为60min、搅拌速度为10-15r/min。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磁流体活性再生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中硝酸溶液的质量分数为5%,所述搅拌方式为慢性机械搅拌、搅拌时间为60min、控制搅拌速度为10-15r/min。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磁流体活性再生处理方法,包括对长期使用而失去活性的生物磁流体进行菌群微波消解、磁化处理、晶格熟化处理、表面改性处理、酸化稳定处理的五个步骤。本发明大大提高了生物磁流体回收利用率,降低了更换新生物磁流体的经济成本以及二次污染的风险;不仅有效解决了脱硫废水处理系统投入率低、产水浊度高、系统堵塞、沉积量大等问题,还为发电厂废水零排放的实施奠定重要的应用基础,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技术研发人员:杨传;樊孝华;陶志国;杨一盈;米翠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北冀研能源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0.13
技术公布日:2021.0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