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污水预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58806发布日期:2020-05-22 21:24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用污水预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用污水预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医院污水来源及成分复杂,含有病原性微生物、有毒、有害的物理化学污染物和放射性污染等,具有空间污染、急性传染和潜伏性传染等特征,不经有效处理会成为一条疾病扩散的重要途径并严重污染环境。依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医院污水处理技术指南》的要求,医院污水必须达到排放标准,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现在的对医用污水的处理方式一般通过医用污水处理系统集中进行处理,而医用污水在在管道的输送过程中缺少处理,导致污水中病原体等有可能依附管道环境进行增殖和传播,造成较大的传染危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避免病原体通过输送管道传播的医用污水预处理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处理筒和消毒液储液筒,所述处理筒连接在排水器皿与排水管道之间,所述处理筒内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进液管和混液漏斗,所述消毒液储液筒与处理筒之间设置有连通管,消毒液储液筒内的消毒液依靠重力通过连通管自流至处理筒内,处理筒内与连通管连接的连通口的下边缘不低于混液漏斗的上边缘,进液管与混液漏斗之间设置有出液控制装置,所述出液控制装置包括浮板、遮挡板和用于连接浮板与遮挡板的连接杆,所述遮挡板滑动设置在处理筒的连通口上,当遮挡板处于下极限位置时,遮挡板完全密封连通口,且浮板的边缘与混液漏斗的漏斗面相接触,当遮挡板由下极限位置向上滑动的过程中,连通口受遮挡板遮挡的面积逐渐减小。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本实用新型所述进液管内自上而下设置有第一螺旋板,混液漏斗内自上而下设置有第二螺旋板,且第一螺旋板的旋向与第二螺旋板的旋向相反。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本实用新型所述消毒液储液筒为环状,消毒液储液筒套接在处理筒的外部,且处理筒上相对设置有两个连通口与消毒液储液筒之间连通,所述遮挡板也分别设置有两个,且两个遮挡板与浮板之间均设置有连接杆。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本实用新型所述消毒液储液筒连接有消毒液补液管,消毒液储液筒内设置有用于控制消毒液补液的液位控制装置。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本实用新型所述连通口的四周设置有滑槽,所述遮挡板滑动设置在滑槽内,且滑槽与遮挡板之间设置有胶条,滑槽的上端设置有开口,且滑槽设置有用于避免遮挡板滑出滑槽的限位元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在医用污水的排放源头设置污水预处理装置,能够根据各场景的医用污水的特性,供应相对应的消毒液,能够有效进行预消毒,降低后续过程中污水集中处理的难度;

2、本实用新型的处理筒筒内设置有出液控制装置,瞬时污水排放量较多时,能够相应流入更多的消毒液,起到更好的消毒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遮挡装置的释放连通口的放大状态示意图。

其中:1、进液管,2、第一螺旋板,3、消毒液储液筒,4、处理筒,5、连接杆,6、浮板,7、混液漏斗,8、第二螺旋板,9、滑槽,10、遮挡板,11、连通口,12、限位台,13、限位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医用污水预处理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处理筒4和消毒液储液筒3,所述处理筒4连接在排水器皿与排水管道之间,即排放的水经过处理筒4后再进入至排水管道内,所述处理筒4内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进液管1和混液漏斗7,所述进液管1内自上而下设置有第一螺旋板2,混液漏斗7内自上而下设置有第二螺旋板8,第一螺旋板2和第二旋螺板8主要目的在于对流经的水流起到螺旋导向的作用,因此第一螺旋板2和第二螺旋板8的螺距可以相对设置的较大一点,且第一螺旋板2的旋向与第二螺旋板8的旋向相反,而且为了增强第一螺旋板2的导向能力,可以将进液管1设置成上口径大于下口径的形式,主要是为了增强水流贴壁流动作用,混液漏斗则为漏斗状,也是同样的道理。所述消毒液储液筒3为环状,消毒液储液筒3套接在处理筒4的外部,且处理筒4上相对设置有两个连通口11与消毒液储液筒3之间连通,处理筒4的连通口11与消毒液储液筒3之间通过连通管连接。消毒液储液筒3内的消毒液依靠重力通过连通管自流至处理筒4内,因此消毒液储液筒3设置的应相对较高,处理筒4内的连通口11的下边缘不低于混液漏斗7的上边缘,进液管1与混液漏斗7之间出液控制装置,所述出液控制装置包括浮板6、遮挡板10和用于连接浮板6与遮挡板10的连接杆5,所述遮挡板10滑动设置在处理筒4的连通口11上,作为优选的,所述连通口11设置有两个,遮挡板10也相应设置有两个。为了便于设置遮挡板10,所述连通口11的四周设置有滑槽9,所述遮挡板10滑动设置在滑槽9内,且滑槽9与遮挡板10之间设置有胶条,胶条能够增加遮挡板10的密封能力,滑槽9的上端设置有开口,且滑槽9设置有用于避免遮挡板10滑出滑槽9的限位元件,如图2所示,所述限位元件包括设置在遮挡板10底部的限位台12和设置在滑槽上端内的限位柱13。当遮挡板10处于下极限位置时,遮挡板10完全密封连通口11,且浮板6的边缘与混液漏斗7的漏斗面相接触,为了达到该状态,第二螺旋板8的端部应相对设置的位于该状态的浮板6的下侧,避免干涉到浮板6。当遮挡板10由下极限位置向上滑动的过程中,连通口11受遮挡板10遮挡的面积逐渐减小。

本实施例所述消毒液储液筒3连接有消毒液补液管,消毒液储液筒3内设置有用于控制消毒液补液的液位控制装置,所述液位控制装置可以设置成电子液位传感器和电控蝶阀的形式,当液位低于设定液位时,电控蝶阀打开进液,达到设置液位时关闭;还可以直接将传统马桶上的机械式液位控制组件直接应用至该实施例中,马桶上的机械时液位控制组件为公知技术,在此不做赘述。

工作原理:将该实施例安装于排水器皿与排水管道之间,在排放医用污水时,污水通过进液管1进入至处理筒4中,而且由于第一螺旋板2的导向作用,污水呈旋转涡流的形式流入到处理筒4中,由于未排水时,浮板6与混液漏斗7的内侧面相接触,能够避免液体流过,而当液体流下时,流体会在混液漏斗7内聚集,直至通过浮力将浮板6托起,同时浮板6通过连接杆5带动遮挡板10打开,消毒液进入至处理筒4中,随污水下落至混液漏斗7内,混合后经过混液漏斗7的下端流出,并最终流出处理筒4。由于污水刚进入至处理筒4中为旋转涡流的形式,进入至混液漏斗7内时,第二螺旋板的作用会改变涡流的旋向,能够促进污水与消毒液的充分混合。当一次排水完成后,遮挡板10在自身重力、连接杆5重力以及浮板6重力的作用下滑动至滑槽9的下端,堵住从连通口11流出的消毒液。

在上述过程中,当瞬间污水排放量较大时,污水水量在混液漏斗7内聚集水位较高,浮板6拖动遮挡板10将连通口打开口径增大,消毒液进入处理筒4中的液量也会相应增多,用于达到较好的中和消毒效果。

为了减少浮板6对于污水进入时的干扰,浮板的上端可以设置呈锥面的形式,降低水流下落带来的冲击作用。

基于本实施例所述的结构,由于混液漏斗7的存在,该污水预处理装置不适合用于固液混合状态的工况,如马桶的污水处理,这种情况下较容易造成堵塞,应用在纯液态污水处理情况下效果更好。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个案,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符合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且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