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59251发布日期:2021-05-25 12:45阅读:53来源:国知局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水处理装置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保护环境,对生活污水也都进行处理,通过污水处理设备对产生的生活污水进行多层过滤净化,最后将净化后的水排放。

由于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有移动便捷、处理量灵活多变、施工周期短等优点,很好的解决了一些污水处理项目特别是农村地区等存在的污水水量少、污水收集困难、项目周期短的问题,因而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在分散型生活污水处理应用广泛。

现在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由于密封从而无法观察内部的情况,当一个周期内污水的排放量较大,污水处理设备内的沉淀物可能过量堆积,由于密封又没有监控可观察内部情况,就无法及时了解污水处理设备内部的情况,不能及时将过度堆积的沉淀物清理,影响到污水处理设备的处理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便于人查看污水处理装置的内部情况,本申请提供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污水处理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包括顶端开口内部中空的壳体,所述壳体的顶端开口处设置有用于将所述壳体的顶端开口封闭的遮挡盖,所述壳体的内部顶端处设置有控制所述遮挡盖移动从而使遮挡盖将所述壳体的顶端开口打开或封闭的控制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污水处理装置的内部进行查看的时候,将遮挡盖从壳体的顶端移动,从而将壳体的顶端开口露出,工作人员即可能够对壳体的内部进行查看,且由于将遮挡盖从壳体上移开,光线能够自壳体的内部照入到壳体的内部,从而能够更清晰的看清壳体内部的情况。

可选的,所述壳体的顶端设置有平行相对设置的滑轨,相对的滑轨分别位于壳体的顶端开口相对的两侧,所述遮挡盖滑动连接在相对的滑轨之间,所述控制机构能够带动所述遮挡盖在相对的滑轨之间移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滑轨从而对遮挡盖的移动进行导向,使遮挡盖沿着滑轨进行移动,当遮挡盖沿着滑轨移动至与壳体的顶端开口错开时,遮挡盖将壳体的顶端开口打开,当遮挡盖移动至与壳体的顶端开口相对的位置处时,遮挡盖将壳体的顶端开口封闭。

可选的,所述遮挡盖包括一端相对接的左板体和右板体,所述左板体和右板体均滑动连接在相对的滑轨之间,所述控制机构能够同步带动所述左板体和右板体相互靠近或远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遮挡盖分为左板体和右板体,从而在将壳体的顶端开口打开时,同步带动左板体和右板体向相背离的方向移动,从而缩短遮挡盖将壳体的顶端开口打开或关闭所用的时间。

可选的,所述控制机构包括回转连接在所述壳体顶端处的双向丝杠,所述双向丝杠的轴向方向沿着左板体和右板体的排列方向设置,所述双向丝杠包括同轴设置的左旋段和右旋段,所述左板体和右板体相对接的一端分别设置有左驱动块和右驱动块,所述左驱动块和右驱动块分别与双向丝杠的左旋段和右旋段螺纹相连,所述双向丝杠的一端设置有用于转动双向丝杠的驱动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双向丝杠同步带动左板体和右板体进行移动,其稳定性较高、传动效率较高。

可选的,所述遮挡盖包括一端相对接的左板体和右板体,所述左板体和右板体相背离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壳体相铰接,所述控制机构能够同步带动所述左板体和右板体绕着与壳体的铰接处进行上下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控制左板体和右板体向上转动从而将壳体的顶端开口打开,从而使污水处理装置在安装的过程中减少所占用的空间。

可选的,所述控制机构包括回转连接在所述壳体顶端处的双向丝杠,所述双向丝杠的轴向方向沿着左板体和右板体的排列方向设置,所述双向丝杠包括同轴设置的左旋段和右旋段,所述左旋段和右旋段上分别螺纹连接有左控制块以及右控制块,所述左控制块与所述左板体之间设置有左连接杆,所述左连接杆分别与左控制块和左板体铰接相连,所述右控制块与所述右板体之间设置有右连接杆,所述右连接杆分别与右控制块和右板体铰接相连,所述双向丝杠的一端设置有用于转动双向丝杠的驱动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随着双向丝杠的转动从而同步带动左板体和右板体,使左板体和右板体分别绕着与壳体的铰接处进行转动。

可选的,所述壳体的内部顶端设置有照明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为壳体的内部提供光源,从而使人能够在昏暗的环境下看清壳体内部的情况。

可选的,所述壳体的内部位于所述控制机构的下方设置有透明的保护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壳体的顶端开口打开后,保护板能够防止外界的异物进入到壳体的内部。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当需要对污水处理装置的内部进行查看的时候,将遮挡盖从壳体的顶端移动,从而将壳体的顶端开口露出,工作人员即可能够对壳体的内部进行查看,且由于将遮挡盖从壳体上移开,光线能够自壳体的内部照入到壳体的内部,从而能够更清晰的看清壳体内部的情况;

2.照明装置能够为壳体的内部提供光源,从而使人能够在昏暗的环境下看清壳体内部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沿a-a处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b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的遮挡盖打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沿c-c处的剖视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二的遮挡盖打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外壳;11、壳体;111、主体部;112、延伸部;12、遮挡盖;121、左板体;1211、左驱动块;122、右板体;1221、右驱动块;13、滑轨;14、控制机构;141、双向丝杠;1411、左旋段;1412、右旋段;142、驱动电机;143、固定座;144、左控制块;145、右控制块;146、左连接杆;147、右连接杆;15、保护板;151、固定条;16、照明灯带;2、混凝单元;3、絮凝单元;4、沉淀单元;5、清水排放池;6、污水进水管路;7、混凝剂加入管路;8、絮凝剂加入管路;9、污泥排放装置;10、排水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7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参照图1、图2,污水处理装置包括中空的呈矩形体的外壳1,外壳1的内部依次并排设置有内部相连通的混凝单元2、絮凝单元3、沉淀单元4以及清水排放池5。外壳1与混凝单元2相对的位置上设置有与混凝单元2的内部相连通的污水进水管路6以及混凝剂加入管路7。外壳1上与絮凝单元3相对的位置设置有与絮凝单元3的内部相连通的絮凝剂加入管路8。外壳1的底端与沉淀单元4相对的位置设置有与沉淀单元4相通的污泥排放装置9。外壳1上与清水排放池5相对的位置处设置有排水管路10。自污水进水管路6进入到混凝单元2的污水,在经过混凝单元2、絮凝单元3以及沉淀单元4的处理后流至清水排放池5中后通过排水管路10排出,留存在沉淀单元4底端处的污泥则通过污泥排放装置9排出。

外壳1中混凝单元2所在的一侧为外壳1的进水端,清水排放池5所在的一端为外壳1的排水端。剩余的两侧则分别为外壳1的前侧和后侧。

参照图2,外壳1包括顶端呈开口状的壳体11以及设置在壳体11顶端处用于将壳体11的顶端开口封闭的遮挡盖12。

壳体11包括与混凝单元2、絮凝单元3、沉淀单元4以及清水排放池5水平相对的主体部111以及高出混凝单元2、絮凝单元3、沉淀单元4以及清水排放池5的延伸部112,延伸部112与主体部111之间一体成型或焊接固定。

参照图2、图4,位于延伸部112的顶端端面上,靠近延伸部112的前侧和后侧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长度方向自延伸部112的进水端向延伸部112的排水端方向设置的滑轨13,滑轨13固定在延伸部112的顶端端面上。位于延伸部112前侧和后侧处的滑轨13之间水平相对且相互平行。延伸部112的顶端开口位于两根滑轨13之间。

滑轨13采用槽钢制作而成,且两根滑轨13的开口相对设置。遮挡盖12位于两根滑轨13之间并与滑轨13之间滑动相连。遮挡盖12与滑轨13相对的一端分别伸入到所对应的滑轨13的开口中。

遮挡盖12包括沿着滑轨13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的左板体121以及右板体122,左板体121和右板体122均与两根滑轨13之间滑动相连。位于遮挡盖12的下方设置有同步带动左板体121和右板体122相互靠近或远离的控制机构14,当左板体121和右板体122相互远离时,延伸部112顶端的开口逐渐被打开。

控制机构14包括回转连接在延伸部112的内部顶端处的双向丝杠141,双向丝杠141与滑轨13之间相互平行。双向丝杠141包括同轴设置左旋段1411和右旋段1412,左旋段1411和右旋段1412之间一体成型。左旋段1411和右旋段1412的对接处与左板体121和右板体122在将壳体11的顶端开口封闭状态下的对接缝相对。

左板体121和右板体122相对接的一端与双向丝杠141相对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有左驱动块1211和右驱动块1221,左驱动块1211与左板体121之间焊接固定,右驱动块1221与右板体122之间焊接固定。左驱动块1211与双向丝杠141的左旋段1411之间螺纹相连,右驱动块1221与双向丝杠141的右旋段1412之间螺纹相连。

双向丝杠141的其中一端穿过延伸部112的侧壁露出。位于双向丝杠141伸出至延伸部112外面的一端处设置有驱动电机142,驱动电机142通过固定座143固定在延伸部112的外侧表面。固定座143与延伸部112之间焊接固定,驱动电机142与固定座143之间螺栓固定。驱动电机142的电机轴与双向丝杠141之间同轴相对并固定在一起。

当驱动电机142在驱动双向丝杠141进行正转或反转时,左板体121和右板体122相互靠近或远离,从而控制延伸部112的顶端开口的打开或关闭。

参照图2、图3,位于延伸部112的内部、控制机构14的下方设置有由透明塑料材质制成的保护板15,保护板15的边缘设置有贴合在延伸部112内侧表面的固定条151,固定条151与保护板15之间一体成型。固定条151则通过螺栓与延伸部112之间固定在一起。

位于延伸部112的侧壁的内侧表面位于保护板15上方的位置安装有照明灯带16,照明灯带16通过螺栓固定在延伸部112的侧壁的内侧表面上。通过照明灯带16,从而当需要查看壳体11的内部的情况时,照明灯带16能够为壳体11的内部提供光源,从而便于人员查看壳体11的内部情况。

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当需要查看外壳1内部的混凝单元2、絮凝单元3以及沉淀单元4的内部情况的时候,通过控制机构14控制左板体121和右板体122相互远离,从而将壳体11的顶端开口打开,工作人员则可以通过壳体11的顶端开口查看混凝单元2、絮凝单元3以及沉淀单元4的内部情况。

实施例二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参照图5、图6,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左板体121和右板体122与壳体11之间的连接方式不同以及所采用的控制机构14的具体结构不同。

左板体121和右板体122相背离的一端分别延伸部112的顶端相铰接,左板体121和右板体122的转动方向均为上下转动。当左板体121和右板体122同时向上翻转时,壳体11的顶端开口则被打开。当左板体121和右板体122贴合在壳体11的顶端端面上的时候将壳体11的顶端开口封闭。

参照图6、图7,控制机构14包括回转连接在延伸部112内部的双向丝杠141,双向丝杠141的轴向方向沿着左板体121和右板体122的排列方向设置。双向丝杠141包括同轴设置左旋段1411和右旋段1412,左旋段1411和右旋段1412之间一体成型。左旋段1411和右旋段1412的对接处与左板体121和右板体122在将壳体11的顶端开口封闭状态下的对接缝相对。

位于双向丝杠141的左旋段1411上螺纹连接有左控制块144,位于双向丝杠141的右旋段1412上螺纹连接有右控制块145。左控制块144与左板体121之间设置有左连接杆146,左连接杆146一端与左控制块144相铰接,另一端铰接在左板体121内侧表面的中间位置处。右控制块145与右板体122之间设置有右连接杆147,右连接杆147一端与右控制块145相铰接,另一端铰接在右板体122内侧表面的中间位置处。

双向丝杠141的其中一端穿过延伸部112的侧壁露出。位于双向丝杠141伸出至延伸部112外面的一端处设置有驱动电机142,驱动电机142通过固定座143固定在延伸部112的外侧表面。固定座143与延伸部112之间焊接固定,驱动电机142与固定座143之间螺栓固定。驱动电机142的电机轴与双向丝杠141之间同轴相对并固定在一起。

当双向丝杠141转动时,左控制块144和右控制块145相互靠近或远离,当左控制块144和右控制块145相互远离时,左连接杆146和右连接杆147分别推动左板体121和右板体122向上翻起。

当驱动电机142在驱动双向丝杠141进行正转或反转时,左板体121和右板体122同时向上翻起或向下翻转,从而控制延伸部112的顶端开口的打开或关闭。

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当需要查看外壳1内部的混凝单元2、絮凝单元3以及沉淀单元4的内部情况的时候,通过控制机构14控制左板体121和右板体122同时向上翻起,从而将壳体11的顶端开口打开。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