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抑制微生物生长功能的藻水过滤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79852发布日期:2021-06-01 17:26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抑制微生物生长功能的藻水过滤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环境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带有抑制微生物生长功能的藻水过滤设备。



背景技术:

湖泊江河悬浮物是当今社会较为重要的问题之一,诸如蓝藻、海藻、水草等会对人们所依赖的水资源造成污染,为应对该问题,必须及时对湖泊悬浮物进行打捞去除,现多采用蓝藻收集船来收集悬浮蓝藻,收集后的蓝藻水经过过滤器将湖水与藻类分离开来,一般采用带筛机过滤、斜面过滤或者振动斜筛过滤进行初级分离,但是其过滤面积受到载体船舶夹板面积的严格限制,远远不能满足太湖、巢湖德国大型湖泊的蓝藻灾害控制需求,基于此,专利号为cn200910031268.0公开的鳃式过滤器以其高度密集化的斜面过滤技术解决了过滤流量的问题,但是,该鳃式过滤器在使用时存在以下问题:

1、鳃式过滤器的滤网使用时间较长了之后,其过滤蓝藻的滤网膜表面会生出许多微生物膜,微生物膜会造成滤网堵塞的问题,严重妨碍了蓝藻水的过滤效率,传统是使用水枪清洗滤网,但是该方法人工工作量大,清洗滤网的时间较长,耗时耗力;

2、鳃式过滤器的单元筛的滤膜在对藻水进行过滤分离的时候,藻水会被分离成蓝藻和液体水,蓝藻由于自身重力在滤膜上滑落,液体水会渗入滤膜背面,此时有部分的蓝藻颗粒无法滑落而粘附于滤膜表面,传统也是通过水枪清洗滤膜表面的蓝藻颗粒,但是该方法人工清洗难度大,清洗所有滤膜消耗的时间较长;

所以,人们急需一种带有抑制微生物生长功能的藻水过滤设备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抑制微生物生长功能的藻水过滤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有抑制微生物生长功能的藻水过滤设备,包括输水组件和过滤器,所述输水组件通过输水管与过滤器连接,所述输水组件用于抑制物料中的微生物生长,所述过滤器用于分离物料和液体,所述过滤器一侧设有支撑组件;

通过输水组件将湖泊上收集好的藻水传输给过滤器,在传输藻水的同时,将臭氧与藻水融合在一起,使得过滤器对藻水进行过滤分离的时候,不会有微生物的生长,过滤器经长时间使用后也就不会有微生物膜的堆积,有效地解决了藻水中微生物生长会堵塞过滤器的问题,从源头上也是就传输藻水的过程中就对微生物进行抑制有利于提高过滤器的使用性能。

进一步的,所述输水组件包括混合器和抑制器,所述混合器一端通过第一管道与输水管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管道与抑制器连接;所述输水管一端与水泵管道连接,另一端与过滤器管道连接,所述混合器用于混合气体与液体;

进一步的,所述混合器为高压溶气泵;

进一步的,所述混合器为射流器,所述射流器内部包括有气水混合腔,所述气水混合腔通过第二管道与抑制器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抑制器为臭氧发生器、羟基自由基发生器、氧自由基发生器中的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臭氧发生器产生的臭氧浓度范围为0.3-0.6ppm;

利用臭氧发生器与空气接触产生臭氧,水泵将经蓝藻收集设备收集的蓝藻水抽吸至射流器中,通过射流器使得藻水与臭氧融合,射流器使得藻水与臭氧的混合效率高,以此来实现抑制藻水中微生物生长的功能,高压溶气泵通过泵内加压混合,臭氧直接被泵的叶轮搅拌,气体溶解率在95%以上,再将融合了臭氧的藻水传输至过滤器,可以有效地防止过滤器上生长出微生物膜。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器包括框架、布水管和导流板,所述框架倾斜设置,所述框架上设有滤网,所述布水管设于框架顶部,所述布水管一端与滤布顶部对应设置,所述布水管设有若干根,若干根所述布水管一端均与输水管连通,另一端均平行于滤网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导流板两侧边与框架固定连接,所述导流板平行设于滤网背面,所述框架顶部与支撑平台铰接,所述框架底部与收集槽铰接,所述收集槽通过支架固定,所述支撑平台通过支撑组件支撑;

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杆和凸轮,所述凸轮上设有曲线槽,所述支撑杆一端与支撑平台滑动连接,另一端通过曲线槽与凸轮滑动连接;所述凸轮底部通过第一连接杆与第一支撑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上套设有第一锥形齿,所述第一锥形齿通过驱动组件驱动,所述支撑杆呈t形设置,所述支撑平台内部设有滑槽,所述所述滑槽与支撑杆顶部对应设置;

通过臭氧融合了的藻水经过射流器和输水管传输至布水管,从而藻水会从滤网顶部喷淋而下,经过滤网分离的浓藻浆会在滤网上滑落至收集槽内部,经过滤网过滤得到的水会下渗至导流板位置处,最终从导流板底部与集液槽之间的缝隙排出,滤网经长期时候后,不会出现有微生物膜辅附着在滤网表面的情况,节省了后期滤网的清洗过程,极大地节省了人力。

通过支撑组件支撑支撑平台,从而支撑整个过滤器,通过驱动组件驱动第一锥形齿,使得第一锥形齿转动,从而带动凸轮转动,凸轮转动使得支撑杆在曲线槽上滑动,从而实现支撑杆的上下往复运动,支撑杆上下往复运动使得支撑平台也同时上下往复,由于支撑平台与框架铰接使得支撑平台水平左右往复运动,实现了调节框架倾斜度的功能,支撑杆呈t形使得支撑杆在上下往复的时候,支撑平台可以水平地左右往复运动,从而实现框架倾斜度的调节。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集水槽和第二锥形齿,所述集水槽设于滤网顶部的正下方,所述集水槽侧壁与第二支撑座滑动连接,所述集水槽底部通过第一弹簧与第二支撑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座通过立柱与第二连接杆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另一端与第二锥形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锥形齿与第一锥形齿啮合,所述第二连接杆上设有齿轮,所述齿轮与齿条传动连接,所述齿条与集水槽一侧固定连接,所述集水槽位于导流板一侧,所述导流板的长度小于框架的长度;

利用集水槽装从滤网顶部过滤下落的水,使得集水槽随着装水越来越多,使得集水槽在第二支撑座内部下移,下压第一弹簧,此时集水槽下移的过程齿条也随之下移,此时齿条传动齿轮,齿轮带动第二锥形齿转动,从而实现传动第一锥形齿的功能,从而实现了支撑杆的上下往复运动,导流板的长度小于框架的长度是为了使得从滤布顶部过滤的水不会下渗至导流板,而是直接下落于集水槽中,也就是说集水槽顶部与滤布之间没有导流板,从而实现蓝藻过滤的水作为动力来源使得框架上下抖动的功能。

进一步的,所述集水槽内部固定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槽孔,所述槽孔底部设有开口,所述槽孔内部嵌有堵帽,所述堵帽呈工字型设置,所述堵帽正下方竖直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一端与集水槽底部滑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支撑座固定连接;所述集水槽底部还设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可伸缩设置,所述固定板设于集水槽的中部,所述开口的长度小于堵帽底部的长度,所述开口的长度大于固定块的长度,所述固定块靠近固定板的一端高出集水槽底部设置;

从滤网顶部下落的水从固定板开始水位上升,随着集水槽内部水位的上升集水槽在第二支撑座内部下压,直到集水槽下降至固定块顶端顶住堵帽使得堵帽有一个向上的位移,当堵帽被上顶时开始漏水,使得固定板上面的水下漏至固定板下面,最后汇集到排水管中,此时集水槽内部水减少,使得集水槽向上回位,此时齿条与齿轮也是处于传动的状态,使得支撑杆依旧处于上下往复运动的状态,固定板设在上面会降低集水槽的容量,固定板设在下面离固定块之间距离太短,导致只装了一小部分的水的时候就开始排水,集水槽的上下位移量太小,所以固定板设于集水槽中部是一个较佳的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堵帽的中间竖直段外壁设有环形腔室,所述环形腔室底部与固定板顶部接触连接,所述环形腔室顶部与堵帽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环形腔室内部设有环形板,所述环形板通过若干个第二弹簧与堵帽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堵帽的中间竖直段上水平开设有若干个第一排水孔,若干个所述第一排水孔的水平轴线高于环形板设置,所述堵帽下端竖直开设有若干个第二排水孔,所述第一排水孔与第二排水孔连通;

通过环形腔室可以使得堵帽一直处于被顶起的状态,此时不是由于固定块的上顶,而是由于水会上压环形板使得第二弹簧被挤压,直到环形板被上压至与第一排水孔平齐,此时开始排水,排水的同时第二弹簧由于水压会一直处于压缩状态,水从第一排水孔和第二排水孔排出至排水管内部,此时集水槽内部水量减少,使得集水槽上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臭氧发生器产生产生臭氧,利用射流器将臭氧与藻水混合一起传输到布水管中,臭氧可以抑制藻水中的微生物生长,使得藻水经过布水管到滤网上过滤分离时,不会有微生物生长并附着在滤网上,有效地解决了滤网经长期使用会产生微生物膜而导致滤网堵塞的问题,且臭氧发生器原理简单操作简便,与空气接触即可实现该功能,较以往水枪清洗的方法相比,极大地降低了工作难度,且从源头上抑制微生物生长的效果比后期清洗的效果好。

2、通过支撑组件和驱动组件可以实现框架倾斜度的交替改变,当框架倾斜度大时,有利于较轻的蓝藻在滤网上滑落,当框架倾斜度小时,可以有效地避免较重的蓝藻由于自重快速滑过滤网而导致过滤效果不佳的问题,框架倾斜度交替改变可以同时适应于同一批次蓝藻中较重的蓝藻和较轻的蓝藻,有利于提高滤网的过滤效率。

3、通过支撑组件和驱动组件在实现框架倾斜度交替改变的同时,可以形成框架小幅度的持续抖动,框架的持续抖动可以使得滤网上的蓝藻颗粒被弹起,有效地解决了蓝藻颗粒附着在滤网表面的问题,与以往水枪清洗的方式相比,该原理简单,操作简便,在滤网过滤的同时就可以实现对蓝藻颗粒的抖动,且是滤网全面积的抖动,有利于提高蓝藻的过滤效率,避免蓝藻颗粒堵塞滤网。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输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支撑组件和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支撑平台和支撑杆的侧视图;

图5是本发明凸轮与支撑杆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集水槽与齿条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集水槽与固定板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堵帽初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堵帽排水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输水组件;2、过滤器;3、输水管;4、支撑组件;5、驱动组件;11、混合器;111、气水混合腔;12、抑制器;13、水泵;21、框架;22、布水管;23、导流板;24、滤网;25、支撑平台;26、收集槽;41、支撑杆;42、凸轮;421、曲线槽;43、第一连接杆;44、第一支撑座;45、第一锥形齿;51、集水槽;511、固定板;5111、槽孔;5112、开口;52、第二锥形齿;53、第二支撑座;531、立柱;54、第一弹簧;55、第二连接杆;551、齿轮;56、齿条;57、堵帽;58、固定块;59、排水管;61、环形腔室;62、环形板;63、第二弹簧;64、第一排水孔;65、第二排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请参阅图1-9,本发明提供技术方案:一种带有抑制微生物生长功能的藻水过滤设备,包括输水组件1和过滤器2,输水组件1通过输水管3与过滤器2连接,输水组件1用于抑制物料中的微生物生长,过滤器2用于分离物料和液体,过滤器2一侧设有支撑组件4;

输水组件1用于传输藻水,同时还用于抑制藻水中的微生物生长,过滤器2用于过滤分离藻水,得到浓藻浆和不含蓝藻的水,支撑组件4用于支撑整个过滤2器,同时还用于与驱动组件5配合来调节过滤器2的倾斜角度,以便获得适宜的过滤效果。

所述输水组件1包括混合器和抑制器12,所述混合器一端通过第一管道与输水管3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管道与抑制器12连接;所述输水管3一端与水泵13管道连接,另一端与过滤器2管道连接;所述混合器用于混合气体与液体;

混合器为射流器,射流器11内部包括有气水混合腔111,气水混合腔111通过第二管道与抑制器12连通;

抑制器12为臭氧发生器、羟基自由基发生器、氧自由基发生器中的一种;臭氧发生器产生的臭氧溶于水后的水中臭氧浓度范围为0.3-0.6ppm;

蓝藻收集设备将蓝藻收集起来得到蓝藻水,此时水泵13用于将蓝藻水抽吸至射流器11,射流器11用于传输蓝藻水至过滤器2,同时还用于蓝藻水与臭氧融合,抑制器12用于抑制蓝藻水中的微生物成长,臭氧发生器用于与空气接触产生臭氧,水中的臭氧浓度范围为0.3-0.6ppm时用于抑制藻水中微生物的生长,水中的臭氧浓度为0.4ppm时为最佳值,可以很好地抑制微生物生长,却不会杀死微生物,也不会对蓝藻细胞有任何影响,除此之外,还可以使用酸水来抑制微生物生长,但是酸水需要运输,使用酸水抑制微生物操作过程复杂,没有臭氧发生器简洁高效,羟基自由基发生器和氧自由基发生器与臭氧发生器相同,具有抑制或者去除蓝藻水中污染物(微生物)的功能。

过滤器2包括框架21、布水管22和导流板23,框架21倾斜设置,框架21上设有滤网24,布水管22设于框架21顶部,布水管22一端与滤网24顶部对应设置,布水管22设有若干根,若干根布水管22一端均与输水管3连通,另一端均平行于滤网24的宽度方向设置;导流板23两侧边与框架21固定连接,导流板23平行设于滤网24背面,框架21顶部与支撑平台25铰接,框架21底部与收集槽26铰接,收集槽26通过支架固定,支撑平台25通过支撑组件4支撑;

框架21用于固定滤网24、导流板23和收集槽26,滤网24是不锈钢滤网,滤网24用于过滤分离藻水,布水管22用于喷淋融入了臭氧的藻水至滤网24顶部,导流板23用于分离后的水排出,收集槽26用于收集经过滤网24分离的浓藻浆,框架21两端铰接设置用于调节框架21的倾斜角度,可以同时适应较重的蓝藻和较轻的蓝藻过滤,使得滤网24的过滤效果更佳,藻水从滤网24顶部喷淋而下,经过滤网24分离的浓藻浆会在滤网24上滑落至收集槽26内部,经过滤网24过滤得到的水会下渗至导流板23位置处,最终从导流板23底部与收集槽26之间的缝隙排出。

支撑组件4包括支撑杆41和凸轮42,凸轮42上设有曲线槽421,支撑杆41一端与支撑平台25滑动连接,另一端通过曲线槽421与凸轮42滑动连接;凸轮42底部通过第一连接杆43与第一支撑座44转动连接,第一连接杆43上套设有第一锥形齿45,第一锥形齿45通过驱动组件5驱动;

驱动组件5用于驱动第一锥形齿45转动,第一锥形齿45转动用于带动凸轮42转动,凸轮42转动用于实现支撑杆41的上下往复运动,支撑杆41的上下往复运动用于实现支撑平台25水平左右往复运动,支撑平台25水平左右往复运动用于实现往复循环调节框架21的倾斜度,当支撑杆41向上时,支撑平台25右移,此时框架21倾斜度大,对于同一批次藻水中较轻的蓝藻,有利于其在滤网24上顺利滑落,不会附着在滤网24表面,有利于避免小的蓝藻颗粒堵塞滤网24的问题,当支撑杆41向下时,支撑平台25左移,此时框架21倾斜度小,对于同一批次藻水中较重的蓝藻,可以有效地避免其由于自重快速滑过滤网24而导致过滤效果不佳的问题,框架21倾斜度往复改变可以同时适应于蓝藻中较重的蓝藻和较轻的蓝藻,有利于提高滤网24的过滤效率。

支撑杆41呈t形设置,支撑平台25内部设有滑槽,滑槽与支撑杆41顶部对应设置;

支撑杆41呈t形使得支撑杆41在上下往复的时候,支撑平台25可以水平地左右往复运动,从而实现框架21倾斜度的调节。

驱动组件5包括集水槽51和第二锥形齿52,集水槽51设于滤网24顶部的正下方,集水槽51侧壁与第二支撑座53滑动连接,集水槽51底部通过第一弹簧54与第二支撑座53固定连接,第二支撑座53通过立柱531与第二连接杆55一端转动连接,第二连接杆55另一端与第二锥形齿52固定连接,第二锥形齿52与第一锥形齿45啮合,第二连接杆55上设有齿轮551,齿轮551与齿条56传动连接,齿条56与集水槽51一侧固定连接;

集水槽51用于装滤网24顶部下渗的水,由于顶部布水管22出藻水的量大,此时一部分水顺着导流板23排出,大部分水会由于重力下落至集水槽51内部,集水槽51由于水的重量下压第一弹簧54,第二支撑座53、第一弹簧54用于支撑集水槽51,集水槽51集水下压用于带动齿条56下压,齿条56向下移动用于使得齿轮551转动,齿轮551转动用于带动第二锥形齿52转动,第二锥形齿52转动用于使得第一锥形齿45转动,从而使得支撑杆41上下往复运动。

集水槽51位于导流板23一侧,导流板23的长度小于框架21的长度;

导流板23的长度小于框架21的长度是为了使得从滤布24顶部过滤的水不会下渗至导流板23,而是直接下落于集水槽51中,也就是说集水槽51顶部与滤网24之间没有导流板23,从而实现蓝藻过滤的水作为动力来源使得框架21上下抖动的功能。

集水槽51内部固定设有固定板511,固定板511上开设有槽5111孔,槽孔5111底部设有开口5112,槽孔5111内部嵌有堵帽57,堵帽57呈工字型设置,堵帽57正下方竖直设有固定块58,固定块58一端与集水槽51底部滑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支撑座53固定连接;集水槽51底部还设有排水管59,排水管59可伸缩设置;

槽孔5111用于对堵帽57进行限位,开口5112用于固定块58上顶堵帽57,堵帽57原始状态用于密封槽孔5111,使得集水槽51内部的水位上升进而使得集水槽51下压,堵帽57被上顶的状态用于排出集水槽51内部的水,固定块58长度小于开口5112长度用于排水,使得集水槽51内部的水量减少进而使得集水槽51上升复位,集水槽51的上下移动用于使得支撑杆41始终可以保持上下往复运动的状态。

固定板511设于集水槽51的中部,开口5112的长度小于堵帽57底部的长度,开口5112的长度大于固定块58的长度,固定块58靠近固定板511的一端高出集水槽51底部设置;

堵帽57的中间竖直段外壁设有环形腔室61,环形腔室61底部与固定板511顶部接触连接,环形腔室61顶部与堵帽57上端固定连接,环形腔室61内部设有环形板62,环形板62通过若干个第二弹簧63与堵帽57上端固定连接,堵帽57的中间竖直段上水平开设有若干个第一排水孔64,若干个第一排水孔64的水平轴线高于环形板62设置,堵帽57下端竖直开设有若干个第二排水孔65,第一排水孔64与第二排水孔65连通;

环形腔室61用于当固定块58没有顶着堵帽57的时候堵帽57也还是处于被上顶的状态,也就是一直处于排水状态,当固定块58顶起堵帽的时候,此时水压着环形板62使得第二弹簧63压缩,此时水从第一排水孔64和第二排水孔65排出,此时集水槽51内部的水量变少,集水槽51会上移,此时固定块58不会顶住堵帽57,但是由于水压会使得水可以一直处于排出状态,由此达到了集水槽51内部排水使得集水槽51上升,一直排水一直上升的功能。

实施例2:

臭氧发生器产生的臭氧溶于水后的水中臭氧浓度范围为0.3-0.6ppm;

水中臭氧浓度为0.3ppm时,也就是臭氧溶于蓝藻水之后的臭氧水浓度为0.3ppm的时候,此时对蓝藻水中的微生物有轻微的抑制作用;

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臭氧发生器产生的臭氧溶于水后的水中臭氧浓度范围为0.3-0.6ppm;

臭氧溶于蓝藻水之后的臭氧水浓度为0.6ppm的时候,可以抑制蓝藻水中微生物的生长,超过0.6ppm范围的臭氧水会对蓝藻细胞造成影响;

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4:

混合器为高压溶气泵;高压溶气泵通过泵内加压混合,臭氧直接被泵的叶轮搅拌,气体溶解率在95%以上,用于将臭氧与蓝藻水高效率混合;

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

根据臭氧溶于蓝藻水后的臭氧水浓度的不同做了实验检测微生物的抑制情况,经过取样显微镜现场观察检测等步骤得到以下实验数据:

经过以上实验数据分析得到:当臭氧水浓度为0.6ppm的时候工作面微生物覆盖量是最低的,微生物抑制率是最高的,但是该浓度的臭氧水会对蓝藻细胞带来影响,当臭氧水浓度为0.4ppm的时候,此时处于抑制微生物而不会杀死微生物的状态,并且也不对蓝藻细胞有任何影响,因此,此时蓝藻水中的微生物抑制情况是最佳的。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通过水泵13将待分离的藻水抽吸至射流器11,利用臭氧发生器产生臭氧,通过射流器11内部传输藻水时产生的负压环境使得臭氧与藻水融合,此时经过射流器11将融合了臭氧的藻水传输至布水管22,通过布水管22将藻水喷淋至滤网24上,将藻水过滤分离;

滤网24顶部过滤下渗的水下落至集水槽51内部,此时集水槽51开始下压,使得支撑杆41做上下往复运动,此时支撑平台25左右往复,框架21开始上下抖动,也就是实现了框架21的倾斜度调节;

若是一直有水从滤网24顶部下落,此时集水槽51下落至固定块58顶住堵帽57,此时水挤压环形板62和第二弹簧63,从第一排水孔64和第二排水孔65开始排水,排水至排水管59,随着排水量的增多,此时排水管59逐渐被填满使得排水管59竖直伸起来,此时将排水管59内部的水将整个集水槽51顶起,以此实现集水槽51的上下移动,若不是一直有水下落,当集水槽51下落至固定块顶起堵帽57,此时开始排水,随着水量的减少集水槽51会上升回位,以此实现集水槽51的上下移动,排水管59内部的水可以通过排水阀排掉,集水槽51上下运动可以使得支撑杆41可以一直带动框架21的倾斜度发生变化,使得框架21绕着底端抖动,减少蓝藻颗粒附着在滤网24表面。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