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生物处理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659267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污泥生物处理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污泥处理环保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污泥生物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污泥处理中,一般采用生化处理。生化处理净化污泥同时,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会产生大量的污泥,这些污泥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压滤填埋和焚烧是常用的处理方法,而且成本太高,而且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便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污泥生物处理装置,效率高、运行成本低。
[0004]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污泥生物处理装置,包括箱体和与之匹配的箱盖,箱体内部被竖直的隔板隔成消化区和沉淀区两个独立的腔体,箱盖上表面与消化区对应的位置开有进泥口,箱体下表面与沉淀区对应的位置开有出水口,箱盖下表面中部设有曝气机,箱盖下表面与沉淀区对应的位置均匀设有生物载体,还包括污泥回流泵,所述污泥回流泵设置于沉淀区内底面,并与消化区连通,箱体两侧面对称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设有若干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另一端连接有卡箍,所述卡箍上设有紧固螺栓,所述支撑杆远离箱体的一端设有连接装置,箱体下表面通过安装杆可拆卸连接有接水盘。
[0005]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杆通过滑块与支撑杆连接,所述滑块与支撑杆滑动连接。
[0006]作为优选,所述连接装置为挂钩和挂环。
[000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消化区用于对污泥进行消化。进泥口可方便的朝箱体内注入污泥。曝气机可在生物载体表面形成薄膜。污泥回流泵可将沉淀区的污泥回流回箱体。卡箍和紧固螺栓的设置,能方便此装置的固定。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0009]图中:1、箱体;2、箱盖;3、隔板;4、消化区;5、沉淀区;6、进泥口 ;7、出水口 ;8、曝气机;9、生物载体;10、污泥回流泵;11、支撑杆;12、连接杆;13、卡箍;14、紧固螺栓;15、连接装置;16、安装杆;17、接水盘。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1]如图1所示,一种污泥生物处理装置,包括箱体1和与之匹配的箱盖2,箱体1内部被竖直的隔板3隔成消化区4和沉淀区5两个独立的腔体,箱盖2上表面与消化区4对应的位置开有进泥口 6,箱体1下表面与沉淀区5对应的位置开有出水口 7,箱盖2下表面中部设有曝气机8,箱盖2下表面与沉淀区5对应的位置均匀设有生物载体9,还包括污泥回流泵10,所述污泥回流泵10设置于沉淀区5内底面,并与消化区4连通,箱体1两侧面对称设有支撑杆11,所述支撑杆11上设有若干连接杆12,所述连接杆12另一端连接有卡箍13,所述卡箍13上设有紧固螺栓14,所述支撑杆11远离箱体1的一端设有连接装置15,箱体1下表面通过安装杆16可拆卸连接有接水盘17。
[0012]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杆12通过滑块与支撑杆11连接,所述滑块与支撑杆11滑动连接。
[0013]作为优选,所述连接装置15为挂钩和挂环。
[0014]工作时,污泥由进泥口 6进入消化区4,曝气机8工作,微生物在生物载体9上形成生物膜。生物膜表面的水蚯蚓消化污泥。沉淀区5少量的污泥经过污泥回流泵10回流到消化区4,沉淀后的水由出水口 7排出。
【主权项】
1.一种污泥生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和与之匹配的箱盖,箱体内部被竖直的隔板隔成消化区和沉淀区两个独立的腔体,箱盖上表面与消化区对应的位置开有进泥口,箱体下表面与沉淀区对应的位置开有出水口,箱盖下表面中部设有曝气机,箱盖下表面与沉淀区对应的位置均匀设有生物载体,还包括污泥回流泵,所述污泥回流泵设置于沉淀区内底面,并与消化区连通,箱体两侧面对称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设有若干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另一端连接有卡箍,所述卡箍上设有紧固螺栓,所述支撑杆远离箱体的一端设有连接装置,箱体下表面通过安装杆可拆卸连接有接水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生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通过滑块与支撑杆连接,所述滑块与支撑杆滑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污泥生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为挂钩和挂环。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污泥生物处理装置,包括箱体和与之匹配的箱盖,箱体内部被竖直的隔板隔成消化区和沉淀区两个独立的腔体,箱盖上表面与消化区对应的位置开有进泥口,箱体下表面与沉淀区对应的位置开有出水口,箱盖下表面中部设有曝气机,箱盖下表面与沉淀区对应的位置均匀设有生物载体,还包括污泥回流泵,所述污泥回流泵设置于沉淀区内底面,并与消化区连通,箱体两侧面对称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设有若干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另一端连接有卡箍,所述卡箍上设有紧固螺栓,所述支撑杆远离箱体的一端设有连接装置,箱体下表面通过安装杆可拆卸连接有接水盘。本发明效率高、运行成本低。
【IPC分类】C02F11/02
【公开号】CN105417910
【申请号】CN201410467396
【发明人】蒋有君
【申请人】蒋有君
【公开日】2016年3月23日
【申请日】2014年9月1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