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集水式壳体装置的水处理机的制作方法_5

文档序号:9856928阅读:来源:国知局
19设置成电控阀。并且通过U形集水腔17内设置水位监控装置14控制该排水电控阀。当U形集水腔内包括”浓水”在内的存水水量的水位升高到排水位置D处,水位监控装置14给出启动信号,电控装置31控制电控阀19导通排水,直至U形集水腔17的内腔中的水位下降到关闭位置E处,水位监控装置14给出关闭信号,电控装置31控制电控阀19断电关闭。该排水通道不同于常规模式,采用间断瞬间导通模式,避免外界下水管路中的细菌沿常通的排水通道进入机器。
[0121]实施例9。实施例9是最优实施例。在实施例8的基础上,所述的U形集水腔还设置回水口及带单向回水阀装置的回水管路,按回水水流方向表述,其进、出水端分别连接U形集水腔回水口和前过滤通道;单向回水阀装置或是回水逆止阀,或是与设置在机座进水口电控阀联动的回水电控阀,其进水端连接U形集水腔回水口,其出水端(在先说明书中按“前过滤通道”表述为“前端”)连通处于增压栗前的前过滤通道构成回水循环系统。
[0122]当单向回水阀装置是回水逆止阀时,U形集水腔内腔通过回水管路和单向过水的回水逆止阀与前过滤通道连通。进入U型集水腔内的“浓水”通过回水管路中的回水逆止阀与前过滤通道中的水流混合并处理后进入增压栗。机器前过滤通道中的水不能通过回水逆止阀进入回水管路。因此,U型集水腔的排水电控阀导通排水不影响前过滤通道的运行。
[0123]当单向回水阀装置是与设置在机座进水口电控阀联动的回水电控阀时,回水电控阀通电导通回水管路并连通前过滤通道的增压栗,与U形集水腔构成供水系统的同时,进水电控阀失电关闭,前过滤通道不再由进水口 2进水。
[0124]在此基础上,由U形集水腔17内设置的水位监控装置14控制该回水电控阀和进水电控阀。当U形集水腔内包括“浓水”在内的存水水量的水位升高到循环水位置F处时,水位监控装置14给出启动循环信号,电控装置31控制回水电控阀导通回水管路,同时关闭处于导通状态的进水电控阀,使增压栗抽取U形集水腔内的水并压入精细滤胆保持过滤通道正常运行,直至U形集水腔17的内腔中的水位下降到关闭循环位置G处,水位监控装置14给出关闭循环信号,回水电控阀失电关闭,同时使处于关闭状态的进水电控阀导通,恢复正常的过滤通道水处理模式。
[0125]为了清除沉积在U形集水腔底面的杂质,降低“浓水“中的TDS浓度,在U形集水腔17的内腔中的水位下降到关闭循环位置G处,水位监控装置14给出关闭循环信号的同时,控制电控阀19导通排水,直至U形集水腔17的内腔中的水位下降到关闭位置E处,水位监控装置14给出关闭排水信号,电控装置31控制排水电控阀19断电关闭。
[0126]在确保增压栗不会在缺水状况下运转的前提下,也可以将关闭循环位置G处与关闭排水的位置E处合并为一个位置,在需要排水的时候,电控装置31通过控制回水电控阀关闭,单独启动排水电控阀导通进行排水。
[0127]回水管路与前过滤通道的连接处,即可以是前过水通道的进水处,也可以是两个前置滤胆之间的连接处,还可以是滤胆与增压栗的连接处。相应前过滤通道中设置的进水电控阀位置处于该连接处的前面。
[0128]作为改进,U形集水腔在高于报警排水位置C处的位置上还设置溢流口及溢流通道。该溢流通道的进水端连接U形集水腔的溢流口,构成溢流保安系统。
[0129]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U形集水腔还设置带单向溢流阀装置的溢流管路,其进水端连接U形集水腔的溢流口构成溢流保安系统;单向溢流阀装置或是溢流逆止阀装置或是与溢流控制装置联动的溢流电控阀,其进水端连通U形集水腔的溢流口。
[0130]当单向溢流阀装置是溢流逆止阀时,U形集水腔内腔水位高于溢流口后由溢流管路排出。
[0131]该溢流逆止阀采用机械阀装置时,U形集水腔内腔水位高于溢流口后由溢流管路排出。
[0132]此外,还可以采用单向阀装置进行控制。例如,采用采用弹簧与滚珠配合封闭阀口 ;当溢流管路中的水柱达到一定高度,或溢流管路中水压但到一定程度时,迫使滚珠克服弹簧作用力向下移动并露出落水间隙,溢流管路中的水便可以通过该单向阀装置直接将溢出的水不经排水阀19排至机器的排水通道中。
[0133]当溢流管路中的水柱不足以使滚珠克服弹簧作用力,则滚珠上移封闭封闭阀口避免细菌进入溢流管路上端及U形集水腔内。
[0134]当单向溢流阀装置是与溢流控制装置联动的溢流电控阀时,溢流控制装置监测到出现溢流水位后控制溢流电控阀导通溢流管路,将U形集水腔内腔水位高于溢流口的水由溢流管路排出。
[0135]在溢流控制装置及溢流电控阀的联动模式下,U形集水腔内设置的溢流水位监测处高于保安报警排水位置C处。当溢流控制装置检测到出现溢流水位后,溢流控制装置控制溢流电控阀导通溢流管路直接将溢出的水不经排水阀19排至机器的排水通道中。
[0136]作为改进,将以溢流电控阀的出水端的排水管路与排水电控阀的出水端的溢流管路连合并为一条排放管路并连通下水通道。
[0137]该溢流控制装置既可以利用水位监控装置14,在检测水位C处的上方设置溢流水位监测处;也可以另外设置不受水位监控装置控制单独的水位监控装置并设置溢流水位监测处,单独直接控制溢流电控阀,从而确保U形集水腔运行更安全。
[0138]作为改进,还可以通过溢流控制装置单独控制向U形集水腔内注水(不受水位监控装置14控制),直至高于保安报警排水位置C处,并经溢流口及溢流管路流出,从而单独对溢流管路进行冲洗,并在清洗后通过水位监控装置14或电控装置31控制排水电控阀19通电导通排出多余的水,直至U形集水腔内水的水位下降至正常的监控运行范围内为止,如U形集水腔内水位处于循环水位置F处与关闭循环位置G处之间。
[0139]在上述各实施例中,所述的过滤通道即可以是设置在机座上的单一模式,也可以是部分设置在机座上,部分设置在U形集水腔底部的分段组合模式。
[0140]在上述各实施例中,多个前、后串接且连接进、出水接口构成过滤通道的滤胆,或是具有封闭滤壳结构的滤胆或是具有带滤筒的开放式滤壳结构的滤胆,各滤胆的水口与过滤通道对接水口密封对接。滤胆的水口结构与滤胆限位装置相适应,不影响滤胆与机座或滤胆孔架之间的连接配合,以及符合机器过滤通道运行的常规要求。
[0141]鉴于U形集水腔与机座连接构成一体,因此,本案中提及的滤胆孔架,包括直接与机座连接,或通过U形集水腔与机座连接构成一体,均视为机座的一部分。当滤胆壳体采用螺纹旋接,或卡旋螺纹连接结构模式,与机座的滤胆孔架相应结构的旋插及旋提连接方法,均符合并获得申请号为201210243096.5的在先申请文件《净水器滤筒与内置滤胆的旋插、旋提连接方法及内置滤胆》的支持。在本案中,就下置外凸水口的滤胆(包括倒置的封闭滤胆及带脱卸式滤筒滤胆)而言,设置滤胆孔架的U形集水腔就如同内置滤胆的滤筒,其与滤胆的螺纹连接配合就等同于先申请文件《净水器滤筒与内置滤胆的旋插、旋提连接方法及内置滤胆》中滤筒与内置滤胆的旋插、旋提连接方法的相关表述。
[0142]在上述涉及脱卸式滤筒及内胆的各实施例中,所述的脱卸式滤筒至少是单筒体,或是连体双筒体,或是连体多筒体三者之一的筒体结构。
[0143]在上述各实施例中,所述的滤胆置于U形集水腔内,其进、出水口与机座过滤通道对接水口密封对接。同时,该滤胆的进、出水口与U形集水腔的内腔之间处于密封隔离状??τ O
[0144]还包括集水腔密封件;该集水腔密封件置于U形集水腔与机座连接处,密封两部件之间的配合间隙。
[0145]此外,所述的机座还可以是带内腔的机座;该机座与U形集水腔连接构成密封的组合集水腔,并借助于机座的内腔高度支撑滤胆。采用该模式可以充分利用机座结构,降低U形集水腔的高度,避免出现“双层腔壁”,从而减重、降低成本。
[0146]翻盖与机座接触配合并以摆钩装置连接即处于闭盖状态时,置于各滤筒中的各内胆的两个外接水口与翻盖上各自对应的对接水口密封对接,并通过管路连通机座的进、出水接口构成串接各内胆的过滤通道;翻盖脱开与机座的接触配合即处于开盖状态时,置于各滤筒中的各内胆的两个外接水口与翻盖各对接水口的密封对接也随之分离,中断过滤通道。
[0147]在上述各实施例中,作为集水式支撑壳体的一部分,U形集水腔的腔壁,既可以是机器外壳壳体的一部分,也可以是置于机器外壳内的支撑腔体。
[0148]在上述各实施例中,所述的滤胆既可以是具有封闭滤壳结构的滤胆,也可以是具有带滤筒的开放式滤壳结构的滤胆。对于后者,开放式滤壳结构是指可放置内胆并且重复使用的滤筒,可以将该滤筒的壳体等同视为封闭滤胆的封闭滤壳。因此,所述该脱卸式滤筒15的壳体至少采用或卡槽旋接或螺纹旋接,或卡旋螺纹连接,或插接并以紧固标准件连接的四者之一的结构,与机座32连接配合构成一体的连接配合模式,同样适用于具有封闭滤壳结构的滤胆(封闭滤胆)上。同理,所述的封闭滤胆与机座的连接配合模式也适用于脱卸式滤筒15与机座的连接配合。
[0149]在上述各实施例中,当滤胆采用水口朝上的正向放置的封闭滤胆时,该封闭滤胆位于上端面上的两个外接水口或是同心内、外设置,或是对称设置,或是分别位于圆心处和偏心处设置;其壳体或与机座卡槽旋接配合,或与机座螺纹旋接配合,或与机座直插连接配合,并与机座锁位。
[0150]在上述各实施例中,所述的滤胆为置于滤筒内的内胆并且正向放置时;整体盖与设置滤筒的机座接触配合并以紧固装置连接时,各滤筒通过设置的端口密封件与整体盖对接配合构成密封滤筒,各滤筒内的内胆的外接水口也通过设置的水口密封件与各自对应的对接水口密封对接,并通过位于滤筒内壁与内胆壳体外接水口之间的过水通道形成的第二外接水口,以及整体盖的对接水口及管路,连通机座的进、出水接口构成串接各内胆的过滤通道;整体盖脱开与该机座的接触配合时,各滤筒及其内置的内胆外接水口分别与整体盖对应的对接水口的密封对接也随之分离,中断过滤通道。
[0151]在上述各实施例中,滤胆的壳体既可以承受外接管路水压并经滤料层过水的封闭壳体,也可以置于承受外接管路水压的滤筒内、并内、外侧浸水并经滤料层过水的内胆壳体,承受的水压差仅是滤料层进、出水两侧的水压差,主要起隔离滤料层的作用。因此,即使内胆壳体针对颗粒活性炭滤料层采用封闭筒体,其壳体的厚度较承压结构的壁厚要单薄得多,或采用成本相对较低的材料。针对固体滤料层如PP纤维滤料层,本案技术方案的内胆的壳体还包括采用与固体滤料层两端面连接的上、下壳体构成两段式壳体。采用内胆模式可以降低经常需要更换的滤胆的成本,具有低碳效应。
[0152]在此基础上,采用插销装置对脱卸式滤筒进行锁位。为了便于解除锁位后的脱卸式滤筒上移与机座分离,插销件可以根据脱卸式滤筒的连接配合模式,在销孔中设置相应的锁位、提拉至高位并脱开与锁位结构配合的解锁位,甚至以及沿解锁位偏转后形成的脱筒位。对于采用紧固标准件连接并锁位的连接配合模式的脱卸式滤筒,直接退出机座。对于采用螺纹旋接或卡槽旋接并锁位的连接配合模式的脱卸式滤筒,如果插销件在解锁位之上仍影响脱卸式滤筒退出机座,则可以沿解锁位偏转至脱筒位后,再将脱卸式滤筒退出机座。
[0153]在上述各实施例中,涉及的连体双滤筒与机座的连接配合采用插接配合模式,既可以通过在机座上设置定位凸台对连体双滤筒进行插接定位,也可以采用螺钉固定的模式连接定位。
[0154]作为上述各实施例的改进,还包括锁位装置;作用于机座和脱卸式滤筒上的锁位装置或是插销装置或是螺钉装置,其中,对于插销装置,所述的
当前第5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