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澄清及过滤于一体的水处理设备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991893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一种集澄清及过滤于一体的水处理设备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处理领域,涉及一种集澄清及过滤于一体的水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0002]澄清工艺在水处理领域应用较为广泛,如机械加速澄清工艺和水力循环澄清工艺。传统澄清工艺都存在着结构复杂、表面负荷低(通常表面负荷为2.0-4.0m3/m2.h),占地面积大、化学品消耗高、操作管理难度大的缺点。
[0003]近年来逐渐兴起了一种新型的工艺,即高密度澄清工艺,该工艺通过回流污泥作为絮核,并投加高分子絮凝剂增强絮体强度,因此絮体沉降速度得以提高,表面负荷可达到18-22 ι?/π?.!!,大大减少了占地面积。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发现该工艺出水夹带细小的絮体,不能直接利用。现有工艺是通过设置后混凝反应池和V型滤池,在后混凝反应池内投加聚合氯化铝进一步将细小絮体凝聚形成较大的絮体,然后在V型滤池中过滤得以去除。后混凝反应池及V型滤池的设置,无形中增加了占地面积,也增加了投资及运行成本,同时聚合氯化铝的投加也对后续系统带来不利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集澄清及过滤于一体的水处理设备,适用于废水中悬浮固体、胶体的去除及软化;解决了高密度澄清工艺出水夹带细小絮体,不能直接利用的技术问题。
[000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集澄清及过滤于一体的水处理设备,包括机械混合区、水力混合区、预沉-浓缩区和膜过滤区,所述水力混合区和机械混合区相连;在所述预沉-浓缩区上部设置膜过滤区;
[0006]所述机械混合区由导流筒和轴流搅拌机组成,其中所述导流筒中下部设置絮凝剂加药环;
[0007]所述水力混合区与所述预沉-浓缩区之间设置淹没堰;
[0008]其中所述预沉-浓缩区中设置刮泥机和污泥循环系统;
[0009]进一步地,其中所述膜过滤区是由多孔布水板、曝气系统、浸没式超滤膜组件、自吸泵及出水管网组成。
[0010]进一步地,所述多孔布水板开孔率为5-10%。
[0011]进一步地,其中所述曝气系统设在所述多孔布水板和所述浸没式超滤膜组件之间,其中所述曝气系统与曝气风机相连;可以对浸没式超滤膜组件进行冲洗,防止其表面堵塞,出力下降。
[0012]本实用新型:导流筒内,原水与预沉-浓缩区回流的污泥、投加的絮凝剂在轴流搅拌机的作用下快速混合,在使水中的悬浮物、胶体脱稳,形成微小的絮体。微小絮体在水力混合区的水力作用下,逐渐长大形成较大的絮体,然后进入预沉-浓缩区进行沉淀;由于上述预沉-浓缩区与水力混合区相连接,底部设有污泥管,污泥管与污泥泵连接,一部分污泥回流至导流筒内提供絮核;另一部分污泥排入污泥处理系统进行处理。
[0013]本实用新型跟传统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14]1、出水水质好:与高密度澄清工艺相比,采用浸没式超滤技术取代斜管澄清技术,解决了出水夹带细小絮体的问题,出水水质大大提高,可直接进入后续反渗透膜系统;
[0015]2、占地面积小:高密度澄清工艺出水通常采用后混凝反应池和V型滤池进行处理,本方案采用浸没式超滤技术取代斜管澄清技术,取消了后混凝及V型滤池,占地面积大大减小;
[0016]3、对后续系统影响小:减少了化学品的用量,大大降低了对后续系统的不利影响;
[0017]4、系统运行稳定:设置曝气系统对超滤膜进行清洗,有效防止微小絮体在超滤膜表面沉积,膜系统在运行期间内清洗间隔时间长,运行的稳定。
[0018]5、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当进水水质变化时,无论是传统澄清工艺还是高密度澄清工艺,出水水质会有较大的波动,本方案设置膜过滤区,当进水水质发生变化时,仍然能够取得较高品质的出水,抗冲击负荷能力强。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意图;
[00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多孔布水板示意图;
[0021]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曝气系统示意图。
[0022]图中:1-机械混合,2-水力混合区,3-预沉-浓缩区,4-膜过滤区,5-多孔布水板,6-曝气系统,7-环形永磁铁层,8-刮泥机,9-导流筒、10-浸没式超滤膜组件、11-自吸泵、12-曝气风机、14-污泥循环系统、15-絮凝剂加药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1、2、3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
[0024]本实施例的一种集澄清及过滤于一体的水处理设备,包括机械混合区1、水力混合区2、预沉-浓缩区3和膜过滤区4,所述水力混合区2和机械混合区I相连;所述水力混合区2与所述预沉-浓缩区3之间设置淹没堰;
[0025]在所述预沉-浓缩区3上部设置膜过滤区4 ;
[0026]其中所述机械混合区I由导流筒9和轴流搅拌机13组成,其中所述导流筒9中下部设置絮凝剂加药环15。
[0027]其中所述预沉-浓缩区3中设置刮泥机8和污泥循环系统14 ;
[0028]其中所述膜过滤区4是由多孔布水板5、曝气系统6、浸没式超滤膜组件10、自吸泵11及出水管网组成。
[0029]所述多孔布水板5开孔率为8%。
[0030]其中所述曝气系统6设在所述多孔布水板5和所述浸没式超滤膜组件10之间,其中所述曝气系统与曝气风机12相连。
[0031]在轴流搅拌机13的作用下,原水与絮凝剂混合均匀,水中的胶体及悬浮物质逐渐脱稳,形成微小的絮体。微小絮体在水力混合区2的水力作用下,逐渐长大形成较大的絮体,然后进入预沉-浓缩区3进行沉淀分离;预沉-浓缩区3上清液通过多孔布水板5进入膜过滤区4进一步分离尚未沉降的微小絮体;膜分离区采用浸没式超滤膜组件10作为过滤设备,底部设置曝气系统6,曝气系统6与曝气风机12相连,曝气强度不低于50m3/m2.h,其目的是对浸没式超滤膜组件10进行冲洗,防止其表面堵塞,出力下降;预沉-浓缩区底部污泥通过污泥循环系统14,一部分回流至进水端与原水混合,另一部分剩余污泥排放至污泥处理系统进行处理。
[0032]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适用于废水中悬浮固体、胶体的去除及软化;解决了高密度澄清工艺出水夹带细小絮体,不能直接利用的技术问题。
[0033]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主权项】
1.一种集澄清及过滤于一体的水处理设备,包括机械混合区(I)、水力混合区(2)、预沉-浓缩区(3)和膜过滤区(4),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力混合区(2)和机械混合区(I)相连;在所述预沉-浓缩区(3)上部设置膜过滤区(4); 所述机械混合区(I)由导流筒(9)和轴流搅拌机(13)组成,其中所述导流筒(9)中下部设置絮凝剂加药环(15); 所述水力混合区(2)与所述预沉-浓缩区(3)之间设置淹没堰; 其中所述预沉-浓缩区(3 )中设置刮泥机(8 )和污泥循环系统(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澄清及过滤于一体的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膜过滤区(4 )是由多孔布水板(5 )、曝气系统(6 )、浸没式超滤膜组件(10 )、自吸泵(11)及出水管网组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集澄清及过滤于一体的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布水板(5)开孔率为5-10%。4.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集澄清及过滤于一体的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曝气系统(6)设在所述多孔布水板(5)和所述浸没式超滤膜组件(10)之间,其中所述曝气系统与曝气风机(12)相连。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集澄清及过滤于一体的水处理设备,包括机械混合区、水力混合区、预沉-浓缩区和膜过滤区,所述水力混合区和机械混合区相连;在所述预沉-浓缩区上部设置膜过滤区;所述机械混合区由导流筒和轴流搅拌机组成,其中所述导流筒中下部设置絮凝剂加药环;所述水力混合区与所述预沉-浓缩区之间设置淹没堰;其中所述预沉-浓缩区中设置刮泥机和污泥循环系统;本实用新型跟传统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出水水质好;2、占地面积小;3、对后续系统影响小;4、系统运行稳定;5、抗冲击负荷能力强。
【IPC分类】C02F9/04
【公开号】CN204644016
【申请号】CN201520320811
【发明人】郑建伟, 余于仿, 于波, 翟欢乐
【申请人】中国能建集团装备有限公司南京技术中心
【公开日】2015年9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5月1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