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189052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污水处理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随着世界能源的日益短缺、废水污染负荷量不断增大,以及废水中污染物种类的复杂化,生物膜污水处理技术以其成本低、能耗低、可回收利用沼气能源、负荷高、产泥少等优点而受到人们的重视。生物膜处理废水的过程为:当废水流过载体时,水中的悬浮物及微生物被吸附于固相表面上,其中的微生物利用有机底物而生长繁殖,逐渐在载体表面形成一层粘液状的生物膜,这层生物膜具有生物化学活性,能吸附、分解废水中呈悬浮、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污染物。
[0003]现有技术中,污水处理装置的进水方式主要为下进水上出水方式,这种方式的目的是充分保障污水中污染物质与微生物的接触转化能力,然而,实际应用中处理能力偏低,大多数在1kg/(m3.d)以下,并且反应器结构复杂,设备占地面积大。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一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污水处理装置,能够提高污水处理能力。
[0006]( 二)技术方案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反应容器以及向所述反应容器内输送污水的进水系统;
[0008]所述反应容器包括用于处理所述污水的污水处理部;
[0009]所述进水系统包括进水口,所述污水通过所述进水口进入所述反应容器内,所述进水口设置在所述反应容器内且位于所述污水处理部的上方。
[0010]优选地,所述污水处理部从下往上依次设有储泥层、清水层、污泥沉淀层以及用于降解所述污水的载体填充层。
[0011]优选地,所述载体填充层包括供微生物附着生长的填料,所述填料的比重小于水的比重。
[0012]优选地,所述反应容器在对应所述储泥层的位置上设有排泥口,在对应所述清水层的位置上设有出水口。
[0013]优选地,所述反应容器顶部设有出气口,且所述出气口位于所述进水口的上方。
[0014]优选地,所述进水系统包括设置于所述反应容器外部的进水管以及设置于所述反应容器内部且与所述进水管相连的布水管,所述布水管上均匀设置有多个所述进水口。
[0015]优选地,所述布水管包括环状的第一布水管、直线状的第二布水管,所述第二布水管与所述第一布水管呈交叉设置,所述第二布水管经所述第一布水管的几何中心且在交叉处与所述第一布水管连通。
[0016]优选地,所述第二布水管为多条,且其中一条第二布水管的两端与所述进水管相连。
[0017]优选地,所述反应容器为圆柱形结构。
[0018]优选地,所述反应容器的高与底面直径的比值大于1:1。
[0019](三)有益效果
[002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污水处理装置能够有效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并且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污水处理装置的示意图;
[0022]图中,1:反应容器;2:进水系统;3:污水处理部;4:载体填充层;5:储泥层;6:清水层;7:污泥沉淀层;8:进水管;9:排水管;10:排泥管;11:出气口 ;21:第一布水管;22:第二布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0024]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反应容器以及向所述反应容器内输送污水的进水系统;
[0025]所述反应容器包括用于处理所述污水的污水处理部;
[0026]所述进水系统包括进水口,所述污水通过所述进水口进入所述反应容器内,所述进水口设置在所述反应容器内且位于所述污水处理部的上方。
[0027]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污水处理装置的示意图;参照图1,本实施例中的装置包括反应容器I以及向所述反应容器I内输送污水的进水系统2 ;
[0028]所述反应容器I包括用于处理所述污水的污水处理部3 ;
[0029]所述进水系统2包括进水口,所述污水通过所述进水口进入所述反应容器I内,所述进水口设置在所述反应容器I内且位于所述污水处理部3的上方。
[0030]本实用新型中的污水处理装置可以用于厌氧生物膜反应,具体地,首先向污水处理部3中填充比重小于水的填料,填料用于供微生物附着生长,例如,可以采用多孔微生物填料,填充体积可以为反应容器I容积的三分之一左右,待测试管道及电路运行正常后,以成熟厌氧活性污泥为接种污泥进行培养驯化,待形成的生物膜稳定后,如图1所示,在污水处理部3内从下往上依次形成储泥层5、清水层6、污泥沉淀层7以及用于降解所述污水的载体填充层4。
[0031]其中,载体填充层4主要包括上述填料以及附着在填料上的厌氧微生物,在进行污水处理时,污水通过进水系统2在载体填充层4的上方不断布水,受进水影响,使得载体填充层4的表层填料呈流化状态,形成流化层,在该层中,生物膜新陈代谢速率较快,污水与生物膜间的接触转化速率增强,污染物去除能力较强,而流化层以下的填料基本稳定,形成稳定层,污染物进入该层后进一步被降解除去,通过流化层与稳定层微生物种群互补,从而能够有效增强污染物的降解去除能力,处理能力可达1kg/(m3.d)以上;
[0032]通过上述的载体填充层4,污水中的污染物能够基本去除,并在载体填充层下方依次形成污泥沉淀层7、清水层6,清水层6以下为由于生物膜脱落累积形成的储泥层5,优选地,为了能够及时将反应容器中的清水及污泥排出,所述反应容器在对应所述储泥层的位置上设有排泥口,在对应所述清水层的位置上设置出水口,如图1所示,可以在排泥口上安装排泥管10,在排水口上安装排水管9。
[0033]其中,反应容器I可以如图1所示采用圆柱形结构,顶部可以采用弧面密封封顶,优选地,所述反应容器I的高与底面直径的比值大于1:1,例如该比例可设为1.5:1、2:1等比例,从而可以有效的节省占地面积。
[0034]所述反应容器I顶部设有出气口 11,且所述出气口 11位于所述进水口的上方,出气口 11用于将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排出,例如生化反应产生的沼气等,此外,还可以在载体填充层上方设置厌氧气体输气管,供厌氧气体外排收集。
[0035]具体地,所述进水系统2包括设置于所述反应容器I外部的进水管8以及设置于所述反应容器I内部且与所述进水管8相连的布水管,所述布水管上均匀设置有多个所述进水口,例如,所述布水管可以为穿孔管。
[0036]其中,所述布水管包括环状的第一布水管、直线状的第二布水管,所述第二布水管与所述第一布水管呈交叉设置,所述第二布水管经所述第一布水管的几何中心且在交叉处与所述第一布水管连通。
[0037]优选地,所述第二布水管为多条,且其中一条第二布水管的两端与所述进水管相连,例如,可以如图1所示,可以设置两条相互垂直的第二布水管22,每条第二布水管均与第一布水管21在交叉处相连通,从而在载体填充层4的上方实现交叉式布水,提高布水的均匀性。
[003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污水处理装置,采用上进水方式,通过进水系统,可以使污水均匀的分布在载体填充层的表面,同时,由于不断的布水,载体填充层表层呈流化态,形成流化层,在该流化层中,微生物和污水的接触转换效率较高,能够吸附大部分的污染物,而流化层以下的载体填充层为稳定层,稳定层可以将污染物进一步降解,由于布水条件、流化层和稳定层的互补降解污染物等因素,使得该装置的处理能力可达1kg/(m3.d)以上,尤其适合高负荷污水的处理,并且该装置为一体化设备,无需三相分离装置,结构简单,安装容易,占地面积较小。
[0039]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
【主权项】
1.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容器以及向所述反应容器内输送污水的进水系统; 所述反应容器包括用于处理所述污水的污水处理部; 所述进水系统包括进水口,所述污水通过所述进水口进入所述反应容器内,所述进水口设置在所述反应容器内且位于所述污水处理部的上方; 其中,所述污水处理部从下往上依次设有储泥层、清水层、污泥沉淀层以及用于降解所述污水的载体填充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填充层包括供微生物附着生长的填料,所述填料的比重小于水的比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容器在对应所述储泥层的位置上设有排泥口,在对应所述清水层的位置上设有出水口。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容器顶部设有出气口,且所述出气口位于所述进水口的上方。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系统包括设置于所述反应容器外部的进水管以及设置于所述反应容器内部且与所述进水管相连的布水管,所述布水管上均匀设置有多个所述进水口。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管包括环状的第一布水管、直线状的第二布水管,所述第二布水管与所述第一布水管呈交叉设置,所述第二布水管经所述第一布水管的几何中心且在交叉处与所述第一布水管连通。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布水管为多条,且其中一条第二布水管的两端与所述进水管相连。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容器为圆柱形结构。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容器的高与底面直径的比值大于1: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装置,该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反应容器以及向所述反应容器内输送污水的进水系统;所述反应容器包括用于处理所述污水的污水处理部;所述进水系统包括进水口,所述污水通过所述进水口进入所述反应容器内,所述进水口设置在所述反应容器内且位于所述污水处理部的上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污水处理装置能够有效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并且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
【IPC分类】C02F3/28, C02F3/10, C02F3/34
【公开号】CN205099473
【申请号】CN201520719177
【发明人】陈洁, 高琳琳, 潘嘉旭, 党政, 方先金, 曹平, 韩佳
【申请人】北京首创清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3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9月1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