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冷却塔用分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18589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气体冷却塔用分酸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酸装置,尤其适合于制酸工程冶炼烟气净化工序去酸雾装置中的气体冷却塔用。
技术背景气体冷却塔中常用的分酸装置是用分酸管直接钻孔而成,由于分酸孔较小,容易堵塞,另一种是用分酸总管配接分酸槽,在分酸槽上开孔,这种二级分酸形成的布酸点少,分酸不均匀。中国专利CN03242125公开了“一种管式分酸器”,由一次分酸管、三组二次分酸管和三次分酸管构成,二次分酸管底部分型面两侧30°处沿其纵向每隔120mm处对称设分酸口,三次分酸管纵向每隔120mm处设一对称的分酸口,分酸点呈正方形均匀分布,各分酸口上嵌装耐酸合金喷嘴,该种分酸装置应用硫酸生产的干燥吸收塔,将其应用于气体冷却塔中,由于二次、三次分酸管均为圆管式,循环酸中含有较多的杂质,易积聚于管中,时间长后形成堵塞难以清理;正方形分布的分酸点各点间间距不完全相等,分酸均匀性还可进一步改进;气体冷却塔是为了进一步降温再入下步电除雾器除去酸雾中,在分酸口嵌装喷嘴只能加重酸雾,增加后序电除雾器的除尘负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正是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易清理分酸装置中的沉积物、分酸稳定均匀、分酸点数多的气体冷却塔用分酸装置,主要改进在于二级分酸、三级分酸以矩形槽替换圆管,二级分酸槽顶面间隔均匀置有开口,可以用于人工清理沉积物,三级分酸槽的二侧面上开设有间隔均匀的分酸口且任一侧面上的一个分酸口与另一侧面对应位置左右分布的二分酸口呈正三角形分布,各分酸点间距完全相等,分酸均匀,设备的分酸点很多,分酸效果高,具体是这样来实现的气体冷却塔用分酸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一级分酸总管,二级、三级分酸支管,其特征在于二级、三级分酸支管均为矩形槽,二级分酸槽顶面间隔均匀置有开口,三级分酸槽的二侧面上开设有间隔均匀的分酸口且任一侧面上的一个分酸口与另一侧面对应位置左右分布的二分酸口呈正三角形分布。
本实用新型为了使分酸过程稳定,二级分酸槽与三级分酸槽间以一排小圆管连通,所述的小圆管一端插过二级分酸槽底并伸入到二级分酸槽中,另一端连接在三级分酸矩形槽的顶面上。由于小圆管在二级分酸槽中有一定的高度,分酸时,酸液不会直接冲入进三级分酸槽中,而是经过一定的缓冲平稳才于小圆管上口流下,从而使液流更稳定。
本实用新型三级分酸槽上设置的分酸口为倒三角形,底角处也开成小长槽,倒三角形有利于酸液顺畅导流,长槽用于在酸液进入气体冷却塔中前有一缓冲稳定作用。
本实用新型由管改槽的三级分酸配置,分酸点多,分酸效果好,二级分酸槽顶面开设清理开口,有利于槽中沉积物及时去除,保证设备正常运行,三级分酸槽上的分酸口正三角形分布,使设备分酸更均匀。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A-A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气体冷却塔用分酸装置,一级分酸总管(1)通过一连接管(3)与二级分酸矩形槽(2)相接,两者呈水平十字交叉排列,二级分酸槽(2)与三级分酸槽间以一排小圆管(4)连通,小圆管(4)的一端插过二级分酸槽(2)底并伸入在二级分酸槽(2)中,另一端连接在三级分酸矩形槽(5)的顶面上,二级分酸槽(2)顶面间隔均匀置有开口(6),三级分酸槽(5)的二侧面上开设有间隔均匀的分酸口(7)且任一侧面上的一个分酸口与另一侧面对应位置左右分布的二分酸口呈正三角形分布。
实施例2,参考实施例1,三级分酸槽(4)上设置的分酸口(7)为倒三角形,底角处开成小长槽(8)。
权利要求1.气体冷却塔用分酸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一级分酸总管,二级、三级分酸支管,其特征在于二级、三级分酸支管均为矩形槽,二级分酸槽顶面间隔均匀置有开口,三级分酸槽的二侧面上开设有间隔均匀的分酸口且任一侧面上的一个分酸口与另一侧面对应位置左右分布的二分酸口呈正三角形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冷却塔用分酸装置,其特征在于二级分酸槽与三级分酸槽间以一排小圆管连通,所述的小圆管一端插过二级分酸槽底并伸入到二级分酸槽中,另一端连接在三级分酸矩形槽的顶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冷却塔用分酸装置,其特征在于三级分酸槽上设置的分酸口为倒三角形,底角处开成小长槽。
专利摘要气体冷却塔用分酸装置,尤其适合于制酸工程冶炼烟气净化工序去酸雾装置中,包括依次连接的一级分酸总管、二级分酸矩形槽和三级分酸矩形槽,其中二级分酸槽顶面间隔均匀置有开口,三级分酸槽的二侧面上开设有间隔均匀的分酸口且任一侧面上的一个分酸口与另一侧面对应位置左右分布的二分酸口呈正三角形分布,本实用新型由管改槽的三级分酸配置,分酸点多,分酸效果好,二级分酸槽顶面开设清理开口,有利于槽中沉积物及时去除,保证设备正常运行,三级分酸槽上的分酸口正三角形分布,使设备分酸更均匀。
文档编号B01D53/18GK2776522SQ20052006944
公开日2006年5月3日 申请日期2005年3月4日 优先权日2005年3月4日
发明者宋小良 申请人:宋小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