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气吸收填料塔的液体分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99055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尾气吸收填料塔的液体分布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尾气吸收填料塔内的液体分布器,具体的说是一种用于吸收氯化氢的液体分布器。
背景技术
目前所使用的尾气吸收填料塔的液体分布器存在以下几点问题1、液相物料直接从顶部进料,在分布器液相溢流管平面上受液,通过分布器溢流至填料上,液相喷洒不能均布。2、其液体溢流管直接粘接固定在分布器上,高低不平,分布器上液相物料可能由于安装水平的误差导致分布不均,偏流现象严重。3分布器用设备大法兰对夹,分布器底板和气体通道管之间的密封效果差,设备塔节经常渗漏。为此这种尾气吸收填料塔的液体分布器存在氯化氢吸收能力不足,大量无法被吸收处理的氯化氢进入尾气处理系统,而尾气吸收系统设计处理能力不足,无法吸收从膜吸收塔排出的大量氯化氢,造成氯化氢浪费,同时消耗大量碱液。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为人们提供一种液相喷洒均勻、液体溢流管的高低逐根可调,塔节无泄漏的尾气吸收填料塔的液体分布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该尾气吸收填料塔的液体分布器包括进料管、分布器底板以及设置于分布器底板上的多根气体通道管和多根液体溢流管,气体通道管在分布器底板上环形均布,液体溢流管位于气体通道管所围成的圆内,在相邻两根气体通道管之间设置有挡板,进料管与挡板相对,在挡板和分布器底板之间留有溢流通道。所述的液体溢流管与分布器底板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的气体通道管和分布器底板的通孔插接,并在通孔的上、下两端设置有密封圈。所述的气体通道管的长度为250毫米至350毫米。本实用新型液相物料经挡板阻挡后,从溢流通道四周均勻溢流至液体溢流管,因此液相喷洒均勻。由于液体溢流管与分布器底板通过螺纹连接,因此液体溢流管的高低逐根可调,便于将所有液体溢流管调节到水平。在通孔的上、下两端设置的密封圈,可以使塔节无泄漏。因此本装置有效地提高膜吸系统稳定性,保证氯化氢的吸收,减少碱液的损耗量,装置的稳定运行得到有效保障。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液体溢流管与分布器底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0013]图4是气体通道管与分布器底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尾气吸收填料塔的液体分布器,它包括进料管6、分布器底板3以及设置于分布器底板3上的多根气体通道管1和多根液体溢流管2, 气体通道管1在分布器底板3上环形均布,液体溢流管2位于气体通道管1所围成的圆内, 在相邻两根气体通道管1之间设置有挡板4,进料管6与挡板4相对,在挡板4和分布器底板3之间留有溢流通道5。由进料管6流入的液相物料经挡板4阻挡后,从溢流通道5四周均勻溢流至液体溢流管2,因此液相喷洒均勻。为了防止液相物料飞溅并越过气体通道管 1,可以使气体通道管1的长度h增加,可以在250毫米至350毫米。如图3所示,所述的液体溢流管2与分布器底板3通过螺纹7连接,因此液体溢流管2的高低逐根可调,便于将所有液体溢流管2调节到水平。如图4所示,所述的气体通道管1和分布器底板3的通孔插接,并在通孔的上、下两端设置有密封圈8,可以使塔节无泄漏。
权利要求1.一种尾气吸收填料塔的液体分布器,它包括进料管(6)、分布器底板(3)以及设置于分布器底板(3)上的多根气体通道管(1)和多根液体溢流管(2),气体通道管(1)在分布器底板(3)上环形均布,液体溢流管(2)位于气体通道管(1)所围成的圆内,其特征在于在相邻两根气体通道管(1)之间设置有挡板(4),进料管(6)与挡板(4)相对,在挡板(4)和分布器底板(3 )之间留有溢流通道(5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吸收填料塔的液体分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体溢流管(2)与分布器底板(3)通过螺纹(7)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尾气吸收填料塔的液体分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体通道管(1)和分布器底板(3)的通孔插接,并在通孔的上、下两端设置有密封圈(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尾气吸收填料塔的液体分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体通道管(1)的长度(h)为250毫米至350毫米。
专利摘要一种尾气吸收填料塔的液体分布器,它包括进料管、分布器底板以及设置于分布器底板上的多根气体通道管和多根液体溢流管,气体通道管在分布器底板上环形均布,液体溢流管位于气体通道管所围成的圆内,在相邻两根气体通道管之间设置有挡板,进料管与挡板相对,在挡板和分布器底板之间留有溢流通道。所述的液体溢流管与分布器底板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的气体通道管和分布器底板的通孔插接,并在通孔的上、下两端设置有密封圈。所述的气体通道管的长度为250毫米至350毫米。本实用新型具有液相喷洒均匀、液体溢流管的高低逐根可调,塔节无泄漏的优点,提高膜吸系统稳定性,保证氯化氢的吸收,减少碱液的损耗量,装置的稳定运行得到有效保障。
文档编号B01D53/18GK202105560SQ20112004472
公开日2012年1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2月23日 优先权日2011年2月23日
发明者李刚, 雷俊 申请人:宁波巨化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巨化集团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