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密机给料井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39979阅读:6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浓密机给料井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浓密机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浓密机给料井结构。
背景技术
浓密机是基于重力沉降作用的固液分离设备,其都包括给料井,给料井上设置给料管,现有的给料管都是沿给料井的径向设置。物料沿径向进料,将给料井内固液分离的涡流打撒,使布料紊乱,分离效果和沉降时间都难以保证,固液分离效率低。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浓密机径向给料难以保证分离效果和沉降时间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浓密机给料井结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浓密机给料井结构,包括上部圆筒结构和下部圆锥结构,其特征在于上部圆筒结构上沿其切线方向安装有给料管。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方案,上部圆筒结构内部、相对于给料管入口的方向设置有导流栅栏,导流栅栏沿上部圆筒结构的径向设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方案,所述的导流栅栏设置两道。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方案,给料管中心线与上部圆筒结构筒壁的交点和上部圆筒结构的中心之间的连线与第一道导流栅栏的夹角为60±5°,第二道导流栅栏和第一道导流栅栏的夹角为60±5°。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强力消泡、脱气、混合、絮凝、弥散效果,絮凝时间可控制,充分利用了沉降面积,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合理的沉降时间。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部圆筒结构,2-下部圆锥结构,3-给料管,4-导流栅栏。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浓密机给料井结构,包括上部圆筒结构I和下部圆锥结构2,上部圆筒结构I上沿其切线方向安装有给料管3。上部圆筒结构I内部、相对于给料管3入口的方向设置有导流栅栏4,导流栅栏4沿上部圆筒结构I的径向设置。导流栅栏4设置两道。给料管中心线与上部圆筒结构筒壁的交点和上部圆筒结构的中心之间的连线与第一道导流栅栏的夹角为60±5°,第二道导流栅栏和第一道导流栅栏的夹角为60±5°。[0016]本实用新型切线方向螺旋高速给料,使来料高速旋转,产生涡流,击碎气泡,脱除裹挟的气体,粗细轻重颗粒高速冲击挡流板,充分消散,与絮凝剂充分混合,来料流速降低,在导流栅栏处,流速进一步降低,均匀布料,对过渡层冲击小,矿浆沿导流栅栏均匀弥散,在流化床下料床上,沿斜抛物线均匀布料 ,粗重颗粒斜抛向料床,同时,把随上升水流带起的细小颗粒压入料床,防止了细泥从料床向上逃逸,形成了优良的压缩层和过滤层,底流、溢流无短路,溢流清度高,底流浓度高。
权利要求1.一种浓密机给料井结构,包括上部圆筒结构(I)和下部圆锥结构(2),其特征在于上部圆筒结构(I)上沿其切线方向安装有给料管(3)。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浓密机给料井结构,其特征在于上部圆筒结构(I)内部、相对于给料管(3)入口的方向设置有导流栅栏(4),导流栅栏(4)沿上部圆筒结构(I)的径向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浓密机给料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流栅栏(4)设置两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浓密机给料井结构,其特征在于给料管(3)中心线与上部圆筒结构(I)筒壁的交点和上部圆筒结构(I)的中心之间的连线与第一道导流栅栏的夹角为60±5° ,第二道导流栅栏和第一道导流栅栏的夹角为60±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浓密机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浓密机给料井结构,解决了现有浓密机径向给料难以保证分离效果和沉降时间的问题。浓密机给料井结构,包括上部圆筒结构和下部圆锥结构,上部圆筒结构上沿其切线方向安装有给料管。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强力消泡、脱气、混合、絮凝、弥散效果,絮凝时间可控制,充分利用了沉降面积,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合理的沉降时间。
文档编号B01D21/24GK202410260SQ20112034708
公开日2012年9月5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16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16日
发明者常小林, 胡玉忠 申请人:太原向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