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煤电厂脱硝工程中使用的氨气/空气混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46790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燃煤电厂脱硝工程中使用的氨气/空气混合器的制作方法
燃煤电厂脱硝工程中使用的氨气/空气混合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保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将燃煤电厂产生的烟气与氨气均匀混合的装置。
背景技术
燃煤电厂锅炉燃烧产生的氮氧化物污染环境。我国已将氮氧化物作为排污总量控制的重点内容。要求产生氮氧化物的单位采取脱氮措施,以满足控制氮氧化物排放的需要。目前,燃煤电厂均采用氨吸收工艺作为脱氮工艺,就是将氨气与锅炉烟气充分混合,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使烟 气中的氮氧化物(NO、NO2)还原成氨气(N2)和水。在此工艺中,通过蒸氨获得氨气后的氨气与锅炉生产的烟气能否充分均匀混合,对脱氨影响很大。然而目前使用的格栅型、混合型、涡流型等混合设施与装置均存在不足之处,其不足之处在于:氨气与锅炉生产的烟气混合不均匀,效果差。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燃煤电厂脱硝工程中使用的氨气/空气混合器。使其通过蒸氨获得氨气后的氨气与锅炉生产的烟气能充分均匀混合,效果好。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燃煤电厂脱硝工程中使用的氨气/空气混合器,包括有:圆球体腔室形状的外壳2,其特点在于:外壳2分别由半圆球腔室形状的上壳体206与下壳体207水平联接构成;所述外壳2的腔室内设置有圆球体腔室形状的网格布风网24,所述网格布风网24分别由半圆球腔室形状的上风网208和下风网209水平联接构成;所述外壳2的最左端与网格布风网24的最左端之间设置有左端轴承总成21 ;所述外壳2的最右端与网格布风网24的最右端之间设置有右端轴承总成22 ;所述网格布风网24的圆球体腔室内设置有圆球体形状的搅拌叶轮总成26,其搅拌叶轮总成26的最左端设置有向左延伸的轴左端并与左端轴承总成21联接;其搅拌叶轮总成26的最右端设置有向右延伸的轴右端并与右端轴承总成22联接后继续向右延伸;所述外壳2与网格布风网24之间构成排气腔室23 ;所述网格布风网24与搅拌叶轮总成26之间构成混风腔室25 ;所述上壳体206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与排气腔室23相通的排气管201 ;所述上壳体206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与混风腔室25相通的烟气进气管203 ;所述上壳体206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与混风腔室25相通的氨气进气管204。所述烟气进气管203的管道中心线的延长线与氨气进气管204的管道中心线的延长线均与搅拌叶轮总成26的旋转轴205的轴心线相交。其烟气进气管203的管道中心线的延长线与氨气进气管204的管道中心线的延长线之间的夹角为30°C。并且,所述半圆球腔室形状的下壳体207与机座I之间用机腿102联接。
并且,所述轴右端与右端轴承总成22吻接后继续向右延伸的端头与电机马达3左端伸出轴上设置的靠背轮4联接。并且,所述电机马达3与机座I之间用底座101联接。在本发明技术方案中,带有压力和矢量的氨气经氨气进气管204喷入混风腔室25内,带有压力和矢量的烟气经烟气进气管203也喷入混风腔室25内,两股气体交汇于搅拌叶轮总成26的中心轴上的共同点处,其两股气体能够碰撞交汇混合;随后搅拌叶轮总成26旋转时又将碰撞交汇混合后的气体进一步混合,同时增加了烟气因氨气反向碰撞减弱的气量压力,便于在后续脱氨过程中的全部运行;所述搅拌叶轮总成26旋转时带有矢量的部分气流经过网格布风网24的网孔喷出,射入外层,然后与构成壳体2的圆球体腔室内壁碰撞,在腔室内壁弧面反作用下,其前行过程中又与其他气流再次碰撞,而前行一段即与下一个网孔喷射出的气流再次碰撞,这样经过无数次的碰撞,均使得氨气与烟气得到充分均匀的混合,然后经与排气腔室23相通的排气管排出。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由于使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使其通过蒸氨获得氨气后的氨气与锅炉生产的烟气能充分均匀混合,效果好的技术效果,本发明结构简单。



图1是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的结构主视图。图2是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的结构俯视图。图3是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左视图。图4是图2中的A-A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在图1图2图3图4所示第一个实施例中,燃煤电厂脱硝工程中使用的氨气/空气混合器,包括有圆球体腔室形状的外壳2,其外壳2分别由半圆球腔室形状的上壳体206与下壳体207水平联接构成;所述外壳2的腔室内设置有圆球体腔室形状的网格布风网24,所述网格布风网24分别由半圆球腔室形状的上风网208和下风网209水平联接构成;所述外壳2的最左端与网格布风网24的最左端之间设置有左端轴承总成21 ;所述外壳2的最右端与网格布风网24的最右端之间设置有右端轴承总成22 ;所述网格布风网24的圆球体腔室内设置有圆球体形状的搅拌叶轮总成26,其搅拌叶轮总成26的最左端设置有向左延伸的轴左端并与左端轴承总成21联接;其搅拌叶轮总成26的最右端设置有向右延伸的轴右端并与右端轴承总成22联接后继续向右延伸;所述外壳2与网格布风网24之间构成排气腔室23 ;所述网格布风网24与搅拌叶轮总成26之间构成混风腔室25 ;所述上壳体206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与排气腔室23相通的排气管201和202 ;所述上壳体206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与混风腔室25相通的烟气进气管203 ;所述上壳体206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与混风腔室25相通的氨气进气管204。
所述烟气进气管203的管道中心线的延长线与氨气进气管204的管道中心线的延长线均与搅拌叶轮总成26的旋转轴205的轴心线相交。其烟气进气管203的管道中心线的延长线与氨气进气管204的管道中心线的延长线之间的夹角为30°C。并且,所述半圆球腔室形状的下壳体207与机座I之间用机腿102联接。并且,所述轴右端与右端轴承总成22吻接后继续向右延伸的端头与电机马达3左端伸出轴上设置的靠背轮4联接。并且,所述电机马达3与机座I之间用底座101联接。在本发明技术方案中,带有压力和矢量的氨气经氨气进气管204喷入混风腔室25内,带有压力和矢量的烟气经烟气进气管203也喷入混风腔室25内,两股气体交汇于搅拌叶轮总成26的中心轴上的共同点处,其两股气体能够碰撞交汇混合;随后搅拌叶轮总成26旋转时又将碰撞交汇混合后的气体进一步混合,同时增加了烟气因氨气反向碰撞减弱的气量压力,便于在后续脱氨过程中的全部运行;所述搅拌叶轮总成26旋转时带有矢量的部分气流经过网格布风网24的网孔喷出,射入外层,然后与构成壳体2的圆球体腔室内壁碰撞,在腔室内壁弧面反作用下,其前行过程中又与其他气流再次碰撞,而前行一段即与下一个网孔喷射出的气流再次碰撞,这样经过无数次的碰撞,均使得氨气与烟气得到充分均匀的混合,然后经与排气腔室23相通的排气管排出。
权利要求
1.燃煤电厂脱硝工程中使用的氨气/空气混合器,包括有:圆球体腔室形状的外壳(2),其特征在于:外壳(2)分别由半圆球腔室形状的上壳体(206)与下壳体(207)水平联接构成;所述外壳(2)的腔室内设置有圆球体腔室形状的网格布风网(24),所述网格布风网(24)分别由半圆球腔室形状的上风网(208)和下风网(209)水平联接构成;所述外壳(2)的最左端与网格布风网(24)的最左端之间设置有左端轴承总成(21);所述外壳(2)的最右端与网格布风网(24)的最右端之间设置有右端轴承总成(22);所述网格布风网(24)的圆球体腔室内设置有圆球体形状的搅拌叶轮总成(26),其搅拌叶轮总成(26)的最左端设置有向左延伸的轴左端并与左端轴承总成(21)联接;其搅拌叶轮总成(26)的最右端设置有向右延伸的轴右端并与右端轴承总成(22)联接后继续向右延伸; 所述外壳(2)与网格布风网(24)之间构成排气腔室(23); 所述网格布风网(24)与搅拌叶轮总成(26)之间构成混风腔室(25); 所述上壳体(206)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与排气腔室(23)相通的排气管(201);所述上壳体(206)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与混风腔室(25)相通的烟气进气管(203); 所述上壳体(206)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与混风腔室(25)相通的氨气进气管(20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燃煤电厂脱硝工程中使用的氨气/空气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进气管203的管道中心线的延长线与氨气进气管204的管道中心线的延长线均与搅拌叶轮总成26的旋转轴205的轴心线相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燃煤电厂脱硝工程中使用的氨气/空气混合器,其特征在于:烟气进气管203的管道中心线的延长线与氨气进气管204的管道中心线的延长线之间的夹角为3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燃煤电厂脱硝工程中使用的氨气/空气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圆球腔室形状的下壳体(207)与机座(I)之间用机腿(102)联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燃煤电厂脱硝工程中使用的氨气/空气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右端与右端轴承总成(22)吻接后继续向右延伸的端头与电机马达(3)左端伸出轴上设置的靠背轮(4)联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燃煤电厂脱硝工程中使用的氨气/空气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马达(3)与机座(I)之间用底座(101)联接。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煤电厂脱硝工程中使用的氨气/空气混合器。属于环保设备技术领域。本发明的任务是使其通过蒸氨获得氨气后的氨气与锅炉生产的烟气能充分均匀混合。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有圆球体腔室形状的外壳(2),其内设置有圆球体腔室形状的网格布风网(24),其网格布风网(24)内设置有圆球体形状的搅拌叶轮总成(26),外壳(2)与网格布风网(24)之间构成了排气腔室(23);网格布风网(24)与搅拌叶轮总成(26)之间构成了混风腔室(25);上壳体(206)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与排气腔室(23)相通的排气管(201),与混风腔室(25)相通的烟气进气管(203)和氨气进气管(204)。使得氨气与烟气能充分均匀混合。其结构简单。
文档编号B01F3/02GK103203200SQ20121002595
公开日2013年7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1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16日
发明者周凌云, 王坤, 李晓强 申请人:周凌云, 王坤, 李晓强, 山西云天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