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95030阅读:3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滤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滤水结构,尤指一种方便携带且减少组装步骤并可有效过滤水与储水的滤水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科技的进步及发展,主要倡导高产能的机械化以及科技技术的成熟,进而造成许多民生用品是以成本低廉的化学合成物、塑料产品为主流,也因此虽然获得了高产能且低价格的产品,却也因此产生了空气污染及水质污染等问题。又随着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民众对饮用水的质量也日渐重视,因此市面上发展出各式各样的滤水器,但不论那种滤水器其内皆必须装设滤芯,而滤芯皆装设于过滤筒内,通过滤水器可将水中杂质去除,让使用者得到更干净的水,而一般市面上的过滤筒其拆解、组装过于繁杂,让使用者更换不易。
又,一般滤水壶主要是为一壳体,该壳体内则容设有滤心或过滤筒并可以容设待过滤水,以当该滤水壶使用时其待过滤水便可经由自身的重力流过滤心或过滤筒进而过滤掉待过滤水中的杂质与细菌,但一般滤水壶皆属体积大且携带不易,并非人人都可以携带于身上,也不是只为个人而设计,所以便利性不高。也因此当人们在海上活动或偏远山区活动时也无法将其体积大携带不便滤水壶随身携带,又或是在海上活动或偏远山区活动受到灾难时,更不会随时有干净水源可以饮用,只有不能生饮的地表水或溪河或咸海,特别是近年来地球暖化问题严重,全球各地发生多起因大自然反扑所引起的灾难事件,因此人们如何在急难状况中求生,快速、便利地取得可饮用的水,如何持续维持生命并等待救援,而持续饮用水便是维持生命最重要的环节之
O因此,便有厂商研究出可随身携带的滤水装置,请参阅图1A、图IB及图IC所示,其滤水装置I主要具有一外袋11及一滤袋12,其中所述外袋11内具有一容置空间111及两侧分别具有两导管112及一外袋夹炼袋口 113,导管112与外袋11间可利用超音波或胶剂密封接合,而滤袋12主要具有离子分离作用,且滤袋12内具有一过滤空间121及一侧具有一滤袋夹炼袋口 122,因此,欲使用所述滤水装置I时,先将滤袋12设置于所述外袋11的容置空间111内并抵触于所述导管112,因此,使用者将待过滤的水源送至滤袋12内的过滤空间121,再针对其外袋11及滤袋12进行一挤压的动作,以令滤袋12内的待过滤的水源由滤袋12挤出至滤袋12与外袋11间及导管112送出,进而达到过滤的功效。但其滤水装置I在外出使用时需分别携带外袋11及滤袋12,进而造成携带上的不便且使用上需另外完成组装的步骤才能使用,并在过滤水时需进行挤压的动作(如图IC所示),且其滤水装置I仅通过所述滤袋12进行单一层的过滤,因此无法同时有效过滤所需过滤的杂质与细菌且无法有效储水,而其滤水装置I利用其外袋夹炼袋口 113及滤袋夹炼袋口 122进行封口的动作,但其外袋夹炼袋口 113及滤袋夹炼袋口 122容易因封口不完全而在挤压的过程中使水由封口溢出,进而污染到已过滤完成的水。[0008]以上所述,具有下列的缺点I.携带不便且需另外完成组装的步骤;2.需另外以挤压的动作滤水且无法透过单一层滤袋同时过滤杂质与细菌;3.无法有效储水;4.容易造成未过滤水污染已过滤水的情况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携带且可减少组装步骤与达到多层滤水与储水的滤水结构,并以自然重力过滤,同时可避免污染已过滤水。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滤水结构,所述滤水结构具有一滤袋,所述滤袋顶部具有一滤袋开口及底部具有一滤袋出水口,且滤袋内设置有一第一过滤单元及一第二过滤单元,所述第一过滤单元组接于所述滤袋开口并形成一弯折区段及一第一滤水空间,所述第二过滤单元固设于滤袋出水口位置处,且所述第二过滤单元、滤袋与第一过滤单元间形成一第二滤水空间,所述第二滤水空间内设置有一过滤材层。作为上述一种滤水结构的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过滤单元及第二过滤单元两侧同时一体组接于所述滤袋两侧分别所形成的一滤袋封闭侧。作为上述一种滤水结构的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过滤单元与滤袋出水口间设置有所述过滤材层。作为上述一种滤水结构的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过滤单元包括多个过滤层。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另一种滤水结构,所述滤水结构包括一滤袋,其顶部具有一滤袋开口及底部具有一滤袋出水口,且所述滤袋内设置有一第一过滤单元,所述第一过滤单元组接于所述滤袋开口并形成一弯折区段及一第一滤水空间,所述滤袋出水口位置处固设有一第二过滤单元,所述第二过滤单元、滤袋与第一过滤单元间形成一第二滤水空间,所述第二滤水空间内设置有一过滤材层;以及一外袋,其包覆于所述滤袋并与滤袋间形成一蓄水空间,且所述外袋顶部具有一外袋开口及底部具有一外袋出水口,所述外袋开口组设于所述滤袋开口与所述第一过滤单元,而所述外袋出水口连通所述蓄水空间及所述滤袋出水口。作为上述另一种滤水结构的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外袋两侧分别形成有一第一封闭侧及一第二封闭侧,而所述滤袋两侧分别所形成的一滤袋封闭侧分别组接于所述第一封闭侧及第二封闭侧。作为上述另一种滤水结构的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外袋两侧分别形成有一第一封闭侧及一第二封闭侧,而所述第一过滤单元及第二过滤单元两侧分别一体组接于所述第一封闭侧及第二封闭侧。作为上述另一种滤水结构的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蓄水空间内设置有所述过滤材层。作为上述另一种滤水结构的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过滤单元封闭所述滤袋出水□。作为上述另一种滤水结构的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过滤材层的材质为光触媒、活性碳、麦饭石或沸石。[0026]作为上述另一种滤水结构的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外袋出水口位置处设置有一出水开关。作为上述另一种滤水结构的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外袋开口位置处延伸有一封口。作为上述另一种滤水结构的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外袋开口部位置处延伸有一吊挂件。作为上述另一种滤水结构的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过滤单元包括多个过滤层。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滤水结构,可方便携带且可减少组装步骤,并经由第一过滤单元与过滤材层达到多层滤水及透过所述蓄水空间达到有效储水的功效,并以自然重力过滤,同时可避免污染已过滤水。


图IA为已知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IB为已知的平面示意图;图IC为已知的实施示意图;图2A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2B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4A为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4B为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图4C为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平面剖视图;图5A为本实用新型第四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一;图5B为本实用新型第四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二 ;图5C为本实用新型第四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三;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五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滤水装置-I ;外袋-11 ;容置空间-111 ;导管-112 ;外袋夹炼袋口 _113 ;滤袋_12 ;过滤空间-121 ;滤袋夹炼袋口 -122 ;滤水结构-2 ;滤袋-21 ;滤袋开口 -211 ;滤袋出水口 _212 ;滤袋封闭侧_213 ;第一过滤单元-214 ;弯折区段-2141 ;第一滤水空间-2142 ;第二过滤单元-215;第二滤水空间-2151 ;过滤材层-216 ;外袋-22 ;蓄水空间-221 ;外袋开口-222 ;外袋出水口-223 ;第一封闭侧-224 ;第二封闭侧-225 ;出水开关-23 ;封口 -24 ;吊挂件-25。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及其结构与功能上的特性,将依据附图的较佳实施例予以说明。请参阅图2A及图2B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及剖视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滤水结构2具有一滤袋21,滤袋21在顶部位置处具有一滤袋开口211,而在底部位置处具有一滤袋出水口 212及两侧具有滤袋封闭侧213,且滤袋21内设置有一第一过滤单元214及一第二过滤单元215 ;其中,第一过滤单元214在本实施例中以多个过滤层为实施方式,且其第一过滤单元214使用可过滤待过滤水中如大肠杆菌等相关病菌的材质,但不因此为限,其中,第一过滤单元214固设于滤袋21内,且第一过滤单元214两端分别组接所述滤袋开口 211并形成一弯折区段2141及一第一滤水空间2142,而两侧则分别组接于所述滤袋封闭侧213,且其第一过滤单元214与滤袋21间可使用热封方式组接,使第一过滤单元214两端一体组接所述滤袋开口 211,而两侧一体组接所述滤袋封闭侧213,并使其第一过滤单元214固设于滤袋21内。其中,第二过滤单元215在本实施例中以单一过滤层为实施方式,且其第二过滤单元215使用可过滤待过滤水中如大肠杆菌等相关病菌的材质,进而通过所述第二过滤单元215再次过滤待过滤水中的病菌,但不因此为限,也可使用仅供水流通的材质。而第二过滤单元215固设于所述滤袋21内,第二过滤单元215两侧分别组接于所述滤袋封闭侧213且同时贴附于滤袋21的内壁上,而其第二过滤单元215与滤袋21间可
使用热封方式组接,使第二过滤单元215两侧一体组接所述滤袋封闭侧213与一体组接于滤袋21内壁,且同时第二过滤单元215固设于滤袋出水口 212位置处且封闭其滤袋出水口212,并使第二过滤单元215及滤袋21与第一过滤单元214间形成有一第二滤水空间2151,第二滤水空间2151内设置有一过滤材层216,过滤材层216可经由所述第一过滤单元214及第二过滤单元215限位设置于第二滤水空间2151内,且过滤材层216使用可以软化水质、杀菌、改善水质、调整水质酸碱度或可过滤待过滤水中如铝、汞等相关有害金属物质的材质,如光触媒、活性碳、麦饭石及沸石其中之一,但不因此为限。因此,所述滤水结构2可便于使用者随身携带且方便使用,如办公室或家用或外出于海上活动或偏远山区甚或是急难时使用,而其中将待过滤水经由所述滤袋21的滤袋开口 211进入至第一滤水空间2142与第一过滤单元214,其待过滤水便以自然重力方式由其第一过滤单元214过滤出水并流至第二滤水空间2151内,再由第二滤水空间2151的过滤材层216再次过滤,便流至第二过滤单元215,且由其第二过滤单元215使其过滤材层216停留至第二滤水空间2151,而过滤水由第二过滤单元215流出至滤袋出水口 212,进而达到可方便携带且可减少组装步骤,并通过第一过滤单元214、第二过滤单元215与过滤材层216达到多层滤水与避免污染已过滤水。请参阅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与上一实施例的元件及连结关系与运作大致相同在此即不赘述相同的元件及元件符号,本较佳实施例的相异处在于所述第二过滤单元215与滤袋出水口 212间可设置有所述过滤材层216,如光触媒、活性碳、麦饭石及沸石其中之的一,但不因此为限,进而再次过滤待过滤水中相关有害金属物质的材质或进行软化水质、杀菌、改善水质、调整水质酸碱度的功效。请参阅图4A、图4B及图4C图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及剖视示意图及平面剖视图,如图所示,所述滤水结构2具有一滤袋21及一外袋22,滤袋21在顶部位置处具有一滤袋开口 211,而在底部位置处具有一滤袋出水口 212及两侧具有滤袋封闭侧213,且滤袋21内设置有一第一过滤单元214及一第二过滤单元215,其中第一过滤单元214在本实施例中以多个过滤层为实施方式,且其第一过滤单元214使用可过滤待过滤水中如大肠杆菌等相关病菌的材质,但不因此为限;其中第一过滤单元214固设于滤袋21内,且第一过滤单元214两端分别组接所述滤袋开口 211并形成一弯折区段2141及一第一滤水空间2142,而两侧则分别组接于所述滤袋封闭侧213,且其第一过滤单元214与滤袋21间可使用热封方式组接,使第一过滤单元214两端一体组接所述滤袋开口 211,而两侧一体组接所述滤袋封闭侧213,并使其第一过滤单元214固设于滤袋21内。其中,第二过滤单元215在本实施例中以单一过滤层为实施方式,且其第二过滤单元215使用可过滤待过滤水中如大肠杆菌等相关病菌的材质,进而通过所述第二过滤单元215再次过滤待过滤水中的病菌,但不因此为限,也可使用仅供水流通的材质。而第二过滤单元215固设于所述滤袋21内,第二过滤单元215两侧分别组接于所述滤袋封闭侧213且同时贴附于滤袋21的内壁上,而其第二过滤单元215与滤袋21间可使用热封方式组接,使第二过滤单元215两侧一体组接所述滤袋封闭侧213与一体组接于滤袋21内壁,且同时第二过滤单元215固设于滤袋出水口 212位置处且封闭其滤袋出水口212,并使第二过滤单元215及滤袋21与第一过滤单元214间形成有一第二滤水空间2151,第二滤水空间2151内设置有一过滤材层216,过滤材层216可经由所述第一过滤单元214及第二过滤单元215限位设置于第二滤水空间2151内,且过滤材层216使用可以软化水质、杀菌、改善水质、调整水质酸碱度或可过滤待过滤水中如铝、汞等相关有害金属物质的材质,如光触媒、活性碳、麦饭石及沸石其中之一,但不因此为限。 而外袋22包覆所述滤袋21并与滤袋21间形成一蓄水空间221,且外袋22顶部具有一外袋开口 222及底部具有一外袋出水口 223及两侧分别形成有一第一封闭侧224及一第二封闭侧225,外袋开口 222组设所述滤袋开口 211与所述第一过滤单元214,而外袋出水口 223连通所述蓄水空间221及所述滤袋出水口 212,而滤袋21两侧的滤袋封闭侧213一体组接于所述第一封闭侧224及第二封闭侧225,而其第一过滤单元214及第二过滤单元215两侧也分别组接所述第一封闭侧224及第二封闭侧225,因此,所述滤水结构2可便于使用者随身携带且方便使用,如办公室或家用或外出于海上活动或偏远山区甚或是急难时使用,而其中将待过滤水经由所述滤袋21的滤袋开口 211进入至第一滤水空间2142与第一过滤单元214,其待过滤水便以自然重力方式由其第一过滤单元214过滤出水并流至第二滤水空间2151内,再由第二滤水空间2151的过滤材层216再次过滤,便流至第二过滤单元215,且由其第二过滤单元215使其过滤材层216停留至第二滤水空间2151,而过滤水由第二过滤单元215流出至滤袋出水口 212,进而达到可方便携带且可减少组装步骤,并透过第一过滤单元214、第二过滤单元215与过滤材层216达到多层滤水与避免污染已过滤水的功效。请参阅图5A、图5B及图5C图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四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一、二、三,如图所示,其与第一实施例的元件及连结关系与运作大致相同在此即不赘述相同的元件及元件符号,本较佳实施例的相异处在于其滤水结构2在外袋22底部的外袋出水口 223位置处设置有一出水开关23 (如图所示表示有不同种类的出水开关23),因此,其由第二过滤单元215过滤出至蓄水空间221的水可经由出水开关23控制出水量,进而达到滤水结构2过滤的水可有效储水的功效。请参阅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五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与第三实施例的元件及连结关系与运作大致相同在此即不赘述相同的元件及元件符号,本较佳实施例的相异处在于其外袋22在外袋开口 222位置处延伸有一封口 24与一吊挂件25,而其封口 24可有效关闭其开口部与搭配出水开关23到有效储水的功效,且滤水结构2可通过其吊挂件25便于吊挂并供待过滤水装设。[0059]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滤水结构,其具有下列的优点I.方便携带且可减少组装步骤;2.可多层滤水及储水;3.可减少挤压的步骤与避免污染已过滤水。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举凡利用本实用新型专利精神所作的
等效变化等,皆应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滤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水结构具有一滤袋,所述滤袋顶部具有一滤袋开口及底部具有一滤袋出水口,且滤袋内设置有一第一过滤单元及一第二过滤单元,所述第一过滤单元组接于所述滤袋开口并形成一弯折区段及一第一滤水空间,所述第二过滤单元固设于滤袋出水口位置处,且所述第二过滤单元、滤袋与第一过滤单元间形成一第二滤水空间,所述第二滤水空间内设置有一过滤材层。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滤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单元及第二过滤单元两侧同时一体组接于所述滤袋两侧分别所形成的一滤袋封闭侧。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滤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过滤单元与滤袋出水口间设置有所述过滤材层。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滤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单元包括多个过滤层。
5.一种滤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水结构包括 一滤袋,其顶部具有一滤袋开口及底部具有一滤袋出水口,且所述滤袋内设置有一第一过滤单元,所述第一过滤单元组接于所述滤袋开口并形成一弯折区段及一第一滤水空间,所述滤袋出水口位置处固设有一第二过滤单元,所述第二过滤单元、滤袋与第一过滤单元间形成一第二滤水空间,所述第二滤水空间内设置有一过滤材层;以及 一外袋,其包覆于所述滤袋并与滤袋间形成一蓄水空间,且所述外袋顶部具有一外袋开口及底部具有一外袋出水口,所述外袋开口组设于所述滤袋开口与所述第一过滤单元,而所述外袋出水口连通所述蓄水空间及所述滤袋出水口。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滤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袋两侧分别形成有一第一封闭侧及一第二封闭侧,而所述滤袋两侧分别所形成的一滤袋封闭侧分别组接于所述第一封闭侧及第二封闭侧。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滤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袋两侧分别形成有一第一封闭侧及一第二封闭侧,而所述第一过滤单元及第二过滤单元两侧分别一体组接于所述第一封闭侧及第二封闭侧。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滤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空间内设置有所述过滤材层。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滤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过滤单元封闭所述滤袋出水□。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滤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材层的材质为光触媒、活性碳、麦饭石或沸石。
11.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滤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袋出水口位置处设置有一出水开关。
12.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滤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袋开口位置处延伸有一封口。
13.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滤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袋开口部位置处延伸有一吊挂件。
14.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滤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单元包括多个过滤层。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滤水结构,所述滤水结构具有一滤袋,所述滤袋顶部具有一滤袋开口及底部具有一滤袋出水口,且滤袋内设置有一第一过滤单元及一第二过滤单元,第一过滤单元组接于滤袋开口并形成一弯折区段及一第一滤水空间,第二过滤单元固设于滤袋出水口位置处,且所述第二过滤单元、滤袋与第一过滤单元间形成一第二滤水空间,第二滤水空间内设置有一过滤材层。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滤水结构可方便携带且可减少组装步骤,并可有效达到过滤水与储水的功效。
文档编号B01D36/02GK202605880SQ20122022718
公开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18日
发明者林荣明 申请人:普续企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