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喷漆车间的空气净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26423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环保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喷漆车间的空气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日常的一些喷漆作业过程中,往往会在旁边安装一个风扇,从而可以将喷漆过程中产生的漆雾或者粉尘直接排放到室外的空气中,这种随意排放的行为严重污染了环境,并且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并且影响附近居民的生活质量。

中国专利文献CN204684882U揭示了一种水旋式油漆粉尘环保处理设备,包括净化器壳体、循环水池、高压轴流风机,所述净化器壳体内设有粉尘过滤室和与循环水池连通的过滤通道一和过滤通道二,所述过滤通道一和过滤通道二的顶部通过连接管连接,所述过滤通道一的一端设有进风口,其内部从上至下依次设有水汽分离装置、水漩装置、供水管道及内侧的导流板,所述循环水池内设有水泵,所述水泵通过供水管道与水漩装置相连,所述粉尘过滤室内部设有袋式过滤器和活性炭过滤层,所述高压轴流风机安装在粉尘过滤室外部的出风口,所述高压轴流风机上设有排放口,其可以净化处理喷漆粉尘和漆雾,减少喷漆粉尘和漆雾对环境的污染破坏和对人造成伤害,效率较高,处理效果好。然而当喷漆粉尘较多时,其通过通道一及通道二的过滤后仍可能会残留一部分粉尘,其再经过袋式过滤器以及活性炭层的过滤后容易发生堵塞,进而影响其过滤效率及过滤效果,严重时甚至会对其造成损坏,缩短其使用寿命;同时循环水池内的水需要循环使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水池内的杂质增加,影响其净化的效果;并且杂质沉积在袋式过滤器及活性炭层上时无法有效的将其清除掉,使得杂质容易累积在过滤器上。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适用于喷漆车间的空气净化系统,包括第一框体装置、初步过滤装置、水净化装置、第一管道装置、第二框体装置、第一过滤装置、第二过滤装置、回收装置及第三过滤装置,第一框体装置包括第一框体、第一管道、第一风机、第一阀门、第一横杆、第一支架,初步过滤装置包括第一挡板、第一海绵层、第一过滤网,水净化装置包括第一横板、第一海绵块、第一弹簧、第三过滤网、第二海绵块,本发明能够对喷漆的粉尘进行彻底有效的过滤净化,使得排出的气体无污染环保,可以有效的保护环境。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适用于喷漆车间的空气净化系统,包括第一框体装置、收容于所述第一框体装置内的初步过滤装置、位于所述初步过滤装置右侧的水净化装置、位于所述第一框体装置右侧的第一管道装置、位于所述第一管道装置下方的第二框体装置、收容于所述第二框体装置内的第一过滤装置、位于所述第一过滤装置下方的第二过滤装置、位于所述第二框体装置左侧的回收装置及位于所述回收装置下方的第三过滤装置,所述第一框体装置包括第一框体、位于所述第一框体左侧的第一管道、设置于所述第一管道上的第一风机、第一阀门、位于所述第一风机右侧的第一横杆、位于所述第一横杆下方的第一支架、位于所述第一框体上方的第二管道、设置于所述第二管道上的第一水泵、第二阀门及位于所述第一框体下方的第三管道,所述初步过滤装置包括第一挡板、位于所述第一挡板左侧的第一海绵层、位于所述第一海绵层下方的第一过滤网、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网下方的第二过滤网、收容于所述第二过滤网内的第一滚轮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滚轮上的若干第一刷毛,所述水净化装置包括第一横板、位于所述第一横板下方的第一海绵块、位于所述第一海绵块下方的第一弹簧、位于所述第一弹簧左侧的第三过滤网、位于所述第一横板上方的第二海绵块、位于所述第二海绵块左侧的第二弹簧、位于所述第二海绵环右侧的第二刷毛、位于所述第二海绵块上方的第二横板,所述第一管道装置包括第四管道、设置于所述第四管道上的第二支架、第四阀门、第一固定杆、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杆下方的第一斜杆、位于所述第一斜杆左侧的第三支架,所述第二框体装置包括第二框体、位于所述第二框体下方的第四支架、位于所述第四支架右侧的第二斜杆、位于所述第四支架左侧的第三斜杆、位于所述第三斜杆下方的第一竖杆、位于所述第三斜杆上方的第二竖杆、位于所述第二框体左侧的第五管道、设置于所述第五管道上的第五阀门,所述第一过滤装置包括收容于所述第二框体内左右两侧的第二滚轮、设置于所述第二滚轮上的第三刷毛、位于所述第二滚轮之间的第一弹性板、位于所述第一弹性板左右两侧的第四过滤网、位于所述第四过滤网之间的第二弹性板、位于所述第二弹性板上方的第三弹簧、位于所述第二弹性板下方的第五过滤网及位于所述第五过滤网下方的第三横板,所述第二过滤装置包括第一斜板、位于所述第一斜板左侧的第二挡板、位于所述第二挡板左侧的第三挡板、位于所述第一斜板右侧的第六过滤网、位于所述第一斜板下方的第七过滤网、位于所述第七过滤网左侧的第四弹簧、位于所述第七过滤网右侧的第三滚轮及设置于所述第三滚轮的若干凸块,所述回收装置包括第二横杆、位于所述第二横杆左侧的第三横杆、位于所述第三横杆下方的第五弹簧、位于所述第三横杆上方的第六弹簧、位于所述第六弹簧左侧的回收箱,所述第三过滤装置包括第三框体、位于所述第三框体下方的排出管、收容于所述第三框体内的第八过滤网、位于所述第八过滤网下方的拉线、位于所述第八过滤网下方左右两侧的收集板、位于所述拉线下方的电机、位于所述电机下方的支撑板、位于所述支撑板下方的第七弹簧,所述第一框体上设有位于其左表面的第一通孔、位于其上表面的第二通孔、位于其右表面的第三通孔及位于其下表面的第四通孔,所述第二框体上设有位于其上表面的第六通孔及位于其左表面的第七通孔,所述第一挡板上设有贯穿其左右表面的第五通孔。

所述第一框体呈空心状,所述第一管道的右端对准所述第一通孔且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呈水平状,所述第一横杆的左端与所述第一风机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的右端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呈L型,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横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管道的下端对准所述第二通孔且与所述第一框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管道呈竖直状,所述第三管道的上端对准所述第四通孔且与所述第一框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管道上设有第三阀门。

所述第一挡板呈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挡板位于第四通孔的左侧,所述第一海绵层呈水平状,所述第一海绵层的左表面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海绵层的右表面与所述第一挡板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过滤网呈水平状,所述第一过滤网的右表面与所述第一挡板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过滤网的右表面与所述第一挡板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海绵层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过滤网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过滤网呈空心的圆台状,所述第二过滤网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滚轮呈球状,所述第一滚轮收容于所述第二过滤网内且与其轴转连接,所述第一刷毛设有若干个,所述第一刷毛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一滚轮上且与其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横板呈水平状,所述第一横板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挡板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板的右端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板的右端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海绵块呈水平状,所述第一海绵块的右表面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海绵块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横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海绵块位于所述第一凹槽的下方,所述第一弹簧设有两个,所述第一弹簧呈竖直状,所述第一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海绵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过滤网的横截面呈半圆环状,所述第三过滤网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横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过滤网顶靠在所述第一框体的内表面上,所述第二海绵块的横截面呈椭圆状,所述第二海绵块处于所述第一横板及第二横板之间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弹簧设有两个,所述第二弹簧呈水平状,所述第二弹簧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挡板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右端与所述第二海绵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刷毛设有若干个,所述第二刷毛呈水平状,所述第二刷毛的左端与所述第二海绵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板呈水平状,所述第二横板的右端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板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挡板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板的左端设有第二凹槽。

所述第四管道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三通孔且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管道的下端呈竖直状,所述第二支架呈L型,所述第二支架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的上端呈竖直状,所述第四管道贯穿所述第二支架的左右表面且与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杆呈水平状,所述第一固定杆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管道贯穿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上下表面且与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杆呈倾斜状,所述第一斜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框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呈L型,所述第三支架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框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的下端呈水平状。

所述第二框体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第二框体竖直放置,所述第四管道的下端对准所述第六通孔且与所述第二框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框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框体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架呈L型,所述第四支架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框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架的下端呈水平状,所述第二斜杆呈倾斜状,所述第二斜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框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斜杆的下端与所述第四支架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斜杆呈倾斜状,所述第三斜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框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杆呈竖直状,所述第一竖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三斜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杆的下端与所述第四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竖杆呈竖直状,所述第二竖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三支架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竖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三斜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五管道的右端对准所述第七通孔且与所述第二框体的左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滚轮设有两个,所述第二滚轮呈圆柱体,所述第二滚轮收容于所述第二框体内且与所述第二框体轴转连接,所述第三刷毛设有若干个,所述第三刷毛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二滚轮上且与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性板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弹性板位于所述第六通孔的下方,所述第四过滤网设有两个,所述第四过滤网呈倾斜状,所述第四过滤网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过滤网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弹性板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性板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三弹簧设有两个,所述第三弹簧呈竖直状,所述第三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弹性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弹性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过滤网呈横截面为圆环的柱体,所述第五过滤网呈竖直状,所述第五过滤网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弹性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过滤网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三横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横板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三横板的侧面与所述第二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横板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八通孔,所述第八通孔位于所述第五过滤网的下方。

所述第二挡板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挡板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三横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挡板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挡板上设有贯穿其左右表面的第九通孔,所述第三挡板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三挡板的左表面与所述第二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挡板的右表面与所述第二挡板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板呈倾斜状,所述第一斜板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挡板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六过滤网呈波浪状,所述第六过滤网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斜板固定连接,所述第六过滤网的右端与所述第二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七过滤网呈弯曲状,所述第七过滤网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七过滤网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斜板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弹簧设有两个,所述第四弹簧呈水平状,所述第四弹簧的右端与所述第七过滤网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过滤网的左端与所述第二挡板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滚轮呈圆柱体,所述第三滚轮与所述第二框体轴转连接,所述凸块设有若干个,所述凸块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三滚轮上且与其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横杆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横杆的右端与所述第二框体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杆的左端与所述第二竖杆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横杆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三横杆的右端与所述第二竖杆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弹簧呈竖直状,所述第五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三横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五管道固定连接,所述第六弹簧呈水平状,所述第六弹簧的右端与所述第二竖杆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六弹簧的左端与所述回收箱固定连接,所述回收箱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回收箱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三横杆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所述回收箱位于所述第三管道的下方。

所述第三框体呈空心的圆柱体,所述第三框体上设有第一圆孔及第二圆孔,所述第五管道的左端对准所述第一通孔且与所述第三框体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架的下端与所述第三框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斜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三框体固定连接,所述排出管呈竖直状,所述排出管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二圆孔且与所述第三框体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排出管上设有第六阀门,所述第八过滤网的横截面呈V字形,所述第八过滤网的侧面与所述第三框体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收集板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三框体内的左右两侧,所述收集板呈倾斜状,所述收集板的下端与所述第三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收集板上设有位于其上方的第八弹簧,所述第八弹簧呈竖直状,所述第八弹簧的下端与所述收集板固定连接,所述第八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八过滤网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呈水平状且位于所述收集板之间,所述支撑板的侧面与所述收集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上设有若干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三圆孔,所述电机的下表面与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电机上设有输出轴,所述输出轴呈圆柱体且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拉线的上端与所述第八过滤网固定连接,所述拉线的下端与所述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七弹簧设有两个,所述第七弹簧呈竖直状,所述第七弹簧的上端与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七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三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提出的适用于喷漆车间的空气净化系统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提出的适用于喷漆车间的空气净化系统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对喷漆的粉尘进行彻底有效的过滤净化,使得排出的气体无污染环保,可以有效的保护环境;本发明可以将吸入的粉尘首先进行大致的过滤,然后使其与净化水充分的接触,此时的净化水杂质较少,可以对粉尘进行较好的净化,并且净化水与粉尘接触的时间较长,净化效果显著,然后可以对净化后的水进行回收,防止直接排放对环境造成污染,然后可以对粉尘进行充分过滤,在过滤的过滤中可以有效的防止粉尘堵塞过滤网,并且可以将粉尘集中到一起,防止其沉积在过滤网上导致堵塞过滤网,对过滤网起到了较好的保护作用,延长其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提出的适用于喷漆车间的空气净化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适用于喷漆车间的空气净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框体装置;11-第一框体;111-第一通孔;112-第二通孔;113-第三通孔;114-第四通孔;12-第一管道;13-第一横杆;14-第一支架;15-第一风机;16-第一阀门;17-第二管道;18-第一水泵;19-第二阀门;10-第三管道;101-第三阀门;2-初步过滤装置;21-第一挡板;211-第五通孔;22-第一海绵层;23-第一过滤网;24-第二过滤网;25-第一滚轮;3-水净化装置;31-第一横板;311-第一凹槽;32-第一海绵块;33-第一弹簧;34-第三过滤网;35-第二海绵块;36-第二横板;361-第二凹槽;37-第二弹簧;4-第一管道装置;41-第四管道;42-第二支架;43-第四阀门;44-第一固定杆;45-第一斜杆;46-第三支架;5-第二框体装置;51-第二框体;511-第六通孔;512-第七通孔;53-第四支架;54-第二斜杆;55-第三斜杆;56-第一竖杆;57-第二竖杆;58-第五管道;59-第五阀门;6-第一过滤装置;61-第二滚轮;62-第三刷毛;63-第一弹性板;64-第四过滤网;65-第二弹性板;66-第三弹簧;67-第五过滤网;68-第三横板;681-第八通孔;7-第二过滤装置;71-第一斜板;72-第二挡板;721-第九通孔;73-第三挡板;74-第六过滤网;75-第七过滤网;76-第四弹簧;77-第三滚轮;78-凸块;8-回收装置;81-第二横杆;82-第三横杆;83-第五弹簧;84-第六弹簧;85-回收箱;9-第三过滤装置;91-第三框体;911-第一圆孔;912-第二圆孔;92-排出管;921-第六阀门;93-第八过滤网;94-拉线;95-收集板;951-第八弹簧;96-电机;961-输出轴;97-支撑板;971-第三圆孔;98-第七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出的适用于喷漆车间的空气净化系统包括第一框体装置1、收容于所述第一框体装置1内的初步过滤装置2、位于所述初步过滤装置2右侧的水净化装置3、位于所述第一框体装置1右侧的第一管道装置4、位于所述第一管道装置4下方的第二框体装置5、收容于所述第二框体装置5内的第一过滤装置6、位于所述第一过滤装置6下方的第二过滤装置7、位于所述第二框体装置5左侧的回收装置8及位于所述回收装置8下方的第三过滤装置9。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框体装置1包括第一框体11、位于所述第一框体11左侧的第一管道12、设置于所述第一管道12上的第一风机15、第一阀门16、位于所述第一风机15右侧的第一横杆13、位于所述第一横杆13下方的第一支架14、位于所述第一框体11上方的第二管道17、设置于所述第二管道17上的第一水泵18、第二阀门19及位于所述第一框体11下方的第三管道10。所述第一框体11呈空心状,所述第一框体11的横截面呈等腰梯形,所述第一框体11上设有位于其左表面的第一通孔111、位于其上表面的第二通孔112、位于其右表面的第三通孔113及位于其下表面的第四通孔114,所述第一通孔111、第二通孔112、第三通孔113及第四通孔114呈圆形且与所述第一框体1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一管道12的右端对准所述第一通孔11且与所述第一框体11的左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一管道12的内部与所述第一框体1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一风机15与电源电性连接,所述第一风机15用于将外界的空气抽入到所述第一管道12内。所述第一阀门16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管道12内气体的流量。所述第一横杆13呈水平状,所述第一横杆13的左端与所述第一风机1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13的右端与所述第一框体11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14呈L型,所述第一支架14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横杆1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1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框体11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管道17的下端对准所述第二通孔112且与所述第一框体1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二管道17的内部与所述第一框体1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二管道17的另一端放置在水池内。所述第一水泵18与电源电性连接,使得水池内的水可以被抽入到所述第二管道17内。所述第二阀门19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管道17内水的流量。所述第三管道10呈竖直状,所述第三管道10的上端对准所述第四通孔114且与所述第一框体1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三管道10的内部与所述第一框体1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三管道10上设有第三阀门101,其用于控制所述第三管道10内水的流量。

如图1所示,所述初步过滤装置2包括第一挡板21、位于所述第一挡板21左侧的第一海绵层22、位于所述第一海绵层22下方的第一过滤网23、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网23下方的第二过滤网24、收容于所述第二过滤网24内的第一滚轮25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滚轮25上的若干第一刷毛。所述第一挡板21呈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挡板21与所述第一框体1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挡板21位于第四通孔114的左侧,所述第一挡板21将所述第一框体11内的空间分成左右两部分,所述第一挡板21上设有贯穿其左右表面的第五通孔211,所述第五通孔211呈方形。所述第一海绵层22呈水平状,所述第一海绵层22的左表面与所述第一框体1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海绵层22的右表面与所述第一挡板21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过滤网23呈水平状,所述第一过滤网23的右表面与所述第一挡板21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过滤网23的右表面与所述第一挡板21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海绵层22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过滤网2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过滤网24呈空心的圆台状,所述第二过滤网24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框体1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过滤网24可以对空气进行过滤。所述第一滚轮25呈球状,所述第一滚轮25收容于所述第二过滤网24内且与其轴转连接,使得所述第一滚轮25可以在所述第二过滤网24内旋转,所述第一滚轮25与电机连接,带动所述第一滚轮25旋转。所述第一刷毛设有若干个,所述第一刷毛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一滚轮25上且与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刷毛可以与所述第二过滤网24的内表面接触。

如图1所示,所述水净化装置3包括第一横板31、位于所述第一横板31下方的第一海绵块32、位于所述第一海绵块32下方的第一弹簧33、位于所述第一弹簧33左侧的第三过滤网34、位于所述第一横板31上方的第二海绵块35、位于所述第二海绵块35左侧的第二弹簧37、位于所述第二海绵环35右侧的第二刷毛、位于所述第二海绵块35上方的第二横板36。所述第一横板31呈水平状,所述第一横板31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挡板2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板31的右端与所述第一框体1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板31的右端设有第一凹槽311。所述第一海绵块32呈水平状,所述第一海绵块32的右表面与所述第一框体1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海绵块32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横板3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海绵块32位于所述第一凹槽311的下方,从而可以挡住所述第一凹槽311。所述第一弹簧33设有两个,所述第一弹簧33呈竖直状,所述第一弹簧33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框体1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33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海绵块3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第一海绵块32起到支撑作用。所述第三过滤网34的横截面呈半圆环状,所述第三过滤网34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横板3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过滤网34顶靠在所述第一框体11的内表面上,使得所述第三过滤网34左侧的空气需要经过其过滤后才能进入到其右侧。所述第二海绵块35的横截面呈椭圆状,所述第二海绵块35处于所述第一横板31及第二横板36之间且与其滑动连接,使得所述第二海绵块35可以稳定的左右移动。所述第二弹簧37设有两个,所述第二弹簧37呈水平状,所述第二弹簧37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挡板2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37的右端与所述第二海绵块35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第二海绵块35起到支撑作用。所述第二刷毛设有若干个,所述第二刷毛呈水平状,所述第二刷毛的左端与所述第二海绵块35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板36呈水平状,所述第二横板36的右端与所述第一框体1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板36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挡板2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板36的左端设有第二凹槽361。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管道装置4包括第四管道41、设置于所述第四管道41上的第二支架42、第四阀门43、第一固定杆44、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杆44下方的第一斜杆45、位于所述第一斜杆45左侧的第三支架46。所述第四管道41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三通孔113且与所述第一框体1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四管道41的内部与所述第四管道4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四管道41的下端呈竖直状。所述第二支架42呈L型,所述第二支架42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框体1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42的上端呈竖直状,所述第四管道41贯穿所述第二支架42的左右表面且与其固定连接。所述第四阀门43用于控制所述第四管道41内气体的流量。所述第一固定杆44呈水平状,所述第一固定杆44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框体1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管道41贯穿所述第一固定杆44的上下表面且与其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第四管道41起到固定作用。所述第一斜杆45呈倾斜状,所述第一斜杆45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框体1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46呈L型,所述第三支架46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框体1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46的下端呈水平状。

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框体装置5包括第二框体51、位于所述第二框体51下方的第四支架53、位于所述第四支架53右侧的第二斜杆54、位于所述第四支架53左侧的第三斜杆55、位于所述第三斜杆55下方的第一竖杆56、位于所述第三斜杆55上方的第二竖杆57、位于所述第二框体51左侧的第五管道58、设置于所述第五管道58上的第五阀门59。所述第二框体51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第二框体51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框体51上设有位于其上表面的第六通孔511及位于其左表面的第七通孔512,所述第六通孔511及第七通孔512呈圆形且与所述第二框体5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四管道41的下端对准所述第六通孔511且与所述第二框体5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四管道41的内部与所述第二框体5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一斜杆45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框体5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46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框体51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架53呈L型,所述第四支架53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框体5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架53的下端呈水平状。所述第二斜杆54呈倾斜状,所述第二斜杆54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框体5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斜杆54的下端与所述第四支架53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斜杆55呈倾斜状,所述第三斜杆55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框体5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杆56呈竖直状,所述第一竖杆56的上端与所述第三斜杆5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杆56的下端与所述第四支架5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竖杆57呈竖直状,所述第二竖杆57的上端与所述第三支架4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竖杆57的下端与所述第三斜杆55固定连接。所述第五管道58的右端对准所述第七通孔512且与所述第二框体51的左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五管道58的内部与所述第二框体5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五阀门59用于控制所述第五管道58内气体的流量。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过滤装置6包括收容于所述第二框体51内左右两侧的第二滚轮61、设置于所述第二滚轮61上的第三刷毛62、位于所述第二滚轮61之间的第一弹性板63、位于所述第一弹性板63左右两侧的第四过滤网64、位于所述第四过滤网64之间的第二弹性板65、位于所述第二弹性板65上方的第三弹簧66、位于所述第二弹性板65下方的第五过滤网67及位于所述第五过滤网67下方的第三横板68。所述第二滚轮61设有两个,所述第二滚轮61呈圆柱体,所述第二滚轮61收容于所述第二框体51内且与所述第二框体51轴转连接,使得所述第二滚轮61可以在所述第二框体51内旋转,所述第二滚轮61与电机连接,带动所述第二滚轮61旋转。所述第三刷毛62设有若干个,所述第三刷毛62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二滚轮61上且与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性板63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弹性板63的前后表面与所述第二框体51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弹性板63位于所述第六通孔511的下方。所述第四过滤网64设有两个,所述第四过滤网64呈倾斜状,所述第四过滤网64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框体5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过滤网64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弹性板63的右端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第一弹性板63起到支撑作用。所述第二弹性板65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弹性板63与所述第二弹性板65采用弹性材料制成且可以发生弹性变形。所述第三弹簧66设有两个,所述第三弹簧66呈竖直状,所述第三弹簧66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弹性板6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66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弹性板6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过滤网67呈横截面为圆环的柱体,所述第五过滤网67呈竖直状,所述第五过滤网67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弹性板6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过滤网67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三横板68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过滤网67可以对空气进行过滤。所述第三横板68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三横板68的侧面与所述第二框体5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横板68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八通孔681,所述第八通孔681位于所述第五过滤网67的下方。

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过滤装置7包括第一斜板71、位于所述第一斜板71左侧的第二挡板72、位于所述第二挡板72左侧的第三挡板73、位于所述第一斜板71右侧的第六过滤网74、位于所述第一斜板71下方的第七过滤网75、位于所述第七过滤网75左侧的第四弹簧76、位于所述第七过滤网75右侧的第三滚轮77及设置于所述第三滚轮77上的若干凸块78。所述第二挡板72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挡板72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三横板68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挡板72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框体5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挡板72可以将所述第三横板68下方的空间分成左右两部分,所述第二挡板72上设有贯穿其左右表面的第九通孔721。所述第三挡板73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三挡板73的左表面与所述第二框体5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挡板73的右表面与所述第二挡板72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板71呈倾斜状,所述第一斜板71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挡板72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板71位于所述第八通孔681的下方。所述第六过滤网74呈波浪状,所述第六过滤网74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斜板71固定连接,所述第六过滤网74的右端与所述第二框体5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六过滤网74采用弹性材料制成,使得所述第六过滤网74可以发生弹性变形。所述第七过滤网75呈弯曲状,所述第七过滤网75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框体5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七过滤网75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斜板71固定连接,所述第七过滤网75采用弹性材料制成,使得所述第七过滤网75可以发生弹性变形。所述第四弹簧76设有两个,所述第四弹簧76呈水平状,所述第四弹簧76的右端与所述第七过滤网75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过滤网76的左端与所述第二挡板72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滚轮77呈圆柱体,所述第三滚轮77与所述第二框体51轴转连接,使得所述第三滚轮77可以在所述第二框体51旋转,所述第三滚轮77与电机连接,带动所述第三滚轮77旋转。所述凸块78设有若干个,所述凸块78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三滚轮77上且与其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回收装置8包括第二横杆81、位于所述第二横杆81左侧的第三横杆82、位于所述第三横杆82下方的第五弹簧83、位于所述第三横杆82上方的第六弹簧84、位于所述第六弹簧84左侧的回收箱85。所述第二横杆81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横杆81的右端与所述第二框体51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杆81的左端与所述第二竖杆57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横杆82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三横杆82的右端与所述第二竖杆57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弹簧83呈竖直状,所述第五弹簧83的上端与所述第三横杆8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弹簧83的下端与所述第五管道58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第五管道58起到支撑作用。所述第六弹簧84呈水平状,所述第六弹簧84的右端与所述第二竖杆57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六弹簧84的左端与所述回收箱85固定连接。所述回收箱85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回收箱85的横截面呈凹字形,所述回收箱85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三横杆82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所述回收箱85位于所述第三管道10的下方,使得排出的液体进入到所述回收箱85内。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三过滤装置9包括第三框体91、位于所述第三框体91下方的排出管92、收容于所述第三框体91内的第八过滤网93、位于所述第八过滤网93下方的拉线94、位于所述第八过滤网93下方左右两侧的收集板95、位于所述拉线94下方的电机96、位于所述电机96下方的支撑板97、位于所述支撑板97下方的第七弹簧98。所述第三框体91呈空心的圆柱体,所述第三框体91上设有第一圆孔911及第二圆孔912,所述第一圆孔911及第二圆孔912与所述第三框体9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五管道58的左端对准所述第一通孔911且与所述第三框体9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五管道58的内部与所述第三框体9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四支架53的下端与所述第三框体91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斜杆55的下端与所述第三框体91固定连接。所述排出管92呈竖直状,所述排出管92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二圆孔912且与所述第三框体9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排出管92的内部与所述第三框体91的内部相通,所述排出管92上设有第六阀门921,其用于控制所述排出管92内气体的流量。所述第八过滤网93的横截面呈倒置的V字形,所述第八过滤网93的侧面与所述第三框体91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收集板95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三框体91内的左右两侧,所述收集板95呈倾斜状,所述收集板95的下端与所述第三框体9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收集板95的前后表面与所述第三框体9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收集板95上设有位于其上方的第八弹簧951,所述第八弹簧951呈竖直状,所述第八弹簧951的下端与所述收集板95固定连接,所述第八弹簧951的上端与所述第八过滤网9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第八过滤网93起到支撑作用,使得所述第八过滤网93稳稳地顶靠在所述第三框体91的内表面上,使得第八过滤网93上方的空气必须见过其过滤才能进入到其下方。所述支撑板97呈水平状且位于所述收集板95之间,所述支撑板97的侧面与所述收集板95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97上设有若干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三圆孔971。所述电机96与电源电性连接,所述电机96的下表面与所述支撑板9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电机96上设有输出轴961,所述输出轴961呈圆柱体且与所述电机96连接,使得所述电机96带动所述输出轴961旋转。所述拉线94的上端与所述第八过滤网93固定连接,所述拉线94的下端与所述输出轴961固定连接。所述第七弹簧98设有两个,所述第七弹簧98呈竖直状,所述第七弹簧98的上端与所述支撑板97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七弹簧98的下端与所述第三框体9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支撑板97起到支撑作用。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出的适用于喷漆车间的空气净化系统使用时,将所述第一管道12的左端对准喷漆的位置,打开第一风机15及第一阀门16,使得喷漆产生的粉尘被抽入到第一管道12内,然后经过第一通孔111进入到所述第一框体11内,其漆雾首先经过所述第一海绵层22的过滤,再紧接着经过所述第一过滤网23的过滤进入到第一过滤网23的下方,由于漆雾刚进入到第一框体11内时的气压较大,使得气体中的粉尘不容易堆积在所述第一海绵层22上,从而不容易对其造成堵塞,所述第一海绵层22及第一过滤网23可以对空气进行初步的过滤,清除掉其中体积较大的杂质。然后经过第二过滤网24的过滤后进入到其右侧,然后经过所述第五通孔211进入到所述第一挡板21的右侧,同时启动与第一滚轮25连接的电机,使得所述第一滚轮25旋转,且带动第一刷毛随之旋转,从而可以对所述第二过滤网24的内表面进行清扫,清除掉其上沾有的杂质,防止其堵塞第二过滤网24,并且可以对空气起到一定的过滤作用。此时启动第一水泵18,且打开第二阀门19,使得水池内的水被抽入到所述第二管道17内,然后水经过所述第二通孔112进入到所述第一框体11内,然后集中到所述第二横板36上,经过所述第二凹槽361进入到所述第二横板36的下方,然后逐渐的浸湿第二海绵块35,然后经过第一凹槽311浸湿第一海绵块32,然后水沉积在所述第一挡板21右侧且位于所述第一横板31下方的空间内,并且浸湿了第三过滤网34。当第一框体11内沉积的水较多时,打开第三阀门101,使得第一框体11内的水进入到第三管道10内,将其排出到回收箱85内,方便对其进行回收,减少资源的浪费。进入到所述第一挡板21右侧的空气经过浸湿的第三过滤网34的过滤后再经过第一海绵块32的过滤进入到所述第一横板31的上方,且可以与水充分接触,从而可以充分的对空气进行净化,清除掉空气中的杂质。然后空气经过第二刷毛及浸湿的第二海绵块35的过滤后进入到其左侧,然后经过第二凹槽361进入到第二横板36的上方,此时水从第二通孔112不断的进入到所述第一框体11内,从而水可以对从第二凹槽361进入到第二横板36上方的空气进行充分的过滤。经过水充分过滤的空气进入到所述第四管道41内,打开第四阀门43,使得第四管道41内的水被抽入到所述第二框体51内。由于第一弹性板63的设置,从第六通孔511喷出的气体直接冲击到第一弹性板63上,使得第一弹性板63可以发生上下弹性变形即振动,然后向左右两侧流动,启动与第二滚轮61连接的电机,使得第二滚轮61带动第三刷毛62随之旋转,从而可以对进入到左右两侧的气体进行过滤。第一弹性板63的振动通过所述第三弹簧66作用到所述第二弹性板65上,从而可以使得所述第二弹性板65振动,进而使得所述第五过滤网67振动。经过第二刷毛62过滤的气体再向下经过所述第四过滤网64的过滤后进入到所述第一弹性板63的下方,然后经过所述第五过滤网67的过滤后进入到所述第五过滤网67的内部,然后穿过所述第八通孔681进入到所述第三横板68的下方。由于第一弹性板63的振动亦可以带动第四过滤网64振动,从而可以防止空气中的杂质沉积在所述第四过滤网64上,同时第五过滤网67的振动亦可以防止空气中的杂质沉积在所述第五过滤网67上。进入到所述第三横板68下方的空气向右下方流动,然后经过所述第六过滤网74的过滤后向下移动,经过第一斜板71的下方再经过第七过滤网75的过滤后进入到所述第七过滤网75的左侧。启动与第三滚轮77连接的电机,使得所述第三滚轮77旋转,进而使得所述凸块78随之旋转,当凸块78随着所述第三滚轮77旋转时,所述凸块78会触碰到所述第一斜板71的下端,使得所述第一斜板71振动,进而使得所述第六过滤网74及第七过滤网75振动,从而可以防止空气中的灰尘沉积在其上方,使其可以对空气进行正常且高效的过滤作业。然后空气经过所述第九通孔721及第七通孔512进入到所述第五管道58内,然后打开第五阀门59,使得所述第五管道58内的空气进入到所述第三框体91内,然后经过所述第八过滤网93的过滤后进入到所述第八过滤网93的下方,然后穿过所述第三圆孔971进入到所述支撑板97的下方,然后进入到所述排出管92内,打开第六阀门921,使得排出管92内的气体排出。当所述第八过滤网93上方的杂质较多时,启动电机96,使得所述输出轴961旋转,进而使得所述拉线94被拉紧,使得所述第八过滤网93向下移动,由于第八过滤网93呈倒置的V字形,使得所述第八过滤网93上的杂质顺着所述第八过滤网93的上表面滑落到所述收集板95上,防止灰尘沉积在第八过滤网93上,使得所述第八过滤网93可以对空气进行正常的过滤作业,延长其使用寿命。至此本发明提出的适用于喷漆车间的空气净化系统使用过程描述完毕。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